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9日)下午,中國天氣網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了解到,今年我國度過了自1961年以來最熱的夏天。據統計,今年5-9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9月偏高達1.5℃。
今天下午,中國氣象局在北京召開了10月新聞發布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廖軍表示,今年高溫天氣出現時間早、強度大、影響範圍廣,北方僅5月份就出現了5次高溫過程。
據統計,汛期(5-9月)全國平均氣溫為20.1℃,較常年同期(19.2℃)偏高0.9℃,9月(1-28日),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竟偏高了1.5℃,均為1961年來最高值。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廖軍進行發言。魏曉萌 攝
此外,今年入汛以來,我國降水多且暴雨過程頻繁,局地極端性強,其中8月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0%,湖南、貴州6月份降水量甚至刷新了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極值。
為何今年汛期降水多、高溫勢頭猛?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表示,今年5-9月是57年來最暖的汛期,也是最暖的夏季。他解釋道,由於今年控制我國的副熱帶高壓偏強,且控制時間較久,導致全國高溫、暴雨頻發,尤其是南方地區出現了多輪高溫、強降雨過程。
另外,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今年受華西秋雨開始時間較常年(9月8-9日)提前了10餘天,另外今年華西秋雨強度表現出局地性,多地降水較常年偏多5成左右。
颱風方面,今年登陸我國颱風個數偏多,登陸時間集中,登陸地點重疊,其中7月30日和31日兩個颱風相繼登陸福建福清,兩個颱風連續登陸同一地點附近屬歷史首次;8月底9月初,11天裡三個颱風連登廣東,也屬歷史上罕見。
但相比在大西洋上搶盡了「風頭」的颶風,卻整體偏弱。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服務首席王維國表示,今年到現在為止,颱風生成個數與常年相比持平,但登陸強度較常年總體偏弱。主要是因為今年登陸我國的颱風生成源地相近,且基本都在菲律賓洋面以及我國南海附近生成,距離我國陸地較近,缺乏「發展壯大」的時間,所以強度整體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