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談博爾赫斯等拉美作家:陽光又邪門……

2020-12-12 中國作家網

權威文學資訊,深度作品解讀。

西川問庫布裡斯克,「為什麼文學爆炸會發生在拉丁美洲,而不是在世界上其他地區?」

庫布裡斯克回答:「因為拉丁美洲苦難深重,它有那麼多的苦難,但光有苦難成就不了偉大的藝術,還需要陽光燦爛。苦難深重加陽光燦爛,再加上拉美人有那麼多的精力、那麼多的胡思亂想,文學爆炸就產生了。」

「魔幻現實主義在拉美就是現實」

——詩人西川談「南美之南」三詩人博爾赫斯、胡安·赫爾曼、波拉尼奧

文 | 劉鵬波

▲「南美之南:三個詩人的故事」講座現場

阿根廷藝術家雷安德羅·埃利希的個展「雷安德羅·埃利希:太虛之境」正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7月27日,展覽舉辦第三場學術講座「南美之南:三個詩人的故事」,詩人西川通過三位當代拉美詩人——阿根廷的博爾赫斯、胡安·赫爾曼以及智利的波拉尼奧的詩歌寫作,為聽眾構建出一個鮮活生動、富有歷史感的「南美之南」藝術文學場景。

▲主講人西川

1

說不清的拉丁美洲

西川第一次去拉美,是去巴西參加「世界知識分子大會」。西川當時很猶豫,覺得從中國到拉美的路途過於遙遠。北大教授趙德明建議西川一定要去一趟,「這一趟有可能會改變你的世界觀」。西川於是踏上他的首次拉美之旅,如趙德明所言,這趟旅程改變了西川的世界觀。

拉美給西川一種「很難說清」的感覺。當他站在拉美的星空下,湧起一股無力感。他發現在拉美抬頭望天,看到的星座都不認識,這時他才醒悟自己在北半球建構起的知識體系在南半球失效了。「這種說不清的感覺,反倒讓我覺得拉美是一片特殊的地域。」

▲智利瓦爾帕萊索被塗鴉佔滿的小巷

西川用旅途中拍攝的照片向聽眾展示拉美的奇特:智利古城瓦爾帕萊索滿街都是塗鴉,而且這種塗鴉與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不一樣;智利詩人聶魯達家門上的裝飾表現著拉美人對色彩和裝飾的熱愛;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書攤擺著亞里斯多德和康德的書;西班牙詩人加西亞·洛爾卡曾經住過的旅店每周留出一天時間邀請遊客到店裡品嘗洛爾卡當年吃過的點心……在西川看來,這些例子充分說明了拉美文化的奇特和拉美人對文化的重視。

▲智利聖地牙哥聶魯達故居的屋門

▲1933年, 加西亞·洛爾卡曾在Castelar酒店下榻

最讓西川驚訝的拉美城市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裡有座由義大利建築師根據但丁《神曲》的內容和結構建造的大樓。《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每部分各33篇,加上《地獄篇》前的序言,共100篇。這座大樓有30多層在地下,對應神曲的「地獄」部分,30多層在地上,對應「煉獄」部分,最上面的30多層則是「天堂」,這讓西川覺得非常奇妙。

▲以《神曲》的內容和結構建造的大樓

布宜諾斯艾利斯被博爾赫斯寫成了一座永恆之城。博爾赫斯有一篇短篇小說叫《玫瑰街角的漢子》,故事發生地就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巴勒莫區,講一群好鬥的男人經常聚集在街角玩刀子。「玫瑰街角」這地方確實存在,「玫瑰街角的顏色和氣氛都特別像博爾赫斯的故事」,西川回憶。據說,博爾赫斯去世後,阿根廷人為了紀念他,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博爾赫斯街道」,以示對這位偉大作家的敬意。

▲布宜諾斯艾利斯巴勒莫區,博爾赫斯小說中寫到過的玫瑰街角

▲博爾赫斯大街

西川還分享了一段恐怖經歷。他在巴西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夜間不能上街,夜間在街上走的話,走著走著後面的人可能給他一刀,他就變成鬼了。西川當時覺得太魔幻了,他認為魔幻現實主義對拉美人來說就是現實。

2

說不清的拉美文學

拉美文學爆炸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拉美發生「文學爆炸」,誕生了許多偉大的作家,如馬爾克斯、略薩、富恩特斯、科塔薩爾……西川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拉美作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能引發文學革命,並傳播到全世界?

