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民辦高校改名背後:招生就業難的倒逼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近來,在去往哈市江北大學城路過小耿家路段時,曾經佇立在學校教學樓房頂的「恆星學院」大牌子,被「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所取代;開往學院路的213路公交車終點站,也從「德強學院」改成了「黑龍江財經學院」……改名的背後,這些院校在專業設置、促進就業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調整。招生難和學生就業難,雙重壓力倒逼我省民辦高校改革。

  民辦高校教師

  的艱難招生季

  外語立校

  招生人數增多

  「這幾年生源成下降趨勢,但我們卻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反而超計劃完成招生。」對於2013年的招生,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教務處副處長郭玉鑫說。

  郭玉鑫認為,學校用專業立校的成功轉型打贏了招生這場仗。去年黑龍江省有20.8萬考生參加高考,與前年的21萬相比,考生減少了2000人。而該校外語專業計劃招生人數1030人,實際錄取人數1273人,全都是第一志願線上錄取的。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最好的專業,哈爾濱華德學院的理科專業比較強,黑龍江財經學院的經管專業比較強,而要想和他們競爭,就必須找到自己的陣地,有自己的特色。」郭玉鑫說,當時在那麼多的民辦院校中,學校擴大發展已不是主要目標,如何立足成了民辦校首要關心的問題。

  2011年4月,那時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還叫哈爾濱師範大學恆星學院,學校的第一大系是商學系,經管專業招生最多,大約在七八百人。而600多人的英語專業是第二大專業。學院當時確定了用外語專業作為學校的主打特色專業,將語言類專業劃分為英語系、東語系和西語系,開設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等新專業,招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成為學校的第一大專業。

  「語言類專業在辦學這麼多年有一些沉澱,將來的發展方向也會以語言類為主,也就是以外語專業立校。」 郭玉鑫說,以外語立校,主要就是突出「特」,最重要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師資隊伍。學校近5年會公派老師到海外留學,今年暑假的兩個月時間裡,學校的16名老師就去了美國的羅格斯大學深造,獲得了該校的資格認證。教師的視野、觀念、策略不一樣了,在教學方面能提供給學生更多、更前沿的東西。

  就業容易了

  就不愁招生

  「考進學前教育專業,工作就有了著落。」就讀於哈爾濱劍橋學院的學生小宇告訴記者,雖然學前教育專業有公辦校,但是從就業角度考慮,她還是選擇了這所民辦高校。

  「考進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等於給就業上了保險。」小宇說,選擇在劍橋學院學習這個專業的同學,大多是衝著畢業後可以直接到該校出資建立的連鎖幼兒園工作。

  「公辦重視理論,我們更重視實踐性功課,就業時學生更具備優勢。」 副院長線恆錄說,學校從1985年建校之初就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從2011年起,學校名字也從「黑龍江大學劍橋學院」改為「哈爾濱劍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被當作學校今後發展的一個品牌專業。

  「出資方在全國33個大城市有100多所幼兒園,自己培養的大學生到自己辦的幼兒園任教。」線恆錄介紹,較高的就業率成了學校招生的法寶。

  由於學校培養出來的幼師較為出色,不僅是自己家的幼兒園願意用,國內的很多知名幼兒園也紛紛到學校「搶人」。廣東、湖南、山東等省份都非常喜歡用該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學生到了集團設在當地的幼兒園工作後,會被當地薪酬更高的幼兒園挖走,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受到認可。

  「找好自己的定位,找好專業定向,將特色專業做強」成了劍橋學院轉型的目標。從2011年的555人,到2012年的631人,再到2013年的839人,學前教學專業的招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該校2014年學前教育專業的計劃招生人數將近千人。

  部分高校開始

  嘗試專業調整

  吳楠楠是哈爾濱廣廈學院2010級漢語言文學(新聞傳媒方向)專業的學生,今年6月即將畢業,目前正在某媒體實習。而她所學的專業在2012年已被取消,合併到漢語言文學專業裡面。她說,2009年在中文系開設了漢語言文學新聞傳媒方向和影視劇作的專業,招生大約在四五十人;但是從2012年開始,學校取消了這兩個專業,合併到漢語言文學專業裡面。類似這樣合併專業、取消專業或是減少招生人數的現象,在省內的民辦高校中開始慢慢增多。

  以前是什麼專業熱、就業好、社會需求量大,很多高校一窩蜂地開設。前幾年無論是招生還是就業都比較不錯,比如計算機等專業,但發展到現在,計算機專業的就業率一直處於較後的位置,人才趨於飽和,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符。而近些年來,我省很多民辦高校開始相繼合併專業,就業率低或者社會需求量小的專業相繼取消,不再盲目地開設新專業、新課程。

  教育部門: 我省已開始推進

  民辦高校轉型工作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炳奇說,我國2017年高考生源將會達到最低谷,靠規模生存的辦學路線已經無法生存了。民辦高校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職業技能人才,與企業合作,增加學生更多的就業技能。

