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如今卻變成這樣

2021-01-12 閱事旅遊品天下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佔地700萬平方公裡。世界最大的森林,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數十年來人們對亞馬遜雨林的印象都是:「世界之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又製造大量的氧氣。然而一位對亞馬遜有20年研究經驗的美國生態學家丹尼爾麥普斯泰說:「在說這話前,請再想一想。」巴西每年有7500平方公裡的雨林被砍伐和燒毀。

由於瘋狂的砍伐行為,亞馬遜雨林正從天堂變成地獄。猖獗的火災和對森林的砍伐,導致每年有上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而這一切幾乎都是由非法樵夫和農場主造成的,亞馬遜雨林現在更是一個主要的汙染源,這與在過去的1/4世紀迅速上漲的土地的破壞率有直接關係。

由於人為因素,巴西亞馬遜地區的熱帶雨林減少了約20萬平方公裡,接近10個巴爾巴尼亞的國土面積,而與400年前相比,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整整減少了一半。人類應該積極保護亞馬遜熱帶雨林,當前雨林的減少速度相當於每分鐘6個足球場大。在亞馬遜,大面積雨林被大火夷為平地,而後進行農業生產。

如果繼續無節制的破壞亞馬遜熱帶雨林,到2020年,亞馬遜熱帶雨林將達到退化的臨界點,水土流失將達到最強級別,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將會更加頻繁。由於熱帶雨林的砍伐,這裡每天都至少消失一個物種。根據美國科學探索雜誌的預測,「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十年後,至少將有50—80萬種動物滅絕」。如果亞馬遜河消失,那麼巴西一半的降雨也將隨之消失。大家可以想像接下來將會發生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森林——地球之肺
    森林——地球之肺 2020-06-06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起了解下「地球之肺」——森林
    人類的生命活動依賴於氧氣,所以人類有了肺臟,而對於地球來說,生物圈的循環同樣需要氧氣,森林,便是地球的肺。縱觀全球,森林的總佔地面積在9.5%左右,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森林有成千上萬個,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1、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550萬平方公裡。雨林橫越了九個國家,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四百多種物種,被世人稱為綠色心臟。
  • 「地球之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橫跨四國的亞馬遜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就是亞馬遜平原。大家都知道綠色植物都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而亞馬遜平原上遍布熱帶雨林,所以亞馬遜平原有著「地球之肺」的稱號。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衝積平原,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領土。
  • 為什麼稱森林為「地球之肺」
    地球也有肺?它能像人一樣呼吸?其實,不是地球能像人一樣呼吸,是地球上的氧氣絕大多數是由森林中的綠色植物產生,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利用二氧化碳,製造出氧氣,是氧氣製造廠。森林是地球衛士,它能維持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有效清除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害氣體。
  • 森林是地球之肺,如果突然間增加一倍,地球會有怎樣的變化?
    森林是地球之肺,如果突然間增加一倍,地球會有怎樣的變化?森林在地球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單單給無數的生物提供適宜的生態環境,還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釋放人人都要吸收的氧氣,所以很多人稱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是很多生物的家園,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是不是森林越多就越好呢?
  • 中國努力將沙漠變森林,但世界另一端地球之肺卻在逐年消失!
    他們在嚴酷的環境中與沙漠作戰,把沙漠變成森林,把湖變成綠洲。但是在地球的另一邊,這個有著地球之肺的國家卻不知道如何珍惜它,這是巴西。在巴西,每年有7500平方公裡的雨林被砍伐和燒毀。平均每八秒鐘就有一片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橫跨八個國家,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0%。
  • 巴西總統:把亞馬孫森林稱為「地球之肺」是錯誤的
    當地時間24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說亞馬孫雨林被大火摧毀是「謊言」,把亞馬孫描述為人類遺產是一種「謬論」,認為亞馬孫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一種「誤解」。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塔斯社、CNBC等媒體報導,博索納羅稱,「認為亞馬孫是世界遺產是一種謬論。科學家們也已證明,亞馬孫森林是『地球之肺』的說法是錯誤的。
  • 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面積超過大半個中國,號稱「地球之肺」
    可以深入地球上這片「神秘之境」探奇,收穫驚險刺激的旅遊體驗,是我巴西行最難忘的旅程記憶。大自然的原始之美,造化之妙,在亞馬遜熱帶雨林展現得淋漓盡致。南美洲這條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亞馬遜河,滋養著這塊800萬平方公裡廣袤土地,孕育了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和豐富奇妙的物種,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 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實際上是錯的,真正的功臣來自大海
