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痴迷電影的國王

2020-12-25 搜狐網

  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有兩位舉世聞名的電影發燒友,一位是去年病逝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還有一位則是不久前在北京離世的柬埔寨太皇諾羅敦·西哈努克。

  西哈努克對於電影的痴迷,絕非是倚靠王權的玩票,也不熱衷於在理論上指點江山,而是喜歡參與到電影製作的方方面面。他能勝任製片人、導演、編劇、剪輯、配樂、演員等各項工作,妻子莫尼列王后和兒子西哈莫尼(現任柬埔寨國王)也經常在他的作品中扮演角色。自 1941 年至 1998 年,西哈努克共計拍攝了長短影片 46 部,堪稱多產;影片的類型不一而足,有展現柬埔寨大好河山的風光片,有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故事片,有講述青年男女悲歡離合的愛情片。可惜由於柬埔寨近半個世紀政局動蕩,能留存至今的西哈努克的電影並不多,如今它們已成為高棉民族的珍貴紀念。

  柬埔寨電影的黃金時代

  西哈努克最初對於電影的喜愛,完全是源自他的父母諾羅敦·蘇拉瑪裡特國王和哥沙曼·尼亞裡麗王后。還在念小學時,每個星期四和星期日早晨,他們都會帶西哈努克去看電影,這家人最喜歡的女明星是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erich),男明星是莫裡斯·謝瓦利埃(Maurice Chevalier)。在越南西貢讀中學期間,西哈努克觀看了大量好萊塢電影,據他日後回憶:「二次大戰爆發前幾年,西貢就已有幾家設備很好的帶有空調的電影院了(這樣的電影院在金邊還沒有),這就為電影愛好者提供了比在柬埔寨更多的選擇餘地。每個星期天我都去看美國電影明星克拉克·蓋博、羅伯特·蒙哥馬利、瓊·克勞馥、諾瑪·謝雷、埃洛爾·費林和法國電影明星夏爾·布瓦耶、皮埃爾·裡夏爾·威爾莫、米歇爾·摩根、安娜·貝拉演出的電影。」

  雖然很想自己嘗試拍電影,但由於攝影機、膠片等器材價格高昂,沒有收入來源的西哈努克無力承擔,只能在童子軍中組織排演舞臺劇來過戲癮。直到 1941 年,18 歲的西哈努克繼承王位後,才有足夠的錢開始嘗試拍片。最初,西哈努克拍電影只是為了自娛自樂,他採用柯達的 16mm 膠片拍攝短片,多在皇宮取景,完成後只放給家庭成員看。1966 年 4 月,他自編自導、採用標準化方式完成了處女作《天女》(Aspara)。影片成本為 1 萬美元,製片、剪輯、配樂也都由西哈努克負責,上映後獲得了柬埔寨民眾的熱情支持。對於拍片方式的轉變,西哈努克曾解釋說:「因為我看到我們的國產片一直沒能擺脫即興編寫和『臨時修改』的階段,特別是還停留在純粹的『商業性』階段,因而它還沒有成為一種藝術。此外,我擔任主席的全國互助慈善機構,也缺少資金來幫助越來越多的在越南戰爭中遭受災難的家庭。我的影片的收入可以用來接濟他們。」

  對於自己的電影理念,西哈努克在 1969 年發行的《柬埔寨畫報》第 57 號上曾撰文表示:「健康快樂的觀眾只會喜歡多愁善感的主題以及悲劇的故事結尾,因為人具有一種求異的本能,越是生活苦悶的人,越是喜歡歡快的歌曲、故事、電影。而像我們柬埔寨人這樣終日歡笑開懷,希望能看到的電影肯定與日常生活距離越遠越好。所以越是催淚的電影,在我們這裡就越是流行。」同樣是在這篇文章中,他介紹了自己的拍攝方法每個鏡頭基本都是一條通過,因為他相信,反覆拍,只會讓演員的創造性消磨殆盡。

