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地道的貴州省西南人,提起家鄉的一些風味美食,總讓人慾罷不能。
若是身居他鄉,每每遇到,必然都要一去嘗試;然而,故鄉的味道,又怎能在異鄉吃出真味,記得外出那些年,吃到家鄉的味道倍感欣慰滿足的時候,也時常因缺少故鄉的味道而略感遺憾。回到家鄉後,這些常常吃到各種熟悉的美食,反而沒了身在他鄉時那份味覺的觀感。
人啊,還真是奇妙,總是那麼不知足!
提到家鄉安龍,在外來遊客的印象中,一定是招堤。晚明皇帝朱由榔行宮,晚清洋務大臣張之洞故居等眾多歷史文化,招堤的十裡荷花,每逢盛夏,田田的荷葉之間,朵朵荷花婀娜而出,爭相驚豔,吸引著遊客駐足走拍,也是一種別樣的景致。
「民以食為天」,越是百姓家常之物,越是身處他鄉之人最樂道的口腹美食。提到安龍的風味美食,最讓人稱道的還是「安龍剪粉」,來安龍旅遊的遊客,不嘗嘗一碗地道的「安龍剪粉」,都不好意思說到過安龍。勤勞的安龍人民,充分利用安龍縣其獨特的氣候環境,孕育出富含硒元素的優質稻米,用安龍本地稻米為主料生產的「安龍剪粉」,以其粉皮透明、柔軟、筋絲好、口感極佳特點,享譽海內外。
「安龍剪粉」選用安龍地道的優質大米水磨成漿後,上蒸鍋現蒸出來的米粉皮,用刀切成條狀,或者剪子剪成筒狀,可熱吃,也可涼拌,配上各種地道的拌料,再潑上紅紅的辣子油,看著就讓人食慾大增;不管是盛夏還是冬季,「安龍剪粉」以其清談、素雅、簡約而不張揚的性格,成為尋常百姓家偏愛的美食。
而說到味道,就不得不說野生雞樅,得益於安龍縣特殊的地理環境,各種野生菌類也豐富著當地人的餐桌。雞樅又名傘把菇,享有山珍之最,菌類之冠的美稱,是珍貴的野生食用真菌,目前人工無法培植;雞樅味鮮如雞肉,分解似雞絲,有脆、嫩、鮮、香的特殊風味;每逢夏季雨季7月至8月,若是種莊稼的老百姓能收穫一至兩處野生雞樅菌,那可是比年夜裡的美食更讓人慾罷不能的珍饈;而這個季節,也是當地好吃的食客們留串在各個集市趕集的重點,只要能收到老農採摘的新鮮野生雞樅,製成了雞樅,這一年陪伴自己的剪粉和麵條就有了更美味的體驗。
野生雞樅的保鮮時間很短,一般1-2天,一旦錯過了最佳的食用期限,就會很快的腐壞,雞樅菌有很多吃法,可以煲湯、可以小炒。為了能更好地的留住雞樅菌的味道,當地百姓都是將雞樅菌撕成長條狀,然後用熱油炸幹水分後一併密封保存,食用時放上雞樅油,再配上些炸幹的雞樅菌,味美湯鮮,雞樅肉香爽口,回味無窮!
千萬的篇幅也敘不清故鄉的滋味,美味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體驗,或許更是一份美麗的記憶。遠方的遊子們,可還懷戀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