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兩代全國勞模 40年成就南嶺傳奇

2020-12-24 人民網

5月8日,全國勞模張偉基在深圳南嶺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參觀者講述南嶺村歷史。他的兒子張育彪也是一名全國勞模。記者 吳凡 攝

開欄的話

40年前,中國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輝煌的成就和生動的實踐,印證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本報開設《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欄目,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反映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積累的寶貴經驗,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敬請讀者關注。

「去南嶺?那可是個土豪村。」

提起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的南嶺村,熟悉的人無不一臉豔羨。

的確,對於這個2017年集體總收入3億多元、村民人均收入15萬元、集體固定資產35億元的嶺南小村落來說,它不僅是外人眼中的傳奇,更是深圳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奇蹟。

在南嶺村,不能不提張偉基和張育彪這兩個人,他們是父子倆,是前任或現任村幹部,更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全國勞動模範。他們見證了深圳的改革開放,帶領村民走上了經濟騰飛之路,是南嶺村的「領頭雁」。

昔日「鴨屎圍」

改革開放前的南嶺村有134戶人家、576人,4個生產隊共有20多頭耕牛、10多臺打穀機、1間小型糧食加工廠。1979年底,村子集體經濟收入不足7000元,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

那時的南嶺村,遍地鵝屎鴨糞,臭氣燻天,被人稱作「鴨屎圍」。方圓幾十裡的人,都說有女不嫁南嶺人。彼時任第一生產隊隊長的張偉基,心情沉重。

改革開放的驚雷震動深圳,第一縷春風也吹進了南嶺村。心思活泛的張偉基,敏銳地感覺到生活要變了,村民們盼望的好日子要來了!

深圳背靠香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將香港的資金引進來,帶動經濟發展。為了改變貧窮面貌、給村子爭一口氣,張偉基當時天天守在寶安縣外貿公司所在的新安酒店外,連一口水都喝不上,就為了能等香港商人來,請他們到村裡考察環境、投資辦廠。

為了吸引香港和內地的資金都來投資辦廠,張偉基帶領隊裡的幹部群眾突擊修路,整治髒、亂、差,修整花木,讓村容村貌為之一新。最終,深圳第一家內聯企業在南嶺村落戶。

1982年,南嶺村迎來了第一個讓人眼熱心跳的機會——村子拿到了國家43萬元的徵地補償費。

窮怕了的村民,希望把這筆錢分了。張偉基反覆思量:分了這筆錢,暫時是能過上好日子;但不分這筆錢,就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村民以後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他向村民一個個遊說:「我們要從長遠去考慮,現在少分這點錢,以後就肯定能多分幾倍甚至幾十倍。」

張偉基家裡勞動力多,分錢的話能賺不少,看他都放棄機會,不少村民同意拿這筆錢投資建廠房、擴大再生產。

1983年,南嶺村用這43萬元建了新廠房,引進港資辦起了生產隊的第一家來料加工廠。同年通過外引和內聯,辦起了3家工廠,這成為南嶺村日後迅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今時「土豪村」

在張育彪的記憶中,家裡的生活是在1982年~1983年逐步好起來的。

「當年跑去香港的人都回來了。如果他們老婆孩子戶口還在村裡的,老婆孩子還能分到宅基地、有分紅。」張育彪說。

宅基地、分紅,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就意味著財富,也就是外人眼中的「土豪」。

2004年9月,根據深圳市農村城市化的統一部署,南嶺村改制為南嶺村社區,原住居民1000人,轄區居住人口達7萬人。

改制後任社區委員會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的張育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人的工作、為社區居民服好務。

村民們富了,如何讓他們富不忘本,是張育彪最操心的事。

「勞動最光榮」,是南嶺村一直以來的傳統,也是社區幹部一直堅守和倡導的。

村裡有一位年過六旬的老阿姨,退休前每天負責村辦企業職工宿舍的保潔工作,是一名勤勤懇懇的清潔工。阿姨家擁有一座5層小樓,兩輛轎車。

如今,全村400多名勞動力都在參加集體勞動,很多人在城管隊、道班隊、治安隊等一線崗位上班。

除了做好本地居民的工作,還有就是服務轄區內90%的外來人口。

南嶺村有社區圖書館、青春學堂、四點半課堂、手工創意坊等一系列場所和設施,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來人口,都可以免費前來參加活動。「來了就是南嶺人」,是張育彪和社區幹部倡導的一種理念。

南新小區擁有22棟樓房、1100戶居民,是南嶺村實施網線、電話線、監控線「三線下地」工程的試點小區。如今「三線下地」已進入到「剪線」收尾階段,張育彪卻很不放心:「5月份是深圳的龍舟水期,雨水多,施工員如果在雨天剪線,容易發生觸電事故。」

每次巡查南新小區,張育彪必定再三要求現場施工負責人:下雨天不能開工,必須把安全生產擺在首位。

社區工作無小事,張育彪繼承著父親張偉基為父老鄉親服務的精神,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

