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黨外幹部,作為一個浙江來川的高學歷人士,陳子俠第一次參加四川省兩會,心情是一種特別的激動。他告訴記者:「能參加兩會,我深感榮幸。我是一個專注於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我更希望藉助兩會這個平臺,從我的視角為四川的物流發展提點建議。」
「我與四川有緣。」陳子俠說,1982年他從浙江入川念大學;2007年,從上海交大博士畢業後,參加了中組部、團中央選拔組派的「博士服務團」再度入川,掛職宜賓市市長助理。隨後陳子俠決意從杭州調入宜賓。
5年多時間裡,這個從東部來的物流專家,一直希望能夠務實地推進西部物流業發展。「因為學術背景,也因為紮根基層,我更清醒地看到了東西部物流產業發展的巨大差距。」陳子俠發現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這幾年,我見證了宜賓以及四川省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但是我認為有些問題必須解決。」首次參加兩會,陳子俠做了精心準備,對宜賓、樂山、瀘州、廣安等地展開調研,並形成了有針對性也有操作性的3個建議:加快提升我省境內長江航道等級,扶持四川省貨櫃航運企業發展壯大,加快全省道路物流管理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港口吞吐能力與實際貨物吞吐量的嚴重倒掛,是我省水運物流產業發展的一大怪現狀。」陳子俠拿出一組數據:截至2012年底,省內已具備150萬標箱的貨櫃年吞吐能力,但我省每年僅有15萬標箱貨物通過省內港口運送出港,另有約35萬標箱的貨物貨櫃流向了省外港口。「為什麼我們有能力卻吃不飽?」陳子俠認為,這是水運航道不暢、航道等級低、管理與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所致。我省本土航運企業有70餘家,但大多處於「小、散、亂」的狀態,尚無一家專業從事貨櫃班輪運輸的航運企業,導致貨櫃水路運輸市場大量流向省外。因此,進一步提升航道等級,扶持本土貨櫃航運企業,才能有效促進我省水運物流產業的發展。(記者 董世梅)
責任編輯: 雷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