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獻都有哪些技巧

2020-12-07 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

來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編輯: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聲明:僅做學術分享,侵刪

對於學術性質的文獻,特別是CNS等頂尖雜誌的文獻,都有哪些閱讀方面的技巧呢,前幾天分享了博士生如何進行文獻閱讀和文獻整理,今天繼續分享一下小夥伴們的心得,希望你能通過看別人的經驗,總結實踐出來適合自己的方法。

作者:Luyao Zou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7348504

學術雜誌千千萬,你肯定不會全部都去看的,事實上也不需要全部都去看。譬如,搞生物的同學沒必要去看PRL吧?

刷paper分幾種目的。第一:追最新動態。在自己的大方向內,可能有數個主流的雜誌,每月都要追一追。拿出刷知乎或者追美劇的精神嘛,只要刷標題就可以了。快速瀏覽,看到有抓眼球的標題的,讀一下摘要,看看是不是真的和你的研究有關。有,記下,留著看正文。找到幾篇要看正文的,打開來摘要看一下,intro的最後一段看一下,翻一翻圖,結論看一下,基本就可以扔了。基本就是找這幾個東西:這幫傢伙到底幹了啥,研究對象我感興趣不?實驗方法我知道不?結論有悖通用理論不?都沒有的話,就可以扔了。如果有不清楚的,再留下來,哎喲,要細看。CNS不見得就必須要緊緊追著。講真,因為Nature Science上的主題太寬泛了,天上地下古生物學啥都有,你看也看不懂,也不見得有興趣啊。每周一期,刷題目都好累的啦。通常要是自己領域裡的誰發了CNS,肯定是圈內大新聞,你不看老闆都會喊你看,隨意啦。

第二:了解領域概況。找綜述。當然綜述可能很嚇人,一篇動輒五六十頁的,你也沒必要一個字一個字看。瀏覽一下每個章節的開頭結尾就行了。還是總結一下,作者談了幾種體系呀?談了幾種實驗方法呀?用了什麼通用的模型呀?有沒有特別有意思的反通常理論的結論呀?哦我全部聽說過,基本原理懂,那就OK了。有些不明白,有感覺自己很需要用到的,再留下來細看。

第三:與自己的研究直接相關的。比如你自己的paper要寫intro。這個時候就要把和本主題密切相關的歷史資料全部扒墳扒出來。這時候就可以利用論文後的引用了。比如你知道最近15年或者14年的一篇paper,你的工作直接基於他們的基礎上。那好,那篇文章背後的引用挨個兒查過去,看標題摘要。此外,還可以逆向搜索。你知道這個具體體系是誰第一個做的,那篇paper通常都會有很多引用。在谷歌學術中先找到那篇開山之作,點擊 cited by,所有引用此篇文章的文章就都出來了。再刷一邊。

通常這樣刷兩三遍,很難再有漏網之魚的。另外,這種高強度勞動,不到自己非要寫paper了,才懶得搞呢。

利益相關:本人懶,除非迫不得已,很少主動刷文獻。so,這就是沒有前途的樣子吧,不要學。

要學我本科室友,每天睡前必刷 JACS 和 OL,給跪

作者:技師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225755190

讀PhD是讀什麼,讀的不只是知識,是科學系統的研究方法。所以,請先從文獻調研做起。

首先,在你對此領域完全不了解的時候,好好看幾本專業入門書籍,打好基礎知識。否則去搜前沿論文也看不懂,白費時間。有了基礎知識之後,認真學習一款專業文獻管理軟體,我自己用的Endnote, 科學研究先是系統地研究前人已完成的工作,再是科學創新。強烈反對使用Google scholar搜文獻然後列文件夾的方法,長期以來必定浪費不少時間(文獻作者,年份,雜誌等信息不一目了然,然而剛做研究的同學圖省事大多使用這種方式)。Endnote附帶的搜索功能可以直接連接各種資料庫,搜到的paper一鍵自動進入文獻管理和pdf下載,真的好用。下面介紹如何切入該領域以Endnote為例,第一步關鍵詞搜索 Review& (你的領域),可以分很細,控制關鍵詞使結果只出現30篇以下的文章,然後,基本全精讀。綜述基本都是最為精華的文章,在有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可以幫你建立對該領域的模塊化了解。完成第一步之後,你應當對你所研究領域的關鍵詞有數了,以幾個關鍵詞搜索,控制10年以內,篇數300篇左右吧,儘量精讀吧。關鍵詞可以稍微放寬,3年以內搜,關係不大泛讀,關係大的精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科研閱讀的廣度也很重要。入了門之後請下載各大雜誌的app,等車的時候,拉屎的時候,排隊買飯的時候,像刷微博,知乎一樣的刷各大雜誌的新paper,看個大概就大有裨益。不建議天天都精度paper,但是泛讀是必須的,開題之前必須大量讀,確定一個好的切入課題。然後就是隔一段時間要總結科研路線,自我修正,這個時候需要讀大量paper。實驗遇到了問題,先做文獻調研讀paper。本文針對理工科真正想做科研的人,混子噴子繞道。