西川認為這與拉美人奇特思維方式有關,他舉了自己和巴西數學學會主席庫布裡斯克一同坐飛機的經歷。庫布裡斯克對他說,「我要是現在在飛機上鑿一個洞跳下去,正好會落到我們家的房頂上。」西川當場就震驚了,疑惑數學家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想法。

他說自己問過庫布裡斯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有什麼區別?庫布裡斯克回答,「物理學家負責解釋世界,數學家則給世界設計模型」,並說數學家跟詩人的一個共同之處是他們都只需一隻鉛筆和一張紙。這讓西川想起E.T.貝爾編寫的《數學精英》序言中的一句話——「沒有詩歌頭腦的數學家不是完整的數學家」

西川問庫布裡斯克,「為什麼文學爆炸會發生在拉丁美洲,而不是在世界上其他地區?」庫布裡斯克回答:「因為拉丁美洲苦難深重,它有那麼多的苦難,但光有苦難成就不了偉大的藝術,還需要陽光燦爛。苦難深重加陽光燦爛,再加上拉美人有那麼多的精力、那麼多的胡思亂想,文學爆炸就產生了。」

「我們在拉美小說中找到的永遠都是政治、歷史和奇妙的想像」,西川認為,聶魯達的《漫歌集》就是用文學處理歷史的好例子,聶魯達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把拉美的歷史處理成像畫一樣的風景,並把它不斷串聯起來。同時,拉美許多國家和地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都出現過軍事獨裁,對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都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拉美的藝術家和作家來說。

博爾赫斯:寓言作家

談到「南美之南」的詩人,自然少不了阿根廷大詩人博爾赫斯。西川認為,「博爾赫斯是一位永遠不會褪色的作家,他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和一種觀照世界的方式。」作為阿根廷人的驕傲,博爾赫斯早已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象徵。但據西川透露,博爾赫斯和藹文雅的形象背後,實際上藏著一位尖酸刻薄的老者。

▲博爾赫斯

阿根廷人喜歡抱怨,博爾赫斯也不例外,他經常和好友 比奧伊·卡薩雷斯(《莫雷爾的發明》作者)一起在餐廳吃飯,博爾赫斯常做的事情就是抱怨。卡薩雷斯回家就把博爾赫斯當天說過的話偷偷記下來,這些筆記在幾年前出版,就叫《博爾赫斯對話錄》。現在只有西班牙文版,沒有英文版。據說,出版英文版的出版社希望能刪去一些內容,因為書實在太厚,但阿根廷的出版社不同意。西川認為,這本書翻譯成中文肯定很有趣,他猜測博爾赫斯罵起人來肯定不帶髒字,是「擠兌人的那種罵法」。

▲博爾赫斯和好友卡薩雷斯在餐廳的雕塑

西川還在現場展示了一本博爾赫斯親筆籤名書,那來自於另一段奇遇。1997年,西川去阿根廷參加活動,現場有位老頭說要送西川禮物,用紅色盒子包著,西川打開看是博爾赫斯的籤名本。原來,老頭來歷不小,名叫卡洛斯.R.路易斯,是位語言學家,曾經聽過博爾赫斯的課。1961年,博爾赫斯送他這本籤名書,希望他在將來把這本書送給一位從遠方來的說著奇怪語言的翻譯者。卡洛斯.R.路易斯認為,西川就是最佳人選。這段奇遇讓西川訝異不已,似乎只有在南美這片神奇土地上才會發生。

▲2017年9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博爾赫斯學生卡洛斯.R.路易斯將博爾赫斯籤名本《創造者》一書贈與西川

談到博爾赫斯的小說,西川認為博爾赫斯是像霍桑、麥爾維爾、卡夫卡、卡爾維諾那樣的「寓言作家」。「他們並不是寫生活場景,他們寫的小說具有預言性,充滿了問題和對問題的思考,而且這些問題會從文學中蔓延出來,充滿象徵性。

胡安·赫爾曼:隱秘動物

胡安·赫爾曼是深受政治影響的阿根廷詩人。早年支持貝隆政府,後來轉向左翼,既是共產黨員,又是烏克蘭裔的猶太人,身份非常複雜,還在中國新華社駐智利分社工作過。西川來中央美術學院之前曾在新華社工作過,因此笑稱自己和胡安·赫爾曼是同事。