  西哈努克對於電影的熱情,為柬埔寨帶來一個電影的黃金時代。原本被法國電影佔據的國內電影市場,湧現出大批國產電影。當時柬埔寨力挺國內電影工業發展,對進口影片徵收 40% 的放映稅,對國產片則採取減稅政策。柬埔寨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高峰時達到 60 多家,全國電影院數量也達到前所未有的 30 家,主要集中在金邊、暹粒等大城市,每天都會有大巴載著一批又一批農民,走出鄉間,來到城市觀看最新上映的電影。當時的票價基本分為三檔,最便宜的一檔 15 瑞爾,約等於當時三碗麵條的價格,普通老百姓也都能接受。30 家電影院幾乎每天都能客滿。1960 年 5 月 28 日,第一部彩色柬埔寨國產片《花開花敗》(Blooming Flower and Withering Flower)上映,風靡全國。1962 年,法國作家加繆來到吳哥窟拍攝影片《天堂鳥》(L』Oiseau de Paradis),為柬埔寨培養了不少電影人才。不過總體而言,這時候的柬埔寨電影工業在技術上還相當落後,洗印都要送去法國或中國香港完成,1968 年才建立了錄音棚,結束了國產片只有配樂沒有對白,要靠「辯士」現場解說的尷尬局面。

  真正為柬埔寨電影產業的發展帶來高潮的,是 1968 年在金邊舉行的第一屆柬埔寨國際電影節。作為開幕影片的《吳哥的陰影》(Shadowover Angkor)和作為參賽片的《人民的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of the People)都出自西哈努克之手,最終後者摘得「金天女大獎」。一年之後的第二屆電影節上,又是西哈努克的作品再度折桂。不過,由於西哈努克的特殊身份,令柬埔寨的其他電影人對於電影節敬謝不敏。德國電影學者 Kirstin Wille 在《柬埔寨電影製作》(Film production in Cambodia)中曾記載,她在 2007 年採訪到柬埔寨著名導演 Ly Bun Yim(作品《十二姐妹》曾入圍 1968 年柏林電影節),後者向她解釋說:「當時我並沒有送作品去電影節,因為國王有作品送去了,我不想和國王競爭,因為萬一我的電影贏了,那就不妙了。」

  請福特幫忙挽救電影膠片

  在當時的西方人眼裡,西哈努克的影片無疑是了解東方神秘國度的絕佳途徑,因此常常作為柬埔寨文化交流的項目在國外展映。他的長片《魔法森林》(The Enchanted Forest)、《人民的小王子》、《吳哥的陰影》、《黃昏》(Twilight)曾在莫斯科、塔什幹和新德裡放映。《魔法森林》先是在布拉格放映,隨後又輾轉開羅和亞歷山大(為巴勒斯坦難民募捐)、雅加達、美國的一些大學。在莫斯科,《魔法森林》獲得過蘇聯作曲家協會頒發的音樂獎。《人民的小王子》還被推薦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作為一國之君,西哈努克的作品必定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且以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為基礎,比如《吳哥的陰影》是反對美帝國主義,《柏威夏》(Prasat Preah Vihear)是反對泰國擴張主義,《黃昏》則是反駁所謂吳哥窟是「仿造」印度古代建築的、光榮的吳哥時期之後高棉人民變得毫無生氣等論調。在西方,西哈努克最受歡迎的影片則是《人民的小王子》和《魔法森林》,因為這兩部影片的藝術性高於政治性,反映了柬埔寨的優良傳統。

  進入 70 年代後,柬埔寨政局動蕩,西哈努克被迫流亡中國,同時也不得不中止了電影的拍攝。專注於東南亞歷史研究的澳洲歷史學家 Milton Osborne 甚至認為,1970 年西哈努克之所以會被顛覆政權,很大程度上緣於他沉迷電影製作,疏忽了國家管理。

  流亡期間,西哈努克身在異國,心中卻不忘留在故土的電影膠片。他曾在回憶錄中透露:「1975年初,由於預感到紅色高棉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所以我就以個人名義從北京給美國總統福特先生寄去一封信,要求他勸說高棉共和國政府,請他們把我 1970 年留在金邊的 35 毫米影片歸還給我。我對福特先生說,我們應該把政治問題暫時放一下,先盡力設法去搶救我的影片吧。福特要他在北京的代表布希來見我,但是當時堅定地站在反美立場上的我,有充足的理由擔心這是一個政治陷阱。於是,我便婉言拒絕了。幾個星期之後,紅色高棉開進了金邊。後來,我才發現,『共和分子』和一些人毀壞了掌握在他們手中的我的一切財產。幸運的是,在茹安維爾的電影製片廠裡,我的一些片子還在繼續印製,並在進行後期錄音,他們還善意地送給我一些拷貝。另一方面,在朗諾政權倒臺前夕,法國終於承認我的王國政府,高棉共和國大使館又暫時變成了柬埔寨王國大使館。這個使館趕緊把我製作的一些片子歸還給我,這些片子有的放在地窖裡都發黴了。」