作者:Yuhang Liu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1122073836

文獻閱讀自然跟具體專業/領域密切相關。我的經驗,更適用於理論學科。

在閱讀文獻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定這篇論文「值得讀」。

什麼叫值得讀呢?就是說這篇論文應當是正確的,邏輯是通暢的,包含的結果是有價值的。

讀任何一篇論文之前,我們都可以先看看摘要。

數學論文的摘要裡面會陳述論文的主要結果,以及採用的主要方法。根據你的知識儲備,你可以對結果的重要性有一個粗略判斷。然後,我們可以看看這篇論文是否已經「過時」。

什麼叫過時呢?就是說這篇論文的結果可能已經被改進了,或者被之後的更一般結果給包含了。過時的論文也會包含一些經典的技巧/方法,所以未必不值得讀;但是了解最新的結果和方法總是重要的。

為此,我們可以搜索論文關鍵詞,看看有沒有類似主題的論文。以及還有一招:反向查引用。也就是說,看看有哪些論文引了這篇論文。我們可以在ResearchGate或者Publons上查論文的被引情況,對數學論文而言,也可以在MathSciNet上查。

既然提到MathSciNet,那不得不提他的另一個功能:論文評價。

被收錄進MathSciNet的文章,都會邀請該領域專家給這篇論文寫個comment。這相當於從作者以外的其他人的角度來審視、總結這篇論文,對於我們判斷一篇文章的價值是很有幫助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MathSciNet上的comment並不總是正面的,有時候也會看到comment指出論文裡的gap/疏漏之處,這對學術新人就更有幫助了。

(不過MathSciNet需要登陸才能訪問,很多高校校園網可以自動登陸, 如果圖書館購買了相關資料庫的話https://mathscinet.ams.org/mathscinet/)

接下來我想談談文獻搜索的一些技巧。對於數學論文來說,00年以後的文章一般都已經電子化,大部分可以在arXiv上找到預印本。有些期刊也會提供自己論文的免費下載。通過搜尋引擎也能找到其他下載途徑。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小工具:Kopernio. 這是安裝在瀏覽器上的一個輕便插件,可以訪問下述連結免費獲取:https://urlify.cn/Zjuymm

他可以省去你在下載文獻過程中頻繁訪問、註冊登陸網站的煩惱,只要是可開放獲取的電子論文,他可以幫助你自動加載PDF全文,並且可以存儲近期訪問過的論文。

當你使用不同的學術搜尋引擎來搜索文獻時,如Web of Science,PubMed,Publons, ResearchGate,Kopernio都能一鍵獲取PDF全文。許多科研人員都反映這款插件大大節省了他們獲取電子論文的時間。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Kopernio是一款合法軟體,不存在版權問題。像sci-hub一類網站,也可以幫助我們查找文獻,但是畢竟是盜版網站,被各大期刊、出版商打壓,頻繁更換網址,不太穩定。而Kopernio只要是可公開獲取的論文文獻,他都能幫助我們搜索下載。

順便再介紹一款可以和Kopernio結合使用的文獻管理軟體——EndNote。當我們投稿的期刊對論文格式、參考文獻格式有具體要求時,EndNote可以幫助我們查找並生成符合要求的參考文獻。而當我們使用Kopernio獲取所需的PDF文檔以後,就可以將其導入Endnote。Endnote給用戶提供的參數自定義空間很大,可以用來創建個人參考文獻庫,管理目錄及引用,並且可以加入文本、圖像、表格和方程式等內容及連結,可以進行當地及遠程檢索。撰寫文章時,可以方便地插入所引用文獻並按照格式進行編排。需要用到高階文獻管理技巧的科研人員很多都喜歡用Endnote。個人版的EndNote,可以在https://endnote.com/downloads/ 申請試用。如果所在的學校或者機構已經購買了Web of Science的話可以選擇Endnote Web,這是針對機構用戶的。

最後我想指出一點:在自己搜索文獻、閱讀文獻,乃至寫論文以外,也要多與其他科研工作者交流。現代科研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過程,科研也需要與人交流。真正想從事科研的人,在讀文獻以外,也要積極參加領域內學術會議——很多情況下科研工作者在正式發表論文甚至是上傳預印本之前,會先在學術會議上報告自己的最新工作。參加學術會議也是一個認識同行、交流科研想法的過程。如果自己最近有一些科研成果,也需要藉助學術會議的平臺來做宣傳。當然,也可以和同行交流搜索文獻、文獻寫作與管理的心得體會。

學術界新人,比如在讀博士生等,要和領域內專家、活躍人士多交流,對信得過的人可以問問他們對自己正在讀/打算讀的論文的看法。數學圈子比較封閉,其實有不少已發表數學論文後來被發現有錯誤,但也沒有撤稿,只是領域內的專家都知道,但是新人不一定知道。也可能有一些「圈子內公認正確的」所謂folklore conjecture,專家們都認為是對的,但沒有人把證明細節寫下來。在這些情況下,信息不對稱會成為新人做科研的一個阻礙。所以一定要多和同行交流,不僅僅包括自己導師的同門,也可以是同領域或者相近方向的其他專家教授。

當然,也可以請他們推薦一些論文、一些survey paper。大部分人做學術需要一個「前輩引路」的過程,自己善於運用強大的工具去搜索文獻、管理文獻,節省科研時間,避免走彎路、歧路。

作者:緯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74028050

怎樣讀文獻

1. 目標:漫無目的則毫無效率,抓不住重點才效率低下。選題之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處於迷茫狀態,不知從哪入手。胡亂看了大量文獻,卻不知所以然。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同行的啟發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入門就從這裡開始。即使導師不導,沒有定題,自己也要先設定一個具體的問題看文獻。不管你將來做不做這些東西,總比沒有目標好得多,保證有收穫。科研的一般法則是共通的。

