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學術與公眾科學:數字圖書館新生態

2020-12-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簡介:謝蓉,ORCID:0000-0002-2243-2125,通訊作者,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xr@suibe.edu.cn。上海 201620;劉煒,上海圖書館。上海 200031

  內容提要:圖書館數位技術應用向縱深發展,正呈現三個新的發展方向:一是從數位化到數據化;二是雲端化和大數據之後帶來的智慧化;三是全方位的網絡眾包和大眾參與。在上海剛閉幕的第十三屆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研討班(ADLS 2016)上,首次提出「數字學術和公眾科學」的主題,連同數據化和智慧化,這三方面的趨勢正帶來數字圖書館的新變化和新生態。

  關 鍵 詞:數字圖書館 數字學術 公眾科學 數字人文

  分類號 G250.76

  圖書館數位技術應用向縱深發展,已呈現三個新的發展方向:①從數位化到數據化,館藏對象深入到數據層面正在成為圖書館新的業務趨勢;②雲端化和大數據之後必然帶來的智慧化;③普遍2.0之後造成全方位的網絡眾包和大眾參與。這是在上海剛結束的第十三屆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ADLS 2016)傳達出的訊息。

  本屆論壇以「數字學術與公眾科學:數字圖書館新生態」為主題,重點探討了「數字學術與數字人文」「公民科學與大眾參與」「關聯數據與語義技術」和「開放數據和開放知識」四個分主題,這些主題為首倡於1994年的「數字圖書館」概念帶來了新的內容和新的熱點,給當今處於「複合型圖書館」階段的圖書館實踐帶來新的動力,並指明了發展方向。在短短兩天的研討時間裡,會議容納了26個發言,晚餐期間還舉辦了頭腦風暴和專家問答,密集的概念轟炸和觀點碰撞讓與會者大呼過癮,原計劃150人的研討班吸引了240餘位關注前沿的同行與會。

  1 從數位化到數據化:數字圖書館向知識服務邁進

  「僅僅數位化是不夠的,數字圖書館應該將工作的中心轉向『數據化』,數字圖書館的下一步是建設數據圖書館。」來自加州伯克利大學東亞圖書館的林海青先生如是說[1]。本屆論壇開篇的第一個主旨報告——張曉林研究員的「超越數字圖書館:基於數據與分析的知識服務」就對這一觀點直接做出了呼應。

  所謂數據化,是指以數據為基本單元組織信息並提供服務的方式,區別於傳統的以文獻(包括網頁、電子書這類數字文獻)為基本單元的方式,這裡的「數據」,是指在全球資訊網上能夠獨立存在,或經過一定格式的數據編碼,使電腦程式能夠處理或「讀懂」其含義的數據,並非我們通常所說的只能通過人來理解和處理的數據。數據化的主要特點是資源對象的細粒度化和語義化,以及其格式是對於內容的描述而不只是形式或結構上的描述,順應了全球資訊網從Web of Document向Web of Data的發展趨勢。本次會議清華同方公司介紹了他們在碎片化和精準化知識協同服務方面的最新進展,也恰好印證了這一趨勢[2]。

  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管理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仿佛一夜之間,大家都開始談論數據服務,業界有人詬病這又是一輪炒概念、趕時髦現象。然而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因為這一趨勢並非來自於圖書情報行業本身,而是來自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我們所服務的對象。整個科學研究都在向「數據驅動的研究」發展,正呈現「所有的科學都在變成數據科學」這一無法迴避的現象。隨著近年來數字科研(eScience)和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興起,大量的科學研究都在變身為數據密集型研究,產生形形色色的「數字×××學」或「計算×××學」,例如「數字文學」「計算語言學」「計算歷史學」「計算生物學」等等,提供基本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數據科學」應運而生而且得到快速發展。這一現象被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的獲得者吉姆·格雷(Jim Gray)總結為科學研究的「第四範式」[3]。

  圖書館開展數據服務起因於歐美各國近年來對政府基金項目申報要求提交數據管理計劃的規定,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都要求圖書館員在科研人員申報項目時提供必要的幫助,以符合編制數據管理計劃的要求。部分研究型圖書館走得更遠,直接參與了其所屬機構數據管理系統的研發、管理和運營。復旦大學張計龍副館長專門討論了在構建科研大數據管理平臺方面的做法和思考,並特別介紹了美國科研數據行業對「數據科學家」的迫切需求和眾多iSchool紛紛開設專業培訓,對數據化趨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上海外國語大學任樹懷館長也介紹了以大學發展戰略為指導構建數字學術服務平臺的心得[4]。

