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就在這裡成立

2021-02-07 愛大鵬

愛大鵬(微信號:idapeng_cn)

生活,一直在感恩;旅行,一直在熱愛

土洋背山面海,社區中央的後背山是制高點,後背山一巷有一座天主教堂,這就是當年東縱司令部所在地。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簡稱:東江縱隊)就在這裡宣布成立,並把這裡作為東江縱隊第一個司令部。此外,被稱之為廣東人民抗日武裝發展轉折點的「土洋會議」也同樣發生在這裡。

跟隨著幾位老戰士後代進入土洋村,在狹窄的村道中順坡而上,穿過土洋幼兒園,記者來到了這座天主教堂。

土黃的外牆,裝飾頗為西式化,特別是頂部有一個方形類似鐘樓的建築,上面有一個墨綠色的十字架,昭示著建築物的來歷。這座建於1912年的天主教堂為土木結構,由主樓、禮拜堂和附屬用房等三部分組成。主樓二層,有一廳一廂房,樓上有陽臺,中間有走廊相通,建築總面積400平方米。西邊的主樓是兩層半的夯土木構樓房,東邊的禮拜堂是主要的展覽室,陳列著東江縱隊的大量史跡。

在司令部從事十幾年講解工作的王進告訴記者,這座小樓原來是義大利天主教堂,裡面的花色地磚瓷片當時從義大利進口,已有近130年歷史,現在仍然完好。抗日戰爭以前,村裡來過3位義大利神父,起初教堂設在山下,現在的司令部舊址是第二位神父在1884年前後修建的,坐北朝南,可以看見附近的沙魚湧碼頭。

▲ 土洋司令部舊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神父撤離土洋。1942年春,東江縱隊的前身、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的指揮部由寶安縣遷到土洋村的天主教堂,「主樓當時是曾生、尹林平、王作堯等領導人工作和居住的場所,禮拜堂是會議室和作戰室,旁邊的小房間是東縱隊員的電報室。還有一油印間和馬廄,馬廄門外有一棵樹,當年曾生司令員經常把馬拴在這棵樹上。樓房後面的小平地、現在的幼兒園操場當時是小型練兵場。練兵場後有山脊小徑可通山頂,山頂設有哨所。」1943年底,遵照當時的黨中央指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在這裡正式宣布成立,這座義大利天主教堂作為東江縱隊司令部所在地從此被載入史冊。

王進說,現址是按原樣修復的,不僅土黃的外牆,連內裡的地磚一部分都是按原樣訂製的;另一部分則屬「原配」,第二展室的瓷磚是當時為了修建教堂而專門從歐洲運來的。同屬「原配」的還有門前那棵兩百年樹齡的烏桕樹。

▲ 東縱司令部舊址

坐在烏桕的樹蔭下,東江縱隊老戰士後代講起了父輩抗戰的歷史。

李小雄,這位1942年出生的老人今年已經73歲,1944年8月,「土洋會議」在此召開時他還不懂事。但是其父李惠群作為一名東縱戰士,卻對那段歷史記憶深刻。李小雄告訴記者,他父親去世的時候,留下了一大批關於東縱歷史的手稿。這批手稿,是李惠群退休後用20多年的時間寫成的,一直珍藏到現在。

▲ 王進向記者講述東江縱隊的歷史

年初,深圳市東縱老戰士聯誼會已經向大鵬新區提出申請,要求編輯出版東縱老戰士李惠群生前留下的東縱革命鬥爭史料。在記者採訪的時候,這批手稿已經由李小雄轉交作家孔德雲進行整理編輯。記者輾轉找到了孔德雲,目睹了這批手稿。

在李惠群的手稿中,有一篇專門提及「土洋會議」。三頁泛黃的信紙,用原子筆詳細地記錄著:

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開展廣東敵後遊擊戰爭的指示,指出打通粵漢路仍勢在必行,東江縱隊應一本開展敵後遊擊戰爭方針,加緊進行工作。

1944年8月,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和東江軍政委員會在該建築內召開聯席會議,討論中央關於東江縱隊開展敵後遊擊戰爭的指示,分析當時廣東地區的鬥爭形勢,作出6項重要決定:第一,在全省繼續放手發動和武裝群眾,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根據地與發展遊擊區;第二,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遊擊戰,對於不抗日的雜牌軍予以消滅;第三,東江縱隊建立支隊編制,加強部隊思想建設;第四,普遍建立不脫產的抗日自衛隊與脫產的常備隊;第五,恢復和加強地方黨組織活動;第六,成立珠江三角洲指揮部和中區指揮部,擴大東江軍政委員會人數。

