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眾多特色美食,餃子就是其中之一。截止到目前,餃子已經擁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其是由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發明。只不過,在那個時候,餃子並不是用來填飽肚子的,而是用來看病的,當時張仲景在麵皮包上了一些驅寒的藥材用來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對於北方人而言,餃子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特別是每年春節期間,餃子更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餃子之所以會成為一道美味的佳餚,佔據家家戶戶的飯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餃子不但味道極好,而且它的寓意也很好,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
在過去,社會發展還不是特別先進的時候,我們要想吃餃子都要自己動手包才行,首先要自己揉面,其次還要自己做餡料,最後才能包。包餃子真的挺浪費時間的,可以說是一個「大工程」,如果家裡人口比較多的話,常常需要忙上一早上。
不過,好在後來速凍餃子問世,大家也不用再花費去包餃子,要想吃可以直接去買現成的餃子冰在冰箱裡,哪一天想吃的時候,直接下鍋煮就行了。對於懶人而言,速凍餃子的出現可是讓自己大飽了口福。
現在在市面上的餃子品牌還是挺多的,不過在眾多的餃子品牌當中,大娘水餃的名氣可是一直都很大的,它的招牌產品松仁三鮮餃、三菇餃、素三鮮餃甚至還被評為中國名點。而大娘水餃餐飲集團有限公司還曾先後獲得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國快餐十佳品牌企業、江蘇省誠信單位等榮譽。
大娘水餃的連鎖店用一句誇張一點的話來形容就是,「遍布全國」,在火車站、商場、大型超市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大娘水餃的身影。雖然如今我們在超市裡或者是火車站還是能夠看到大娘水餃的身影,但是與此同時,卻也有一些消費者反映:大娘水餃變味了,已經不是自己記憶當中那個味道了,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大娘水餃內部曾經發生了一些事情。大娘水餃的創始人是吳國強,他一手將其從一家持續虧損的小餐館打造成了一家中式快餐品牌。從成立到2002年,大娘水餃年營業額突破了1.58億元。隨著大娘水餃發展得越來越好,有不少投資公司也看中了大娘水餃未來的發展,紛紛想投資大娘水餃。
不過,在那個時候,吳國強對於資本市場其實並不「關注」,所以他並沒有這一方面的想法。後來,吳國強思想轉變有所轉變,為了讓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他開始將公司交給「外人」。2013年,CVC收購了大娘水餃,成了控股股東。
吳國強原本這樣做是希望大娘水餃能夠發展得更好,但是殊不知自己的「這步棋」其實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是「引狼入室」。自從CVC收購了大娘水餃之後,2014年、2015年公司銷售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據了解,2013年,大娘水餃銷售額超過15億元。而2014年的銷售額卻是2013年的90%左右,2015年的銷售額又是2014年的90%左右。
2014年、2015 年大娘水餃銷售量下滑,也從側面反映了一點,就是消費者對於大娘水餃的喜愛似乎不勝從前了。而會產生這種事情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作為消費者而言,去吃飯圖的是實惠,是希望花更少的錢吃到更多的東西。
然而,自從「賣身」之後,自2015年後,大娘水餃就出現了提價的情況,而且與此同時水餃的分量也是出現了減少。這樣的情況也並非是捏造的,是空穴來風,這一切的內容都是來自於創始人吳國強所寫的一封公開信。在這則公開信當中,吳國強甚至還寫到自己作為創始人,同時作為公司的股東、董事長,居然連公司的年會都沒有「權利」參加,被排除在應邀參會的人員名單外。
吳國強當初之所以會選擇將公司「拱手讓人」,是為了能夠在專業人員的管理下,公司能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殊不知自己是「引狼入室」,自從「賣身」後,公司銷售額下滑不說,就連產品也開始被消費者吐槽,而自己更是連年會都沒有「權利」參加。面對這樣的情況,也難怪吳國強會說自己選錯了。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央廣網—《大娘水餃創始人自曝 餃子「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