  據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丁哲學處長說,目前轉型的不止這幾所學校,從2010年開始,我省開始推進民辦高校轉型工作,共有11所民辦高校(含兩所獨立學院)開始根據自己學校特色,建設有水平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比如,哈爾濱華德學院注重培養工科的應用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方式去培養人才。與哈工大或者哈理工等高校注重研髮型人才相比,民辦高校更加注重的是操作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記者 欒微 史東旭 文/攝)

相關焦點

  • 黑龍江民辦高校改名背後:招生就業難的倒逼
    近來,在去往哈市江北大學城路過小耿家路段時,曾經佇立在學校教學樓房頂的「恆星學院」大牌子,被「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所取代;開往學院路的213路公交車終點站,也從「德強學院」改成了「黑龍江財經學院」……改名的背後,這些院校在專業設置
  • 教育部規範高校名稱! 大學「瘋狂」改名
    2006年重慶郵電學院、重慶交通學院把最後兩個字改成「大學」後,次年招生同樣「全線飄紅」。  再譬如,2010年,河南財經學院與成人高校河南省政法幹部學院合併,升格更名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當年即有部分專業納入本科一批招生層次,二本招生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也開始逐年提高,大幅攀升,優勢專業在河南高校中的錄取分數僅次於甚至趕超鄭大、河大。
  • 黑龍江「改名」很成功的高校,以前像是野雞大學,如今受到歡迎
    高校改名已經成為促進自身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改名,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以及生源質量,可以形成良性的內循環,最後能夠讓自己發展得更好。畢竟對於一所學校來說,知名度以及生源質量非常的重要。即使有好的老師,沒有好的學生,一所學校也難以繼續發展。
  • 教育部規範高校名稱! 大學「瘋狂」改名
    2006年重慶郵電學院、重慶交通學院把最後兩個字改成「大學」後,次年招生同樣「全線飄紅」。  再譬如,2010年,河南財經學院與成人高校河南省政法幹部學院合併,升格更名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當年即有部分專業納入本科一批招生層次,二本招生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也開始逐年提高,大幅攀升,優勢專業在河南高校中的錄取分數僅次於甚至趕超鄭大、河大。
  • 攜手推動畢業生就業 上海市民辦高校就業工作聯盟成立
    為促進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搭建服務平臺和聯動機制,由上海16所民辦高校共同發起的上海市民辦高校就業工作聯盟近日在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成立。  聯盟旨在促進民辦高校就業工作,提升各民辦高校就業工作整體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以平等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品牌共創為原則,搭建合作平臺,建立交流機制。
  • 北京一所改名後「逆襲」的高校,曾是罕見的走讀大學,名聲不好
    因為知道這所學校的一系列的來龍去脈,所以本地人瞧不上這所學校,不到迫不得已,其實不會讓自家孩子進這所學校,這所學校至今仍然還屬於民辦高校。2003年,海澱走讀學校成功升本並且改名為北京城市學院,是不是聽起來瞬間檔次就提高了不少。
  • 黑龍江省最好的4所民辦高校,都是全國一流民辦高校,值得關注
    黑龍江所有大學共計81所,其中本科學校39所,專科學校42所,黑龍江民辦大學共計18所,其中民辦本科大學12所,民辦專科大學6所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黑龍江省的4所全國一流民辦高校一、黑龍江財經學院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99年4月的哈爾濱德強專修學院;2000年2月,經黑龍江省教委批准,與黑龍江商學院合作成立民辦二級學院,更名為黑龍江商學院哈爾濱商務學院;2001年11月,經黑龍江省教委批准,更名為哈爾濱商業大學商務學院;2003年4月,更名為哈爾濱商業大學德強商務學院2004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確認為獨立學院
  • 獨立學院紛紛轉設成民辦高校,看看轉設之後的民辦高校發展如何
    民辦高校是指私人企業獨立舉辦的高校,其師資、教學設備完全由私人企業負責,很多人都擔心民辦高校的質量不好,因為畢竟在商人眼中「利益第一」。很多家長和同學都擔心獨立學院轉設成民辦高校之後會不會越來越差?其實在2020年之前就已經有部分獨立學院轉設成了民辦高校,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學校轉設之後怎麼樣?
  • 民辦高校二三流大學面臨倒閉潮 搶奪生源是捷徑
    隨著2011年高考結束,各大高校開始了新一輪的生源搶奪戰。在今年生源大減、錄取率直線上升的背景下,民辦高校的日子更不好過。為此,不少民辦高校不惜下血本,採用各種招數急拉生源。一些民辦高校甚至直言:招生第一年就是花錢買學生。一些專家表示擔心,民辦高校單靠臨時加強招生難以持續發展。隨著高考生源逐年下降,以民辦高校為主的二三流大學或將面臨倒閉。
  • 周延波:民辦高校「與其緣木求魚,不如退而結網」
