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發現奇特「花椰菜」結構:形成原因未知

2020-12-13 網易手機

(原標題:火星發現奇特「花椰菜」結構:形成原因未知)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火星表面發現的外觀類似「花椰菜」的奇特結構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有關於這顆紅色星球古代生命的最新線索。這些外觀奇特的結構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國的「勇氣」號火星車發現的,當時這輛火星車正在火星古塞夫盆地內對那裡的蛋白石矽酸鹽沉積進行研究。科學家們還不能確認這些結構的獨特外觀是如何形成的,但最近有兩位研究者宣稱他們發現類似這樣的結構是可以在地球上的自然環境下形成的。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史蒂芬·拉夫(Steven Ruff)和傑克·法默(Jack Farmer)相信,這樣的矽酸鹽結構很有可能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他們在去年12月份召開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議上介紹了他們的觀點。

該研究小組設想,火星上的這些「花椰菜」形結構可能是由古代火星上生活的微生物產生的,就像今天在微生物作用下,地球上也會產生類似外觀的結構一樣。他們以南美洲智利境內阿塔卡馬沙漠中的埃爾·塔託地區(El Tatio)為例,該地區存在超過80處熱泉噴口。和火星上的環境相似,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極為乾燥,其主要原因是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受到西部沿岸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而無法抵達該地區。

阿塔卡馬沙漠的平均海拔僅有大約900多米,形成至今已經超過1500萬年,乾燥程度比號稱「死谷」的加州最乾燥地區還要更甚50倍以上。

但正因為如此,這裡常常被科學家們當做與火星環境進行對比的理想之地,尤其是火星上的古塞夫盆地,因為科學家們相信那裡也曾經存在類似的熱泉噴口。

就在阿塔卡馬沙漠這樣的環境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類似的「花椰菜」結構,他們稱之為「微型矽酸鹽指狀突起」(micro-digitate silica protrusions)。

在地球上還有其他一些能夠發現此類「花椰菜」結構的地方,如美國懷俄明州的黃石國家公園,以及紐西蘭的塔波火山地區。

不過,要想切實證明火星上的這種結構與生命現象之間存在有任何聯繫,這兩者之間還隔著很長的距離——正如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科特·科恩豪瑟(Kurt Konhauser)對媒體所表示的那樣。他說:「我不認為用現代地球的情況與古代火星的情況進行類比,能夠從中獲得關於火星微生物可能存在於何處的任何線索。」對於這樣的疑問,相關研究人員也尚未能給出清晰的回答。