  數字人文是目前圖書館為數字學術開展服務的一個重點領域。早期的谷歌等公司轉換的數字圖書資源被併入Hathitrust:和美國國家公共數字圖書館(DPLA)等新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中,其他圖書館和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等人類文化記憶機構也紛紛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由於它們擁有海量特色館藏,經「文本化」和「數據化」之後,目前已成為各相關領域數字人文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數字人文研究和服務在我國剛剛興起,本次會議分別有武漢大學王曉光的「面向數字人文的文化遺產圖像深度語義組織研究」,北京大學朱本軍的「數字人文:圖書館實踐的新方向」、廣西民族大學歐陽劍的「面向數字人文的數據融合研究」、上海圖書館夏翠娟的「以數據服務為基礎的數字人文平臺建設方案研究」等報告。他們分別結合各自的項目,生動地介紹了一批成果,另有來自北京水晶石公司的VR技術總監魏記先生專門就數據模型化和可視化作了報告,都展示了目前國內數字人文研究和應用的較高水平。

  然而從行業層面來看,圖書館開展數據服務並未成為其理所當然的業務。要確立在數據管理方面的地位,體現圖書館在傳統文獻、數字資源之外,對於數據管理也能做出獨一無二的貢獻,還需要更多的圖書館做出更大的努力。

  2 從自動化到智慧化:實現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嵌入式服務

  智慧圖書館的含義通常有兩個:一是指採用無線射頻(RFID)或其他自動感知等物聯網技術之後實現圖書館服務的自助化(無人化)和智能化,通常是指實體圖書館的智慧化;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使大數據變成「聰明數據」(Smart Data),發揮大數據的價值,使圖書館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數據分析既可以應用於優化傳統服務,也可以用於優化數字服務,因此可以認為這是複合型圖書館的智慧化。而本次會議還涉及另一種「智慧」:通過對資源內容進行語義標註,使其「自帶智慧」,變成「聰明內容」(Smart Content),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圖書館智慧化。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孫翌介紹了一個典型的實體圖書館智慧型發展之路(他稱為「智能圖書館」)[5],綜合採用了多種技術,包括自動感知和數據分析處理等,是第一類智慧圖書館的升級版。阿法迪公司的雷向欣博士也提供了一個結合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的智慧圖書館解決方案,打破了人們對該公司只作RFID硬體技術供應商的固有認識,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6]。重慶大學楊新涯館長展示了一個新上線的圖書館門戶系統[7],不僅有許多2.0功能,而且融合了大量的數據分析,能夠提供多種聚類、推薦,這可算作第二類智慧圖書館系統。來自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的曾蕾教授分享了一個智慧數據應用於人文研究的案例,可以為圖書館行業所借鑑。

  關聯數據作為語義全球資訊網的一種簡化實現,是目前最常見的和最簡單的「聰明內容」,已開始在科學數據管理、STM(科學、技術、醫學)出版、政府信息公開和企業數據管理等領域得到了普遍關注和初步應用,被認為是網際網路Web 3.0的發展方向。本次會議有多篇關聯數據技術和應用方面的報告,可以說是國內關聯數據領域最新成果的一次大檢閱。林海青提出關聯數據是對網絡上的信息進行規範控制的最好方法[8],鄭巧英利用元數據和本體技術對多種類型資源的資源深度整合提出了方案,胡小菁詳細介紹了圖書館第一個應用關聯數據作為書目數據格式的最新進展,夏翠娟則提供了一個研究型圖書館開發數字人文關聯數據應用的完整案例,陳濤博士專門針對政府開放數據提出了關聯數據的解決方案,張永娟對涉及「聰明內容」的語義出版現狀進行了概述。

  會議最有意義的內容之一應該算是曾蕾和範煒所做的關於「關聯數據能力指標」(CI4LD)的介紹[9]。這是一個國際專家小組最新的工作成果,把學習關聯數據有關的知識分解為具有層次的各種指標,參照「成就標準網絡」(Achievement Standards Network,ASN)中的《圖書館能力指標》①,將所有相關知識點進行分類發布,這樣就可以指導人們進行對照學習,或評估自己在關聯數據方面已經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發布CI4LD的網站目前已移交由都柏林核心元數據組織(DCMI)進行維護[10],能力指標文檔的中文翻譯也已在官網上發布[11]。本屆會議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將由上海圖書館建立和維護一個中文版CI4LD網站,與英文版網站一樣,支持能力指標的進一步修訂擴充,以及將更多的中文關聯數據資源關聯上去,供人們學習和參考。