2. 層次:對於一個具體的課題來說,相關文獻分屬於三個層次: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例如有人研究幹細胞定向分化治療帕金森病,對他來說,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領域是帕金森病的幹細胞治療,研究課題是某種物質誘導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看文獻時要分清手上的文獻是屬於那個層次,這決定你對它要掌握到什麼程度。研究方向層次的文獻:一般涉及,基礎知識,學科水準,了解當前重大進展與趨勢,達到專業人員水平;研究領域層次的文獻:了解焦點與熱點,已/正/將進行的課題,達到專家水平;研究課題層次的文獻:要全面,了解歷史、現狀、展望、主要方法、手段,達到No1專家水平。正確分辨文章的層次,才能把精力用到點子上。

3. 形式:廣義的文獻包括可以閱讀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書、專著、會議摘要彙編、期刊、網頁、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應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書;要參考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最好是看專著;要知道最新進展,最好是查閱期刊;要了解別人的研究動向,最好是參會或看會議論文彙編。不要找錯信息源。

4. 程度:對文獻的熟悉程度不同,閱讀文獻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學習式閱讀,逐字逐句,搞清細節,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最初的十幾、幾十篇要精讀,精華的幾篇甚至要背誦。老手搜索式閱讀,已熟悉各種研究的常見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夠迅速提取關鍵信息,把握思路,經常不按常規順序閱讀。有人看圖說話,有人辨數識字。高手批判式閱讀,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所在。實際上沒有一篇論文是無懈可擊的。新手要穩,老手要準,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研究生、導師和審稿人,但認真鑽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實現從新手到高手的嬗變。對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

5. 矛盾:文獻讀的多了,腦子裡塞滿了信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而無所適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循證醫學劃分臨床試驗證據的等級;同理,我們看文獻也要重視實驗證據的強度。發現矛盾,是第一步;找出異同,是第二步;思考解決,是第三步。從相互矛盾的結論推導中發現矛盾的根源,此時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維定勢,從原始的科學問題出發,"無招勝有招",真正是到達另外一種境界了。何必翻譯外國人的綜述謊稱自己的綜述?何必重複別人做過的實驗謊稱自己的思路?

作者:alexchen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74121088

利益相關:無線通信在讀博士僧。最近三個月怒看過100+篇某topic文獻,就快速入門和閱讀的一些經驗分享一下。

1.topic快速入門:如果能找到survey/tutorial 一類的文章,如Luyao Zou 所述,這種文章一般有50+頁,參考文獻可能就有100+篇,通讀耗時且痛苦。這種文章一般仔細閱讀完introduction部分,就可以弄清楚,此topic的時效性和前景如何,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有哪些。現有的進展有哪些分支,在大腦建立一個樹形結構,把每一個問題放進去,那麼一個全局的認識就建立了。這個時候,根據自己的基礎,也基本能明確自己可以在那些地方填坑了。

另一種情況,就是topic時效性特別強,還沒有類似survey/tutorial的文章,那麼就需要自己動手找文章。參考引用數,作者水平,發表刊物水平,基本可以鎖定幾篇文獻。這個時候,重點讀這些文章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對比著讀,也是能很快的建立一個宏觀的認識。

2.文章閱讀順序:

個人方法:Abstract—>introduction—>system model/equipment/assumptions—>conclusion—>experiment/simulation—>methodAbstract:可以對作者的motivation/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初步認識。Introduction:這一部分就像一個導航圖,先告訴國家的概括,然後到關注的城市,再到落腳點,也像一隻管道,從寬廣的海域到最後的支流,可以細緻的獲取:

system model:作者假設的條件是什麼,和平常的文獻不同在什麼地方,為何如此假設,合理性如何?conclusion+experiment:文章得到的結論和實驗數據互相參照,可以更好的理解結論。method:經過前面幾部分的篩查,覺得需要深入閱讀,可以再閱讀此部分。需要創造性提問:首先自己想想下,如果是面對同樣的問題,如何設計method解決問題;批判性提問:為什麼要作者選擇這麼做,本質的原因是什麼,是否合理,存著什麼缺點。。。等等問題。像審稿人一樣閱讀:找到In this paper, 作者到底what does he/she/it 弄啥嘞,然後introduction找到具體的做法介紹,接著在主要內容中找到相應的支撐,最後看實驗和仿真印證結論。

3.精讀/略讀的劃分:增量閱讀,已知的部分一眼掃過,困惑的地方仔細品味。

作者:吳博士聊科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184881049

剛好最近開了一起知乎講座,裡面講到上面提問的問題。我在此分享一些:

閱讀文獻,不是簡單地下載一篇文獻後電子版或列印版閱讀,在我研究生時期,也這麼幹,結果效率很低,特別是閱讀英文文獻,甚至成了入眠神器。經過國外博士和研究工作的鍛鍊,逐漸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閱讀文獻的方法。

首先,對自己領域內的好期刊,知名學者及聯繫方式,著名課題組等都先去了解,並從他們研究概括(主頁上會介紹)上總結大致的幾個研究分支,從大局上掌握整體研究方向的情況。這樣的好處是在後面閱讀高質量文獻時,了解作者,拉近了與作者的距離就感覺親切,就會提高閱讀效率,自然不會無聊。同時,由於了解全局研究情況,也就能快速發散性思考,聯想到其他某一點的研究就能快速找到對應的學者和他/她的論文。最後,閱讀時有疑問了,還可以發郵件問作者或者其他知名學者。

