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中年男性喜歡喝白酒,用長輩們的話說,啤酒不夠勁兒,總有一種貓的腥騷味,白酒才是酒,綿厚醇香入喉不辣。東北人喝酒常常開場就在氣勢上要壓倒人,拿一海碗,盛滿白酒,舉起來一飲而盡,能連下三碗,立刻就在飯桌上立下威望,贏得豪爽與千杯不醉的美名。一碗酒基本上就能有二兩多,所以一般的我認識的,會喝酒的叔叔們,都能差不多喝下一斤,仍然面不改色,身形不晃。
生活中見過喝最多而不醉的是我曾經的老師,他喜歡白酒啤酒一起喝,常常兩瓶白酒下去,還能喝幾瓶啤酒,十幾個人一起吃飯,他能連續打圈(和桌上每一個人按順序喝一遍)好幾圈,於是謝師宴上,男生面紅耳赤,眼神迷離,而老師穩如泰山。據說老師在家裡也喜歡獨酌,每晚一碟油炸花生米,一口杯,約二兩白酒,白酒還常常選擇是高度白酒,基本都是45度以上的。
而平時認識的男男女女,會喝白酒的基本上酒量都比較大,半斤打底,多多益善。啤酒直接踩箱對瓶吹。曾經我認識的一個女生去廣西上大學,然後在當地的大排檔喝啤酒直接一口乾了,當時嚇傻一桌人,都稱之為異類。在東北,每年都有喝多了喝醉倒在路邊出事的人,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有很多人半夜被凍死或者凍傷,大部分都是醉鬼。
去過河北和河南,當地的朋友喝酒和東北不同,都是小酒盅,低酌淺飲,本來以為酒量可能不如東北人,結果我認識的河南和河北的朋友們酒量更大,小杯喝酒連綿不絕,擅長打持久戰,一頓宴席下來,基本上也是每人一瓶以上。所以感覺上,對於喝白酒的人心目中,一斤應該是一般水平。
在書本上看到過寫武俠的古龍嗜酒,曾經一晚上喝了28瓶白蘭地,當然是和五位朋友一起喝的,喝最烈的酒,然後醉臥美人膝,是他的夢想,不管是古龍還是金庸,還是古代文豪,大多數都是愛酒之人。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喬峰和段譽拼酒,段譽用了六脈神劍將酒液逼出體外,而喬峰實打實喝了四十大碗,一碗半斤的話,這可是喝了二十斤的酒。
當然古代白酒的度數相對今天的白酒沒有那麼高,可能也就最多二十多度。但是對於酒來說,喝酒是一種能夠忘卻憂愁,讓人心情愉悅的飲品。「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白居易,「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醉寫詩讓高力士脫靴的詩仙李白,「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歡飲達旦的蘇東坡,中國多少絕妙的優美詩詞都是來自於美酒。
不管喝多少都應該掌握一個度,適合而止,不傷身體也不傷感情。假設古龍不那麼貪酒,也許這世間人還會讀到他更多優秀的武俠故事,更多的性格鮮明的江湖兒女,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