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中國夢:以香港所長應國家所需

2020-12-16 人民網

香港青年的發展機遇源於國家整體發展,香港的未來植根於祖國的發展大局中。國家好,香港好,世界會更好

在我的辦公室裡,一直掛著鄧小平先生和我爺爺霍英東先生握手的照片。照片攝於1977年,爺爺一直珍藏著。他一生都很敬佩鄧小平先生,生前時常對我們說,改革開放的道路是振興中華的道路,是正確的、寬敞的,我們要一直沿著這條光明的道路向前走。他還多次說,要感謝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給了他參與祖國建設的機會,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他的一切。

小的時候,對於爺爺經常發出的這番感慨不是很了解。如今,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有幸作為參訪團團長,帶領150名香港各界青年領軍人物,以「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為主題,從深圳出發,乘高鐵北上,一路用心感受國家改革開放發展的巨大變化,思考著香港青年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深圳蓮花山頂莊嚴肅穆,「大鵬展翅,蓮花呈祥;緬懷鄧公,山高水長;改革開放,振興中華;一國兩制,光耀香江」,我們整整齊齊地站在鄧小平先生銅像面前宣讀著青春獻辭,此時此刻,我真真切切領悟了爺爺的話語。

在參訪首日,我和大家來到深圳博物館參觀改革開放40年成就展覽。其中兩幅並列展示的照片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一幅記錄著1979年深圳蛇口第一聲炮響的情景,另一幅則是2017年拍攝的蛇口,兩張照片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無需多言,這就是中國走改革開放道路正確光明的最好見證。我們參觀了騰訊和海能達兩家科創企業,海能達董事長陳清州先生以一口福建口音普通話,給大家描述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希望香港青年要有國際視野,如果不關心香港以外的事情,會大大影響香港青年在世界的競爭力,也不符合香港作為國際之都中西文化合璧的城市氣質。

最近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題目是「港競爭力連續四年輸深圳,差距拉闊」。報導指香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裡連續4年落後於排首位的深圳。我一向都不太看重這些排名,但是報告提醒我們不能滿足現狀,要自我警惕。我覺得香港不應該跟深圳比、跟廣州比,而是要共同發展,採取互利共贏的態度。粵港澳大灣區正是青年人的契機。我想,在今天的大好形勢下,香港年輕人應該認識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來思考自己的未來,充分發揮香港自身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

在深圳北站乘坐高鐵,很多首次搭乘高鐵出行的團友大讚平穩舒適,還親自嘗試「硬幣挑戰」。香港大學學生陳凱榮對高鐵的形容是「震撼」。參訪團顧問、香港歌星張明敏觸景生情,再次演唱了《我的中國心》。一路歡笑,一路驚喜,不知不覺,5個小時即到達武漢。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我們領略到眾多尖端先進的光纖、光纜、光晶片等高新技術產品的魅力。隨後,我們來到北京,參觀了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見證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由大轉強的進步,看到了能源、環境、醫療、農業等關涉重大國計民生問題的基礎性技術。我還向中科院的相關負責人提出一個大膽建議,希望有機會在香港展出部分研發成果,藉此喚醒香港青年對科技的興趣,點燃他們對國家技術研發成果的自豪感。

習近平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時指出,香港享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不僅能夠分享內地的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而且經常作為國家對外開放「先行先試」的試驗場,佔得發展先機。經過幾天實地考察,我相信每一位團員都更加具體地認識到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青年的發展機遇源於國家整體發展,香港的未來植根於祖國的發展大局,我們要完善兩地互動合作機制,以香港所長應國家所需。國家好,香港好,世界會更好。