其次,針對自己的細小方向上的論文。

首先要熟悉論文的結構(Title, Abstract, IMRAD, Conclusion, References),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分塊閱讀或者全文閱讀。比如,只是去了解研究方法的,那直接找到method/methodology部分泛讀即可;其次,先讀Title, Keywords, Abstract確定研究相關度和質量,下載那些相關度大和質量高的論文,並標註題目和發表時間,並確定是精讀還是泛讀,歸類後列印和裝訂;先挑那些需要精讀的論文進行閱讀,按相關度和發表時間排序;在閱讀某篇論文時,先掃讀標題和副標題,初步了解後,再進行閱讀全文,這樣腦中就有閱讀的結構,不至於亂讀;對於科研新人,我推薦是先閱讀引言,因為引言會較為詳細地解釋研究背景、研究現狀、待解決問題、本文方法,就像開了一扇門和小徑給新人,再去看圖表,結論,方法,結果和討論就有了基礎;對於老司機,可以直接先看圖表,因為好論文中的圖片和圖片標題或表格就可以告訴我們就要結果。這樣大致了解後,再讀引言,結論,結果,討論和方法就很快,效率也高;

最後,再分享如何記筆記和思考:

在論文空白處記錄和劃出重點,並包含以下:

想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要解決?結論是否回應了該問題?創新點是什麼?研究方法合理?可重複?主要結果有哪些?完整和準確?討論部分是否透徹分析?研究局限性和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在起步階段,千萬不要多讀,而是要在精挑細選之後精讀3篇左右,並把每篇論文的主要部分總結成ppt,並找到相互聯繫點和啟發之處,不懂的地方找引用的參考文獻或其他資料去擴展閱讀,有疑惑之處發郵件問通訊作者。如果每篇讀完都沒感覺,都覺得作者講的真好,那基本上就是你還沒有讀透論文!

要讓閱讀文獻不再枯燥乏味,就要從單一地reading論文拓展到全局了解下的參與式閱讀(engage reading),在有效策略指引下,知人(作者)知事(論文內容),才有利於提煉優秀的科研想法。

作者:Grok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105585412

1. 感興趣文獻的獲取

對於已經發表的文獻:每次我換一個小方向的時候(不要問我為什麼老換小方向└(T_T;)┘),我都是很暴力地把業內主流期刊近十年的文章都遍歷一遍,有感興趣的就保存書籤或者下下來。對於尚未發表的文獻:用 RSS 閱讀器訂閱下那些期刊 和對應研究方向的 arXiv。每天都會更新大量的文獻,但真正會感興趣的並不會太多。平時等車、坐地鐵、開會無聊的時候就用手機APP掃一下更新的列表,感興趣的話就標星。最近 Inoreader 出問題了,把我之前標星的數據都丟失了,所以到電腦前了還是把文章下下來以防萬一吧。scopus 有一個引文跟蹤功能,也可以用 RSS 訂閱。如果正在某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基礎上做改進工作(沒能力自己挖坑,只能跳別人的坑 =_=),利用這個功能就可以提早掌握他人在那篇論文上的改進工作,避免論文寫好了,idea 已經被別人做了的悲劇。獲取文獻:在學校的一般都不用愁這個問題,但如果在校外了,其實也沒必要做伸手黨。一般通過Google學術和百度學術的所有版本、論文作者主頁和 Sci-Hub 基本都能找到。

2. 文獻管理

我用的是 Mendeley,添加文獻後,Mendeley 會自動把下載文獻添加到指定的文件夾,並且按照用戶的設置的一定格式重命名論文。看論文的時候,我習慣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在PDF裡添加標註寫下來,所以這些PDF對自己還是挺有價值的,可以使用同步軟體同步下保存論文的文件夾,以前用Dropbox,現在用堅果雲。Mendeley還可以檢查重複的PDF,偶爾用用剔除冗餘。看完一篇論文就把對應的 bibtex 下下來放到一個 bib 文件裡,寫論文的時候就引用這個 bib 裡面的文獻,沒看過不引用,想引用就去看。這樣的話,一直維護一個 bib 就好了。管理 bib 可以用 JabRef,可以自動生成 BibTeX Key,以 Article 為例,我個人的設置是 [auth][year][journal:abbr][volume]。在自己電腦裡搜文獻,可以用 Mendeley 自帶的,也可以用 Everything。

3. 環境營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考慮入手一個 Sony DPT-S1,或者換個24寸以上的顯示器,用 DVI/HDMI 線,不要用 VGA。用些藍色光波過濾器、f.lux 這樣的軟體調節屏幕色溫,PDF 軟體背景調成不刺眼的顏色。

4. 讀文獻

就讀文獻本身而言,我覺得其實沒什麼技巧,就是花時間讀唄。讀得少,大部分內容對你都是新內容,吸收起來困難;讀得多了,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很容易抓住這篇文章的洞察和創新點。所以還是一個時間和數量積累的笨辦法,貌似沒有捷徑。寒假生病在家寫了個相關的小故事,《神諭》第二章 非線性過程,講得就是這個意思,搬完1000塊磚或許方能入門。儘量看高檔次的英文文獻和原始文獻,避免看博客這樣的第N手資料。如果身邊有幸有研究同一方向的,每個人看同一篇文章的角度和理解不一定一樣,多多交流,能夠加深自己的理解。同理,如果有機會做報告什麼的,也是加深理解的機緣,畢竟教是最好的學。最後,我個人感覺科研就是個黑洞,會吞噬掉自己所有的時間。就我觀察身邊學術研究上成功的教授們,不少都是犧牲了很多生活樂趣和休閒時間。工作、生活、社交往往無法面面俱到,所以讀博需慎重,一定要有一定覺悟和心理準備後再選擇讀博。

