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名於銅、興於銅,別稱銅都,是我國的古銅都,自3500餘年前的商周時期,就開始進行採冶銅的活動。新中國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均來自銅陵。
歷史上銅陵地名首次出現是在南唐時期(公元951年),由義安縣改名而來,至於銅陵二字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說當地有銅礦又屬丘陵地區,第二種是說該地產銅,原屬南陵縣管理,第三種說法是西漢時期屬陵陽縣管轄。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與合肥、池州、安慶和蕪湖市相鄰,地貌以低山丘陵居多,下轄3區1縣,分別是銅官區、義安區、郊區和樅陽縣。
銅官區,別稱銅官山、銅都、陵陽,是銅陵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因境內的銅官山得名。
銅官區礦產資源豐富,亞洲第一深井--冬瓜山銅礦、安徽黃金第一村--朝山村金礦都位於轄區內。
銅陵火車站位於銅官區北京東路。
義安區,別稱定陵、臨津、銅陵縣,公元888年始設義安縣,於2015年底由銅陵縣撤縣設區而來。
名特優農產品銅陵白姜、鳳丹,屬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銅陵高鐵北站,就位於義安區鐘鳴鎮境內。
郊區,別稱瀾溪、鵲江,位於銅陵城區西部,因地處銅陵市郊而得名,是銅陵市的南大門。
區境內地貌種類較多,擁有平原、丘陵、臺地、沙洲和低山五種地形。
轄區內的羊山磯,自然風光優美,可與馬鞍山采石磯、南京燕子磯、嶽陽城陵磯等長江三大名磯(水中的礁石)媲美。
樅陽縣,別稱宗子國,位於銅陵市西部,西漢時期始置樅陽縣。
古時,樅陽多樅木(松葉柏身),人們把當地古長河稱為樅川,縣城因地處河水北岸而得名(山南水北稱為陽)。還有一說法是,縣城後山有很多樅木,因地處山南而得名樅陽。
2016年1月,樅陽縣由安慶市劃歸銅陵市管轄。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祖籍,就在樅陽縣雨壇鎮高甸。
當地名優特產樅陽黑豬、樅陽媒鴨、樅陽大閘蟹、樅陽蘿蔔,都已獲得國家地理證明商標。
為方便更多人認識、了解銅陵市,文章中謬誤、遺漏之處,歡迎廣大讀者留言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