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 蕉城
寧德中心城市蕉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尤其令人嘖嘖讚嘆的,是大街小巷裡飄出來的傳統美食風味。每一個到寧德來的遊客,說起其間的美食記憶,總是餘味悠長。從手工小點到海鮮特產、時令水果……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盤點蕉城的花樣美食吧——寧德小吃千萬種,肉菜面卻佔據著獨特位置,一提起肉菜面,寧德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這家坐落於舊少年宮路口的小吃店。路過店門口,麵食濃厚的香氣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的咽了咽口水,這裡每天食客絡繹不絕,還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要品嘗下這獨特的地方小吃。
作為一個寧德人,從小就愛吃我們這的酸菜牛肉粉。推薦小東門的20年老店,湯頭還有加薑絲、辣椒和米酒,水粉勁道,特別香。牛肉粉氤氳的熱氣夾雜著牛肉的香氣迎面撲來,木質的筷子呲溜一聲將口腔塞滿,舌尖上酸菜的甜味慢慢沁入胃裡,身體裡的每個細胞一個接一個甦醒過來。
在寧德蕉城富有盛名的魚丸,在一些古店經常能見到現做過程。位於蕉城南路的一家魚丸店,每天賓客紛紛,絡繹不絕,這家店做的魚丸美味可口,頗負盛名。魚丸顧名思義,就是用魚肉做的丸子,在絞碎的魚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澱粉,這可以保證魚肉醬的粘稠度,方便之後的成型搓圓。
寧德的肉丸是最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皮,肉丸的皮是由地瓜粉揉芋泥作外殼,外表看起來晶瑩剔透,以鮮肉、豆腐乾、蔥花、醬油、味精作餡,煎熟即成,醇香可口。
蕉城煎包: 蕉城煎包,是一種具有閩東地方飲食風味的小吃,對於蕉城人來說,這味道仿似浸入骨髓,揮之不去。每每想起,林可欣說,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回憶的味道。一個美味可口的蕉城煎包,需選用上好的五花肉、筍乾、韭菜、粉扣為餡料,吃起來口口回香,油而不膩。
在鐵板上放進蘿蔔絲,捲心菜,澆上面糊,放進吱吱響的油鍋裡炸,香味令人折服。
蕉城煎包,是一種具有閩東地方飲食風味的小吃,對於蕉城人來說,這味道仿似浸入骨髓,揮之不去。每每想起,林可欣說,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回憶的味道。一個美味可口的蕉城煎包,需選用上好的五花肉、筍乾、韭菜、粉扣為餡料,吃起來口口回香,油而不膩。
步驟一:和面
步驟二:入餡
步驟三:包皮
步驟四:下鍋
寧德地區百多種地方風味小吃中,光餅是最粗最賤的一種。它的原料僅為麵粉、鹼面、鹽巴,另加一點芝麻,形狀如銀元般大。與抹了油加了調料的北京麻醬燒餅、江蘇黃橋燒餅等相比,既無檔次,又沒味道。不過,不可小覷它,這光餅還是大有來頭的。
每每去洋中,總願意挑在早上,小巴駛進鎮區,在東山路口喊住司機停一停。下車往左手邊走,就能看到那家滿足我味蕾的拌粉店。似乎不論在哪個時間點,店內總是擠滿了和我一樣的食客,兩張桌子圍滿了「老中青」不同年齡層的「拌粉愛好者」。店家則在灶邊忙碌著,幾個人分工明確的打米粉、煮米粉、做調料。
八果糕甜鹹適度,老幼皆宜,深受當地居民喜愛。因為「霍童洞天」的仙山瓊閣;霍童很清,因為彎彎霍童溪水如風吹羅帶;霍童還很香,它的香曾驚動了八仙之首鐵拐李,這種香的名字閩東人耳熟能詳——八果糕,又稱八仙糕,一個聽著就讓人垂涎三尺的名字。
據說鹹糕在寧德有超40年的歷史了,小時候總喜歡叫它油炸三角糕,其實就是大米磨成漿,做成三角形的米糕,再放進油鍋炸。剛出鍋,金黃色澤,忍不住咽下口水,也顧不上燙手,狠咬一口,外酥裡嫩,滿口米香,百吃不膩。
以當地農家土雞為原料,經清洗、蒸煮、滅菌、真空包裝等幾十道工序,運用現代食品技術結合傳統食品加工工藝滷製而成,肉嫩醇香。飛鸞扒雞是寧德老字號土特產,源於寧德飛鸞,風靡於福建閩東地區,是閩東人民日常饋贈親友的當地特產之一。
蘆葉(菅)棕,畲族特色食品。用蘆葉包裹經黃鹼水泡過數小時的糯米,煮熟而成。粽成矩形,約20釐米長,煮熟的蘆葉粽為淺黃色,既有粘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摻少許的豌豆或金甲豆、羊鬍子豆之類的「豆粽」,更是芬香而不膩,既悅目又別有風味。
寧德市的晚熟龍眼有800年種植史,粒大肉脆、果白殼黃,肉多核小,味香汁濃甜,品質上等,適於鮮食,制罐頭及焙乾,是滋補佳品。收成季節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三都澳晚熟荔枝是我國成熟上市最晚的荔枝,主產區分布在蕉城區飛鸞鎮、三都鎮一帶,種植面積數千畝,從事人口達四五千人。相傳在唐代引入,種植於沿海一帶,由於受氣候影響較閩南地區晚熟10-15天故名晚熟荔枝。晚熟荔枝果紫紅色、呈短卵園形、龜裂片細尖、小刺、粒大、果肉厚、核小、味甜而微酸,是果中極品。