▲胡安·赫爾曼

「胡安·赫爾曼是典型的銘記現實的詩人。他的整個經歷,他寫到詩歌裡邊,將其記錄下來,成為偉大的文學作品。」 胡安·赫爾曼早期的詩歌直接寫革命,後來的詩雖然不再那麼尖銳,但仍然充滿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他最有名的一首詩叫《動物》,西川在現場做了朗誦。

我與一隻隱秘的動物住在一起。

我白天做的事,它晚上吃掉。

我晚上做的事,它白天吃掉。

只給我留下記憶,連我最微小的錯誤和恐懼,

它也吃得津津有味。

我不讓它睡覺。

我是它的隱秘動物。

胡安·赫爾曼來中國參加過活動,由西川主持。見面聊天的時候,西川問胡安·赫爾曼怎麼看博爾赫斯?胡安·赫爾曼說:「我可以原諒博爾赫斯,因為博爾赫斯是一個瞎子。博爾赫斯了解的世界是別人選擇給他的世界,是博爾赫斯身邊的秘書、身邊的朋友給他講的世界。博爾赫斯自己不知道這個世界究竟在發生什麼。」

▲2009年4月,西川與胡安·赫爾曼

西川認為,拉美的軍事獨裁對拉美的知識分子影響非常大,其中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胡安·赫爾曼,所以他才有此言。

波拉尼奧:現實以下

波拉尼奧1977年開始寫作,2003年死在巴塞隆納。在生命的最後20年,波拉尼奧寫了10部長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和3部詩集。波拉尼奧是「死後成名」的最佳例子,生前默默無聞,死後聲譽日隆。隨著長篇小說《荒野偵探》和《2666》中譯本的出版,波拉尼奧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波拉尼奧

西川介紹,波拉尼奧不喜歡聶魯達的詩,因為他覺得聶魯達的詩寫得過於超現實。波拉尼奧把自己的詩稱為「現實以下主義」,「現實以下主義」融合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和街頭劇場,是一種「劣等的、下等的、超低的現實主義」。在西川看來,波拉尼奧與生活、大眾和政治的關係都與「現實以下主義」有關。

「波拉尼奧主要因為他的小說出名,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位詩人。」西川在現場讀了兩首波拉尼奧的詩。他說,波拉尼奧的詩裡充滿了性,身上洋溢著青年人的熱情,而青春走向極端就是死亡。「波拉尼奧身上有一種黑暗的天賦,使得他到這個世界上來創造、來寫作、來走投無路、來革命、然後流血死掉。」

到現在,拉丁美洲的年輕人依然不減對生活的熱情和創造力。他們用紙殼板或包裝箱自己製作詩集的封面,拿到市場上去賣;或者把埃茲拉·龐德和博爾赫斯的肖像繡在襪子上。西川用「冒泡」來形容拉美年輕人的狀態,像波拉尼奧,就曾在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朗誦會的門口放鞭炮。

▲阿根廷年輕詩人的詩集

▲襪子上的埃茲拉·龐德和博爾赫斯

還有一次讓西川印象深刻的經歷發生在2016年第36屆世界詩人大會上,西川遇到《撒旦探戈》的作者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拉斯洛與另一位拉美作家一前一後登臺演講,西川能明顯感覺到拉斯洛說話特別慢,特別沉悶,就像他寫的長句那樣;而拉美作家的發言則充滿奇思妙想。西川覺得拉美作家「身上都在冒泡,細胞裡邊都是藝術,陽光、邪門,富於創造力」。

最後,西川總結道,拉丁美洲街道上的現實孕育出拉美迥然有別的文學場景和藝術場景。當中國作家反觀自身,如何獲得一種創造的可能性?西川認為,「只有當中國作家的語言來源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自己的現實、我們自己的歷史,甚至我們自己的政治,只有這個時候,我們的文化創造才不是一種抄襲性的創造,而是一種真正的原創。」