作者:謝鈞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217286193

首先,自己專業具有重要意義的paper一定要讀,跟讀教科書一樣地去讀;其次,大佬們寫的review也要認真讀,然後把裡面重點的引用找出來認真讀;

以及,boss推薦的paper一定要及時認真讀完,這樣才能跟boss談笑風生~自己找的paper,根據相關性、影響因子等快速讀。讀完根據創新性、實用性、具體方向等等分個標籤,保證以後需要時能快速找到。

需要認真讀的paper,就從頭到尾認認真真讀,順便把一作二作通訊的名字都記一下。引用的文獻多半也要過一遍,主要作者們的paper也過一遍。快速讀paper,先看abstract,再看圖,最後看conclusion。如果覺得有價值就回頭好好把methodology等細節讀一讀。

最後安利一個讀paper的神組合:12.9寸的iPad pro,配上PDF expert跟Apple pencil。

跟a4紙差不多大的屏幕,還能直接在上面手寫標註,簡直不要太爽。支持各種dropbox,google drive, one drive。反正目前我已經放棄列印paper讀了~

作者:沙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198339122

我個人在寫演講稿或者論文時的步驟比較簡單。對於我個人來說,非常高效。

準備工作,是拿一個空本子,一隻筆。

閱讀前,首先有大概的輪廓,自己要給自己提問。感興趣的問題。

在閱讀任何文獻時,關於自己專業的,統一用筆記下來,然後後面寫上文獻編號和作者。

不會只看一個,而是大量的看,一旦遇到自己沒把握的詞,一定會延伸閱讀,會查字典,一直到全部弄通為止。

這個過程全部用筆記下。

然後看看自己到底寫了什麼東西,重新歸類,順序整理,並且總結。和解決問題。

我的書桌上有兩臺電腦,一臺閱讀,一臺是iPad Pro,專門用來查各類生詞和延伸資料。其次就是我說的筆和紙。

作者:許鐵-巡洋艦科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570156114

對於正在讀博的博士, 還是剛剛進入科研圈的青椒,什麼是最重要的問題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如何寫論文, 說明你還沒有入道, 事實上, 在能夠正確寫論文之前,正確讀文獻更加重要。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吟詩也會吟, 這一點上說 ,讀論文是寫論文的基礎。而這點又經常被忽略。最近看到plos上一篇非常好的教人如何讀論文的文章, 特此給大家分享。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論文爆炸的時代, 面對這個信息過載的危機, 最好的應對方法是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1.正確閱讀, 要做到每日一讀。

但滾意識到閱讀文獻對研究者的必要性, 你會懂得除非你的閱讀成為一種日常習慣, 否則你的知識一定會很快過時, 根本無法和先鋒研究者進行對話。有的人有記錄癖好, 把沒讀過的文章累計成一打, 這樣的做法讓你覺得暗自很爽但不過是一種幻影。你要真正去讀, 而且不能等到寫文章時候再讀 , 而是日常閱讀。最好的辦法是每天都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來讀, 即使是坐地鐵這樣的碎片化時間, 關鍵是, 要把它儀式化!

2.在你的研究生涯早期, 透徹了解你所有要了解的背景。

不要以自己太忙沒有時間為理由, 想像一下越是到了人生的後期, 工作, 家庭, 多少事物會讓你無法閱讀, 所以 , 在你的研究早期, 透徹的了解整個領域是核心重要的, 因為你後面更難抽出這個時間, 這些知識將如同你的知識地圖, 為你後面更精細的課題研究引入航道。

3.不要忘記閱讀領域經典論文

如果你要達到前沿,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去看前沿, 而是從你的課題的誕生一刻開始追溯它的發展。你必須找到那顆一點點達到領域前沿的知識樹, 把每個核心概念串起來, 這個串聯的過程, 就是把核心知識點給一個個的通過關鍵論文連結的過程。有了這些關鍵論文組成的知識樹, 你不再會重新造輪子, 或提出別人已經想過, 或者沒有顯著意義的學術課題了。

4.不要忽略學科發展史裡的信息

如果你已經開始構建這顆知識樹, 那麼請你重視這些知識發展和形成的歷史, 它經歷過哪些戲劇性時刻?哪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的背景是什麼?經過這些思考, 你會對你的整個學科有新的理解,注意這些論文背後的人, 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5.不要思維狹隘,只關注本領域的知識

有趣的知識點, 概念, 方法事實上很多來自其它學科的啟迪。雖然你不能成為達文西那樣的全才 ,但是在「專」和「精」之間達到平衡, 卻還是可以做到的。一個竅門是尋找那些提供綜述類文章的期刊,訂閱它們, 習慣性的閱讀。另外一點你還可以通過社交網絡增加這類了解。

6.制定一個最核心的閱讀期刊列表

關注核心期刊, 如果你關注的核心期刊少於20個, 說明你可能缺失一些關鍵信息。在定位這些期刊的時候, 你既要關心它們的影響因子,也要考慮那些影響因子較小但是內容非常新銳的期刊。

7. 不要忘記教科書

經典教科書的信噪比永遠高於論文,所以, 閱讀教科書是高效的。一些最新的教科書可能在谷歌學術上找到。

8.合理使用工作, 文獻管理器來追蹤管理你的文獻閱讀

合理使用工具,但不要依賴工具, 認為把文章放入工具就夠了

9.主動建立知識索引或綜述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把核心信息記下來, 自己給自己寫綜述!