    在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和陝西省教育廳共同舉辦的全國民辦高校招生形勢研討會暨全省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招生工作培訓會上,西安思源學院周延波董事長圍繞民辦高校發展問題發表觀點。周延波表示,多年來,西安思源學院以建設高水平民辦大學為目標,以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高效管理建設為主線,強化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為創建一流學院、一流專業不懈努力。學校十分重視內涵建設,建立了「精學科、強師資」的發展模式,以市場需求和人才未來發展為導向,積極促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制定學科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方案。
  •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海外疫情嚴重,讓國內高校的博士學位受寵!
    在遭遇最難就業季和出國留學受阻的情況下,大量碩士研究生紛紛扎堆國內名校申請博士學位,特別是那些本應該出國留學的頂尖學霸,直接讓2020年的碩轉博和申請考核制博士變得更難!就業歧視背後是科研素養的差異在目前國內高校的教師招聘中似乎存在某種的歧視,優先考慮海外學習經歷者,然而看似書面上的就業歧視,背後則是中外高校科研實力的差距,不是歧視國內的博士,而是國內的大部分博士本身的科研成績相對更落後,而海外名校的博士畢業生,本身的科研成績和科研素養更好,如果國內所有博士生都像清華大學特獎博士生白蕊一樣優秀
  • 「高薪就業」「保過學歷」這些違規招生招式別信
    又到招生季,為維護廣大考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市教委昨天表示,本市首次實行民辦高校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告知承諾責任制,實時監測「高薪就業」「保過學歷」「直通碩」等熱頻詞,定期開展「防範虛假招生行為,淨化民辦高校招生環境」專項工作,嚴查違規招生。
  • 西安高校改名史!這所高校最令人心酸…
    下面一起看看 西安高校的改名史吧! 一是去掉了「冶金」這兩個字,便於招生; 二是突出了建築,將學科發展確定為以建築類為核心,最關鍵的是由學院升格為大學了。
  • 黑龍江十大民辦大學排名!
    小編就介紹一下黑龍江省內的民辦大學的排名情況。1、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財經學院位於中國哈爾濱市,學校創辦於1999年,是一所以財經為特色的民辦本科高校。2、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是一所以外國語為特色的民辦本科高校,也是黑龍江省唯一所語言類的高等院校,學校創辦於1993年。
  • 2014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高考招生章程
    2014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高考招生章程   國標代碼:13730   二、校址: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三、層次:高職(專科)   四、類型:民辦高校   五、學院簡介:   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創辦於1980年10月,是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是黑龍江省唯一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美術高等學院。
  • 深圳最大的民辦高校入廣東「十佳」
    深圳最大的民辦高校入廣東2003年11月11日深圳晚報     本報訊(記者蔣世科 通訊員彭宏)昨天,深圳最大的民辦高校振西科技學院喜訊頻傳
  • 民辦高校二三流大學面臨倒閉潮 搶奪生源是捷徑
    隨著2011年高考結束,各大高校開始了新一輪的生源搶奪戰。在今年生源大減、錄取率直線上升的背景下,民辦高校的日子更不好過。為此,不少民辦高校不惜下血本,採用各種招數急拉生源。一些民辦高校甚至直言:招生第一年就是花錢買學生。一些專家表示擔心,民辦高校單靠臨時加強招生難以持續發展。隨著高考生源逐年下降,以民辦高校為主的二三流大學或將面臨倒閉。
  • 民辦高校「借雞下蛋」 導致畸形「食物鏈」(圖)
    六成學費被公辦高校和招生販子拿走  記者調查發現,在這條「食物鏈」上,公辦高校、招生販子、民辦學校和學生處於不同的位置而扮演著不同角色。其中,公辦高校憑藉「出租」校名的無形資產,坐享其成,收穫豐厚利潤,儼然居於「食物鏈」的頂端;招生販子是最重要的「生源」的供給者,招生時坑蒙拐騙,智力體力並用,居於第二環;民辦學校作為直接的辦學者和管理者,必須優先向公辦高校和招生販子供給利潤,因此只能居於第三環;而學生是這一切利潤的最終來源,處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食物鏈」底端。
  • 黑龍江大學創新「網際網路+就業」工作新模式
    黑龍江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宋彬沒想到,疫情並沒有影響他畢業和就業,通過黑龍江大學的「線上就業指導」「線上簡歷修改」等培訓後,他又參加了多場學校的「線上招聘會」,並在3月18日黑大主辦的黑龍江省2020屆高校畢業生春季網絡招聘會上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籤約了深圳深愛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我國民辦高校排名前五的高校有哪些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其辦學層次分專科和本科。民辦高校的學費是公立大學的三到四倍。民辦高校的學費普遍都在一萬以上,有的專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