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繁豔向人啼宿露,落英飄砌怨春風。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誰將老子同。
惟有此花隨越鳥,一聲啼處滿山紅。
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
杜鵑花是中國的傳統花木,在「中國十大名花」的排行榜中排第六,是江西、安徽、貴州省花,而定其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目前杜鵑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廣泛的栽培。
相傳,杜鵑花是有杜鵑鳥所化而來。
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
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
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清代,則出現了杜鵑花的盆景造型。
清道光年間,國外從中國引入大量杜鵑。西方國家多次派人前往雲南,採走了大量的杜鵑花標本和種苗。經過多年的培育,形成了西洋杜鵑的品系。
目前全世界的杜鵑屬物種有900多種,園藝品種近萬種。這上萬種杜鵑,被分為「五大」品系:春鵑品系、夏鵑品系、西鵑品系、東鵑品系、高山杜鵑品系。
春鵑 指先開花後發芽,四月中、下旬、五月初開花的品種。
夏鵑 春天先長枝發葉,5-6月初時開花,故稱夏鵑。
東鵑 是日本的石巖杜鵑的變種及其眾多的雜交後代,從日本引入,為與西洋杜鵑相應故稱東鵑。東鵑花期春天,有的地方將其納入春鵑。
西鵑 是中國杜鵑與歐洲杜鵑經過反覆雜交選育而成的,最早在荷蘭、比利時育成。
高山杜鵑 原生於高山、苔原、多巖石地方或沼澤地帶,為杜鵑花科高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
西洋杜鵑
高山杜鵑
杜鵑花一般每簇花2-6朵,花冠漏鬥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豔麗。花型和單重瓣也豐富多變。
原始的杜鵑生長在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杜鵑性喜涼爽、溼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會出現度夏問題。
下面一起來看看杜鵑花的養護方法吧~
陽光:有一定耐陰性喜蔭,但過於強烈的太陽的直射對它生長不利
土壤: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
溫度:生長適宜溫度15-25℃,最高溫度32℃,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澆水:對土壤乾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溼,經常保持盆土溼潤,但勿積水。
溼度:喜歡空氣溼度大的環境,可以經常對杜鵑葉片進行噴水或對周圍空氣進行噴霧,使周圍空氣保持溼潤。
杜鵑喜歡弱酸性土壤的,酸鹼度在pH5.5~6.5,但一般情況下,自來水是中性或偏弱鹼性,所以,長期用自來水澆花,土壤必然呈鹼性,這會影響其長勢和花的亮度及色彩。
解決方法:
1.隔斷時間用硫酸亞鐵對土壤進行一次調解。用硫酸亞鐵加2清水,搖均使之充分溶解後,當花卉需要澆水時灌入即可。
2.每次澆水時,向提前晾置好的自來水中滴入兩滴醋。
友情提醒:蟹爪蘭、茶花等都屬於弱酸性土壤植物,同樣適合上述方法。
文章由塔莎園藝整理編輯
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並按要求執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