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達人」林榮澄 踏遍全球四大洋堅守科考一線

2020-12-15 中國網

2012年度海洋人物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林榮澄

中國網3月15日訊 (記者 遲曉榮 孫潔)林榮澄自1982年廈門大學海洋系畢業後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從事海洋科研工作,至今已有31年。主要進行各大洋深海、極地海域和我國近海及珊瑚礁區生物生態的調查研究,並多次參加我國近海調查工作(包括全國海岸帶資源綜合調查、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周圍海域生態調查、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等)、極地科考航次(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和大洋科考航次(1997年以來已參加14個大洋科考航次,包括首次環球科考航次)。林榮澄先後擔任航次後甲板作業組長、生物專業組長、首席科學家助理和首席科學家。曾參加過數十次近海、大洋和極地海洋科學考察工作,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2009年,獲得國家科技部首屆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攻堅克難 完成北極和南大西洋等多項考察

2012年對林榮澄來說是特別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他先後參與了「大洋一號」船DY26航次第3航段南大西洋中脊深海熱液多金屬硫化物區的環境生物科考工作,林榮澄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協助完成了航段現場考察工作和現場調查報告的撰寫,並主持了南北極環境綜合考察與評估專項中的「2012年度北極海域海洋生物和生態考察」專題,林榮澄積極組織團隊完成白令海、楚科奇海及挪威海考察海域現場科考和樣品採集與研究工作,以及國家海洋公益專項「近岸典型珊瑚礁生態系統修復技術示範研究」,隨後開展了海南三亞和福建東山珊瑚礁現場考察工作,評估近岸珊瑚礁退化原因,進行了大量的珊瑚種類分子標記與繁殖的機理研究。

談起最令林榮澄自豪的涉海工作,他告訴記者,在2012年,作為首席助理,他參與了大洋第26航次第3航段南大西洋中脊深海熱液區環境生物調查,,協助完成航段調查任務,在南大西洋開展了較系統的生物調查,並利用無人纜控潛水器(ROV)觀測到正在噴發的黑煙囪,對該區的熱液生物群落組成有了較系統地了解,同時,林榮澄為生物基因、地質環境特徵、生物多樣性和微生物分布等研究獲取了大量數據資料和樣品,這其中包括許多珍貴的盲蝦和蟹類等深海熱液噴口生物群落的樣品。

為我國海洋科研做出重大貢獻 獲得多項榮譽稱號

林榮澄30多年來奮戰在海洋科研基層一線崗位,艱苦奮鬥、勤勤懇懇,獲取了數萬個近岸、大洋深海以及北極海洋生物生態科學野外觀測和實驗數據,為我國海洋科研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2009年6月,獲國家科技部首屆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0年12月,在我國第4次北極科考工作中林榮澄表現優秀,獲國家海洋局嘉獎。

2006年2月,林榮澄由國家海洋局推薦,參加了我國外交部組織的5人代表團,出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磋商會,用海洋專業知識上協助外交部條法司領導表達我國在該國際條規磋商中的觀點和立場,為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盡一份力量。

2010年7至9月,林榮澄參加我國第4次北極科學考察航次,任船基採樣作業協調組大組副組長和基礎生產力組組長,負責指導後甲板的採樣工作,帶領年輕的科考隊員們在白令海和北冰洋調查海域126個海洋綜合考察站位採集到大量的浮遊生物、底棲生物和深海沉積物樣品,其中包括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利用浮遊生物多通道採集器在北緯88度26分的近極點區進行的自3000m深至表層的深水精確分層採樣,以及我國首次在北緯88度24分的近極點區進行的沉積物樣品採集,獲得水深3997米洋底的沉積物樣品,為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樣品。

