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適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這場戰役中,中西部老少邊窮等鄉村貧困地區是全國脫貧攻堅工作的薄弱環節。隨著精準扶貧工作逐步進入衝刺階段,教育扶貧成為從根源上徹底穩定脫貧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扶貧,並採取了一系列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切實舉措。隨著國家政策下沉到每一個鄉鎮,鄉村教育的面貌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教育領域湧現出了一大批紮根在貧困鄉村地區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其中不乏我校優秀校友、優秀畢業生的身影。"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榕江縣水尾水族鄉中心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龍安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1)2019年9月與教育部、教育廳領導和獲獎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合影
2006年7月,龍安波從凱裡學院外語系畢業,來到榕江縣平永中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執教十年後,他來到水尾水族鄉中心校擔任校長。由於出色的工作表現和成績,2019年9月,龍安波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表彰,並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近日,筆者對龍安波進行了專訪,切身感受到這位鄉村教師深深的教育情懷,希望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能夠繼續發揚下去、傳遞開去。
"文化引領改變"
"要有文化",這是在整個採訪過程中龍安波提及最多的一句話。作為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和深度貧困縣之一,榕江縣的教育發展水平長年處於貴州全省的落後地位。這也嚴重製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牽住了百姓脫貧致富的"牛鼻子"。紮根在鄉村基礎教育一線十多年,龍安波深切感受到提高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對於改變邊遠鄉村地區教育落後現狀的深遠意義。由此,在十多年來的鄉村教育實踐當中,龍安波逐漸明確了"以文化引領改變"的教育目標,並和同事們一起探索出一整套工作方法。
(2)在教師休息室閱讀中
水尾水族鄉是榕江縣的極貧鄉鎮,被當地百姓稱為"榕江西藏"。2016年,龍安波從平永中學調至擔任水尾水族鄉中心校擔任黨支部書記、校長,開啟了極為艱辛的援"藏"之旅。然而,水尾水族鄉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文化發展水平都居於全縣末位。作為鄉裡唯一的一座學校,無論是教育質量、師資隊伍還是學生素質,水尾水族鄉中心校都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局面。
"由於文化觀念落後,剛來的時候,很多師生連基本的衛生意識都還有欠缺,學生宿舍髒亂不堪。學校開個會,老師出出進進,大聲接打電話,像趕集一樣。"初來乍到,龍安波對這些"只有文化才能解決"的細節之處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說:"一所學校,起碼要有一個內在,也就是文化內涵,這樣的學校才有靈魂。"因此,要提高整體教育質量,首先得讓師生"有文化",才能從根源上破解水尾中心校長年停滯不前的教育困境。於是,龍安波決定從"文化"二字下手。
(3)2017年在貧困生家中授課
(4)2019年課堂教學中
在水尾,龍安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遺餘力地將學校教師"送出去",內外兼修學文化。他帶著年輕教師們參加凱裡、遵義、貴陽、湖南新晃、浙江桐廬等多地的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師培訓進修活動,不斷開闊眼界,提高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要求全校教師在教學之餘勤讀文化書籍、專業書籍,和學生一起同練字、同讀書,並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為保證閱讀效果,龍安波還會一對一地進行抽查,以此推動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及時給自己"充電"。據初步統計,龍安波任校長至今三年來,花費在教師培訓上的經費就達18萬元,佔該校生均經費的20%。
(5)在貧困學生家訪
針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問題,龍安波在全校推出一系列主題文化活動:一是通過早晚誦讀國學經典文化活動,讓孩子們逐漸了解《三字經》、《弟子規》、《道德經》等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弘揚仁義禮智信的民族精神。二是通過"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在全校開設水書、水族民歌、水族工藝等特色民族文化班,做到傳承保護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娃娃抓起。三是加強小學生禁毒教育,建立仿真毒品展覽室,每周組織學生到展覽室參觀一次,讓他們從小了解毒品及其危害性,遠離毒品。四是組織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鬥作風、文明禮貌習慣,端正坐立行走姿勢,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五是開設學習鄉土文化資源的特色課程,讓學生們了解當地的鄉土歷史、鄉土地理,促進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文化活動的持續開展,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現在我們的孩子自信多了,以前連看到老師都是害怕、膽怯、繞道走,現在能和老師們打成一片,亦師亦友。看到孩子們眼裡有光,我很驕傲。"
"文化引領改變"的成效不僅體現在師生身上,龍安波自己也在踏踏實實踐行這一理念。自踏入教育行業,龍安波從未對自己降低過要求,他先後到貴州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多個高校培訓進修,緊跟國內教育前沿,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他懷著滿腔的學習熱情與自信,不斷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並及時運用到教學工作中,逐漸成長為一名鄉村教育名師。2017年,貴州省小學英語龍安波鄉村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作為工作室主持人,龍安波堅持"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工作宗旨,多次組織工作室成員外出學習,相互研習探討教學方法,至今已培養出了10多名縣級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充分發揮出鄉村教育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有力地促進當地優秀教師的專業成長。
"鄉村教師要有情懷"