▲ 東江縱隊在土洋正式宣布成立

土洋會議對加強廣東黨組織的建設和軍隊建設,全面發展廣東的抗日武裝鬥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是廣東人民抗日武裝發展的轉折點。如今,土洋東江縱隊司令部也作為一個紅色的景點被後人銘記。1984年,東江縱隊司令部正式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小雄告訴記者,土洋村前後共有45名村民參加了東江縱隊,其中9人英勇犧牲,為了紀念他們,改革開放後,在今天的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後面還建起了紀念碑。

如今,土洋東江縱隊司令部內陳列了119件與東江縱隊相關的實物以及大量的照片、文獻資料,展示了東江縱隊「南域先鋒、海外蜚聲、艱苦風範、永繼永存」的革命精神和戰鬥歷程。每年有兩萬人次來這裡參觀學習。

▲ 東縱司令部會議復原場景


相關焦點

  • 深圳的抗戰——記東江縱隊
    當年10月15日,王作堯與何與成組建了東寶惠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12月2日,中共惠(陽)寶(安)工作委員會在惠陽周田村成立了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曾生任總隊長;這兩支部隊就是東江縱隊的前身,兩支武裝共200餘人。1940年9月在上下坪會議上決定合編曾、王兩部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三大隊、五大隊。
  •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為充分發揮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東莞市委、市政府撥出3000萬元專款,以大嶺山鎮大王嶺村豐富的抗日文物資源為依託,興建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並成立展廳按照東江縱隊的發展歷程分為13部分:一、抗日救亡,武裝準備;二、組隊抗敵,突圍東移;三、返回敵後,恢復發展;四、挺進港九,營救精英;五、艱苦奮戰,扭轉局面;六、東縱成立,殺敵競賽;七、北進東進,全面發展;八、挺進粵北,抗戰勝利;九、自衛堅持,談判北撤;十、成立廣縱,轉戰華東;十一、邊縱成立,威震南粵;十二、廣縱南下,並肩戰鬥;十三、東縱戰士,老兵新姿。
  • 東江縱隊大事記(1946年,結束)
    ,經過據理力爭的談判,經過艱苦卓絕的集合,在華南堅持了八年抗戰之後,東江縱隊北撤山東。5月21日  就東江縱隊北撤問題達成了最後協議。協議內容:(一)第八執行小組派出三個支組出發到東江以南、東江以北和粵北解放區,調處東江縱隊(經協議,改稱「廣東中共武裝人員」)北撤的各項工作。(二)廣州行營撥給東江縱隊復員費國幣3.75億元,5月22日先撥1億元,其餘在到達集結地點時撥足(註:其後廣東行營當局賴帳沒有給),集中期間沿途給北撤人員撥借米糧。
  • 三水樂平大旗頭村鄭大夫家廟:曾是東江縱隊秘密聯絡點
    這裡有革命老區的底色抗戰勝利已經過去70多年,「三水革命老區」這個詞已經顯得有些陌生。但是,70多年前,「三水革命老區」曾經是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與侵華日軍展開激烈抗爭的地方。要不是2015年族人重修族譜,忽然有人想起曾有一位東江縱隊的老戰士在故地重遊時特別提到鄭大夫家廟曾作為東江縱隊地下聯絡點,村裡人還真不知道家族裡曾經出了一個不留名的大英雄。
  • 東江縱隊:孤懸敵後的華南抗日勁旅
    危難時刻,黨中央任命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在東江敵後開拓抗日遊擊區。轟轟烈烈的廣東人民敵後抗日遊擊戰打響。這支孤懸敵後的部隊後以「東江縱隊」的威名,為中外人士所共知。據不完全統計,東江縱隊共對日偽軍作戰1400餘次,斃傷日偽軍6000餘人,俘虜、投誠3500餘人。
  • 東江縱隊北撤的歷史經過
    東江縱隊在抗戰八年中,先後建立了人口約450萬以上、總面積約6萬多平方公裡的解放區。日本投降前後,延安與東江縱隊失去了電訊聯絡。
  • 戰鬥中的東江縱隊
    在當時中國的華南戰場上,活躍著一支部隊——東江縱隊,該部隊歷經千餘次大大小小的戰鬥,被譽為「廣東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幟」,朱德也將其與八路軍、新四軍、瓊崖縱隊並稱為「中國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近日,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省國防教育辦公室聯合組織開展了「重走東縱抗戰路」採訪報導活動。
  • 香港舉辦"抗日英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文物展"
    香港舉辦"抗日英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文物展1/6) "← →"翻頁 「抗日英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文物展
  • 東江縱隊在肇抗戰老兵 敵後尖刀守護南粵家園
    東江縱隊簡介  1938年10月,日軍在惠州大亞灣登陸。危難之際,時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派遣黨員在東莞、寶安、惠陽、增城等地組織抗日武裝。12月2日,部隊正式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  東江縱隊享有讚譽。
  • 惠州市東江縱隊紀念館一日遊
    參觀惠州市東江縱隊紀念館,當年的槍炮子彈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 深圳市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 深圳市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 本文原標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 深圳市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研究會名譽會長江山
