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11:10 來源:海南日報
參與互動在東南亞,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潮州粉條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傳」。這是因為當年下南洋的海南鄉親,整合西洋咖啡技術並融合當地人喜好,研發出咖啡豆與牛油及糖在炭火上拌炒的特殊咖啡烘培方式,完成品色澤油亮,散發獨有的濃鬱風味;而衝泡方式也頗為講究,必須先將煉乳及砂糖置於杯底,再將滾燙的咖啡倒入,讓每個元素充分融合,輕輕攪拌之後味道更香醇均勻。
如今,在中國最早種植咖啡的地方,瓊海人將有著百年當地文化傳承又與現在時尚相契合的「歌碧歐」,作為連接歷史與現代的切入點——通過一杯小小的歌碧歐,將下南洋的那些記憶,將當地人最原生態的生活方式,通過現代與時尚的演繹方式,傳遞給更多熱愛咖啡、熱愛生活的人們。
《瓊海縣誌》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華僑何麟書從馬來西亞引進咖啡種籽,在境內試種100畝,獲得成功。」這是有記載的我國首次大批引進咖啡種植成功。從那時起,瓊海人便喝咖啡成習慣,成為中國最早從咖啡中尋找到快樂的那一群時尚人士。
生活在新加坡歸僑家庭的王秋香曾在一家四星級酒店打工17年,借著家鄉北仍村的新農村建設,她辭職回村開了一家「草寮咖啡」,以紀念當年村民們在屋前樹下搭草寮牛飲咖啡的時光。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會期間,香嫂的「草寮咖啡」接待了參加論壇的部分外方領導夫人。
同村的林芳玉利用自家閒置的老屋在香嫂家隔壁開了一家「庭院時光咖啡屋」,成了這個明星村莊的又一大亮點,每天都吸引著來自島內島外的遊客在小院裡閒逛、品足、休閒……
這是一座典型的瓊海青磚瓦房民居、門口水缸裡清新的旱蓮、椰子樹和老船木搭成的桌椅,牆上手繪的竹、梅與發黃的老牆和諧相融,就如同是在宣紙上畫出的一幅充滿鄉愁味道的中國畫。曾經使用過的竹筐、砧板、月餅磨具等老物件都上了牆,成為裝飾品。「這些都是我們家過去用過的東西,我們自己試著這樣裝飾,沒想到大家都很喜歡,很多人還拿來當背景拍照留念。」每有客人問起,阿玉都會指著牆上一件件的老物件,自豪地這樣介紹道。
萬泉河邊的萬泉原鄉人咖啡屋呈現的又是瓊海另一種風情的咖啡。得地利之先,在這裡品一杯瓊海的歌碧歐,看萬泉河水悠悠而過,窗外檳榔椰子濃密,更可以在這裡品嘗瓊海最本土的小吃「瓊海雜糧」——地瓜幹樹葉粑、益母草粑、薏粑、高粱粑、雞屎藤粑仔,用舌尖體驗不一樣的鄉愁味道。
位於十八坡的「老南洋咖啡館」隱身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檳榔林中,紅房子綠屋子,金色的閣樓讓人賞心悅目。走進咖啡館,便被濃鬱的東南亞風情所驚豔,空曠高遠的彩繪玻璃屋頂,描金立柱,木質古樸家具,紫色紗幔配上綠窗,滿眼都是濃烈豔麗的色彩,卻以大膽的配色和精巧的搭配,創造出華美和諧的色彩感。
這間咖啡館的菜單最令人津津樂道:大量的老照片配以文字,將瓊海人百餘年來下南洋謀生的歷史娓娓道來。
TIPS:
一次行程要想一網打盡這些特色咖啡屋,絕對是一種相當不明智的選擇,每一家都值得停下來慢慢看、細細品!最好的安排是每次就選擇一家咖啡屋,千萬不要超過兩家,坐在室內喝喝咖啡,聽聽音樂,看看書,聊聊天,上上網,享受一天休閒的生活,這種生活很舒適很愜意……(木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