圖片 | 主辦方提供

編輯 | 王雅馨

相關焦點

  • 詩人西川:南美之南
    今天是正在展出的「太虛之境·埃利希」展覽的第三場學術講座,今天講座的內容將圍繞南美展開,很多朋友關注到阿根廷藝術家埃利希作品中有很多元素,如鏡像、迷宮花園、虛實都有受到阿根廷文學家博爾赫斯的影響,今天非常榮幸請到了著名詩人、翻譯家西川老師為大家談一談南美的詩歌文學,他還將談到像博爾赫斯、赫爾曼、波拉尼奧當代的南美詩人,為我們構造南美的藝術文學場景,接下來歡迎西川老師。
  • 「拉美文學深遠影響中國先鋒作家」
    本報訊8月27日,中國作家李洱、阿乙蒞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與秘魯雜誌主編胡裡奧·威諾瓦·張(Julio Villanueva Chang)、阿根廷出版社總編法比安·萊本利克(Fabián Lebenglik)進行了一場深度文學對談,這是一個中拉文學邂逅、文化碰撞的夜晚。活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
  • 解析《小徑分岔的花園》,與博爾赫斯一起探尋迷宮裡的世界
    到了20世紀中期,隨著拉美國家的逐漸獨立,拉美文學在經過幾個世紀的沉澱以後,可以說是帶有突進性地出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家,對整個世界範圍內的文學界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有評論家用了一個非常直觀的詞來形容這種現象——「爆炸」,這段時期由此被稱為「拉美文學爆炸時期」。
  • 作家中的作家:他直接影響了馬爾克斯等拉美作家
    作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僅僅是作家,另一類是影響作家的作家。現代文學史中有很多影響作家的作家,我們所熟知的就有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福克納、卡夫卡、馬爾克斯等作家。這些作家在現代小說領域都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直接影響了後來的一大批作家,他們被稱為「作家中的作家」。
  • 博爾赫斯有中國情結嗎?
    [摘要]「博爾赫斯是一位非常廣博的作家,他熱愛世界文化,對猶太文化、伊斯蘭文化、印度和日本都具有相當的了解」。今年是博爾赫斯逝世三十周年。他曾說過,「我感覺,我一直在中國」。據統計,博爾赫斯在小說、散文、詩歌中有37處提到中國。
  • 翻譯家趙德明:「拉美文學是朵奇葩」
    從《百年孤獨》的創作手法講,已經翻篇了,文學手法花樣翻新是拉美文學的重要特點」,趙德明談到。與傳統決裂成為拉美文學的傳統,創新作為文化基因在一代代拉美作家身上傳遞。在拉丁美洲,很多作家更願意另闢蹊徑,而不是跟著已成名作家亦步亦趨。比如在題材方面尋找自己的特點,智利女作家伊莎貝爾?
  • 拉美文壇7位最偉大的作家,可以說影響了21世紀中國文壇的走向
    我們都知道拉美的歷史很短,從哥倫布發現這片大陸到現在,也就那麼四百多年,也正是從那個時代開始,人們才知道了拉美。這也就可以想像,那個時候的拉美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完全是一個還沒有開化的地方,直到後來才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改變。才有了屬於拉美的文學,而且一起來就是那麼的驚豔。
  • 作家與貓:俘獲村上春樹、博爾赫斯、海明威的靈感繆斯
    今年出版的《作家與他們的貓》一書中,記錄了作家們與貓主子的情感與日常。看完你會發現,那些看似很有距離感的大作家們,在貓的面前跟我們沒什麼不一樣。冰心在一篇談養貓的文章中寫道:「咪咪的相片,比我們家第三代的孩子都多!」02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歐內斯特·海明威恐怕是最著名的作家貓奴了,照片中他正和他的貓咪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在一起。
  • 拉美文學的面孔:奎亞爾和他鏡頭下的作家(多圖)
    奎亞爾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克塔維奧·帕斯的交集延續了26年,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幅帕斯肖像奎亞爾與帕斯建立了良好的私交,能前往他家、工作室進行拍攝馬爾克斯 墨西哥文學在拉美獨樹一幟「很高興能在上海地鐵辦展覽,這裡人流量巨大,因此我首選了最具代表性的墨西哥作家,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故去,一些人則代表著文學新生力 量,希望能完整表現墨西哥風貌。」奎亞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 書房裡的世界觀|詩人西川:書籍中的旅行也全是故事