(作者為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主席、霍英東集團副總裁)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02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四大區別
    過去一個多世紀來,美國夢隨著美國強勢崛起、走向「一超」而廣為人知;如今,中國夢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而走入全世界人民的視野。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時指出,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 回歸20年香港與祖國同行:善用國家支持,施展香港所長
    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祖國支持下加入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並共同創造新的輝煌,既是歷史賦予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也必將成為一代人的光榮與驕傲。   守望滄桑之變   「從100多年前的小漁村到今天,香港的發展無法與國家分開。」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在每一個階段,香港都在國家發展的大前提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 陳新光:把「香港夢」、「澳門夢」全都融入中國夢
    維護國家統一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原則。在漫長的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捍衛祖國統一、推動歷史進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維護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始終是中華民族高於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託和道德情感,始終是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流。
  • ...不應再幹涉中國內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華春瑩隨後...
    問: 11月9日,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所謂鎮壓香港異見人士為由宣布制裁4名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官員。中方對此作何回應? 答:正如我日前指出的,美方有關行徑公然插手香港事務,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 中國道路是什麼、中國道路怎樣走
    原標題:關於中國道路的幾個認識  [摘 要] 中國道路是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當今中國,中國共產黨突出強調走中國道路,是從目標、國情和世情等方面對現實需求和疑問的明確回應。可以從形態構成、宏觀規定、基本要求、實踐領域四個方面理解中國道路的內含。中國道路的形成和發展,其來有自,需要正確把握它的「前世今生」、歷史邏輯和發展規律。走好中國道路,既要在認識和實踐中樹立自信,知道哪些路不能走,也要在改革開放中直面現實,處理好漸進和突破、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
  • 瑞士也跟風插手香港事務,污衊中國「偏離了開放的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香港國安法」)施行以來,美、英、法、德等國頻繁就涉港問題發言,捏造所謂「人權問題」向中國施壓。近日,瑞士也跟風加入進來。當地時間8月2日,瑞士媒體SonntagsBlick(《周日展望報》)報導,瑞士聯邦委員會委員兼外交部長卡西斯(Ignazio Cassis)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聲稱,「中國已經偏離了開放的道路」,「瑞士與中國的關係正面臨考驗」。
  • 澳門各界高度關注全國「兩會」:發揮澳門所長建設好大灣區
    澳門各界高度關注全國「兩會」:發揮澳門所長建設好大灣區 2019-輿論普遍認為,澳門特區應把握機遇,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建設好大灣區。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在小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澳門有深厚感情,不僅對澳門歷史有很深的了解和理解,對澳門現在的實際情況、經濟社會各領域情況包括澳門的人文環境等,都有很深刻理解;同時對澳門未來的發展也寄予厚望。
  • 陳晉:中國道路是什麼、中國道路怎樣走
    原標題:關於中國道路的幾個認識 [摘 要] 中國道路是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當今中國,中國共產黨突出強調走中國道路,是從目標、國情和世情等方面對現實需求和疑問的明確回應。
  • 孫業禮: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責任擔當,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第一、第二部分,主要論述中國夢的源起、本質內涵和重要意義。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核心內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
    客觀而又辯證地看,兩種夢想其實並無高下和優劣之分,因為二者皆源於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和道路,或者說分別奠基於本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造與文明結晶,是各自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強調夢想中蘊含著核心價值,並且是這種核心價值支持下的觀念外化,可以從一些思想觀點中看出。馬丁·路德·金就把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視為美國夢的生命力所在。
  • 200國家承認中國駕照 而日本只認「IDP」
    該國際公約已有英、美、法、日、韓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聯合國道路交通法規上簽字,並接受此文件。其中亞洲有22個國家和地區可籤發「IDP」,包括澳大利亞、日本、泰國、臺灣、香港等。然而,目前中國內地無「IDP」籤發部門,中國內地駕照不能直接在日本使用,持非正規途徑辦理的「IDP」屬於無證駕駛的違法行為。
  • 習奧會特稿| 為什麼說中國夢對美國夢是機遇而非威脅?
    思響哥按:中國夢的內涵是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中國人民幸福了,才能更好地到美國學習、旅遊、投資,購買美國貨、欣賞美國文化;中國夢是包容夢,通過實現中國夢來實現世界夢,不僅不妨礙美國夢的實現,甚至能幫助實現美國夢,而且,就其內涵而言,中國夢也與美國夢有諸多異曲同工之處。
  • 國紀平: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1949年10月3日,英國《泰晤士報》第四版刊登了駐香港記者關於新中國成立的報導。   今天,生機勃勃的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65歲華誕,國際輿論以更加輕鬆的筆調講述著中國故事。   韓聯社寫道,因為有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秋天訪韓中國遊客有望大增,韓國化妝品和免稅店股價大幅上漲,中國遊客青睞的電飯鍋和幼兒用品生產企業股價也在上漲。
  • ...經濟可持續和包容發展離不開中國——訪德國基爾世經所所長斯諾爾
    新華社柏林9月1日電專訪:世界經濟可持續和包容發展離不開中國——訪德國基爾世經所所長斯諾爾新華社記者胡小兵 王勍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丹尼斯·斯諾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世界經濟難以成功走上通往可持續和包容發展的道路,期待中國作為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東道國推動峰會促進可持續和包容發展
  • 香港「再出發」應把握「十四五」機遇(聲音)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布,在擘畫國家發展藍圖時,明確支持香港提升競爭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新社發表時評指出,把握「十四五」時期發展機遇,找準自身定位,順勢而為,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香港將可擺脫當前經濟低迷狀態,實現「再出發」。文章摘編如下:觀察人士認為,未來5至15年,將是內地推動高質量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而經歷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的香港,也可望走出困境,乘國家發展大勢,固本強基,再現榮景。
  • 讓中國夢與世界夢同頻共振相映生輝
    12月18日,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辦,來自15個國家的15位作家、翻譯家、出版家獲獎。他們中有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際化表達和傳播的外國前政要,有書寫記錄當代中國故事的海外知名作家,也有長期潛心研究中華文化的著名翻譯家,還有致力於促進中外出版合作的國際出版家。他們是「地球村」的文化傳播使者,他們的使命感成就了中國夢與世界夢同頻共振、相映生輝。
  • 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2020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這充分說明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在國家安全中的重大戰略意義。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是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的科學道路。
  • 共圓中國夢
    跨越萬年的洪荒,沐浴文明的曙光,中國夢應運而生國色天香。中國夢是生生不息的塞北江南,中國夢是奔流到海的黃河長江。甲骨文鐫刻中國夢堅強的臉龐,青銅器鑄造中國夢不屈的脊梁。中國夢縱橫春秋穿越秦漢唐宋,中國夢歷經滄桑一路走向輝煌! 自強不息追求中國夢中國夢曾有過屈辱抗爭,中國夢經歷過死裡逃生。
  • 「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論壇在香港舉行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由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辦的「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論壇28日晚在香港舉行。論壇的主辦方和演講嘉賓表示,香港社會各界應放眼未來,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何超瓊說:「我們特意就是要找來這樣一個(主題),香港是國際城市,我們要將目光放得更遠,而且要把我們的現在,跟國家連在一起去思考,去判斷未來的形勢。」
  • 星島日報:如何理解中國夢與美國夢的異同
    文章稱,中國夢的核心是民族復興,強調團結和集體利益,同時與人民生活互相結合,為民族帶來幸福前景。這個夢想實現的目標,已不單純是經濟發展的成就,而在於國人生活和國家水平的全面提升。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兩會閉幕,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作了發言,詳細闡述了中國夢,以此作為團結全國奮鬥的目標,為未來執政刻畫出清晰的方略,展示出中國經歷數十年生聚,要開創新的成就,必須在視野和思想領域尋求突破。  習近平去年11月中在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在記者會上表明中共的責任,是要「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