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了解下「地球之肺」——森林

2021-01-12 一起旅遊叭

人類的生命活動依賴於氧氣,所以人類有了肺臟,而對於地球來說,生物圈的循環同樣需要氧氣,森林,便是地球的肺。縱觀全球,森林的總佔地面積在9.5%左右,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森林有成千上萬個,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

1、亞馬遜熱帶雨林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550萬平方公裡。雨林橫越了九個國家,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四百多種物種,被世人稱為綠色心臟。

2、長白山紅松闊葉混交林

紅松是東北的珍貴樹種,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是東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森林類型。區內除此還有多重植物,時至盛夏,古木參天,鬱鬱蔥蔥;深秋來臨,則五花山色,風光綺麗。

3、輪臺胡楊林

輪臺縣地處天山南麓、塔裡木盆地北緣,有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紀活化石"40餘萬畝的天然胡楊林。由於風沙和乾旱的影響,很多胡楊樹造型奇特、詭異,有"活三千年不朽,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說法。

4、黑森林

羅馬人將位於巴登符騰堡州的這一茂密森林定名為黑森林,因為林內松柏茂密、枝椏交錯,幾乎阻擋了任何光線的射入。林內山峰、河流、湖泊、城鎮、瀑布、小逕到處可見。這裡還充斥著濃鬱的文化氣息,有諸如布穀鳥自鳴鐘這樣的傳統木雕藝術品,還有諸如黑森林火腿、奶油蛋糕等這樣的美味佳餚。

5、加拿大國家森林公園

加拿大國家森林公園,是全世界最壯麗的國家公園之一。它坐落於落基山脈北段,公園共佔地6641平方公裡,遍布冰川、冰原、松林和高山,西面是省級森林和幽鶴國家公園,南面與庫特尼國家公園毗鄰,卡納納斯基斯鎮位於其東南方。

6、剛果雨林

剛果雨林,即非洲剛果盆地熱帶雨林,它的面積僅次於南美洲亞馬孫盆地熱帶雨林,有「地球第二肺」之稱。剛果雨林擁有6000多種不同樹種和10,000種動物,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多樣性聚集區。

7、螞蟻森林

這最後當然要說一說螞蟻森林,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客戶端為首期"碳帳戶"設計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上繳交通罰單、網絡掛號、網絡購票等行為,就會減少相應的碳排放量,可以用來在支付寶裡養一棵虛擬的樹。這棵樹長大後,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生態夥伴們,可以「買走」用戶在螞蟻森林裡種植的虛擬「樹」,而在現實某個地域種下一棵實體的樹。2019年9月19日,中國「螞蟻森林」項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相關焦點