  幻想比真實世界更具吸引力

  80 年代末期,柬埔寨政局趨於穩定後,西哈努克又回到柬埔寨繼續自己的電影事業,相繼拍攝了《再見吳哥》(See Angkor and Die)、《貧農》(Peasants in Distress)、《日暮鄉關》(My Village at Sunset)、《上校的末日》(The Last Days of Colonel Savath)以及《不愛江山愛美人》(An Ambition Reduced to Ashes)等影片。比較成功的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片長 44 分鐘,講述了英俊王子愛上農家女、甘願為她放棄一切的愛情故事。影片攝影優美,再次將柬埔寨原始秀麗的自然風光成功搬上銀幕。其餘影片的長度也大多在一小時上下,故事講述的往往是大時代背景下青年男女的悲歡離合,且多涉及生老病死、三角戀愛,因此很受柬埔寨國內觀眾喜愛。

  除了一手包辦幕後創作外,西哈努克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常常由自己和家人充當演員。例如 1969 年的《黃昏》中,他和妻子莫尼列飾演銀幕情侶。年紀大了之後,他鏡頭下的主人公則換成了兒子西哈莫尼。在 1992 年的《日暮鄉關》中,當時 39 歲的王子扮演一名由海外回到祖國的醫生,妙手仁心救治因地雷而致殘的鄉親,同時還陷入一段三角戀情。西哈莫尼遺傳了西哈努克對於電影等藝術的喜好,他從布拉格音樂學院畢業後,曾於 70 年代在朝鮮專門學習過電影製作。90 年代,時任柬埔寨國營電影製片廠「高棉電影」的廠長兼藝術總監的西哈莫尼曾發表過多篇關於父親電影藝術的評論文章。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對於西哈努克電影作品的看法也逐漸從意識形態上的批判轉向更客觀的認識。柬埔寨電影研究專家 Eliza Romey 在《國王、政客、藝術家:西哈努克的電影》(King,Politician,Artist:The Films of Norodom Sihanouk)一書中曾提到,當年少數看到他作品的西方影評人對他並不友好,批評其作品水準業餘,浪費公款。但在 Eliza Romey 看來,這些評價有失偏頗,而且純粹從西方文明角度出發,缺乏對於東方世界尤其是柬埔寨特殊國情的認識。「他們無法理解這些電影的重要性??事實上,他利用這一現代藝術樣式,強化了自己的傳統地位,並針對政治事務發表看法。」Eliza Romey 認為,當時的柬埔寨尚未實現教育普及化,絕大多數老百姓知識水平有限。西哈努克抓住這點,利用他們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男歡女愛,有效傳遞其政治理念,鞏固其領袖形象。歷史學家 Milton Osborne 也在他的書裡說過:「西哈努克的電影證明了,對於他來說,幻想始終要比真實世界更具吸引力。」

  據 Eliza Romey 考證,自西哈努克 1941 年登基,共拍攝長短影片 46 部,其中有 43 部是在他 1955 年退位後完成的,其中包括 12 部紀錄片、31 部劇情片。在第 34 屆布魯塞爾國際獨立電影節上,西哈努克獲得了該電影節的首個終身成就獎。如今,他的這些影片已很難看到,少數幾部曾以各種渠道流入西方音像製品市場,基本都是配上英文或法文字幕的劣質錄像帶,有些至今還能在亞馬遜上買到。當然,相比電影人的身份,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西哈努克更像是銀幕上的電影明星。從 1956 年的《柬埔寨王國國家代表團訪華》到 1975 年的《毛澤東主席會見西哈努克親王等貴賓》、《西哈努克親王等回國》,新聞電影製片廠先後為其拍攝了 35 部紀錄片。隨著這些「新聞簡報」短片的放映,西哈努克的形象在神州大地上深入人心。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年出版的《西哈努克回憶錄甜蜜與辛酸的回憶》(諾羅敦·西哈努克著),該書由晨光等譯自西哈努克 1981 年在巴黎出版的法文版同名回憶錄,全書共 54 個章節,西哈努克專闢《我的電影》一章,講述自己與電影藝術的不解之緣。

