在越來越發達的科技時代,很多建築師已經不滿足於建築穩穩的建造在地面上,漸漸出現了建造在水面上的「漂浮建築」。
「漂浮建築」的興起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特別,還有它對環境的高效利用,特別是對地域面積狹小且靠海或者湖泊的地區,可以藉此擁有更多可利用的建設空間。如今,我國的成都平原也即將打造一座漂浮公園,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一探真容。
芙蓉島公園
成都芙蓉島公園是國內首個集生態、文化、科技於一體的漂浮公園。
設計師提出將為成都打造出一個可進入、可感知、可參與、可欣賞、可消費的城市濱水空間。
芙蓉島項目位於成都市高新區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東側,佔地面積約42000㎡,其中水岸長度約4000m,綠化面積約29000㎡,橋梁面積約1100㎡,房屋建築面積約2210㎡。
項目設計著力將芙蓉島打造成為「島城一體,島岸共築」的新時代城市濱水空間。
設計師將芙蓉島和周邊城市體系進行了有機的連接和業態的串聯,在項目地原有的生態基礎上,融入藝術體驗,打造特色分區、融入藝術體驗、創建多元聯繫以及運營商業業態。
項目一共分為三個大區,分別是活力藝展區、生態秘境區、水岸風光區。
水岸風光區
1、藝展空間
項目將在島頭建設以五岔子大橋為背景的展演空間,舉辦各類主題展演活動,結合橋梁形成舞臺走秀及發布會場所。
2、中和碼頭
結合中和碼頭的設計,增設相應的配套服務建築以及碼頭臨時集市,形成新的消費空間節點。
3、馬蹄橋
設計中的高低馬蹄橋與二期商業區、水岸區串聯,島、岸、城三位聯動,激發片區活力。
4、水岸集市
將臨時集市、無人超市等業態植入,吸引多維客群,營造全時活力的消費場景。
生態秘境區
1、新增服務建築
在設計中,建築與場地的起伏聯動,形成一個移動的循環,豐富的遊覽觀賞體驗,整個景觀顯得生動趣味。
2、巖石樂園
在景觀節點旁設置小型商業設施,改善園區商業設施。
3、智慧雲裝置
營造出具有鮮明造型特色和科技感、交互性的結構,增強藝術氛圍,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科學展示空間與雨園相結合,植入互動噴泉裝置,形成集兒童娛樂和科普教育於一體的趣味空間。
4、濱水步道
調整芙蓉島東側護岸形狀,形成更親水的濱江步道,豐富整體水岸立面。
5、迷霧森林
保留現有樹木,重新種植高大樹木,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地環境。同時形成林下戶外空間,營造消費場景。
6、橋底空間
設計充分利用橋下可用空間,對橋底進行藝術化處理,並增設可短暫停留的經營性構築。
活力藝展區
1、島頭秀場
該項目將在島上建設以五岔子大橋為背景的演出空間,舉辦各種主題演出活動,並結合大橋形成舞臺表演和發布會活動場地。
2、下沉庭院
設計師在充分利用島上空間的同時,增加下沉空間。
3、芙蓉花境
成都被稱為「蓉城」,市花是「芙蓉花」,而這個公園又稱為「芙蓉島」,所以在入口設置了芙蓉花境節點,強化芙蓉概念,同時豐富植物層次變化。
國外漂浮公園設計案例
哥本哈根群島
馬歇爾·布萊克(Marshall Blecher)和Fokstrot設計工作室將「荒野和怪誕」的概念引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在該城市的港口建立了一系列的浮島。該非盈利項目為城市增添了新的空間試驗原型,可供漁民、皮划艇愛好者、觀星者和遊泳者使用。
2018年,首次公開的港口島嶼原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木製平臺的根部是一棵單獨的椴樹它使20平方米的五角形呈現出一個小公園而不是丟失的碼頭。
這裡甚至還舉辦了攝影展覽,一系列講座以及許多海邊野餐來推廣此項目。