相關焦點

  • 31大數字圖書館資源附網址
    、報刊、手稿、學位論文和科學論文。 5、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項目Gallica是可在網上訪問的最大的數字圖書館之一
  • 惠州市數字圖書館試運行
    (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李松權 攝   想不限時間、不限地點,隨身查閱圖書館的書?這個願望馬上就要實現了。記者昨日從惠州慈雲圖書館獲悉,我市數字圖書館建設本月底將全面完成。屆時,市民隨時隨地「上」圖書館看書、查資料將成為現實。   數字圖書館虛擬網將覆蓋全市   「數字圖書館建設去年啟動,今年正式開始建設。」
  • 舟山海洋數字圖書館正式上線
    要想無障礙享受這些服務,市民首先得憑市民卡或二代身份證成為我市任一圖書館讀者即可成為舟山海洋數字圖書館用戶。隨後,市民可打開舟山海洋數字圖書館網站的登錄頁面,輸入登入帳號(市民卡卡號、二代身份證、讀者證其中之一),初始密碼為本人出身年月日後6位數。如需修改密碼,可登錄www.zsodl.cn進入讀者空間修改。
  • 2020年中國數字圖書館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分析 數字圖書館工程...
    「數字圖書館」一詞,源於1993年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防部尖端研究項目機構(DARPA)、國家航空與太空總署(NASA)聯合發起的數字圖書館創始工程(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
  • 文化部: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方案
    一、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建設目標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將構建以國家數字圖書館為中心、以各級數字圖書館為節點、覆蓋全國的數字圖書館虛擬網,建設分級分布式數字圖書館資源庫群,以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為通道,以手機、數位電視、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為終端,向公眾提供多層次、多樣性、專業化的數字圖書館服務
  • 河南省圖書館雲圖數字有聲圖書館上線
    原標題:河南省圖書館雲圖數字有聲圖書館上線   聽書的好處,不僅是解放眼睛,更是解放
  • 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浙江站)項目啟動
    昨天,「網絡書香·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宣傳推廣項目(浙江站)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舟山市圖書館舉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魏大威、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柳河、舟山市副市長徐燕峰以及來自浙江各市縣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舟山市圖書館學會的代表共200餘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 國外免費學術文獻、電子讀物、電子圖書館資源分享——系列二
    同學,你還在為找學術資料、查科研文獻、借工具書發愁嗎?來來來,國外免費學術文獻、電子讀物、電子圖書館資源趕快分享給你。網頁連結:https://www.ipl.org/印第安納大學國際文獻檔案庫這是一個服務公眾的全文數字圖書館,作者可以提交著作,並被鏈入參考文獻。
  • 重慶圖書館發布抗擊疫情專題數字閱讀「大禮包」:宅在家裡就能逛遍...
    重慶圖書館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數字資源據重慶圖書館介紹,現在讀者可以訪問的在線數字資源中已經建好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資料庫,第一時間引入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類圖書。目前,該專題資源有兩種訪問方式。
  • 湖南圖書館推出國內首個圖書館綜合數字閱讀微信平臺
    湖南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紅網時刻4月19日訊(記者 袁思蕾 通訊員 羊漾)萬千圖書,一網讀盡。記者今天從湖南圖書館獲悉,在2019年「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湖南圖書館運用移動網際網路思維,以時下最熱門的微信小程序形態,推出了國內首個圖書館綜合數字閱讀微信平臺——湖南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如今人們花在手機屏幕上的時間越來越多,手捧紙質書悠閒閱讀,漸漸成了一種奢侈。但人們對閱讀的需求日漸增長,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數字閱讀。
  • 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圖」首次亮相國家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6日訊(記者成琪) 9月7日,「聚力文化惠民 共建數字中國——國家圖書館110周年公共數字文化展」將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二層數字圖書館體驗區正式開展。9月6日,記者提前體驗了一把這個全景式數字文化體驗展。
  • 中國科協「新一代數位技術對科技期刊出版業態的影響」 學術研討會...
