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東臨黃海,擁有美麗的黃金海岸線,兩千多年前,以&34;而得名,歷史悠久,處處散發著濃鬱的海鹽文化。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這些古村鎮沉澱著鹽城的歷史和文化,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這些古村鎮有的被開發成旅遊景點,等待著涅槃重生;有的則被列為歷史保護區,防止人為的破壞;有的則被冷落,被遺棄,直到頹敗。
安豐鎮,位於江蘇省鹽城東臺市境內,因為地處黃海之濱,盛產優質食鹽,早在唐開元年間,這裡就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鹽場之一,古稱「東淘」。明清時期安豐達到其繁華的頂峰,48000多名灶丁齊聚於此,是聞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場」之首。商賈雲集,安鹽遠銷全國各個省區。
串場河內千帆雲集,川流不息、繁忙異常。船家為了來回過橋便利,便常在艙內放置些石板帶到安豐,日積月累,鋪就了七裡長街。使古鎮形成了「三關六碼頭,九壩十三巷,七十二個半廟堂」的壯觀景象。那時的古鎮民安物豐,故更名為「安豐」。
走進安豐古鎮,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古樸的明清時代。青石板鋪就的七裡長街,現存約378米,一條古石板路貫穿其中。街東有巷道7條,雖不知這些歷經多少年歲月,多少古人從這裡走過,但現存的豪宅大院依稀可以見到當年的繁華。吳氏家祠、萬氏古宅、郝氏古宅、朱家大院、曹家大院、錢維翔故居、袁承業故居則星羅棋布於明清古街九壩十三巷之中。
位於北玉街王家巷內鮑氏大樓是一座歷經近二百年風雨的徽式建築。鮑氏大樓高牆四圍,設內外牆門二重,巧妙地將古代徽州建築和蘇北地方文化融為一體。鮑氏大樓是清乾隆時期兩淮鹽商總務鮑志道堂弟鮑致遠建造的,前後歷時十多年時間,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裝修精緻,磚雕、木飾尤為精美,具有明顯的徽式建築特色;既反映出清末當地商品經濟較發達的歷史,又給人以美的享受,具有重要價值。
安豐古鎮偏安鹽城東臺一隅,坐落於市井中顯得恬淡而精緻,以致於很多鹽城人也不知道它的存在。歷經千年歲月洗禮,如今的安豐古鎮遠離燈紅酒綠,安逸而寧靜,沒有過多的商業侵擾。古路兩側有飄香的美食、樸素的民居,亦可見傳承的民俗訴說著百年的歷史。古街全開放不收費,有很多原住民,幾處小景點和大宅單獨售票,但是常年遊客不多,百姓安逸,牆角的花朵靜享歲月安好。
那麼,你是否喜歡到古村鎮遊玩,感受歷史的韻味?對於現在國內充滿商業氣息的古鎮都有哪些看法?你是否喜歡像安豐古鎮這樣原始的古鎮?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到這裡走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