蕉城的「蕉」即指的是香蕉,所以「蕉城」的地名由此而來,蕉城盛產香蕉。香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歐洲人因它能解除憂鬱而稱它為「快樂水果」,而且香蕉還是女孩子們鍾愛的減肥佳果。
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寧德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寧德地區的楊梅飽滿汁多,每到夏季,楊梅成熟採摘之時,市場上的楊梅總是供不應求。
蕉城區七都鎮六都村盛產優質草莓,每到春節前後,市區一長溜的鮮紅草莓攤子成了蕉城區一道獨特的景觀。更是有很多人會選擇自助的摘草莓行,體驗摘草莓的樂趣。
寧德氣候獨特,土壤環境良好,極其適合枇杷生長。果實顏色鮮豔、柔軟多汁、風味甘甜,深受人們喜愛,是當地一大特產。九都鎮具有獨特的「盆地式」氣候和良好的土壤環境,極其適合枇杷生長,遠近聞名的「支提山枇杷」就產自這裡。
寧德縊蟶養殖歷史悠久,是寧德市海水養殖主要傳統品種之一。在蕉城區沿海的漳灣鎮、飛鸞鎮、三都鎮、城南鎮等地都擁有大面積養殖區域。蕉城養殖的縊蟶肥美新鮮,除了供應本市需求,也出售往全國各地。
寧德,被譽為「大黃魚之鄉」。大黃魚閩東是中國最大的黃瓜魚養殖基地,單網箱養殖量15萬箱,產量1.5萬多噸。主要分布在蕉城區,霞浦縣,福鼎市。其中尤以蕉城區的大黃魚為精。
二都珠蚶二都珠蚶具有殼薄、肉嫩、肥滿、血多、色紅、顆粒大小適中、味道極為鮮美的海鮮種,大量出口港、澳、臺等東南亞地區。
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直至現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多次國宴及大型宴會中,鮑魚經常榜上有名,成為中國經典國宴菜之一。被人們稱為「海洋的耳朵」。和古代「用鹽醃製的魚」是兩種東西。
過去常因成對出售,故稱對蝦,又稱東方對蝦。海捕非養殖的中國對蝦一般在30克-50克,規格越大越稀少;用此蝦做的油燜大蝦乃經典名吃之最,殼薄蝦肉香酥綿軟,回味綿延。
天山綠茶歷史悠久,多製作高檔花茶茶坯,屬於青綠茶類。產於福建省閡東地帶的天山山脈,地跨寧德、古田、屏南三縣。其品質特點:條索細長襖勻整,白毫顯身,具有三綠(外形翠綠、湯色碧綠、葉底嫩綠),香氣濃久清高,回味生甜,濃而臾口,耐於衝泡。代表性花色品種:天山毛峰、天山銀毫、清水綠茶。
筍乾是以筍為原料,通過去殼、蒸煮、壓片、烘乾、整形等工藝製取。加工的「閩筍乾」,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片寬節短,肉厚脆嫩,香氣鬱鬱,稱為「玉蘭片」,是「八閩山珍」之一,在國內外名菜佐料中久負盛名。筍乾不僅輔佐名菜,而且有相當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保健作用: 解暑熱、清臟腑、消積食等。
主產於寧德、福安等地,其中七都的茉莉花粒大、蕊實、香氣濃,吸引許多省內外花客茶商。每年農曆5~8月為產銷旺季,花源除寧德外,還有福安、霞浦等地。銷往柘榮、福鼎、福州和寧德等茶廠、香料廠。
寧德洋中香菇生產不斷發展,菇葉厚、香味濃,價格適中。1986年以來,洋中已成為來自浙江、江西省及本區的香菇市場,日客流量達300多人,交易額300多萬元。
黃酒是中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屬於釀造酒,與葡萄酒、啤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在閩東,黃酒釀造技藝歷史悠久,綿延千載,尤其地處古田、屏南、蕉城三縣交界處的虎貝鄉、洋中鎮一帶的黃酒釀造技藝,傳承了閩東黃酒傳統釀造技法,並吸納了現代工藝,極具代表性。
青紅酒有三年陳釀、五年陳釀;如果在家自釀,有時會儲存十幾二十年,顏色也會從紅色到黃色,最後到淡綠色;味道也從濃過渡到清淡;然而,酒勁卻越來越烈,喝了這種陳年老酒,往往會讓你不知不覺中久醉不醒。這過程似乎也是在詮釋人的生命過程,時間的磨礪會讓人變得平淡自若,但歲月的積澱也更是讓人餘味悠長……
來源:由南門兜
【走近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深冬並非蟄伏季!這片峽谷風景帶養眼養心,讓你歡叫連連……
【寧旅/鄉土情懷】說得太好了!這就是我絕對不離開寧德的理由!
【寧旅/醉美蕉城】蕉城用這些色彩,沉醉了整個寧德!
【寧旅/鄉土情懷】真是有才了!如此令人拍案叫絕的《寧德賦》——
【寧旅/特別回放】天涯達人體驗魅力寧德留下驚嘆:臨海觀山,枕風攬月;流泉叮咚,梵音悠長……好生愜意!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登錄寧德旅遊網
更多精彩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