要知道,科學家們目前對於智利境內的這類結構是否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這一觀點上還存在著爭議,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類推火星上的類似情況就更加顯得困難重重了。不過,不管如何,這項研究的確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思路。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火星快車號」發回火星北極照片:紅白相映 展現奇特荒涼美
    然後在冬天,當溫度降至-143°C(-225°F)的極端氣溫時,二氧化碳凍結並從稀薄的空氣中沉澱出來,在水冰上形成一層凍結的二氧化碳。冷凍的二氧化碳層可能高達2米(6.5英尺)厚。同時,還會形成二氧化碳雲,從軌道視線處它們會掩蓋下方的地面。幸運的是,火星快車軌道器有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相機,稱為高解析度立體相機(HRSC)。
  • 伴隨衛星逐漸分解火星未來將形成環狀結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稱,火星正在逐漸撕碎兩顆衛星,導致一個土星環類型的結構逐漸形成。衛星數據表明來自火衛一和火衛二的灰塵已環繞火星運行,預計未來幾百萬年,火衛一和火衛二將完全被火星摧毀,這些觀測數據來自「火星大氣和揮發演化探測器(MAVEN)」。
  • 火星上發現神秘建築,其結構和萬裡長城相似,科學家:疑雲密布!
    文/仗劍走天涯火星上發現神秘建築,其結構和萬裡長城相似,科學家:疑點重重!火星是被科學家們看作,最適合人類移民移居的一顆星球,並且通過科學家們對火星的探索發現,火星曾經是處在太陽的宜居帶中的。就意味著火星適人類居住的概率又大了幾分。火星上發現了神秘的建築,它的結構遠遠的看去,和我國的萬裡長城十分的相似,但是科學家們卻表示,疑點重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火星上所發現的該結構,究竟是什麼?
  • 火星神秘熔巖流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在「火星上」實驗,已有結論
    人們一直想要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痕跡,於是便通過大量的實驗來研究火星地表形成的原因,以及火星上是否存在有機物質,可以讓生物生存的條件。為此科學家們專門建造了一個模擬艙,用以模擬在火星上的環境條件。通過這一次的實驗,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火星地表之下或許存在有機物質。
  • 火星上發現廢墟,疑似建築物遺址,或跟「火星矮人」有關?
    既有著落火星上的火星車,也有繞火星運行的軌道勘測器等等,甚至還有探測火星內部情況的火星車,例如「洞察號」火星車正在火星表面上鑽孔打洞。而在今年的火星探測窗口期,NASA將發射新一代的火星探測器,屆時會從火星表面帶回火星樣本。而我國也將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次實現「繞落回」三期目標。
  • 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走近紅色星球的那些未知
    近日,關於火星上到底有沒有過生命,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進展。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大約39億年前,一顆隕星撞擊火星並在其表面形成一個巨大的撞擊坑,研究顯示這裡擁有產生生命所需的全部要素,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這裡將是未來開展火星生命搜尋的最佳地點。
  • 火星的高級文明,最後消失的原因是因為核戰?
    可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是只能發現地球才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所以他們更加不願意放棄對火星的研究了!還是那個道理,這並不能意味著其他星球就沒有生命存在!
  • 在火星上發現「巨型結構」,NASA:形狀相似的巖石
    自從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火星以來,人們一直希望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生命的證據,有了這一個想法,所以有些人就喜歡把結構怪異的東西想像成「人工建築」。外星獵人相信他們在火星上發現了基地的證據,他們也相信這證明了火星上曾經存在智能生命,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星球怪影」大盤點:那些火星上曾發現的未知物體
    中新網9月28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27日發布消息稱,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28日上午11時30分(北京時間28日晚間23時30分)宣布有關火星探索的重要科學發現。此間有猜測稱,NASA或許是發現了外星人,也有分析認為或是發現了液態水。然而,近期頻頻傳出火星照片上出現奇怪物體,這也讓此次NASA將要公布的內容更加撲朔迷離。
  • NASA飛船又有新發現:火星地面出現《星際迷航》標誌