我國首次布放於遠洋的大型多參數綜合監測浮標

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林榮澄參加我國大洋22航次科考,任第一航段首席科學家。在歷時45天、航程15768公裡、橫跨整個印度洋的科考航段中,精心策劃,科學安排,帶領科考隊在中印度洋80ºE斷面、中印度洋海盆多金屬結核區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熱液區開展各項調查工作。完成走航ADCP、多波束和重力綜合地球物理測量8514海裡,完成浮標布放、深海視像調查、地質取樣和沉積物、生物和水體取樣等大量工作,超額完成計劃預定的任務。尤其是在西南印度洋,通過組織科考隊員多次研討、精心準備、克服後甲板場地狹小和吊機角度受限等困難,成功地將一臺大型多參數綜合監測浮標及其錨系準確布放到洋中脊深海熱液硫化物區預定的坐標位置。該浮標為我國首次布放於遠洋的大型多參數綜合監測浮標,可連續採集目標區域內的氣象要素、表層及深層水文資料並通過衛星傳輸實現數據實時分析,對我國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相關區域開展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海洋科考的老同志,林榮澄經常與科考船上的年輕調查隊員宣講海洋調查歷史,示範後甲板調查作業的基本技能;長年為廈門市科技中學等中小學校夏令營的學生與教師普及海洋調查與海洋生物等科普知識;積極參與2012年度中國海洋論壇等活動,為推動中國海洋事業發展、傳播海洋意識等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巾幗不讓鬚眉,20多年堅守三峽瀕危珍稀植物搶救保護一線,二十載...
    黃桂雲在進行植物調查黃桂雲檢查珍稀植物組培苗生長情況黃桂雲野外科考黃桂雲對培育的紅豆杉整形修剪湖北宜昌三峽壩區,這裡不僅有著雄偉壯觀的三峽工程和景色宜人的高峽平湖,還有一個神秘的「植物王國」,裡面住著大量的特有珍稀瀕危植物
  • 七大洲四大洋就這麼記
    想要踏遍地球上的千山和萬水,首先你要知道在地球上有多少個大洲和大洋。先看世界地圖:七大洲四大洋地球上有七個大洲,它們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地球上有四個大洋,它們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如何從方位上記住七大洲四大洋呢?
  • 2019春節High事 – 記遙遠神秘的小笠原群島科考!
    用流利的英文向日本外務相特別助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全球 30 位理事之一的堀江正彥大使進行了科考匯報他們作為中國青少年的優秀代表以不畏艱險的精神風貌和身體力行的野外科考贏得了大使閣下的讚譽短短十天的野外科考令同學們體會到了科研專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而未來氣候變化與生態保護的道路還很漫長願小鮮肉小仙女們能夠發揚科學精神接棒科研團隊
  • 在錢江源,記者跟隨科研人員野外「科考」——大山深處「另眼看世界」
    在錢江源,記者跟隨科研人員野外「科考」——大山深處「另眼看世界」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14 10:51:21 Mon    浙江日報 地球上最毒的蜘蛛,0.006毫克的毒液就可以毒死一隻老鼠;最高的樹,可以長到156米……自然界中,生活著數百萬種各色生物
  • 希臘「達爾文」:獨自在島上堅守20多年科考
    面前的揚尼斯·加瓦拉斯看起來沉靜、靦腆,今年53歲的他在過去20多年間執著地堅持著一個人的科考。在面積不到18平方公裡、人口僅百餘人的愛琴海小島上,他在擔任老師之餘,鑑別了島上650種植物、174種鳥和26種蝴蝶。  加瓦拉斯生在雅典、長在雅典,但回到自己的祖籍地、位於雅典東南約200公裡處的伊拉克利亞島工作一直是他的夢想。
  • 記者跟隨科研人員在錢江源進行野外「科考」,保護案例上了聯合國...
    十多年來,這裡的研究成果被學界廣泛引用,為全球環境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益經驗。近日,我們來到古田山站,跟隨科研人員上山做了一次生物多樣性野外「科考調查」,以管窺這個藏在深山裡的「科學世界」。點擊播放 GIF 0.0M古田山站始建於2009年,是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和全球森林監測網絡的重要節點。
  • 野外科考體驗課:觀察記錄白海豚 感受生命教育
    央視網消息:剛剛結束的五一假期,生動的野外科考體驗課給一群來自北京的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位於廣西三連灣北京大學欽州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孩子們和科研人員一起觀察記錄野生中華白海豚的日常生活的情況,親身體驗動物保護學家們每天的日常工作
  • [銷售達人]空調銷售員餘勝娣:十年如一,堅守快樂銷售路
    高清組圖:[銷售達人]空調銷售員餘勝娣:十年如一,堅守快樂銷售路  社區熱帖:[銷售達人]空調銷售員餘勝娣:十年如一,堅守快樂銷售路  「尋找身邊最美銷售達人」專題地址  「銷售達人」餘勝娣在海信空調銷售員的崗位上已經做了十年。
  • 冷知識科普:全球範圍內,我國是唯一本土集齊四大洋水汽的國家
    能同時在本土集齊四大洋水汽的,不是「少數國家」,而是唯一。首先,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季風氣候國家,夏季時,太平洋東南季風,南海和印度洋西南季風會大量湧進我國,製造龍舟水、梅雨、北方主汛期暴雨、颱風雨,這一點大家都耳熟能詳,不必多言。其次,在我國非季風區,還有兩路不為大多數人知道的水汽。
  • 《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