相關焦點

  • 他是柬埔寨國王,痴迷舞蹈魅力十足,為何至今都沒有結婚
    一、從小酷愛藝術 作為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和其第六任妻子莫尼列王后的長子,西哈莫尼1953年出生於金邊,由於莫尼列深得西哈努克親王喜愛,因此在他出世時,親王將夫妻二人名字的前兩個字,組合成他的名字。
  • 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鍾情網際網路 樂做超級博客
    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月初說,他在11年前治癒的癌症再度復發,已經進入北京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因為他年事已高,而且身體虛弱,醫生們一度非常擔心。然而,即便是身患重症,西哈努克卻非常樂觀,並且通過自己的網站與網民傾情交流,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超級博客。
  • 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親王,為何常年居住在中國?
    諾羅敦·西哈努克(英文:Norodom Sihanouk,1922年10月31日 -2012年10月15日),通稱西哈努克親王。柬埔寨王國前國王、終身國家元首, 柬埔寨國父。生於柬埔寨金邊,系諾羅敦和西索瓦兩大王族的後裔。已故諾羅敦·蘇拉瑪裡特國王和哥沙曼·尼亞裡麗王后之子。
  • 她是柬埔寨的武媚娘,沒有成為武則天,只是因為西哈努克當了國王
    例如柬埔寨王宮也有一位妃子,她背著國王丈夫和國王的長子偷偷戀愛,可惜國王的長子沒能成為新國王,讓她的全部盤算落空。這件事要從西哈努克國王說起。年輕的西哈努克國王愛上了13歲的美貌公主蓬珊莫尼。可是當西哈努克國王想和娶蓬珊莫尼公主結婚時,他的母親哥沙曼王太后堅持反對。
  • 在波爾布特時期,西哈努克國王的兒女被殺掉五個,具體是誰呢?
    西哈努克國王的其它兒女就四散奔逃,紛紛逃命去了,有的逃到美國、法國,有的逃到中國投奔西哈努克。1975年,波爾布特打跑了朗諾,掌握了柬埔寨。本來西哈努克國王和波爾布特是共同鬥爭朗諾的戰友,可是失去了共同的敵人之後,統一戰線就可以同室操戈了,於是波爾布特就把西哈努克國王夫妻軟禁了。波爾布特是不是學過中國古代歷史和帝王謀略?
  • 西哈努克是柬埔寨國王,卻常年住在北京,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20世紀80年代,在諾羅敦·西哈努克的帶領下,柬埔寨實現了民族獨立,因此,西哈努克也深受百姓人民的愛戴,可是讓人不解的是,西哈努克明明是柬埔寨的國王,為什麼到死都是住在中國的?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1922年,西哈努克出生在一個王族家庭,他的外公便是柬埔寨的國王莫裡旺,按照道理來說,他的外公是國王,那麼他外公的兒子才是理所應當繼承王位,為什麼最後是他成為了國王呢?這就要從當時柬埔寨的國情和他的家庭說起了。西哈努克的父親對待西哈努克這個兒子,是非常上心地,十分注重對他的才華和品德的培養。
  • 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逝世 終年90歲
    新華網金邊10月15日電(記者王其冰 趙乙深)柬埔寨王國政府15日晨發布官方公告說,柬埔寨前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當天凌晨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柬埔寨國家電視臺當地時間早上6時發布了柬政府公告。
  • 西哈努克國王年輕時太有魅力,連外公的妃子都愛上他
    西哈努克國王在愛情婚姻上絕對拉瑪十世更浪漫,他有19段情史、六位妃子、十四個孩子,拉瑪十世無論在情史上,還是在妻子孩子的數量上,都望塵莫及。西哈努克國王是前輩,拉瑪十世是晚輩。
  • 她是西哈努克國王的第一任妻子,因愛情而結婚,卻因失寵而離開
    很多人都認為莫尼列王后是西哈努克國王的妻子,其實這並不準確。西哈努克國王的婚姻極為複雜,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的。莫尼列王后應該算是西哈努克國王的第六位妃子,第二任妻子,卻是唯一的王后。西哈努克國王的母親哥沙曼王后十分奇怪,她不準兒子西哈努克國王結婚,而且她還有理論依據,她說佔星師卜算,西哈努克國王註定找不到伴侶,要過一輩子單身生活。可是這佔星師一定學藝不精,西哈努克不但找到了伴侶,還有19個情人,他還把其中6個美女帶入王宮生活,生兒育女。
  • 西哈努克國王曾經暗戀過兩個女人,可是卻沒有把她們納入後宮
