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會議提出,長江流域汙染排放基數大、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突出、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需要不斷加強統籌、克服困難,確保完成攻堅戰目標任務。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仲志餘認為長江大保護與水安全意義重大且諸多重大技術問題亟待解決。比如,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國家供水安全、流域生態安全,以及提高流域綜合管理能力等。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水質上,根據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黃河流域主要為輕度汙染,主要汙染指標為氨氮(NH3-N)、化學需氧量(COD)和總磷(TP),另有其他重要汙染指標如總氮(TN)、總有機碳(TOC)、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糞大腸菌群(coliform)等。監測的137個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佔73.0%,Ⅳ、Ⅴ類佔18.2%,劣Ⅴ類佔8.8%[2]。
-
中國大力推進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北部的黃河和中部的長江,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重要河流。今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前,中國還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國家戰略。
-
《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在漢發布 長江流域水質...
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監測509個水質斷面中,一類水質佔3.3%,二類水質佔67%。12月16日,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暨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漢召開。當天下午,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在漢聯合發布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公報重點介紹了2019年長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漁業資源、重要漁業物種產卵場、漁業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等狀況。
-
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
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監測509個水質斷面中一類水質佔3.3%二類水質佔67%近日,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在漢聯合發布
-
報告:都挺好,長江流域水體和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水質!
中國水利網站2月24日訊據長江委水資源節約與保護局消息,截至2月23日,長江流域未發現水體異常現象,也未發現重大水汙染事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水質良好。疫情發生以來,長江委水資源節約與保護局積極組織長江委水文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等單位,做好流域長江幹流沿線及陶岔渠首等重要水體觀測,及時開展丹江口水庫等重要水體和長江中下遊水質監測工作,要求各水文站做好水體異常現象和突發水汙染事件觀測工作,於每日17時前報告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狀況和南水北調中線取水口水質情況。
-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綜述
為了讓母親河水清岸美的容顏永駐,人民法院上下求索、只爭朝夕,以司法之力護航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上演利劍斬「汙」、鼎力揚「清」的生動實踐,在中華大地上書寫著一篇又一篇綠色傳奇。 司法助力,織密織牢江河「防護網」 保護母親河,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
為什麼最早的國家出現在黃河流域,而不是長江流域
長江 黃河 我國有兩條母親河:長江與黃河。無論是長度還是流量,長江都遠遠超過黃河,長江流域的自然條件也要好於黃河流域。
-
環保部:京津冀本月起專查大氣汙染 持續到明年4月
環保部:京津冀本月起專查大氣汙染 持續到明年4月份;確保今年重汙染天氣有所減少 新京報訊 (記者金煜)昨日在環保部通氣會上,環保部環境監察局透露,本月到明年4月,將根據「大氣十條」啟動重點針對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汙染專項執法檢查,以地方普查和環保部抽查等形式結合,儘量減少秋冬季節的重汙染天氣
-
滇池全湖水質狀況轉為輕度汙染
監測數據表明,2018年滇池全湖水質上升為Ⅳ類,為1988年建立滇池水質數據監測庫30年以來的最好水質。2019年上半年,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水質狀況由重度汙染轉為輕度汙染。滇池的遭遇:從Ⅰ-Ⅱ類惡化為劣Ⅴ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長付文介紹,上世紀50年代以前,滇池流域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人口較少,滇池水質多為Ⅰ類-Ⅱ類。
-
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 二類以上水質超過七成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勝 通訊員曹淼)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監測509個水質斷面中,一類水質佔3.3%,二類水質佔67%。昨日,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暨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漢召開,這是會上透露的消息。
-
探訪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盧氏縣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以熊耳山為界,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當地嚮導讓我們在此下車合影留念,我們背後就是熊耳山。這是北部為黃河流域的房屋,所謂的分界線只是地理概念,這裡的房屋,民俗生活習慣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降水方面,南方的要比北方的降水多。這裡的居民比較少,一般都是獨居戶,居民之間的居住至少要有一公裡,這裡的農作物耕種,都是順山勢而跟耕種。遠處的獨居戶像世外桃源一樣。這裡的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這裡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休。
-
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哪些進展與成效?水質提升、優良天數增加...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了哪些進展與成效?9月16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通過統籌抓好省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汙染治理,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長江流域全國經濟佔比近半,那麼黃河流域呢?
那就是中國,這兩條大河就是長度排名世界第三的長江和世界第5的黃河。中國國土完全覆蓋這兩條大河的流域面積,這是其他所有世界著名河流如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尼羅河,甚至短的多的多瑙河,萊茵河等都不能做到的。
-
為什麼我國的「經濟重心」最早形成在黃河流域,而不是長江流域?
這是因為,一方面長江和黃河流程長、流域範圍廣,流域內生活的人口數量眾多,經濟發達,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不過,從經濟重心的角度來看,我國黃河流域先成為我國經濟重心,而後才逐步往南部長江流域轉移。也就是說,在我國古代,大致在唐宋之前,我國的經濟重心都是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主要就是黃河中下遊地區,而不是位於現在經濟更為發達的長江流域。
-
黃河流域十大城市排名,比長江流域十大城市差距有多大?
黃河,中國與長江齊名的第二長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隨著中國近現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黃河流域也逐漸落後於南方省份。隨著國家重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區域發展。在經濟方面,黃河又將被提至和長江的同一高度水平。
-
古代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化曾在漢江中遊交匯
新華網武漢7月11日電 大量的考古發現證實,至少在距今6000年至7000年前,流經我國中部的漢江中遊地區就成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文化的交匯區。 以在漢江沿岸鄖縣發現的青龍泉和大寺兩處文化遺址為例,這兩個地點出土的文物有共同特點:底層最早期的是距今6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屬於中原地區的文化特徵;中間一層是屈家嶺文化,距今4800年至5500年間,屬於長江中遊地區的原始文化特徵;而上層則是45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也是長江中遊地區最後一支原始文化。
-
保護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四川檢察與多省建立公益訴訟協作機制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唐子晴 任鴻)近日,記者從2019年全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為保護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在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開展跨區域、跨部門協作,通過公益訴訟檢察,維護長江、黃河流域經濟健康發展。
-
長江流域多座水電站未批先建 河床乾涸汙染嚴重
開發影響 水資源利用粗放,環境汙染嚴重 在長江等流域上,水電站遍地開花,調水工程司空見慣。到如今,即使在被稱為「千河之省」的四川,四川省水利廳副廳長朱兵也表示,「我省是一個區域性、工程性、季節性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地區,工業汙染、農業面源汙染使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更加突出。」
-
央視《探索·發現》開播《探秘盤龍城》 這裡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
央視這次播出的紀錄片分上下兩集,兩集節目通過歷代考古專家的發掘、發現和研究,證實了盤龍城是商代文明南擴的重要城市,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兩大文明的交匯點,為研究商代歷史、文化、城市建築等方面提供了豐富而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