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汽的復興3(2009年-2010年):炒作提升知名度
由於川汽野馬已經「沉默」了好多年,僅憑一款F99車型實在很難引起國人的關注,而在2008年開始,川汽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炒作行為。首先就是有媒體爆料川汽要花5億美元收購悍馬,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的消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川汽收購悍馬的消息其實要比騰中重工還要早,但是在「收購風波」沒傳多久,川汽官方就出來闢謠,說這件事是子虛烏有。
除了收購悍馬,其實在F99上市之前,野馬還曾經宣稱要讓「阿嬌」為F99上市代言。當年陳冠希的「豔照門」事件曝光之後,無論「阿嬌」還是陳冠希,在遭遇全民一陣質疑聲之後,事件逐步平息。隨後野馬宣稱請「阿嬌」代言,且認為她的氣質與野馬新車F99相當吻合,不過後來阿嬌代言之事便沒有了下文。
到了2010年,車模「獸獸」被曝光「豔照門」事件,隨後野馬也向媒體表示有意請「獸獸」為野馬汽車代言,並作為「野馬」的車模出席北京車展。但是後來野馬官方也做出回應說「獸獸」只是備選的代言人之一,野馬還未聯繫過「獸獸」。沒聯繫過就對媒體公開,這些無疑都是炒作。
2011年,另一位職業經理人張欣加入川汽野馬。曾經分別擔任過南汽集團MG項目總指揮、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的張欣到川汽後誓要將川汽扭虧為盈,但是短短的一年時間,張欣就離開了川汽。至於原因是當時川汽希望張欣在原來羅孚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新車型,並且狠抓產品質量,而張欣則著力於將資源集中在開發小型MPV車型,等於推倒了原來的羅孚技術重新搞了一款新車型。隨後雙方的分歧越來越大,導致了張欣的離開。由此安致富也不再相信,職業經理人能救活川汽,於是2012年開始,安治富自己挑起了川汽總經理的日常工作。
● 川汽的復興4(2011年至今):山寨豐富產品線
其實除了在代言等事件上的炒作之外,野馬的「山寨」才是讓它迅速出名的主要原因。從野馬F99這款車型開始,川汽就走上了「山寨之路」,在F99推出之初國人的觸動還不是很大,但是在後續的幾年中,野馬可謂是把山寨發展到了極致。
2011年四川汽車發布了旗下的三款全新F系列車型,包括了F10、F11和F12,其實這三款車型都是基於F99改造而來,光從前臉來看,三款車型像極了奧迪A3、斯巴魯森林人和起亞智跑。如今這三款車型中的F10和F12已經上市售價在4-7萬元之間。
除了這三款車型誇張的是,在2011年的成都車展上,野馬汽車又「複製」出了F16、T-SUV、E-SUV三款全新的車型,它們依次與奧迪A4旅行版、大眾途觀和英菲尼迪EX極為相似,高仿程度讓人驚嘆。
在2014年的成都車展上,野馬F16正式上市,不過此次上市的F16已經跟2011年展出的F16完全不是一輛車了,現在在售的F16則是一臺小型SUV車型,售價5.58萬元起。而2011年的F16則搖身變成了電動計程車,首先作為成都市龍泉驛區的計程車使用。
在隨後的幾年中,似乎每一年的成都車展野馬汽車總能讓我們目瞪口呆,2012年的成都車展上,野馬展臺帶來了三款車型分別為A-MPV、M31D、B60X,其中A-MPV與馬自達5有極高的相似度,M31D和B60X則分別是「NV200車身線條的埃爾法」和「神行者2+途銳的混合體」。如今除了B60X(現在更名野馬T70)在2013年底工程車下線之外,其他幾款車型均無消息。
到了2013年,野馬汽車還展出了野馬M72、M302、M306和F18等多款車型,M306是一款小型SUV,軸距為2560mm,動力系統為1.5L發動機和5速手動或CVT變速箱的組合。M302則是一款MPV車型,新車搭載1.5L發動機和5速手動變速箱。野馬M72該車採用雙門設計,外形酷似smart roadster,而動力方面採用的是電力驅動,最高時速為120km/h,續航裡程為180km。F18則是一臺酷似索蘭託的SUV車型。
除了車展上展出的一些車型,平時我們也曝光了不少野馬汽車的「全新車型」,像野馬的S系列、F19、S-MPV和野馬C18概念車等等,其中S系列借鑑了賓利的設計思路;F19則仍然是借鑑的斯巴魯森林人;S-MPV則仍然是借鑑了馬自達5的設計,不過今年展出的C18概念車倒原創性很高,且車型的設計也很靚麗。
我們也曾經針對野馬的「山寨」行為跟廠商的人員進行過溝通,廠商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晚,真正起步也就是上個世紀末,所以在汽車研發和製造方面稍顯薄弱,民族自己的品牌和海外品牌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現在的汽車市場,合資品牌佔領了較大份額,對於這個現狀,自主品牌要有很好的心態,中國人善於學習,模仿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在不違反法律的基礎上,野馬汽車秉承:學習、借鑑、超越的過程。
這些年可以說川汽野馬模仿了不少車型,但是真正量產的車型並不多,除了已經停產的F99外,現在在售的就是F10、F12和F16,未來野馬會推出什麼車型,現在我們實在無法預估,因為從廠商的回覆中我們也能看出很多野馬「研發」的新車型未能量產的原因,除了技術問題之外,最大的問題還是智慧財產權,一味的模仿隨時可能觸及法律底線,因此,未來川汽野馬會怎樣發展確實無法定論。
總結:
聊到這其實我們並不想去批判川汽無節操模仿的對與錯,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川汽渴望復興的態度是值得敬佩的,雖然中間走了很多的彎路,但是作為一個「小廠」他們走的路無疑也是艱辛的。從2002年川汽準備復興開始其就做了很多的嘗試,從初期向頤中「乞討」到後來直愣愣的模仿,而現在川汽仍是處於一個汽車企業初期發展的摸索階段,所以未來他們是否能走得更遠,還是一個疑問,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文/汽車之家 張文君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