    吳一戎院士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學術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發表成果的平臺,希望在新一代數位技術支撐下,改變提升期刊現在的出版形式,支撐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重磅報告發布:技術為「用」,催動學術出版轉型究竟哪些技術能成為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和知識服務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它又將以怎樣的方式應用於科技期刊產業鏈和生態圈?4位國際、國內知名專家通過4份學術報告做出了詳細解讀。
  • 國家圖書館數圖體驗區開啟數字圖書館文化創意成果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呂家佐)2017年12月12日,記者獲悉,「創意無限——數字圖書館文化創意展」近日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數字圖書館體驗區舉辦。  據介紹,此次活動旨在弘揚十九大的「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並向讀者展示數字圖書館文創產品,通過這種方式讓讀者了解國家數字圖書館,激發讀者對於數字圖書館興趣,同時向業界宣傳推廣國家數字圖書館特色文創產品,進一步擴大產品影響力。
  • 「網絡書香·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宣傳推廣項目湖南站啟動
    11月8日,「網絡書香·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宣傳推廣項目(湖南站)系列活動在湖南圖書館啟動,向公眾展示了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成果:豐富的數字圖書資源及便捷多樣的資源獲取方式。「網絡書香·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宣傳推廣項目(湖南站)系列活動由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會、湖南省文化廳主辦,湖南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學會承辦。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出席啟動儀式。
  • 資訊時代的圖書館建設——長城數字圖書館方案
    數字圖書館是採用現代高新技術所支持的數字信息資源系統,是下一代網際網路上信息資源的管理模式,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網際網路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現狀。通俗地說,數字圖書館是沒有時空限制的、便於使用的、超大規模的知識中心。
  • 河南省圖書館數字資源免費提供給援鄂醫護人員用
    河南省圖書館平臺資源:醫護人員可通過河南省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文化河南APP渠道獲取電子書、電子期刊、視頻、音頻等各類數字資源外,同時也推薦了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文旅e家」APP、國家數字圖書館APP、國家圖書館手機圖書館APP,以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等免費獲取數字資源的渠道,滿足讀者多元化信息需求。
  • 抗疫期間「稅務數字圖書館」免費開放閱讀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為滿足廣大稅務幹部、納稅人及繳費人開展網絡辦公和學習的需求,中國稅務出版社決定從即日起將「稅務數字圖書館」中所有內容免費向全社會開放。訪問方式訪問地址:http://lib.taxation.cn/無需登錄,直接訪問(建議PC端訪問)數字圖書館介紹「稅務數字圖書館」是中國稅務出版社專門為涉稅工作者開發的在線閱讀平臺
  • 湖南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閱讀量破百萬 全國百餘家圖書館開通試用
    湖南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首頁。湖南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熱門書閱讀排行榜。2018年10月26日實施的《公共圖書館法》中提出,支持數字閱讀產品開發和數字資源保存技術研究,推動公共圖書館利用數位化、網絡化技術向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服務。湖南圖書悺決心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充分發揮全民閱讀推廣主陣地的優勢,利用新技術,引進新資源,打造一款符合於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的閱讀平臺。
  • IMU Plus打造區塊鏈數字產業新生態 詮釋變革引領者的姿態
    區塊鏈架構將數據所有權分配給鏈上的所有人,讓數字交易發展更加平衡。把握區塊鏈的正確發展方向,帶來的不僅僅是數據安全與中心化問題的解決,是對系統網絡結構的徹底改變,是一場傳統結構模式的歷史性變革。 而以上僅僅是IMU Plus為打造區塊鏈數字產業新生態的開端,從6月的榮耀回歸到十月份的揚帆起航。IMU PLUS已在全國各地設立運營中心,聯合業內頂尖機構與精英,意在打造全新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生態系統,構建一個開放共享、數據無邊界流通、協同創新的數字經濟聯盟以實現各方數據的融合,達到數據價值的最大化。
  • 琿春數字圖書館正式上線!下附下載及註冊方法
    超星移動圖書館公圖版APP超星移動圖書館公圖版APP是琿春市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手機客戶端移動服務應用系統。圖書館信息查詢與自助借閱服務。讀者利用客戶端可以隨時獲取圖書館信息公告,查詢館藏,遠程完成借書的預約、續藉手續,還可實現在線諮詢、薦購圖書、意見反饋等交流互動服務。2. 數字資源移動閱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