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去遊覽大好河山時,你是否會記錄下寶貴的遊覽見聞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記錄旅遊見聞的遊記吧!
遊記是描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是通過對自然風光、人物景觀以及其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遊記時,一定要具備「遊」的經歷。沒有「遊」,也就不切記
一、切記:交代主體與地點
主體指的是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遊,就一定有遊的主體。在遊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和說明文和散文出不多了。
有的主體在文章的一開始就直接點名。比如:「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頤和園遊玩」,點明了遊記的主體是「我和爸爸、媽媽」,地點是「頤和園」,但是這種開頭方式不免平淡無奇,沒有心意。另外一種方法是通過運用修辭手法或者引用名句來開頭,與上面的開頭比較就會顯得很新穎,更加吸引眼球。例如:早就聽說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這裡到底有多好呢?只有一飽眼福的人才能體會得到。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我嚮往已久的皇家園林——美麗的頤和園。
二、最需:線索清晰
遊記散文需要一條清晰的線索。具體的描述景物的地點、方位、特點,使讀者讀了你的遊記以後,在腦海裡浮現出一幅遊覽圖。方法是,在段落開始或文中關鍵位置,放入能提現遊記蹤跡的詞句。具體寫這一處景時,可採用的方位變換的寫景順序:有選及近,由近及遠,由中間到兩邊,由左到右,由上倒下,由下到上,由整體到局部等等。或依據景物的類別而分別介紹。倒在介紹景物時,一定要敘述詳略得當,突出內容重點。
方位變換的寫景順序,例如:全園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聳的假山全由黃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傳來一片悅耳的聲音。山上樹木蔥籠茂盛,清香撲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參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圍牆,只見一條磚瓦砌成的石龍盤繞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騰雲駕霧飛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時能看見山頂上的遊客,聽到他們的談笑聲,但真要到頂,還要努力呢。終於到達山頂,鳥瞰全園,樓臺亭閣掩映於綠水青山之間,氣勢雄偉,煞是好看。
三、最佳:突出感受
所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滿於海」。寫遊記類文章,大多數要求是「繪景傳情」。遊記畢竟不是「導遊圖」,而是繪聲繪色的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不可以為抒情而抒情,造成寫景與抒情兩張皮,不能貼個成一體。
頤和園展示了中國園林傳統的風貌,高峻的樓臺,清幽的庭院,其間曲折密布的小徑相連接。即使嚴寒的冬天,連綿不斷的峰巒仍披著綠裝,色濃似染,空氣清新。漫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頤和園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讓我們自豪,頤和園是一顆鑲嵌在廣闊國土上、鑲嵌在人民心頭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寫遊記是不是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