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打的噴嚏飛到了歐洲?科學家研究新發現,細菌可通過大氣傳播

2020-12-21 單身狗說機

據格拉納達大學近日的一項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可以通過隱藏在大氣中傳播到另一座大陸。

格拉納達大學的農業化學系、應用物理學系和科學儀器中心的科學家們破譯了一個謎團,疾病可能通過地球大氣進行洲際傳播。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大氣中的iberulites(多礦大氣生物氣溶膠)穿梭在各個大洲運輸活性微生物,發現存在這一重大可能性。

其實早在2008年NASA就公布了這一發現,只不過直到現在格拉納達大學的科學家們才揭示了細菌是如何跑到iberulites中進行傳播的。

在格拉納達市研究人員發現大氣塵埃沉積物的成分主要是由粘土、石英、碳酸鹽礦物組成,其次是氧化鐵,但是在這些沉積物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細菌、硅藻、浮遊生物,甚至是蚱蜢等昆蟲分泌的微型顆粒,這些塵埃來自遙遠的撒哈拉沙漠當地的土壤中。

在進行iberulites的特徵分析以及元素組成時,科學家們發現iberulites起源於對流層,在各種流體力學的過程中,使得從撒哈拉沙漠中升起的生物微顆粒和雲層中的水汽結合,導致了凝結核的出現,在這之間赫然是細菌與塵埃顆粒的結合體。

在流體力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水滴形成了一個漩渦,而使得這巨型氣溶膠有如此獨特的外觀。

而之所以這些微生物能夠存活,也是因為細菌的聚合導致一些滲出物能夠似黏液一般把礦物顆粒粘結在一起,不讓大氣湍流把它們衝垮。

這也就使得微生物通過層層包裹來到大氣中,來了洲際旅行。

而且這並不是個例,在世界多個地區都已經發現了iberulites。

而格拉納達發現的來自撒哈拉沙漠是因為每年從撒哈拉沙漠要向世界各地輸送塵埃顆粒,且他們的大小平均只有100微米左右,很有可能會被我們吸入呼吸道。

假如攜帶的是病毒,是不是就是另一番故事了?

資料來源:

J. Párraga, J.M. Martín-García, G. Delgado, A. Molinero-García, A. Cervera-Mata, I. Guerra, M.V. Fernández-González, F.J. Martín-Rodríguez, H. Lyamani, J.A. Casquero-Vera, A. Valenzuela, F.J. Olmo, R. Delgado,Intrusions of dust and iberulites in Granada basin (Southern Iberian Peninsula). Genesis and 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iberulites,Atmospheric Research,Volume 248,2021,105260,ISSN 0169-8095,doi.org/10.1016/j.atmosres.2020.105260.