兩代勞模的傳承、分歧和見證

張偉基生於1945年,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模。

張育彪生於1974年,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

「作為勞模,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奉獻精神。在新時代,更要有創新精神。」張育彪這樣理解「勞模」。

在張育彪眼中,父親就是一名有骨氣的硬漢。「他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家鄉發展好。」

從發展「三來一補」企業到合資合作,從在村子裡建起工業區到創辦科技工業園,張偉基帶領村民們殺出一條又一條「血路」,迎來了南嶺村幸福的今天。

張育彪繼承了父親骨子裡吃苦耐勞、吃鋼咬鐵的勁兒。但時至今日,「老勞模」張偉基和「小勞模」張育彪之間有時也會有分歧。在市場經濟洗禮中成長起來的張育彪,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不能再停留在過去種田、種『樓房』、種『廠房』的思維上了,南嶺村要發展,必須向現代企業集團進軍。」

南嶺基金,由南嶺村社區股份合作公司主要出資並發起設立,是廣東首個村集體經濟成立的創業投資母基金。

南嶺母基金,主要投向下一代移動通信(5G)產業、晶片設計製造等領域的早中期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在張育彪的設想中,「創投+孵化器」將成為南嶺村轉型升級、推動社區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南嶺村還與清華大學的清華啟迪攜手,合作建設了清華啟迪(南嶺)科技園。同時與歸國留學團隊合作,建設了南嶺1983創意小鎮,重點孵化創意創新企業。

「南嶺基金投資的10多個項目中,只要能有1~2家公司實現上市,轉型發展就算成功了。」他明白,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責任和使命。他和父親偶有分歧,但目標一致,那就是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帶領村民共同富裕。

張育彪有一個夢想——南嶺基金投資的企業有一天上市了,屆時,他要帶著村民去敲鐘!(記者 賀少成 劉友婷 吳凡)