  • 東江縱隊老戰士葉發:心繫家鄉情系黨
    1929年生於東莞市大朗鎮大井頭村,13歲加入東江縱隊,從軍7年的時間裡,葉發跟隨部隊打日軍、偽軍、國民黨軍,兩次立功,戰時腿部不幸中彈,落下七級殘疾,彈片至今仍未取出。1950年至1985年,葉發先後在南海、珠海、中山、龍門和廣州工作,於1985年光榮離休,並一直關心家鄉大井頭的發展。
  • 東江縱隊助愛國人士脫虎口 香港淪陷期的抗日故事
    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  中共領導的東江抗日遊擊隊,又稱東江縱隊,當時不只活躍在東江一帶,淪陷時期的九龍、新界及香港各離島都發現過他們的蹤跡。抗戰爆發後,黃作梅投身東江縱隊,主持國際工作小組,任務是營救囚禁在日軍集中營的英俘成員。  太平洋戰事爆發後,日軍從陸路進攻香港。這時東江縱隊就以積極的行動,配合英軍進行香港保衛戰。除了在鐵路線上伏擊日軍,破壞敵人運輸外,更挺進九龍,給敵人後方以有力襲擊。那時香港一帶盛傳中國遊擊隊攻入深圳,就是指這個部隊。
  • 「重走東縱抗戰路·惠州」追根溯源 走進歷史中的東江縱隊
    8月26日,媒體團來到惠州,繼續探尋東江縱隊的歷史足跡。羅浮山衝虛古觀——東縱司令部舊址東江縱隊紀念館入口在惠州東江之濱的羅浮山景區裡,坐落著一座衝虛古觀,這裡曾在1945年作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司令部。在司令部舊址附近是專門建立的東江縱隊紀念館。
  • 東江縱隊醫務隊用剃頭刀代替手術刀取出傷員肩胛骨中子彈
    面對危急形勢,東江縱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毅然挺身而出,逐漸成為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的主力,並與其他兄弟部隊一起,被中共中央譽為「廣東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幟」。在東江縱隊轉戰東江兩岸,深入港九敵後,挺進粵北山區的崢嶸歲月中,東江縱隊醫務隊克服艱難險阻,捨生忘死,為東江縱隊指戰員們築起一道生命防線。
  •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安防系統改造的中標、成交公告
    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受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的委託,於2018 年09月規格型號 數量 單價(元) 服務要求 中標、成交金額(元)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安防系統改造項目
  • 深圳葵湧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重溫紅色革命戰爭歷史,珍惜和平
    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位於深圳大鵬新區葵湧沙魚湧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為公園題詞。抗日戰爭結束後,根據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籤署的協定,東江縱隊主力需北撤煙臺。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為首的北撤部隊共2583人,在大鵬半島的沙魚湧登上美軍三艘登陸艦開赴山東煙臺。
  • 松崗執法隊黨支部赴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和北撤紀念公園參觀學習
    為紮實開展黨員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強化黨員的黨性修養,提高為民服務思想意識,1月5日,寶安區松崗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黨支部開展2021年度第一次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和發展對象赴深圳葵湧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和北撤紀念公園參觀學習,重走紅色革命道路,追尋東江縱隊革命活動的足跡。
  • 深圳葵湧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重溫紅色革命戰爭歷史,珍惜和平
    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位於深圳大鵬新區葵湧沙魚湧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為公園題詞。抗日戰爭結束後,根據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籤署的協定,東江縱隊主力需北撤煙臺。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為首的北撤部隊共2583人,在大鵬半島的沙魚湧登上美軍三艘登陸艦開赴山東煙臺。
  • 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厚街鎮|東江縱隊|國防教育|松山|...
    圖為老戰士、東江縱隊戰士家屬代表等參觀雙擁文化展示廳 厚街供圖8月1日,厚街鎮雙擁文化園啟動儀式在松山公園舉行,這標誌著該鎮首個集國防教育、雙擁活動和居民健身鍛鍊於一體的「紅色地標」正式向公眾開放。據介紹,該雙擁文化園致力於講好中國革命史和厚街英雄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擁軍文化,將雙擁公園打造成為厚街市民接受國防教育、開展雙擁活動和居民健身鍛鍊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