  • 森林——地球之肺
    森林——地球之肺 2020-06-06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稱森林為「地球之肺」
    地球也有肺?它能像人一樣呼吸?其實,不是地球能像人一樣呼吸,是地球上的氧氣絕大多數是由森林中的綠色植物產生,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利用二氧化碳,製造出氧氣,是氧氣製造廠。森林是地球衛士,它能維持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有效清除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害氣體。
  • 森林是地球之肺,如果突然間增加一倍,地球會有怎樣的變化?
    森林是地球之肺,如果突然間增加一倍,地球會有怎樣的變化?森林在地球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單單給無數的生物提供適宜的生態環境,還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釋放人人都要吸收的氧氣,所以很多人稱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是很多生物的家園,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是不是森林越多就越好呢?
  • 巴西總統:把亞馬孫森林稱為「地球之肺」是錯誤的
    當地時間24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說亞馬孫雨林被大火摧毀是「謊言」,把亞馬孫描述為人類遺產是一種「謬論」,認為亞馬孫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一種「誤解」。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塔斯社、CNBC等媒體報導,博索納羅稱,「認為亞馬孫是世界遺產是一種謬論。科學家們也已證明,亞馬孫森林是『地球之肺』的說法是錯誤的。
  • 地球之肺之爭,究竟是森林還是海洋?全新的論調不一樣的觀點
    說到地球之肺,其實大家對於這個說法應該並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之前一直都認為地球上能夠為廣大的生物提供氧氣的是森林,因為森林裡面可以通過大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從而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光合作用還能夠吸收掉很多的二氧化碳,從而能夠維持地球上的氧氣的平衡,以及起到淨化環境的作用,對於我們人類和地球上各個不同生物的生存來說,真的是非常的有幫助,正是有了大片的森林才能夠獲得新鮮的空氣,因此森林也被稱之為地球之肺。這種說法好像還真的是挺靠譜的,也就是說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森林才維持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也才能夠讓地球的生態更加的平衡。
  • 俄羅斯遠東森林大火燒傷了「地球的肺」
    雅庫特地區是近期世上其中一處大規模森林大火火場,但這裡存在著一個讓世界科學家不安的惡性循環:不尋常的熱浪加劇森林大火,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加劇永久凍土(permafrost;又稱永凍層)融化;永久凍土融化進一步加劇其他溫室氣體排放,使全球暖化進一步加劇。
  • 森林是地球之肺嗎?對比之後發現,我們比喻並不恰當
    之所以我們會如此關注澳洲山火,是因為森林能夠製造人和動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氣,還能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我們經常會把森林比喻成「地球之肺」。但是這個比喻在某些方面並不恰當。第一個不恰當的理由我們的肺不會製造氧氣,與之相反,肺是消耗氧氣的器官。
  • 全球五大原始森林,與地球之肺一同呼吸…
    >作為全世界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深深紮根於南美洲北部的土地,佔地700萬平方公裡,橫跨8個國家:巴西(佔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佔據全球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
  • 「地球之肺」火災的背後智慧消防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都了解,亞馬遜熱帶叢林是「地球之肺」,充裕的自然資源,為宇宙出示了20%的氧氣,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它對地球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因此稱之為「地球之肺」但就是這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叢林在最近卻發生了一件讓我們每個人都痛心棘手引發深思的事。「地球之肺」火災的背後智慧消防到底有多重要?
  • 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如今卻變成這樣
    世界最大的森林,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數十年來人們對亞馬遜雨林的印象都是:「世界之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又製造大量的氧氣。然而一位對亞馬遜有20年研究經驗的美國生態學家丹尼爾麥普斯泰說:「在說這話前,請再想一想。」巴西每年有7500平方公裡的雨林被砍伐和燒毀。由於瘋狂的砍伐行為,亞馬遜雨林正從天堂變成地獄。
  •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人,地球之肺等四個稱呼都是指哪裡?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人,地球之肺等四個稱呼都是指哪裡?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家園,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應當保護這個家園,保護撫育我們成長的母親。諸如此類的話想必我們已經聽過無數遍了,但少有人付出實際的行動。其實保護地球本質上還是要歸結到人自身的發展上。
  • 中國努力將沙漠變森林,但世界另一端地球之肺卻在逐年消失!
    他們在嚴酷的環境中與沙漠作戰,把沙漠變成森林,把湖變成綠洲。但是在地球的另一邊,這個有著地球之肺的國家卻不知道如何珍惜它,這是巴西。在巴西,每年有7500平方公裡的雨林被砍伐和燒毀。平均每八秒鐘就有一片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橫跨八個國家,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0%。
  • 探險神秘又危險的地球之肺
    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無疑是它地球賜予地球上所有生物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而南美洲的亞馬孫雨林是全球最大的雨林,有7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被譽為「地球之肺」。公園中的森林與連續分布於遼闊的亞馬孫中部平原上的森林相連,亞馬孫森林從散布巖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在森林中,靜靜的池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都是;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而雅烏公園則具有舉世公認的最典型的黑水河生態系統。公園不僅維繫著雅烏河流的水文狀況,而且還保護著多種與黑水環境密切相關的生物。
  • 科學網—火災燻黑「地球之肺」
    本報訊 構成亞馬遜盆地的廣袤熱帶雨林被稱作「地球之肺」——這片熱帶雨林吸入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目前,在亞馬遜盆地上空每兩周進行一次的航空巡查顯示,一場極度乾旱正在使「地球之肺」窒息,削弱其攝入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能力。 更糟糕的是,科學家發現,火災使得大量的碳進入到大氣中,加速了全球變暖。這一觀測工作始於2010年(當年氣候非常乾旱),研究人員在2月6日的《自然》雜誌報告,2010年亞馬遜盆地一共向大氣排放了4.8億公噸的碳。
  • 其實海洋也是「地球之肺」
    說到「地球之肺」,我們腦子裡馬上浮現出小時候在紀錄片裡面看到的廣袤的大原始森林,其間有千百個高聳的樹木凝成一片綠色的汪洋大海。它們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吸收二氧化碳,在一些特殊的酶的催化下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中的碳轉化為包括我們今天碗裡吃的米飯的主要成分——澱粉在內的有機物,並放出氧氣。
  • 「地球之肺」在燃燒,誰之過?
    「地球之肺」在燃燒,誰之過?禹 洋「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發生森林大火,牽動著全世界人們的心,這是氣候變化給人類的又一記嚴重警告。如今,氣候變化的速度已遠遠超過世界各國的應對速度,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 亞馬孫熱帶雨林告急,讓我們一起珍惜身邊的「地球之肺」吧~
    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孫雨林已連續燒了3個星期!這場大火牽動了全球人的心世界各國的人紛紛在各自社交帳號上掛圖呼籲人們關注亞馬孫火情一起為亞馬孫祈禱8月17日在巴西託坎廷斯州拍攝的亞馬孫雨林中一處燃燒的林區圖片來自新華社眾所周知,亞馬孫熱帶雨林
  • 永遠的綠色之夢:地球之肺、天然氧吧雪峰山
    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20多個。加上星羅棋布的省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古蹟區,雪峰山真正成為了地球之肺、天然氧吧。徜徉在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裡,身體充盈著天然過濾、加溼加氧的空氣,身心煥發出大山般的強健。最有名的是崇木凼古樹林,現存面積3.8公頃,有百年古樹325株,最古老的樹距今已達1000多年。
  • 亞馬孫森林大火連燒16天,「地球之肺」亟需拯救!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的衛星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1號,亞馬孫地區的森林大火已經持續燃燒了16天,作為地球上最有活力,最具生命力的熱帶雨林,「地球之肺」亞馬孫已被濃煙籠罩。目前,玻利維亞、巴西等國已經採取措施,進行滅火工作。
  •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燃燒會有什麼影響?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除此之外,我們對亞馬遜雨林還了解多少呢?雨林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火災?雨林失火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影響呢?小遊來為你講解。認識亞馬遜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它橫跨9個南美洲國家,覆蓋了南美洲40%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