作者:酸菜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871092739

文獻閱讀有泛讀和精讀兩種方法,初學者經常犯的錯誤是用精讀的時間獲得了泛讀的信息,效率低下。

泛讀是精讀的前提,精讀最主要針對跟自己課題模式非常相似的文章,借鑑其中的實驗設計、論證思路,怎麼從大量文獻裡找出相關度高的Paper,就需要泛讀能力。

泛讀的關鍵是抓取核心信息,用很短的時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我們要熟悉四要素的題目結構,Who、What、Where and How,分別對應分子、表型、疾病和機制,可以整理為一句中心句:在某疾病中,某分子經由某機制介導了某表型,這樣讀完題目科學假設就明了了。跟自己疾病和表型這兩個參數不符合的文章,是無法精細借鑑研究套路的,因此精讀的緊迫性不大。通過讀題,就得到第一層關鍵信息。

接下來可以直接看圖和對照圖例提取信息,如果一個圖看得不是很明白,回到Results部分讀相關描述。在你還沒有成為老司機之前,讀一遍Results對應著把圖理解一遍,是比較有效的讀文獻方法。至於introduction,discussion這些描述背景和提示意義的套話連篇的部分,跳過不讀根本不影響對文獻主旨的掌握。

在文獻閱讀中還有一條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畫要素邏輯圖,一篇文章經常會有多個分子的上下遊關係,有正調節和負調節的,既要論證充分性又要證明必要性,你把每個要素畫下來,標上正負關係,上下遊信號傳遞正負得負、負負得正,有邏輯圖在手,可以提升閱讀效率。

最後,閱讀文獻雖然有方法,但也一定需要一定數量的積累,不管怎麼樣先讀個三五十篇,讀過最初瓶頸階段,效率會自然而然加快。

作者:漫步藝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74015453

如果你需要精讀一篇文獻的話,首先要把它列印出來。然後要快速瀏覽一遍,標註不懂的單詞,不要標太多,只要把有礙理解的詞標出來就行。

看摘要和關鍵詞,帶著問題和目的去看文獻。如果有時間請一定要了解一下背景,比如通訊作者的相關文獻,這個領域的背景知識。當然,這個也得看英文的。。。然後開始看文獻正文。每個雜誌的文章結構不同,相應的也有一些閱讀技巧。

以cell為例,正文先是introduction,這個部分是文章研究的背景與內容介紹,要讀懂。然後results部分,如果是research 文章,有時候只要看figure就行了,因為文字部分大多是在解釋圖。最後discussion一定要好好讀,了解得出的結論。如果是review文章的話,慢慢讀吧。。。

另外,讀文獻一定要靜下心來,不要指望那些東西都能輕易看懂。畢竟是別人做了好幾年的東西。另外,不要完全相信文獻裡所寫的東西,關鍵還是要看文獻裡的figure和data,如果你覺得不靠譜的話,丟掉這篇文獻吧。我也是個新手,我覺得讀文獻這個事情和做實驗一樣,熟能生巧。

作者:no name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80974189

具體需要自己練習,我自己的經驗:

1. 聽老師的推薦很重要。好的老師永遠是該讀什麼不該讀什麼最好的指引。

2. 重要的文章讀兩遍(至少)。讀第二遍永遠比讀第一遍更有收穫。

3. 學會放棄。讀到一半或者開頭1/3覺得很沒有意思,果斷放棄。不要有什麼已經開始了,讀完總是更好的這樣的想法。時間寶貴,沒時間浪費。

作者:Kevin You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74015363

寫點什麼吧,作為一隻potential科研狗,心得什麼的還是有的

p.s. 請認真複習potential這個詞的含義

1.看什麼內容

看文獻之前,我們能遇到的最玄乎的問題莫過於看綜述還是看研究論文以及看什麼樣的綜述以及研究論文,我打算把它放在前面講,來讓你更好地明白它們是如何為論文的寫作服務的,那就是,如果你想寫或者想講一些言之有物的東西,一定要看研究論文,參考裡面的實驗,綜述是大前期看的,你可以靠它們來理解很多背景,包括一些成果,但是寫出一份用於交流的文章或ppt時候,你沒必要過分強調它,除非是在課堂上,或者是比較大的組會上,但是一般來說,背景交代兩分鐘足矣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了解一些前沿的知識和了解一些前沿的成果完全就是兩個意思。而且――CNS上面的東西大部分都太高端了,你做不出來的,你講出來純粹是YY,不過常常刷還是有用的,可以刷到一些有意思的結論……雖然大多時候,this week of science郵件給我的東西,都是其他學科的……所以不必強求自己非得看CNS不可,除非時間有多,我給你個建議,CNS給你更多的是框架性的東西,但如果你寫開題的時候用的不多,在做完實驗修改論文的時候,你就沒有必要再回溯你沒看過的CNS了,C請酌情考慮,因為如果你研究生物,你總能找到有趣的東西,子刊也除外,道理是一樣的,你總能找到點什麼的