"在鄉村教育的路上,我們艱難地走著,但我們做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水族鄉的孩子,水族鄉的明天。"為了改善該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龍安波緊緊抓住每一次機會,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支援學校辦學,至今學校得到社會各界資助錢、物共計330.9萬餘元,讓整個學校的辦學條件煥然一新。他帶著教師們下村家訪、四處奔走,用實際行動為窮苦孩子們爭取生活用品、學習文具、禦寒衣物,積極聯繫州管專家馬國英等社會各界人士送來一批批愛心物資,精準幫扶水族鄉貧戶家庭的孩子,讓他們在愛心環繞中度過一個個溫暖的寒冬。
由於水尾水族鄉中心校是榕江縣唯一一所州級低齡寄宿制試點學校,從一到六年級全校學生都吃住在學校。對於物資相對缺乏、交通極為不便的學校而言,在管理上的難度非常大。為了讓學生家長安心、放心,他們創造性地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把全校師生上課、食堂就餐、住宿環境等全部開放給當地的家長參觀,並在交流討論中傾聽家長和孩子們的心聲,逐步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條件。"我們的孩子現在可幸福了,在學校比在家裡還幸福,跟在城市裡上學也差不多了。把孩子交給龍校長,我們就能放心地打工掙錢。"採訪中,該校學生韋志運的家長興奮地告訴記者。
為了充分發揮教學管理過程中的黨建引領作用,龍安波帶領黨員教師們一起創造性地探索出了"3331"黨支部建設模式並付之實踐。首先,圍繞支部制度建設、黨務工作流程、支部陣地建設"三方面"進行標準化,進一步規範學校的黨建工作;其次,著力加強黨員管理、支部基礎資料管理、信息化建設"三大項"工作;再次,構建黨員創崗建區考核制度、黨支部建設自查、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三維度"考核體系;最後,所有的工作圍繞"立德樹人"一個中心任務,打造堅強的黨員先鋒戰鬥堡壘,帶領全校師生走上了鄉村教育改革的道路。
在艱苦的條件下,通過三年的努力,他們的大膽改革不僅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的鼎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諸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多方援助。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社會各界的關愛援助,加上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內外兼修,全校教學質量和整體水平在近幾年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近年來全縣小學的教學質量評估中,水尾水族鄉中心校已經從全縣末位上升到中等水平,而該校的英語教學水平更是達到了全縣前五的領先位置。
在採訪過程中,每每談及學校、孩子、家庭,龍安波幾度哽咽。他從未提及自己有多辛苦,卻更能讓記者深深感受到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有多艱難。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貧困鄉村地區,在以龍安波為代表的鄉村教師們身上,寄託著孩子們渴望用知識改變貧窮、改變命運的希望,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守護人。也正是這樣一種根植心中的教育情懷,始終支撐著他們在極為艱難的辦學條件下同心協力走出了一條突圍之路。
(6)向學生家長宣傳教育保障政策
(7)課餘輔導學生
由於出色的工作表現,2019年4月,龍安波獲得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同年9月,獲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和殊榮。"從人民大會堂領獎出來的那一刻,我告訴自己,往後餘生的全部都要交給國家、交給黨,交給眼裡閃著光的孩子們了!"
(8)2019年在省五一表彰會現場
"母校在我心裡撒下了一粒種子"
龍安波的教師夢起源於凱裡學院。這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唯一的本科高校,整體辦學頗具民族特色,多年來為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素有"生態學府、人才搖籃"的美譽。據龍安波介紹,從2012年至今七年來,水尾水族鄉中心校先後迎來了8位凱裡學院的畢業生。他們分別畢業於英語、中文、美術、體育等多個專業,多年來紮根在鄉村教育一線,逐漸成長為鄉村教育的中堅力量。
"在母校遇到了許多好老師。比如,我的班主任陳曉華老師。他特別嚴格,常常和我探討關於鄉村教育的問題。他的很多見解至今都影響著我、指引著我。也正是陳老師當時不經意的一番話,在我心裡種下了一粒種子,幫我樹立了這輩子的職業追求,也才有了今天走在鄉村教育道路上的我。他說,人的一輩子不太長,選擇教育,持續做一些自己老了都不會後悔的事,或許就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方面。另外,還有謝貴華老師、劉逢春老師、郭敏老師,他們治學嚴謹、平易近人,讓我至今心生敬佩、由衷感激。"
(9)校園風景
談到母校,該校同為凱裡學院畢業生的90後青年副校長王應誠飽含眷戀地說:"母校始終是除了家以外最溫暖的地方,大學期間遇到了很多好老師,比如,姚仁海、單菲菲、曾東南、羅國智、邱雪梅……他們以嚴謹的專業精神和高尚的德行深刻地影響了我。紮根在偏遠鄉村任教,每一次遇到艱難困苦、想要退縮的時候,老師們的聲聲教誨,母校'立德樹人,自強奮進'的校訓,就會在我的耳邊響起,激勵著我堅持下去。可以說,母校就像一座燈塔,指引著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希望,未來的自己也能像龍校長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鄉村教育工作者,為一方百姓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正如龍安波所言,母校凱裡學院已經在學生們心裡播下了一粒粒種子。他們承載著母校的囑託,分散在各個地方,走進一個個鄉鎮,走到大山裡的百姓中間,走到渴求知識的孩子們身邊,繼續播撒夢想、智慧和希望,為鄉村教育默默奉獻、激揚青春、揮灑汗水!
附:龍安波的獲獎情況
2019年9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2019年4月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2018年9月被中共榕江縣委、榕江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校長";
2018年6月被中共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為黔東南州先進工作者;
2017年11月主持的課題《苗族地區初中英語分組教學效果研究---以榕江縣平永中學為例》,獲貴州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
2017年9月被黔東南州教育局評為州級骨幹教師並獲縣英語教學質量三等獎;
2017年6月獲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全國第四屆"TCL希望工程燭光獎"引領獎;
2016年12月被貴州教育廳評為省級鄉村名師及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
2016年9月被中共榕江縣委員會、榕江縣人民政府評為"教學能手";
2016年3月被中共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評為黔東南州第二批拔尖人才;
2014年9月被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評為黔東南州優秀教師;
2013年9月被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貴州省教育廳、共青團貴州省委評為貴州省2013年度"香港主力教育基金"山區優秀教師。
文/凱裡學院 陳江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