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龍,我們講的還是那個外國黑魚,不是恐龍的雷龍哦!
先交代一下,雷龍老闆我還真的沒有繁殖過哦,所以也都是找一些資料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說錯也莫怪我哦!
在上海我觀察過黑魚的繁殖,它們會在茂密的水草中弄一個缺口然後吐泡沫築巢,完工後會產出具有浮力的魚卵,親魚也會在魚巢下方保護魚卵,直到魚卵孵化、小魚能自己覓食,親魚們都會寸步不離的保護其左右,這個階段的親魚也非常具有攻擊性,我那時候就會「長竿短線」掛上小青蛙去釣黑魚,有點扯遠了,哈哈!
大部分雷龍、也可以說迷鰓魚類(包括鬥魚類)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繁殖方式。在雷龍繁殖期間我們最好將它們單獨放在繁殖缸飼養,免得它們攻擊其他同缸的魚兒。另外要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對雷龍親魚的影響。繁殖缸內多放一些躲避物,另外水質要比平時軟一些,水溫保持在26℃-30℃之間,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別忘記給魚缸加蓋子,防止雷龍跳出魚缸。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親魚了,我們每天記得給它們好吃好喝照顧就行。等產卵後魚苗孵化了,可以給予一些水蚤、豐年蝦等食物,等稍微大一些可以用剪碎的魚蝦肉來餵食,或者使用人工飼料。
有幾個品種的雷龍還具有口孵的習性,就是小魚苗在孵化後,碰到危險時會躲避到親魚的口中,有點類似於非洲慈鯛的習性。
總的來說雷龍的繁殖不是很難,但是難的是公母親魚配對,配不上打死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