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6》日前順利收官,這一季的bbking鎖定在三位女辯手中,最終贏家應該是很多觀眾的意料之中,那就是詹青雲。
《奇葩說》是一檔說話達人秀,蔡康永、高曉松、馬東作為導師,以及各位能說會道、腦洞清奇的「奇葩」辯手。
詹青雲作為一個其貌不揚的90後女孩,憑什麼在這麼多優秀的人中脫穎而出?
她第五季才加入《奇葩說》,一開始給觀眾的印象就是「哈佛女學霸」。
她以全額獎學金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本科全優畢業,又以全額獎學金保送本校政治學碩博連讀,但上到一半,她考入了哈佛大學法學院。
通過與陳銘那一場關於「奇葩星球新技術可以讓全人類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的辯論,她讓所有人認定了她的大神實力,也讓詹青雲從此被觀眾所記住。
學霸人設在所有綜藝裡都不會少,特別是像《奇葩說》這類腦力綜藝,前有陳銘,後有許吉如,但詹青雲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詹青雲其實跟許吉如很像,同樣都是90後女博士,辯論時語速同樣也比較快。
但詹青雲先是用龐大的知識面徵服你,再用法學生特有的嚴密邏輯把觀點修飾得很漂亮,讓觀眾發出由衷的感嘆:多讀書就是牛!
最後用淺顯易懂的例子,把觀點從雲端再拉到地上來。
簡單來說就是接地氣,不會有咄咄逼人的感覺。
從貴州考到哈佛,所有人都在稱讚她的傳奇故事,但她認為自己只是被環境重塑了。
因為不停地轉學,就被迫不停地放下一切,於是不停地成長,一下子就把她和普通人的距離拉進了,女學霸只不過是因為轉了6次學。
她認為情感題也不會有盲區,她依然可以從經濟學談到法學,引經據典,句句都以理服人,讓對手無從反駁。
當一個學霸既擁有嚴密的辯論思維,又懂得用溫潤來掩飾鋒芒,怎麼會不受觀眾喜歡呢?
詹青雲除了是個會「包裝」自己的學霸,更是個堅定前行的少年。
詹青雲出生在貴州某縣城,母親是英語老師,父親是普通工薪,頻繁轉學讓她成績不定,在母親的鼓勵下,她終於拿到了第一。
後來,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時,她做出了一連串出乎意料的事情:
因為想去美國見世面,籌備兩個月就拿下了GRE滿分;
想半路出家學法律,就直接申請極難成功的哈佛博士;
哈佛大學的獎學金制度,和大家理解中的不太一樣,念著念著就變成了「負債百萬」。
但她並沒有覺得這有多可怕,如今的她既有高薪工作,又通過《奇葩說》讓大家都認識了自己、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反而用自己的實際經歷說明:投資自己,這是永遠不會錯的。
哈佛的求學之旅,讓她收穫了龐穎這位一生摯友,得到了更光明的前景,更讓她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與格局。
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這些遠不是一百萬可以衡量的。
在如今這個快時代中,80後、90後成為網絡大軍,同時也肩負著社會的重擔。
所以無論是papi醬的短視頻時代,還是抖音快手的走紅,我們都習慣了用最短的時間讓自己愉悅。
哪怕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甚至過氣的笑話,只要配上誇張的動作、魔性的bgm,也能笑上許久。
長此以往,我們漸漸開始羨慕那些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知識分子,而詹青雲就像是大多數80後、90後想像中傳統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胸懷家國情懷,心中保留少年模樣,眼中有詩和遠方,腳下步履不停。
在第六季人氣與實力齊飛的狀況下,詹青雲拿到bbking自然是許多人的意料之中了。
但是光羨慕人家有什麼用?少玩一點手機,多讀讀書,才是最大的啟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