2.看哪些雜誌

你總要找一些一定要看的,例如JACS和JOC,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有機化學感興趣,那麼你一定要看;生物類的坑就比較大,比如含有類似biochemistry和biotechnology欄位的雜誌特別多,我就只能按著自己的興趣找了,印象裡一開始對acs上的biochemistry, chemical biology 以及bioconjugate chemistry感興趣,所以一直關注,隨時求助~後來就轉戰了structral biology,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和plos one, sci rep之類的,至今沒有真正找到固定要看的,所以有機會的話我會把acs上的這些列為必看,並且下載下來……咳咳,因為權限之類的問題,可能不總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再加上興趣和一些客觀因素(例如學化學的接觸最多的是四大裡面的有機和無機,學生物的接觸的最多的是四大裡面的分子和細胞,以及內容廣泛但不包含在這四大中的生理和生化),你總要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這也取決於你對自己學科的理解,你自己的理念,等等

3.怎麼寫

看完之後,肯定是要寫的,我接受的第一堂寫作課來自UC Irvine的chemical biology公開課,印象裡是第四課,我不能多說,畢竟自己也是新手,你可以去看看,而且這個答案裡面已經滲透進了我從這堂課得到的一些收穫,對於我來說,也沒必要再寫廢話了

但是這已經足夠了,一些人連peer review是什麼都不知道呢~

作者:魏通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1127349667

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從閱讀一篇論文,到文獻閱讀可以長期堅持的習慣,再到自己對創新的一點看法。

我發現讀一篇 paper,和我們中學解題時看解答有相似之處。每篇 paper 大都是以解決/緩解某個領域問題為 motivation,類似於(數學題)的提幹。在 paper reading 時,如果一氣呵成的把所有內容全部看完,和讀完題目直接看解答一樣,不會有太多收穫,特別是不利於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所以這個過程中需要一些思考.

首先了解該論文的 motivation,並思考其合理性。停下思考,你會如何解決文中提出的 challenge?繼續讀下去,思考文中提的 method 或 observation 等是否 make sense?critical thinking. 挑出文中方法的三條優點、三條缺點最後看實驗,看文章的觀點是否都得到驗證。當然,即使自己對文中的問題沒有任何頭緒,也可以學到很多「硬核技術」,這些可以成為以後科研過程中的「武器」,好的創新也需要足夠的技術積累。

上面針對閱讀一篇論文,提了一些個人觀點。就長期來看,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實施.

維護 awesome 系列 paper list,堅持更新,便於檢索,尤其對組會論文選擇困難症的同學是個不錯的習慣。寫簡單的 survey. 這裡的 survey 可以是對每篇論文進行歸類、幾句話總結。這樣有利於對整個領域有宏觀的把握。

關於創新(水 paper),有幾個簡單的個人見解:

從閱讀論文角度出發,讀完論文後思考文中方法是否可以借鑑到我所關注的問題上?採用這個角度,需要對自己關注的問題十分了解,刻在心中。這個方法重點在於閱讀論文面要廣,不一定要和你的方向完全一致。從問題角度出發,去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技術。如果問題很難、很大,嘗試將問題分解,比如用 X 技術來加速、用 Y 技術來壓縮模型、用 Z 技術來挖掘關聯。從實驗中發現問題。多嘗試自己的 idea,即使很粗糙,實驗往往會比「空想」更有價值,可以發現大新聞。以上。希望我的回答能有一些幫助。