    《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海峽。2.能夠準確在地圖上填寫出七大洲的名稱,並說出七大洲的輪廓、面積順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線。【師生總結】全球被海洋包圍著,並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塊,其中面積比較大的我們把它叫做大陸,比如我們臺灣同胞把我們同胞稱作大陸同胞,我們在亞歐大陸。面積比較小的成為島嶼,像祖國臺灣島,海南島等,還有釣魚島。(北美洲的格林蘭島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島嶼)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陸和他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海峽是溝通兩個水域的狹窄水道。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 忙碌充實的南海冷泉科考
    多年來,我國積極參與國際海底區域活動,先後組織開展了50餘個大洋調查航次,科考隊員年復一年堅守科考一線,劈波斬浪探索大洋奧秘,為我國海洋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即日起,本報專門開闢《科考者說》專欄,讓科考人員現身說法,總結深海大洋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記錄大洋科考中的難忘瞬間,弘揚科考隊員典型事跡,講好深海大洋科考故事,敬請關注。
  • 80後垃圾分類達人:8年踏遍百餘小區「定製」分類方案
    80後垃圾分類達人:8年踏遍百餘小區「定製」分類方案 2020-11-02 03:57:19參與互動   80後垃圾分類達人梅昌林—
  • 【乾貨】四大洋的名稱由來
    也許關於四大洋,我們都太熟悉不過了,可是當問到這四大洋名稱的由來時,我們可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那就讓小萬來為大家科普吧!
  • 全球四大洋中,我國有河流流入其中三個,包括北冰洋只缺大西洋
    因此,全球對海洋也進行了劃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是傳統四大洋的分類方式。中國有很多大江大河,大部分最終都會流入這些海洋。四大洋中,我國有河流流入其中的三個,包括北冰洋,唯獨缺少大西洋。太平洋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一個,而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是我國江河最常見的入海方式
  • 遊密通訊用戶已超3億,服務網絡覆蓋五大洲四大洋
    據媒體報導,遊密科技從2015年成立至今,使用遊密通訊的玩家規模已突破3億、語音通話累計時長超過100億分鐘,服務網絡成功覆蓋全球五大洲四大洋。憑藉豐富的遊戲通訊研發經驗和龐大的用戶群體,儼然成為遊戲通訊服務提供商的龍頭。
  • 七三課堂:七年級地理知識講解——七大洲和四大洋
    我們生活的地球被分為陸地和海洋,根據它們的地理位置我們又將其分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今天七三課堂為大家整理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識,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七三課堂演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地理位置七大洲: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 在海拔5000米的無人區科考是什麼體驗
    在高原野外,選擇營地也有多番講究。周邊要有高山融雪作為淡水補給,北面需依山擋住風沙,但不能離山體太近,防止遭遇滑坡或泥石流。同時,營地的地勢要高而平坦,高是為了避免高原上突然出現的融雪水流,平坦則是要保障夜宿的質量。
  • 2019教師招聘試講技巧:《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
    《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海峽。2.準確在地圖上填寫出七大洲的名稱,並說出七大洲的輪廓、面積順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線。【過程與方法】1.閱讀七大洲的分布圖,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
  • 互動體驗紀錄片《熊貓與少年》即將全球播出
    原標題:互動體驗紀錄片《熊貓與少年》即將全球播出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互動體驗紀錄片《熊貓與少年》即將全球播出初夏的川西平原西緣,萬畝玫瑰盛開,由這裡向青藏高原綿延的高山深谷正是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 王劍瓊:孤山堅守14年
    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是由我國與世界氣象組織(WMO)及環境基金(GEF)合作開展的對全球尺度大氣本底汙染濃度監測的國際合作項目。  瓦裡關本底臺是建在亞洲大陸腹地的全球第一個大陸型基準觀象臺,對未來大氣成分的變化起著早期預警和監視作用,所獲取的資料和各項科研成果對全球來講,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因大氣採集的特殊性,瓦裡關大氣本底站建在海拔3816米的孤山上,方圓十裡杳無人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