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大糧倉「變身」最美書屋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七仙書屋。

  中國江蘇網12月1日訊由江寧交通建設集團、江寧旅遊產業集團打造的南京溪田生態農業園,是目前江寧區最大的生態旅遊特色景區,自對外開放以來,迅速成為市民休閒旅遊的熱門之地。遙遙矗立在田野間的大糧倉可謂溪田農業園的標誌性建築,如今大糧倉裡開了一家「七仙」書屋,書屋名源於七仙女的美麗傳說,書屋裡清新雅致,吸引眾多遊客特地趕來歇歇腳、讀讀書。

  溪田生態農業園位於江寧區橫溪街道西崗社區,園區內有山有水,項目一期佔地達5100畝,是江寧區最大的生態旅遊特色景區。一走進農業園,老遠就能看見山麓田野間矗立著幾個高低錯落的大糧倉。如今大糧倉裡,一家名為「七仙」的書屋開了業,相傳當地的大福村為《天仙配》故事的發生地,而七仙山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取名「七仙」,便源於七仙女的美麗傳說。

  沿著書屋的臺階而上,寬敞的大門迎南而開,大大的落地窗,陽光自由穿透,光線非常好。書屋裡面放置的獨立的圍坐、高蹺的四腳凳,為遊客營造了偌大的閱讀空間,同時也提供給愛好閱讀的群體自由的討論聚會,每一位感興趣的人都可以來到這裡,來一場文化沙龍。書屋的布置也是很講究的,桌上的花瓶桌布,櫃檯裡的陶瓷器、書籍、木樁,竹編、硯臺,各自搭配得相得益彰,一個不起眼的附件,也可以在這塊空間裡發揮超值的點睛效果。這裡面的書籍也是獨具特色的,整個屋內,層層疊疊的書籍,擺放隨意抽取,收藏涵蓋歷史文學、醫療養生、兒童讀物等3000多冊,且大多為市面上圖書館裡看不到的書籍,找到合適讀物,讀著讀著不覺已是半天光景。

  「現在很多遊客都是衝著書屋來的,在書屋裡面喝一杯咖啡,看一本好書,累瞭望著窗外的稻田、山水發會呆,確實是非常的舒服和享受」,溪田生態農業園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附:自駕路線

  1、風景路線推薦:南京市區、江寧東山方向—機場高速(正方大道出口下)—正方中路—銀杏湖大道—黃龍峴—美麗鄉村循環線—溪田生態農業園(西門)。

  2、快捷路線推薦:南京市區、江寧東山方向—機場高速(正方大道出口下)—正方中路—將軍大道—常合高速(橫溪出口下)—寧丹線—幸福大道(X104縣道)—至S313省道約300米即到溪田生態農業園(東門)。

