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不挑食的 Discovery探索頻道
大約在距今兩百萬年前,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植物危機,
我們的食草祖先開始嘗試吃肉。
此後,隨著火的出現,
人類消化肉食的水平大為提升。
肉,也逐漸成為餐桌上的明星主角。
習慣了天天吃肉的你,
或許實在難以想像,
僅僅在幾十年前,肉還是一種奢侈品。
而如今,素食卻成為了一種新風尚。
你有沒有想過:是時候給自己的飲食結構,增添一點新變化了。先別急著打炸雞、牛排、涮羊肉的主意,讓我們換一個思路——吃素,你想試試嗎?
在泰國,每年素齋節期間,數百萬泰國人連續九天只吃素食。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事實上,早在1825年,素齋節只不過是普吉島華人的小型節日。
而現在,僅僅是節日期間,在首都曼谷的唐人街中,就有200多個齋食攤販,平均每天吸引6000人造訪。在泰國各地,更有60萬遊客參與這場盛典,並帶來1億1千8百萬新加坡幣的收入。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參加節慶的人數急劇上升?拋開其它傳統風俗不講,只一點,肯定能獲得眾人的一致好評,那當然是因為素齋太好吃了!
節慶期間,平日裡人們常吃的肉類,被豆類和蔬菜所取代。經過煎炸蒸煮等多種烹飪方式,搖身一變,成為了街頭巷尾的人氣美味。儘管少了肉食加持,這些常見的泰式街頭小吃,仍然是色香味俱全。
在曼谷唐人街,每個攤販每天平均需要15公斤豆腐,這就意味著,為期九天的節日,將消耗約3000公斤豆腐。素齋節美食在當地有多受歡迎,由此可見一斑。
看到這裡,無肉不歡的肉食愛好者,也許已經開始在內心深處吶喊:說這麼多有什麼用,扛不住肉就是比菜好吃啊!那你可太小看泰式料理的創造力了。吃肉不算什麼,吃素也像是在吃肉,才真正令人驚奇。
在這裡,美味無比的泰式魚餅,從口感到質地,都與手打魚肉製成的風味肉餅如出一轍。如果不是因為置身素齋節現場,你甚至不會知道這是用豆腐製作的素食。
不遠處,章魚小丸子的香氣正飄散開來,駐足品嘗,充滿日式鹹香鮮味的丸子,宛如真正的章魚燒。實際上,它們是用蒟蒻打漿製作而成的!
能達到如此水準,主辦方功不可沒。在這裡,所有攤販都必須接受嚴格的檢查:由主辦單位大費周章地品嘗每樣菜,來確保這些小吃物美價廉,並且百分百是素食。
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肉食與諸多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有大數據分析顯示,每天食用100g的紅肉,會將糖尿病的概率提高19%,中風的概率提升11%,直腸癌的概率提升至17%。
儘管,這些數據無法證明吃肉與罹患疾病有因果關係,但卻似乎可以表明,吃肉少的人,一般會有更加健康的生活習慣。因為他們傾向於吃更多的蔬菜水果,吸菸喝酒的概率也要更低。
眾所周知,儘管肉食提供給我們脂肪、蛋白質、碳水,以及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但絕大多數肉類都缺少一種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維生素C——我們幾乎能在所有的植物當中,找到它的身影。為此,我們必須吃素。
對於選擇參與素齋節的年輕人來說,在特定時間內只吃素食,會使他感到心情愉悅。這當然無法說明「只吃素就會更健康」,但如果有機會將純素食作為一場短期體驗,或許真的能為你帶來別樣樂趣哦!
現在,純素食主義者已經不算少見,吃素,甚至成為了一種新風尚。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如何吃得營養又健康,才是我們最關心的事。
大多數健康機構都建議:將肉類食用量降至每周500g;同時,各種研究還勸誡人們少吃加工肉(培根、火腿、香腸、熱狗等均屬於加工肉類)。據統計,美國人平均每周吃大約1600g肉,德國人平均每周吃1100g。也許你沒有計算過,但我們之中的很多人,吃的肉要比這些量還要多。
下一次,當你再想猛吃大肉時,別忘了告訴自己:葷素搭配,才是飲食真諦!
相信真正的美食愛好者,讀到這裡,
早就按耐不住飽覽素齋節美味的衝動了!
即刻前往嗶哩嗶哩,
搜索「探索頻道+泰國素齋節」,
看一看素食究竟有多好吃~
你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你最愛的一道素食!
原標題:《豬肉成今冬輕奢單品?不如吃素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素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