相關焦點

  • 英文外刊,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的新細菌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為食的新細菌,聚氨酯是一種很難回收或 被破壞的塑料。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減少大量難以回收的塑料,這些塑料最終被填埋在世界各地,汙染海洋。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一個小組發現了這種新的土壤細菌。It was identified in an area that contained a large amount of plastic waste.這種細菌是在一個有大量塑料垃圾的地區發現的。
  • 一個噴嚏可以打多遠 噴嚏能打多少米要躲到多遠才安全
    一個噴嚏可以打多遠 噴嚏能打多少米要躲到多遠才安全  猜一猜:一個噴嚏可以「打」多遠?是「1米以內」和「8米,甚至更遠」?一個噴嚏能打多少米躲到多遠才安全呢?  猜一猜:一個噴嚏可以「打」多遠  1米以內  8米,甚至更遠  一個噴嚏可以打多遠 一個噴嚏能打多少米,答案是8米,甚至更遠  噴嚏,市鼻黏膜受刺激,急劇吸氣,然後很快地由鼻孔噴出並發出聲音的現象
  • 超級古老的細菌被發現,科學家:冰川融化或導致危機出現
    比方說在2010年,因為西伯利亞地區的永凍土層融化,人們發現在其中竟然出現了一具動物屍體,而且動物看起來也非常的奇怪,後來,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判斷這個動物是史前巨獸猛獁象,死亡的時間大約在4萬年之前,因為它保存得非常完好,所以,科學家推測它死亡後就已經被凍住了,如果不是因為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或許它還會繼續長眠於冰層之中,永遠都不會被發現。
  • 日本科學家發現"愛吃塑料細菌" 可緩解環境汙染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細菌幾乎可以完全分解塑料,可望為地球岌岌可危的環境帶來一線生機。據臺灣東森ETtoday新聞雲3月14日援引美媒《Quartz》的報導稱,世界經濟論壇(WEF)在報告中說,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塑料製品都不曾被回收再利用,光是礦泉水瓶就僅有7%的回收率,倘若這個比例持續到2050年,屆時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將會比魚類還要多,對人類生活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 新產品有望截斷公共盥洗室「噴嚏效應」
    昨天,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屈衛東提醒市民,類似腸道傳染病,尤其是霍亂、傷寒、痢疾等急性腸道傳染病比較容易在秋季傳播。尤其像公共盥洗室等易產生「噴嚏效應」的場所,市民尤需格外警惕。目前,滬上已推出**新科技,有望截斷公共盥洗室的「噴嚏效應」。
  • 科學家在人類肚臍中發現了1400種細菌(組圖)
    科學家在人類的肚臍中發現了1400種細菌近日,科學家就在人類腹部的「小按鈕」—肚臍中,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即在這個並不顯眼的小「凹槽」中竟然潛伏著1400種細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的肚臍生物多樣性研究小組甚至在人類肚臍中發現了662種尚未被命名的細菌種類,這些細菌也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 波恩大學發現藍藻細菌可產油 或用於汽車發動機
    不過,在光的幫助下,從水和二氧化碳中產油的能力是從單細胞藻類到巨大的紅杉等所有植物都特有的功能。波恩大學植物分子生理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所(IMBIO)的生物學家Peter D rmann教授解釋表示:「這是第一次證明藍藻細菌也能做到這一點。」 到目前為止,專家們都一直認為藍藻細菌不具備此種特性,畢竟,只是一種細菌,即使其俗稱「藍綠藻」似乎表明其不是細菌。
  •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 鄒全明:超級細菌「鬥士」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3日6時訊(記者 伊永軍)幽門螺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這些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但又具有很強耐藥性的細菌被稱為超級細菌,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競相研究相關疫苗。
  • 猿類也曾走出非洲!科學家發現全新物種,名字霸氣被稱為「上猿」
    於是為了生存,哺乳類動物一直都在夾縫中生存,一直到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到來,才有了轉機。通過化石研究發現,大約56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不過這個時候,猿類並沒有出現。一直到3000萬年前,地球上才有了猿類的身影,不過,在猿類演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猿類只短暫出現了一段時間,就被自然淘汰掉了。上猿就是其中之一。
  • 科學家發現致牛流產細菌並研製出實驗性疫苗—新聞—科學網
    後者擁有生活在沒有蜱蟲的草地中的研究用牛群。該團隊發現,他們可以通過向這些牲畜注射來自流產胎犢的被碾碎的胸腺組織,把EBA傳染給牛群。 在2002年發表的一項關鍵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在為懷孕母牛注射時加入大劑量盤尼西林和四環素能預防流產。「這告訴我們,那是一種細菌性病原體。」Stott回憶說。 不過,「行兇者」仍然難以捉摸。
  • 通過此「三問」可自測是否中招
    泱波 攝「三問」自測是否中招伍蕊介紹說,經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公眾已經對咳嗽及新冠肺炎有了一定了解,如果還是擔心,可通過回答下面三方面問題,來測測其咳嗽是否中招新冠肺炎——問題一包括4個小問題:一是14天內是否乖乖在家宅著?
  • 非洲首次發現「耐青蒿素的瘧疾」,已傳播開來
    近日,《自然-醫學》雜誌發文稱,在非洲盧安達,科學家首次發現耐青蒿素的瘧原蟲。基因分析顯示,該突變株已經在當地傳播開來。 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對非洲大陸乃至全球而言,都將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威脅。
  • 科學家新發現:綠茶可提高抗生素藥效
    科學家新發現:綠茶可提高抗生素藥效 2008年04月16日 15:23 來源:人民網-健康時報 發表評論   埃及科學家近日指出
  • 最新研究發現:利用有毒的黃蜂毒液,可消滅耐抗生素超級細菌
    一項研究表明,利用有毒的黃蜂毒液可能研發出激進的新型藥物,以此殺死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通常在南美洲黃蜂體內所發現毒素的抗菌特性,並創造出了對細菌有效而對人體細胞無毒的變體。
  • 人類遺骸顯示:梅毒可能在哥倫布大航行之前就已經在整個歐洲傳播
    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導致梅毒的細菌在15世紀早期甚至在哥倫布航海之前就已經在歐洲很常見了。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在芬蘭、愛沙尼亞和荷蘭發現的骸骨後表示,哥倫布和他的船員不應該為歐洲持續了三個世紀的梅毒暴發「背鍋」。
  • 外媒:冰川下的細菌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外星生命
    據外媒報導,近日科學家在地球上一個最陌生的環境中發現了新的細菌:他們在一個冰川湖泊數百米冰層之下發現了這種奇特的細菌物種。這裡遠離陽光和空氣,環境可能與木衛二Europa或土衛二Enceladus 的地下海洋相似,所以研究來自這裡的微生物可能有助於尋找地外生命。
  • 人體肚臍眼內「物種豐富」 科學家發現662種新微生物
    據美國《大眾科學》7月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從眾多志願者的肚臍眼內採集了DNA樣本,在分析後竟然意外發現了662種前所未聞的新微生物,這表明人類肚臍眼的環境相當適合微生物成長。在這項由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科學家進行的名為「肚臍眼生物多樣性項目」的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大量來自志願者的肚臍眼DNA採樣,截至目前已發現了1400種不同的微生物,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微生物是首次被發現的。搞笑的是,科學家甚至在一名實驗對象的樣本中發現了一種以前僅在海洋中發現過的微生物,以及一種僅生存在日本土壤中的細菌。
  • 科學家發現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之一,而且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因此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為生物。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無法識別的基因,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但是,我們真正知道多少種病毒?另一個小組剛剛發現了成千上萬種新病毒,它們隱藏在數十種動物的組織中。
  • 人類如何從非洲遷徙到歐亞大陸?科學家發現12萬年前腳印
    來源:海外網(圖:Getty)海外網9月18日電科學團隊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發現的古代腳印,顛覆了科學家以往關於「人類如何從非洲遷徙到歐亞大陸」的結論。綜合加拿大《國家郵報》《沙特公報》報導,一個國際考古學家團隊的科學家們日前調查發現,人類曾通過內陸穿越沙烏地阿拉伯北部。除了人類的腳印,團隊還在內夫得沙漠發現了大象、駱駝和其他牛類動物的腳印,這些腳印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12萬年前。
  • 新冠傳播能力被嚴重低估:安全距離不是6英尺而是8米!
    然而近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適當的條件下,噴嚏、咳嗽和呼氣產生的液滴可以在空氣中停留並蔓延超過26英尺,即8米遠。!據稱 ,這也是為什麼上周五美國CDC終於正式建議美國人除了保持社交距離之外, 在公共場合要戴口罩。這個研究報告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副教授,專門研究流體力學的Lydia Bourou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