相關焦點

  • 汕頭「全國勞模」肖友明:40年「心不離糧,身不離倉」
    來源:汕頭日報圖集 他,對「人情糧」「關係糧」絕不搞變通處理,確保糧食入庫質量;他,不斷鑽研保糧技術,掌握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先進管理辦法,年年達到「四無」糧食管理標準;他,40年來堅持奮戰在糧食工作第一線
  • 廣州一個被稱為南嶺「張家界」的大型公園,門票40元
    在我國的重要城市廣州,發展商業和交通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作為第一批沿海城市,廣州在經濟發展和接受外來文化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作為一線城市,廣州在粵港澳地區都佔有重要地位,經濟發展更是人人皆知,不僅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而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明清兩代,它的經濟發展十分可觀,作為一個既有歷史又有經濟發展的城市
  • 深圳南嶺村服務群眾創建和諧社區:南嶺人 一家親
    如今,這裡已發展成為商場林立、工廠雲集的「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  南嶺村社區保安隊長王強,馬上就要喬遷新居。2012年,南嶺村為每戶原籍村民分了250平方米的大房子。有房、有車、有媳婦,王強對生活很滿意。  倒退30年,這一切均不可想像:全村幾個生產隊,一個村民勞動的日工分收入只有5毛錢。
  • ...一家兩代四人拿下戲劇獎項「大滿貫」——為了淮劇,我們全家都...
    這是一份顯赫的成績單——母親黃素萍1997年獲第8屆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父親陳德林2001年獲第12屆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女兒陳澄2003年獲第14屆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2004年獲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女婿陳明礦2015年獲第25屆上海戲劇白玉蘭配角獎和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20年練就過硬本領 蘭溪一紡織女工當選2020全國勞模
    在她看來,崗位不分貴賤,只要忠誠一份事業,堅守一份責任,平凡的崗位也能成就出彩人生。  讓機器聽話,二十年苦練內功  在裕欣紡織,問誰的技術好,章麗清首屈一指。二十多年,她在生產一線工作,成長為了公司技術帶頭人。
  • 公示|2019年度全國勞模和省部級勞模專項補助資金發放方案
    2、生活困難(低收入)補助金按照基層工會提供的勞模收入證明發放。3、特殊困難幫扶金依據資金實際到位情況和勞模本人提出的書面申請、基層工會逐級審核上報的實際困難程度進行適當補助。三、發放標準(一)慰問金1、全國勞模慰問金3000元/人(已在2020年春節前發放)。
  • 東安:龍向洋會見東安籍全國勞模和省勞模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東安站記者 肖申軍)11月26日晚上,東安縣委副書記、縣長龍向洋在縣人民政府會見全國勞動模範周松柏和湖南省勞動模範肖軍華、唐云云,並與他們進行座談。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彭俊卿參加會見。
  • 5年時間 四川省聯社出了第一位全國勞模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30日訊(阿翔 培剛 者肖秋華)4月29日下午,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華在省聯社親切接見了載譽歸來的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南充市嘉陵區農村信用社客戶部經理蔣蘭。  王華理事長代表省聯社向蔣蘭表示熱烈的祝賀。
  • 全國勞模紀榮喜:對戰AI種草莓,我們要拿個好成績給江蘇爭光
    7月19日,全國勞模紀榮喜和技術能手笪白玉飛抵雲南富民,組隊代表江蘇參加"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草莓種植大賽。該賽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共同發起,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指導。
  • 53名勞模!2020年廣州勞模宣講團正式成立
    今日(12月8日),2020年第二十二期「廣州榜樣」發布活動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舉行。該活動向廣州市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廣州市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先進工作者和廣東省先進集體頒發「廣州榜樣」證書。
  • 南嶺:「不破不立」是深圳奇蹟不斷的根源
    深圳經濟特區持續快速增長40年,由農業經濟區一躍進入中國城市經濟第一方陣,其基本共識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其提供了強大動力。而這一特色體制的形成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對當下的改革又有怎樣的價值呢?  南嶺認為,站在今天進行回顧和總結,意義深遠。
  • 區領導慰問全國勞模李順清
    長壽新聞網 記者 徐強        12月1日,區委書記趙世慶一行前往葛蘭鎮鹽井村,走訪慰問全國勞動模範李順清。區委副書記周恩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吉華參加慰問。        趙世慶強調,全區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要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主力軍作用,努力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
  • 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黃克興談青啤踐行勞模精神:硬指標檢驗真本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0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座談會在濟南舉行。全國勞動模範,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克興作代表發言,從四個方面分享了青島啤酒對勞模精神的認識和踐行。黃克興說,弘揚爭創一流的勞模精神,以硬指標檢驗真本領。作為中國啤酒行業的領導者,2020年,青島啤酒克服了疫情帶來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挑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最好業績。
  • 首屆新時代勞模工匠座談會暨中國勞模工匠論壇日照峰會在山東日照...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6日電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用信仰引領實踐、以技能促進發展、靠實幹託起未來,以勞模工匠的蓬勃力量推動技能報國,用勞模工匠精神築就偉大復興歷史新篇,12月13日-15日,「勞動築夢·技能報國」首屆新時代勞模工匠座談會暨中國勞模工匠論壇日照峰會在山東省日照市舉行
  • 勞模乘機可享貴賓通道,全國首個勞模區塊鏈服務系統在青啟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 1月7日,青島市勞模區塊鏈服務系統在流亭國際機場啟用。依託此系統,青島率先在全國機場系統為勞模開通貴賓通道。勞模憑身份證或「齊魯工惠·青島行」APP電子會員二維碼,掃碼即可享受與軍人同等的優待服務。
  • 全國勞模楊壽海的時代擔當
    他就是紅太陽集團的締造者與掌舵人,有著40年黨齡的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楊壽海。辦公桌上秘書準備的日程計劃書密密麻麻的記著:「上午10:30會見英國CCA公司總裁;11:25會見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下午13:30接待四川瀘州市領導一行;14:40會見證券公司……」楊壽海說,最多的一天他從早到晚共接待了17撥220多名的領導、客戶和合作夥伴。午餐一直到推遲到下午15:10,食堂師傅已經將菜和飯熱了兩遍。
  • 青島在全國率先為勞模開通機場貴賓通道
    通過此通道勞模可享受與軍人同等的優待服務,如快速安檢等。記者發現,在軍人、消防救援、勞模通道旁,安裝了一臺勞模身份識別機,勞模憑身份證或「齊魯工惠·青島行」APP電子會員二維碼進行勞模身份識別,就可使用勞模通道。現場全國勞動模範王豔率先測試驗證了二維碼,她首先打開齊魯工惠,然後找到「我的」,在找到會員二維碼,對著識別機的掃碼區域出示二維碼,屏幕就顯示驗證成功。
  • 青島丨在全國機場系統率先開通勞模貴賓通道——青島各級勞模乘機...
    1月7日下午,在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全國勞動模範、青島城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駕駛員王豔打開「齊魯工惠」App,出示自己的電子會員碼後,隨著機器的一聲脆響,她的勞模身份被準確識別。如果她攜帶行李安排一場出行,那她將享受到優先值機、優先安檢、優先登機等貴賓服務。
  • 全國勞模載譽歸來!為漢中驕傲點讚!
    全國勞模載譽歸來!為漢中驕傲點讚! 11月25日我市赴京接受表彰的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
  • 全國勞模張曉勤:奮鬥在金融一線的鏗鏘玫瑰
    11月27日,記者見到了剛剛在北京參加完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張曉勤。11月24日,中國工商銀行安陽行政區支行副行長張曉勤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一起接受了表彰。從前臺櫃員到省勞動模範、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工商銀行十佳傑出青年和如今的全國勞動模範,她以嫻熟的業務技能和優秀的個人品質成為一朵奮鬥在金融一線的鏗鏘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