    亞馬遜雨林被稱為是「地球之肺」,因為我們一直認為,是亞馬遜雨林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氧氣。 實際上,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畢竟單單一個亞馬遜雨林就佔據了地球上一半的雨林面積,佔五分之一的森林面積。 在人類面對空氣汙染和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將希望寄託到了亞馬遜雨林身上,認為氧氣含量的減少可以被雨林逆轉。 事實上,亞馬遜雨林產生的氧氣剛好夠亞馬遜雨林生態圈自己所消耗。
  • 巴西景區這裡被稱為「地球之肺」,聚集了很多「世界之最」!
    這裡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集中了太多的「世界之最」,而作為亞馬遜河一部分的黑白河長久以來一直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河段是被人們戲稱為「大河婚禮」的黑白河。
  • 全球五大原始森林,與地球之肺一同呼吸…
    >作為全世界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深深紮根於南美洲北部的土地,佔地700萬平方公裡,橫跨8個國家:巴西(佔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佔據全球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
  • 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探險家的天堂,地球之肺
    亞馬遜河流城是世界公認最神秘的「生命王國」。亞馬遜河浩浩蕩蕩,千迴百轉,滋潤著80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河叢林,這裡不但是探險家的天堂,還流傳著印第安人黃金寶藏的神秘傳說,更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最佳棲息地。
  •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人,地球之肺等四個稱呼都是指哪裡?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人,地球之肺等四個稱呼都是指哪裡?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家園,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應當保護這個家園,保護撫育我們成長的母親。諸如此類的話想必我們已經聽過無數遍了,但少有人付出實際的行動。其實保護地球本質上還是要歸結到人自身的發展上。
  • 它被譽為地球之肺,也是一片淨土,為何如今成為「人類禁區」?
    它被譽為地球之肺,也是一片淨土,為何如今成為「人類禁區」?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氧氣、水源和陽光,這些豐富的資源都是地球給予的。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不是它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或許人類不可能發展到如今的境界。
  •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燃燒會有什麼影響?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除此之外,我們對亞馬遜雨林還了解多少呢?雨林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火災?雨林失火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影響呢?小遊來為你講解。認識亞馬遜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它橫跨9個南美洲國家,覆蓋了南美洲40%的土地。
  • 地球之肺之爭,究竟是森林還是海洋?全新的論調不一樣的觀點
    說到地球之肺,其實大家對於這個說法應該並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之前一直都認為地球上能夠為廣大的生物提供氧氣的是森林,因為森林裡面可以通過大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從而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光合作用還能夠吸收掉很多的二氧化碳,從而能夠維持地球上的氧氣的平衡,以及起到淨化環境的作用,對於我們人類和地球上各個不同生物的生存來說,真的是非常的有幫助,正是有了大片的森林才能夠獲得新鮮的空氣,因此森林也被稱之為地球之肺。這種說法好像還真的是挺靠譜的,也就是說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森林才維持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也才能夠讓地球的生態更加的平衡。
  • 「地球之肺」在燃燒,誰之過?
    「地球之肺」在燃燒,誰之過?禹 洋「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發生森林大火,牽動著全世界人們的心,這是氣候變化給人類的又一記嚴重警告。如今,氣候變化的速度已遠遠超過世界各國的應對速度,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 探險神秘又危險的地球之肺
    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穩定性最高的生態系統,常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世界上大於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無疑是它地球賜予地球上所有生物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而南美洲的亞馬孫雨林是全球最大的雨林,有7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被譽為「地球之肺」。
  • 俄羅斯遠東森林大火燒傷了「地球的肺」
    位於西伯利亞中央的雅庫特(薩哈)共和國(Yakutiya (Sakha))是俄羅斯聯邦最大的行政區,面積與整個印度相若,相當於約三分之一個中國。首都莫斯科在其首府雅庫茨克(Yakutsk)西南偏西約4900公裡,中國首都北京則在其西南偏南約2600公裡。
  • 被稱為「地球之肺」南美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神奇和詭異的地方!
    被稱為「地球之肺」南美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神奇和詭異的地方,這裡有多少沒被人類發現的物種,它們為什麼會進化成這樣?是地形複雜,還是長年未被開發的原因?這些生物又有著什麼樣的奇怪特徵,對人類有害還是有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