  3、經濟路線推薦:南京市區—寧丹路—幸福大道(X104縣道)—至S313省道約300米即到溪田生態農業園(東門)。

  通訊員 林喜妮 李秋雯

  愛南京·南京晨報記者 端木

相關焦點

  • 小書屋成為村民精神「大糧倉」
    小書屋成為村民精神「大糧倉」 2020-12-19 2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江寧:「屋」盡其用 鄉村書屋變身「文化糧倉」
    按照「村村有書屋,戶戶飄書香」的建設目標,近年來,江寧街道多舉措開展全民閱讀等文化活動。江寧街道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充分發揮智力和資源優勢,自發捐建鄉村書屋,為鄉村振興「加油」,為小康生活「添彩」,「桂香杳杳」鄉村書屋便是其中之一。「每到秋季,院子裡的老桂花樹香飄四溢,整個村落都氤氳著它的香味,沁人心脾。
  • 充實「文化糧倉」!浠水620家農家書屋更新圖書3.7萬冊
    充實「文化糧倉」! 原創 楊慧麗 秀美浠水農家書屋是文化惠民工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精神糧倉」。
  • 上海:蘇州河畔「百年老糧倉」變身藝術展示空間
    「八號橋藝術空間—1908糧倉」這幢有著百年歷史的老糧倉如今已變身為藝術展示空間,三層建築裡其中一層為為互動休閒空間,包括文藝酒吧、體驗書店等;二層為文化藝術空間,引入各種藝術展覽、培訓活動等;三層為時尚演出空間,提供話劇演出、影視拍攝等場所。
  • 農家書屋成為三十三團職工群眾的「文化糧倉」
    多年來,三十三團堅持把農家書屋建設作為文化惠民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完善制度、規範管理、拓展功能,切實提升農家書屋惠民平臺的作用,讀書、用書已成為大多數職工群眾的生活習慣,「文化富民、文化育民」的綜合效應逐漸凸顯,農家書屋成為了職工群眾身邊的「文化糧倉」。
  • 旅發時間 |「十裡荷塘」現代農業園:曾經的煤場「變身」水鄉荷塘
    「十裡荷塘」現代農業園位於石家莊市贊皇縣城西7公裡處的千根村,荷塘規模現種植面積40畝,種植觀賞蓮、食用蓮兩大品類多個品種。這裡風景如畫,夏日微風拂過,縷縷清香,沁人心脾。荷塘美景走進「十裡荷塘」現代農業園,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池又一池的碧荷、白蓮延綿形成的「荷花觀光帶」,讓人頃刻間便能領略到最美的田園風光
  • 老糧倉變身文創市集!11月20日開市啦!
    老糧倉變身文創市集!11月20日開市啦!現場不僅潮牌匯聚,更有創意塗鴉、音樂表演,互動裝置、霓虹燈飾將讓老糧倉分分鐘變身出片率超高的炫酷空間,時尚達人拍照打卡必來的勝地,誰能不心動呢?
  • 創建最美書屋 守望精神家園
    12月7日,湖北省中小學「最美校園書屋」創建評估檢查專家組一行四人,在省教育技術裝備處工會副主席趙紅芸的帶領下來到長陽縣實驗小學,對該校「最美校園書屋」創建工作進行了現場評估驗收。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趙愛華從組織建設、管理工作、讀者服務、特色創新四個方面進行了專題匯報,並展播了學校「最美校園書屋」創建視頻。在學校「書韻」景觀處,評估專家通過開放式閱讀終端進入了「長陽教育數字圖書館」調閱電子書籍。走進教室,查看了班級圖書角;來到電子閱覽室,詢問了電子閱覽的操作方法,了解了該校的管理及使用情況。
  • 這些「最美職工書屋」讓莊行書香滿溢!
    這些「最美職工書屋」讓莊行書香滿溢!近日,莊行鎮總工會發起「最美職工書屋」評選活動共有8家職工書屋入選顏值爆表藏書豐富空間舒適功能多樣方便借閱。。。。。。
  • 東莞這個農業園,應該是東莞建設得最美的一個生態農業園了吧
    而各鎮雖然經濟發展很好,擁有恆大工廠,但是,在東莞,很多鎮都建設有一個生態農業園,這些生態農業園(農業科技園)成為了在東莞工作生活的人日常休閒的好去處。小編在東莞的時候,去過很多個農業園,不過,個人覺得,建設得最好最漂亮的一個農業園,應該當屬東坑生態農業園!
  • 山東省諸城市:建設小書屋做活廉政「大教育」
    建設廉政書屋是山東省諸城市為做活基層廉潔教育而開展的一項創新性工作。近年來,諸城市紀委監委以承擔中央紀委中國方正出版社廉政書屋(廉政書架)建設試點任務為契機,結合「廉潔教育進村居」工作,全力推進廉政書屋(廉政書架)示範點建設,搭建基層黨員幹部群眾學廉、知廉、倡廉新陣地。