    在2020年「世界讀書日」之際,建投書局和澎湃新聞·翻書黨聯合推出「書房裡的世界觀」系列人物專訪,我們將陸續邀請學者、詩人、作家、音樂人、舞蹈家與讀者們分享他們的書房與閱讀。本期嘉賓為詩人西川。詩人西川談書房:書房就是我的工作室書房等於是我的工作室,我每天都會在這,就跟別人上班似的,別人去辦公室、工廠裡面工作,這裡就是我工作的地方。
  • 中拉文學交流拉近心靈距離——中國作家阿來文學講座在拉美兩國...
    人民網墨西哥城6月24日電 應中國孔子學院拉美中心「中國作家講壇」項目的邀請,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獲得者阿來近日在智利孔子學院拉美中心和智利、秘魯兩地4所孔子學院舉辦文學講座,與當地文學愛好者深入交流,廣受好評。 14日,阿來「聶魯達召喚我來到拉丁美洲」文學講座在拉美中心舉行,近百名文學愛好者參加。
  • 博爾赫斯詩歌精選: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博爾赫斯詩歌精選: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
  • 博爾赫斯:驚豔世界的失明作家,獨身68年,卻在去世前2個月結婚
    如此傳奇的故事,在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身上同樣發生過,博爾赫斯和陳寅恪的失明不一樣,是家族遺傳,看著親人們一個一個都在晚年走上了失明的道路,博爾赫斯心裡一早就知道,自己早晚會等來這命中注定的一天。博爾赫斯的祖母範妮哈斯拉姆來自英國英格蘭最北部的諾森格蘭郡,當孫子博爾赫斯出生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八十歲高齡的老人,然而博爾赫斯多年以後依然非常清晰地記得,祖母最喜歡的作家是狄更斯和薩克雷。
  • 拉美文學爆炸四大主將之一 阿根廷著名作家科塔薩爾
    胡裡奧·科塔薩爾(Julio  Cortázar,1914-1984),阿根廷作家、學者,「拉美文學爆炸四大主將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動物寓言集》、《被佔的宅子》、《跳房子》、《萬火歸一》等。
  • 拉美文學翻譯主趙振江:「文學爆炸」已成歷史
    拉美「文學爆炸」影響巨大,可我們連一些最基本的工作也沒有做好。  20世紀60年代,一批拉美作家相繼發表作品,引發了著名的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在世界上影響很大。但是直到「文革」之後,美國代表團訪問中國社科院,他們說起博爾赫斯,我們這邊卻幾乎沒人知道,才引起我們國家對拉美文學的重視。
  • 羞澀的博爾赫斯
    ◎ 魏天無 (武漢 大學教授) 阿根廷詩人、作家博爾赫斯很喜歡旅行。有一次蘇珊·桑塔格好奇地問他:「你從旅行中得到什麼呀?」他回答:「我去的每一個地方,人們對我都那麼好。」在桑塔格印象中,博爾赫斯很可愛,而且相當的孩子氣,完全一副無助的樣子,「他從未真正有過成年人的生活。
  • 拉美文學熱之後是什麼?「拉美思想譯叢」首部作品問世
    這部作品是20世紀30年代拉美民族意識復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拉丁美洲哲學走向成熟、引起世界注意的突破之作。近期,該譯叢還將陸續推出《愛麗兒》《拉美社會思想讀本》等。「拉美思想譯叢」由華南師範大學滕威教授、中國社科院拉美所魏然博士共同主編,集結國內拉美研究方面的一流學者、譯者,希望藉此搭建一個跨學科、跨文化與跨語際的思想互動平臺,期待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在各自領域重新發現拉美,與之對話,以便檢視歷史、探尋多元化的未來。據介紹,「拉美思想譯叢」計劃每年出版3至5本。
  • 柯爾律治之花 博爾赫斯
    ·文論自述卷》,1996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1938年左右,保羅·瓦萊裡寫道: 文學的歷史不應當只是作家的歷史,不應當寫成作家或作品的歷史,應當是精神的歷史,既包括生活者,也包括消費者。
  • 「拉美作為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拉美?
    # 對談實錄# 《面具與烏託邦》# 「拉美思想譯叢」今夏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啟書局出版了墨西哥思想家薩穆埃爾·拉莫斯的《面具與烏託邦》,系「拉美思想譯叢」推出的第一本書。
  •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博爾赫斯
    德昆西在1842年初發表的那篇寫得最成功的文章中,也熱情洋溢地讚美希羅多德(現在一般只對當代作家而不對古代作家作這樣的讚揚),認為他是第一位百科全書編撰者、第一位人種學家和地理學家,稱他為「散文之父」。按照柯爾律治的說法,散文應比各國文學中先於其產生的詩歌更讓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