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倩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每天數以萬計的刷單任務從各個QQ群、微信群中發出,不同形式的刷單平臺在被封禁和改頭換面重新出現中生長裂變,希望店鋪得到更多曝光的商家、指望從刷單中賺點零花錢的普通刷手、渴望一本萬利的刷單公司和利用刷單進行詐騙的騙子一起組成了一條隱秘而又複雜的刷單產業鏈。
小刷手
早上九點,QQ催命一樣響起,我的「上級」悟空又在催促我:「今天做任務了嗎?」,比鬧鐘還要準時。
所謂「任務」,就是從某「點讚」軟體進入某短視頻平臺,瀏覽、關注、點讚三連,截圖後上傳至點讚軟體,審核完成後可得到佣金。
我是最底層的「普通用戶」,按照規定每天只能接5單,每單佣金0.5-1元不等。實際做任務時,佣金一般在0.5-0.8元,很少有1元的,0.8元的算是「香餑餑」了,幾千的任務量瞬間被搶完。我花了十多分鐘完成了當天的任務量,收到了不到四塊錢佣金。
悟空從我的五單中一共抽取了兩毛錢的提成,想抽成必須交錢升級,級別越高任務越多、單價越高、抽成也越多。悟空鼓勵我升級,卻又防著我升級,「你要是比我級別高,我就拿不到你的提成了」。
QQ上某平臺賣家交流群、優化群、兼職賺零花群比比皆是,不乏很多千人以上的大群,裡面雲龍混雜,悟空就潛伏在這些群裡一邊尋找新的賺錢手段,一邊給自己的團隊「拉人頭」,當然,他也是別人的「下線」。
短短幾天,悟空已經可以建起一個65人的小群了,群裡混進了想「另立山頭」的,宣傳一種佣金更高的軟體,不過需要繳納「會費」,拉不到「下線」不退,用悟空的話說就是「忽悠人充錢唄」。
高風險,高收益,在刷單界一樣適用。悟空像個新手一樣不太會忽悠人充錢,只做實單,實際上他確實是個新手——我竟然可以進入他的空間,查看他的生活照,他的QQ頭像是他兒子的照片,這和空間裡只有刷單廣告、頭像明晃晃寫著某平臺大字的老手完全不同。
投資到最高級別,壯大團隊,實現月入過萬,是現在只能賺個零花錢的悟空的終極夢想。
中間商
刷單,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是一個電商衍生詞,指的是店家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以吸引顧客。那些通過刷單來賺錢的人,統一被稱為「刷客」或「刷手」。
刷手組織如今已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等級分明的利益鏈條。悟空屬於介於「單打獨鬥」和「小團體作戰」之間的最底層,上面還有掌握著大量賣家資源和刷手資源的刷單平臺「主持人」,他們背後則是研發出刷單平臺的「刷單公司」。
可可是某刷單平臺的「主持人」,用她自己的話說主持人就是「中間商,賺差價」。
「進刷單平臺沒有不交錢的」,可可反覆跟我強調,「要想賺得多,就得先付出」。她從混跡於各種群接散單開始,到做中介放單賺差價,收入一下子從一單一塊錢變成日進上百元。商品單價在20元以下的,佣金一般為3元,可可給下級1.5元,某平臺監管嚴格,對刷手要求高,這種單一般是5元起步,可可至少能抽成一半,各個平臺的單加起來一天能有上百個。
(某刷單平臺上發布的任務)
為了找到一個「靠譜」的刷單平臺,可可也交了不少「智商稅」。在可可看來,平臺靠不靠譜關鍵在於有沒有真實的單可做,鑑別平臺靠不靠譜主要看廣告是不是很誇張。
她加入的第一個平臺就是被忽悠的,「廣告上說單子很多,一單幾十元,一天輕鬆賺好幾百,交820入職五天後返500,拉人還有提成」,可可交了820後被告知,平臺無單可做,打發她去做「外宣」,即發廣告、拉人頭、騙人充值,「受害者」成了「幫兇」。
(騙子廣告)
刷單平臺的分工十分精細,上至幕後大老闆、技術大佬,中間是主管和各級主持人,以及外宣、培訓、客服等部門,下有普通刷手,各司其職。
可可終於找到了一個「靠譜」的平臺,她所在的團隊至少有五六百人,主管負責對接商家資源,「每天什麼都不用做,坐那等拿錢」,經過培訓後,可可做了一個二級主持人,從她上級手裡拿單、放單。
大騙子
刷單組織一層層盤剝的模式像極了傳銷,這是一條游離在法律邊緣的灰色產業鏈,滋生了無數陰暗角落。
可可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在刷單產業鏈中好歹做到中層了,還能被騙。騙她的就是她的上級主持人阿K,阿K在他們那個小圈子裡很有名,他直接對接商家,單子多佣金高,還時不時發點優惠券,送點小禮品,很多人從他那裡拿單。可可看到的阿K是個「很拼,很努力」的人,除此之外,一無所知,但這並不妨礙她信任他。
在刷手的圈子裡,大多數人習慣了偽裝自己,用的是小號,叫的是暱稱,小心隱藏著真實世界中的身份,對陌生人充滿戒備,但同時卻可以和陌生人有大額的金錢往來,這個過程也充滿了博弈。
商家支付佣金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刷手購買後立即返還本金和佣金,商家將會承擔刷手拿錢後不給評價的風險;另一種是刷手收貨好評後再返本金、佣金,這樣刷手可能刷了單拿不到錢。
為了規避風險,商家會找到主持人放單,可可手中總要準備幾千上萬元的周轉資金和一長串值得信任的刷手名單,由她先墊付給刷手,再統一向上級或商家結帳。阿K就是這麼騙了她,墊付了幾千塊錢的可可找不到阿K了,在群裡一問,和她一起被騙的還有好幾十人,加在一起有十幾二十萬。
報警後,主管提供了阿K入職時登記的身份信息,發現他的身份證是假的,這個人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再無音信,可可的錢也打了水漂。
大學生小月遇到了另一種騙局,她掃描了商家提供的二維碼,瞬間花唄裡的錢就沒了。
(騙子發給小月的「代付流程圖」)
整個過程非常快,小月說她付款時甚至沒有一絲猶豫,「當時真是鬼迷心竅了」,她還以為是操作失誤。對方也盡力安撫小月,說確實是操作失誤,需要小月在支付寶裡再存上1399元才能退款,直到這時小月才相信自己被騙了。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