    【ALENG 自媒體】6月14日自媒體專稿,作為太陽系中最類似於地球的一顆行星,火星總是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人類的目光,特別是自從人類探測器登陸火星地面以來,這個充滿神秘魅力的星球向人類展示了此前從未被近距離觀察到的奇特東西。
  • 火山噴發或助火星古代海洋形成
    科技日報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火星曾被海洋覆蓋,第一個海洋在約40億年前形成,比人們以前認為的早幾億年。大型火山噴發或是火星古代海洋形成的「幕後推手」之一,也能解釋火星「海岸線」的反常特徵。
  • 花椰菜早花原因及防治方法!
    近年來隨著花椰菜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它的早花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花椰菜早花現象會使其失去商品價值,嚴重影響到產量和收益
  • 火星新發現:最高山峰底部竟呈多孔結構
    如今一組研究者巧妙地利用探測車上的感應器測得火星上一座山的引力,並與其它數據對比後得出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這座山底部的巖石和沙土結構的密度比預想的要小得多,也就是說裡面有很多孔洞,是不實的。「好奇號」也一樣,帶著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工具,只是這些工具精確度更高,為探測車在火星上的移動導航、定位。研究者們利用「好奇號」從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間700多個測量的數據,過濾掉其中受溫度和探測車傾斜等因素導致的誤差,把算出的引力數據與火星標準引力模型進行對比。
  • 重大發現:我們好像找到了火星生物遺蹟!-勇氣號,火星,生物 ——快...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科學家的新發現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天體生物學家Jack Farmer和行星科學家Steve Ruff觀察了智力地熱谷的流出物,在微生物幫助下形成了二氧化矽結構,看起來與勇氣號在火星上發現的二氧化矽結構相似。協同作者Jack Farmer和Steve Ruff 近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發現。
  • 形狀奇特的環礁:珊瑚島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原因?
    關於珊瑚島的成因,通常認為是由珊瑚蟲的骨骼堆積而成的。在熱帶、亞熱帶淺海區的海底,生活著很多小型腔腸動物——珊瑚蟲。當珊瑚蟲死亡後,它們的子孫們能一代一代地在祖先的「遺骨上」繼續繁殖下去,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石灰質的珊瑚叢,發展壯大為珊瑚島。根據珊瑚島的形狀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  然而,科學家發現,珊瑚蟲最好的生活條件是深度在60米以內的熱帶淺海,但海洋的深度常常在幾百米至幾千米之間,珊瑚蟲不可能直接在那麼深的海底生活和造礁。
  • 來自火星的古老鋯石礦物揭示了這顆紅色星球難以捉摸的內部結構
    如果研究人員是正確的,這意味著這些年輕的鋯石包含了火星深處難以接近的內部信息,這為深入了解這顆行星的內部結構提供了線索。 含鈾鋯石是地球大陸地殼的一個豐富成分,它提供了有關大陸的年齡和起源以及大型地質特徵(如山脈和巨大火山)的信息。但與地球不同的是,火星的地殼沒有經過進化,其成分與地球海洋下發現的地殼相似,而在海洋下鋯石非常罕見。
  • 花椰菜種子:廣良系列優品花椰菜
    花球球面呈左旋輻射輪紡排列,輪數為5。正常花球呈半球形,表面呈顆粒狀,質地緻密。在栽培上有時出現「早花」、「青花」、「毛花」與「紫花」現象。「早花」是植株營養生長不足,過早形成花球。花球表面花枝上綠色苞片或萼片突出生長,表現為「青花」。花球的花枝頂端部位,花器的花柱或花絲非碩序性伸長為「毛花」。「毛花多在花球臨近成熟期驟然降溫、升溫或重霧天易發生。
  • 美科學家發現火星昆蟲,火星上真會有生命存在嗎?這樣一看就知道
    近日有媒體報導,通過對多架火星車所拍攝的火星表面照片的多年研究,一位名叫威廉·羅莫澤的美國昆蟲學家在18日宣稱火星上「曾經有過,並且現在還有生命存在」,而且他聲稱發現了火星上的「昆蟲」。羅莫澤在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舉行的美國昆蟲學會年會上發布了他的研究成果,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0日報導了這件事,羅莫澤在火星車所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了一隻「昆蟲的軀體」,如下圖:羅莫澤認為在上面的火星車所拍的照片中都是昆蟲和昆蟲化石的影像,如圖1很像是一隻蟑螂、黃蜂或者天牛之類的甲蟲
  • 火星上的「牛奶湖」不算什麼,這些火星照片看起來更加不可思議
    最近歐洲航天局公布了一組由火星快車空間探測器在火星上拍攝的巨大的隕石坑,由於坑內含有巨量的冰,使整個隕石坑看起來像一個灌滿了牛奶的湖泊,這幾年不斷在火星上發現的冰凍狀態的水,解決了未來殖民火星最大的困難,按照美國NASA的計劃未來十年內將實現載人登陸火星將成為可能。
  • 火星疑似發現「廢墟」?未來太空人登陸火星,如果無法返回怎麼辦
    在NASA公布的一張照片中,有一個看起來像是「廢墟」的景象,在這個「廢墟」中,有一些看起來像是「牆壁」的結構,這些結構分布均勻,布局像是一些獨立的小房間。火星發現疑似「廢墟」的景象,難道這是火星生命的「家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