  • 老糧倉變身魔都最大啤酒博物館!郊遊有新去處啦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散落在上海的一個個老糧倉都紛紛變身為新晉網紅打卡地了!"亞洲最大糧倉"民生碼頭8萬噸筒倉成了藝術館不僅免費開放還定期辦展蘇州河畔1908糧倉變身2000㎡網紅拍照聖地三層超大空間松江這座文創園可免費參觀面積相當於70個籃球場那麼大雲間糧倉,位於松金公路10053號,佔地面積136畝,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園區內共有
  • 圖說黃浦|蘇州河畔老糧倉悄然變身網紅拍照打卡地
    位於黃浦區南蘇州路1247號的八號橋藝術空間--1908糧倉,經過改造和整體修飾如今充滿了文藝範兒,開放式書店和展覽活動吸引市民紛紛前來參觀打卡留影。1908糧倉,始建於1908年,原為「中國通商銀行第二倉庫」,後為民國大亨杜月笙的私家倉庫,在蘇州河畔已有百餘年歷史。近年來,1908糧倉歷經了一番修整修繕,悄然變身成滬上一處網紅的打卡地。這裡修舊如舊地保留了倉庫古舊的歷史原貌,地板和立柱裸露著粗糙的木紋,牆面上陳年的白灰都顯露著這座老倉庫的斑駁痕跡,也成為蘇州河畔一道靚麗的文藝風景。
  • 東營的鹽鹼地華麗變身大糧倉,德州、濱州也要治理
    現在,他一點也不發愁了:土地有了土地的樣子,還能結出碩果,賣個好價錢,這裡可成了大糧倉!他口中的「大糧倉」,就是2013年,中科院聯合科技部在山東推行的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由省科技廳制定總體規劃和要求,推進治理鹽鹼地和改造中低產田,東營、德州、濱州三個黃河沿岸城市位列其中。
  • 湘潭產業集團職工書屋獲評湖南省「最美職工書屋」_社會新聞_湘潭...
    全省職工主題閱讀活動成果發布產業集團職工書屋獲評「最美職工書屋」湘潭在線12月2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陽)日前,在省總工會舉行的「湘悅讀·工力量」2020年湖南省職工主題閱讀活動成果展示發布活動上
  • 這家曾經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現代觀光農業園,到底有什麼特色?
    這座曾經「驚動」了《人民日報》和《中國經濟周刊》的現代觀光農業園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一起來看看「成都人的後花園」到底有什麼特別四川省花卉品種最多的現代觀光農業園這裡一年四季花開成海無論何時,都是最美拍照聖地!
  • 改造安徽規模最大的糧倉,新舊建築相交融,成為喜聞樂見的文創園
    這個景點就是位於合肥市肥東縣的1952糧倉,一聽這個名字大家就可以猜到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糧倉是1952年建立起來的,是安徽省最大的糧倉,如今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光景,糧倉早已破敗不堪 。幸運的是,一位設計師對糧倉一堵用紅色石頭壘砌的牆大為讚嘆,認為這是藝術的風格,應該有所改變。於是便開始了對糧倉的改造。
  • 合川:閒置老茶場變身生態農業園 吸納村民就近務工
    華龍網-新華龍客戶端12月18日7時訊(特約通訊員 周雲)昨(17)日,筆者在合川區土場鎮楊柳村10社一個名叫易家坪山地看到,這裡有一個佔地約400畝的生態農業園,來自土場鎮楊柳村與鄰近合川區草街街道龍潭村的近40名村民在這裡務工,他們有的在地裡除草、清溝,有的在維護生態農業園的道路
  • 江蘇睢寧縣睢城街道:文化「充電站」小書屋釋放大能量
    農民進書屋 鄉村活力旺書屋裡藏著「金點子」,鋪著「致富路」。「以前村裡人閒下來就打牌、侃大山,現在大家在務農之餘,喜歡到書屋裡學習交流,小書屋成了『文化糧倉』!」朱樓社區書記董蕾蕾告訴記者,為了讓書裡的「金點子」惠及更多村民,社區邀請農業專家走進書屋,開展種植技能培訓課程,從根本上激發農民致富的內生動力,做到「志」「智」雙扶,共築「致富路」。元府社區的農家書屋在書屋外部醒目位置張貼每周開放天數和每天開放時間,以方便群眾借閱,實現規範化管理。
  • 探訪合肥綠怡居社區書屋 昔日垃圾站變身成為市民學習好去處
    家住合肥市政務區丹青花園的凌燕剛從學校放暑假回家,前不久跟家人散步時發現,家附近綠怡居菜市場邊上的垃圾站不見了,一座玲瓏、整潔的書屋崛地而起,這座名為怡居書坊的社區書屋現已成附近居民學習的好去處。後來改造成功,變身閱讀空間,每天來此看書的居民絡繹不絕,對書屋更是讚不絕口。「我初中同學就住在翠庭園,當我興奮的告訴她我家附近有個社區書屋時,她很不屑的說她家小區也有,而且以前也是個垃圾站,垃圾站改造成社區書屋,真的是太酷了!這麼好的環境可不能浪費了,我以後每天都要來這裡看書,備戰考研!」凌燕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