作者:克裡斯泡椒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answer/120151390

入門

先看中文綜述,和中文碩博論文,這些東西能提供給你關於此研究領域的大體印象。1天時間搞定。

瀏覽此研究領域大牛寫的英文專著,一般講的淺的深的都有,內容可能不是最新,但很有價值。順便學習專業英文詞彙。一個星期時間

然後,看高引用的英文綜述,一般是前瞻性或者領域共有話題。

看最近兩年內文章,了解當前研究熱點。

後面隨便看。都是類似的東西,沒興趣只看圖表就好,有興趣的看全文。有意思的課題,動手做實驗驗證一下。

重要性來說,英文綜述最重要,好好揣摩大神的話。

100篇英文的,算你了解了這個行業。

後面,整理一下閱讀過的文章,看別人漏了什麼沒有做的,或者可以改進的,牛的話,自己根據英文綜述演算推理,出一個idea。

☆ END ☆

相關焦點

  • 文獻敘述怎麼寫?這個文獻翻譯的技巧你知道嗎?
    文獻敘述是論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用來闡明當前該領域的發展情況,防止閉門造車。而需要寫出好的文獻敘述,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需要閱讀大量近年出版的相關刊物,或是知網等國內核心期刊也可以是國外訂刊。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了,大部分國內文章都沒有問題,可要閱讀大量的外文文獻呢?相信很多英文水平不算拔尖的小夥伴,就犯難了。通常我們會找一些有道、谷歌之類的翻譯工具,要麼是拍照要麼是複製粘貼,又或者是谷歌的文檔翻譯。這類軟體用起來較為複雜,翻譯效果也不太好。
  • 閱讀英文文獻的訣竅,就在這裡!
    2有針對的選擇文獻針對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論文來讀,從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麼問題,通過哪些技術手段來證明,有哪些結論?好在雖然論文的句子都長,但每段的句數並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個詞組標一個標題。4. 確立句子的架構,抓住主題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
  • 口袋妖怪日月孵蛋技巧有哪些 口袋妖怪日月孵蛋實用小技巧
    導 讀 玩家知道口袋妖怪日月孵蛋技巧有哪些嗎?
  • 星露谷物語有哪些技巧 星露谷物語不為人知小技巧匯總
    導 讀 大家知道星露谷物語有哪些技巧呢?
  • PubMed快速檢索文獻,學學這些技巧!
    每日生物評論資訊/技術/知識/智慧www.bio-review.comPubMed為科研路上必不可少的資料庫,今天傳授PubMed高手常用的7個技巧,讓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獻。1,獲取全文技巧Pubmed提供的文獻大多是摘要,並不提供文獻全文服務。
  • 《對馬島之魂》隱藏技巧有哪些 隱藏技巧一覽
    導 讀 在對馬島之魂遊戲中,如果你觀察夠仔細,又或者是個老玩家的話,你一定掌握了很多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你更快的升級
  • 《刺客信條奧德賽》戰鬥有哪些技巧 戰鬥實用技巧匯總
    導 讀 刺客信條奧德賽技巧有哪些?
  • 如何在最短時間讀完英文文獻.英國Essay專家解析
    每堂課開始前導師都會給好幾篇文獻要求閱讀,一堂課至少需要讀3-5篇吧,那麼求解:假設一篇論文有10頁,課前至少需要閱讀3篇英文文獻,一周有五堂課,求每周將需要閱讀多少Reading呢?頭疼嗎?Reading是真的讀不完吶!!!
  • 中國都有哪些佛學院_想讀怎麼辦
    中國都有哪些佛學院_想讀怎麼辦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們都在追求速度,都在不停的向外發展,可以,發展著,發展著,我們迷失了自己,丟了自己,有些人尋求清淨歸隱了,有一些人受不了如此快的速度,移民了,也有一些極端的人自殺了,還有更多的病人,抑鬱症患者,精神病人逐漸變多,那在這樣的刺激下
  • 秒讀古籍!日本AI辨識手寫體文獻:準確率達90%以上!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在日本,古代文獻大量使用了草書和行書這樣的手寫體來書寫日語假名和漢字,要看懂不容易。而AI技術,也就是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能夠幫助人們快速識讀。
  • 書證造句和解釋_書證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辭書中引自文獻的例證。[《牛津英語詞典》的義項按歷史上出現的先後排列,各有註明年代和出處的文史引語作為書證,分層次釋義並詳述詞源。]法律上指對查明案件真實情況有證明作用的書面材料,如書信、單據、合同、帳本等。
  • 便於造句和解釋_便於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4、有了這些記錄,可以便於日後查考。5、肩墊的腳可以旋轉調整角度,便於安放。6、袖珍式收音機便於攜帶,使用方便。7、在現場記者看到,老鷹捉小雞、滾鐵環、跳房子和丟手絹四種老遊戲,因為便於操作最受歡迎。9、文後附列了上述相關內容的主要參考文獻,便於讀者查考、借鑑。10、為了便於識別,對增加的特殊要求的楷體字表示。
  • 學術論文為什麼要有參考文獻?
    引言中的文獻引用對於期刊論文,需要在引言中交代背景、需求、任務和論文的目標與安排。在背景介紹中,通過引用參考文獻來說明你問題的來源是什麼,問題為何重要。在需求分析中,通過引用文獻,指出你面對的問題已經有了哪些工作,還有哪些空白。
  • 《實況足球2018(PES2018》傳奇球員小羅數據一覽 小羅有哪些技巧
    導 讀 展開 隨著小羅的退役,《實況足球2018(PES2018》中馬上推出了他的傳奇版,那麼傳奇小羅數據如何
  • 當前造句和解釋_當前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近義詞有:現時,眼前,目前,今朝,如今,此刻,而今,現在。反義詞有:過去,長遠,今後,以後。在面前。[大敵當前。]目前;現在。[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當前最痛切而要立刻解決的問題,卻是夜來躲避秋風和白露的地方了。」]
  • 在德國讀文科也太苦了,慕尼黑大學學姐真實德國留學體驗
    02在德國留學,一定要提前看文獻在德國讀文科,一定要提前做好看文獻的規劃。看文獻並不是乾巴巴的看,在看文獻的同時就要想自己這堂課有什麼想說的,構建自己的Argument。一定一定不要空著腦子去上課,這樣的話完全就是浪費時間,整堂課你也不知道在幹什麼,課後的作業你也不知道要幹什麼。這是非常恐怖的!
  • 《雲城朋克》有哪些特色玩法 特色玩法技巧介紹
    導 讀 《雲城朋克》是一款賽博朋克風格的沙盒遊戲,我們將在城市之中通過送貨來觸發各種事件,對於遊戲中有什麼特色內容可能很多小夥伴都還不是很了解
  • 本義造句和解釋_本義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本來的意義。 [魯迅《漢字和拉丁化》:「每一個方塊漢字,是都有它的意義的,現在用它來照樣的寫土話,有些是仍用本義的,有些卻不過借音。」] 本義參考例句: 1、「莠」的本義是指妨害稻禾生長的植物,後引申為壞人的意思。
  • 美國籤證面試都有哪些小技巧?
    無論是以何種原因前往美國,都需要辦理籤證並且面試,申請者需要準備充足的籤證資料和證件,向籤證官證明自己有合理的入境目的,除此之外申請者還可以預測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以此提高面試通過率,那麼美國籤證面試都有哪些小技巧呢?美國面試小技巧1.
  • 合肥整裝裝修技巧有哪些?
    作者: 合肥東易日盛裝飾合肥整裝裝修技巧有哪些呢?對於哪些沒經驗的朋友來說,裝修是一件非常麻煩又費時間的事情,不僅要事先做好裝修的預算,而且還要了解房屋裝修的技巧,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會吃虧上當,所以針對合肥整裝裝修技巧有哪些的問題,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