2020年,這裡該項目計劃再建設三個島嶼,並會在不久的將來建設更多的島嶼。
島上的「公園群島」展現出充滿奇思妙想的漂浮綠地,島上種有當地特有的植物、樹木和草,水下則是鳥類、昆蟲、海藻、魚類和軟體動物的棲息地。
該項目為快速發展的港口增添了新用途,不斷變化的項目將在造船廠使用傳統的木船建造技術進行手工建造。
這些島嶼易於移動,它們將按季節在港口待開發和新開發的部分之間轉移,以促進港口生命力和其他活力。
此外新引入的綠洲暗示了一種適應氣候變化的新型城市主義,其具有內在的使用靈活性且僅使用可持續採購和回收的材料。
泰國Floating park
浮船,是曼谷水域中一個熟悉的場景,但城市現代化之後,這種方式逐漸消失,設計師以此為靈感為人們創造綠色空間。
在2018年曼谷設計周期間,設計師通過在船中填充土壤和樹木來組裝一個浮動公園。
水上公園不僅旨在增加城市的綠色公共空間,而且旨在使人們重新與河水相連浮動公園網絡,可以為曼谷市民帶來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海濱公園,遊樂場,運動場,城市農場展覽廳,表演舞臺,劇院和創意空間......包括可以在創造性環境中激發學習力的遊樂場,可以種植農產品的微型城市農場,還有由彩色救生圈製成的藝術裝置「雲」,為船上的人們提供納涼和休憩的空間。
還有由16名攝影師組辦的攝影展,記錄了湄南河沿岸14個正在減少的水上社區。
這個漂浮的公園是增加城市綠色空間的另一種選擇,它可以使人們欣賞河流,並同時從中受益這也是遊客參觀河邊壯麗景色,參觀當地海濱社區探索泰國傳統文化的平臺。
荷蘭Recycled Park
為了更好的解決塑料汙染海洋的問題,荷蘭 Recycled Island 基金會與奧迪環保基金會合作,花了近五年的時間在鹿特丹的一個港口用塑料垃圾造了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公園—— Recycled Park。
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基金會的志願者和學生花了一年半時間回收的塑料垃圾。回收後的垃圾經過分類將塑料垃圾挑揀出來加工成了一種特殊板材。然後將這些板材加工成了六邊形的塑膠模塊,這些六邊形模塊可以像積木一樣拼接在一起,當組合一定大小的面積時就形成了一個漂浮公園!
每個模塊都可以填上土,種上花花草草。浮動的模塊被一個個地用螺栓固定在一起然後停泊在港口。雖然不是填海造田但也算是擁有了更多的土地~
填完植物後的模塊在連起來以後,一個迷你小公園就形成了。它不僅有助於城市的綠化,還吸引來了很多的動物來這兒安家落戶,這裡逐漸成為了一些鳥類和昆蟲等的棲息地。
有的六邊形模塊被直接設計成了座椅,與公園的小路相連。你可以在這裡喝杯咖啡,欣賞河邊的風景。
Merchant Square Floating Pocket Park
2017年,英國帕丁頓商業中心運河旁向公眾開放了一個漂浮的口袋公園。
公園被視為一個參觀景點打造成具有生物多樣性,美學趣味和高質量的便利空間,並且有效利用水體仔細考慮現有元素,使之與周圍環境保持凝聚力使歷史悠久的建築和濱水遺蹟融為一體。
設計師為場地提供了出色的功能和美學改進,並希望公園通過鼓勵與水的互動來給市民帶來驚喜,愉悅和娛樂。
空間布置了較大面積的人工草地,以及用大型凸起的花壇為邊界,種植區可以提供四季的美麗色彩及花香。創造了開放和僻靜空間的平衡布置提供休閒和座位選擇。
景觀設計不止是美化生活,打造漂浮公園這樣前瞻性的嘗試,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綠色空間,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環境。
文章素材來源生生景觀、築龍園林景觀,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