    西哈努克國王有19次戀愛和六位妃子,但是國王有愛情上也不是心想事成的,他也有得不到的女人。在正式開始戀愛前,西哈努克國王曾經暗戀過兩個女人,但這暗戀無疾而終,他沒有把這兩個女人納入後宮。那時西哈努克國王還年輕,他還是現任國王莫尼旺的外孫,被送到越南上中學。雖然西哈努克國王並不早熟,可是十幾歲的他已經對異性感興趣,渴望愛情。西哈努克國王第一次愛上的女人是他的老師戈德裡夫人,戈德裡夫人是法國人,早已結過婚了。戈德裡夫人的容貌並不很美,她臉上有雀斑。
  • 金正恩向柬埔寨國王致唁電哀悼西哈努克逝世
    唁電如下:獲悉諾羅敦·西哈努克太皇陛下不幸逝世的噩耗,我謹向國王陛下並通過您向太皇親屬和柬埔寨人民致以深切哀悼。諾羅敦·西哈努克太皇陛下是為維護柬埔寨的獨立和主權、實現民族和解與團結、國家和平與繁榮貢獻一生的柬埔寨民族之父,是為加強和發展不結盟運動和實現人類的自主事業建樹巨大業績的著名的國際政治活動家。諾羅敦·西哈努克太皇陛下是朝鮮人民的親密朋友。
  • 西哈莫尼國王年輕時在朝鮮拍過電影,還被波爾布特騙回國軟禁三年
    泰國國王拉瑪十世當王子時很幸福,而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陛下就未必了。西哈莫尼國王年輕時在朝鮮拍過電影,那時他還是一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卻還被波爾布特騙回柬埔寨軟禁三年,差點被殺掉,這絕對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 老朋友西哈努克在中國的日子
    諾羅敦·西哈努克(1922年10月31日-2012年10月15日),柬埔寨王國前國王。西哈努克近半生時間生活在中國,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長期致力於中柬友好事業,多次訪問中國,留下許多珍貴而又美好的回憶。
  • 莎絲瑟邦:柬埔寨70年代最赫赫有名的女星,曾經與國王合拍電影
    柬埔寨作為一個東南亞歷史悠久的小國,卻是我們身邊既熟悉卻又很陌生的國度,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當中,也許只記得經常在北京居住又很親近我們中國的西哈努克國王,除此之外,大概就是紅色高棉的歷史與曾經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了。
  • 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送3個王子到中國留學,寄予厚望,可結局不幸
    說起中國人民最為熟知的一位外國國王,許多人都會想到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由於各種原因,西哈努克國王曾多次到訪中國,他不僅為中柬兩國的友好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更是將自己的3個王子送到中國留學,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繼續為中柬友誼做出貢獻。
  • 西哈努克:從東交民巷15號回家
    2004年,西哈努克將王位傳給兒子西哈莫尼後,大部分時間住在這裡,直到昨日病逝於東交民巷的北京醫院。2012年10月15日的北京已經入秋,天氣有些微涼。這天凌晨,西哈努克在北京走完了他的一生,終年90歲。昨日18時,西哈努克之子、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的車隊來到東交民巷,為其父舉行了弔唁儀式。柬政府將把西哈努克的遺體從北京迎回金邊,在王宮舉行傳統葬禮。
  • 王家芭蕾舞團的女演員魅力四射,西哈努克家幾代人拜倒在石榴裙下
    西哈努克國王是一個很浪漫的人,他喜歡美女,情史特別豐富,外媒曾經說他有無數豔史,西哈努克國王怒道:「怎麼會數不清?絕對可以數得清,19個,只有19個!」西哈努克國王說過:「不論是誰,只要同這些舞蹈演員接觸,遲早會喪失自己的節操的。」其實不但西哈努克國王如此,他的外公、他父親、他的兒子都是如此。柬埔寨王家芭蕾舞團的女演員太迷人了,西哈努克國王幾代人都中招了,拜倒在女演員的石榴裙下。
  • 西哈努克、波爾布特與中國
    當年在中國影響下與柬共合作抗美,並且支持過波氏政權的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則對記者坦言:波氏的去世是使人民感到寬慰的事情。他說,波爾布特之死結束了柬現代史上最恐怖的一章。翌年初,西哈努克又宣布:如果國際法庭審判紅色高棉領袖,他願意放棄自己在憲法上,以及皇家身份所享有的豁免權,出庭受審。
  • 「國王的海灘」西哈努克港霸氣來襲!兩地四飛 | 吳哥+西哈努克港五日——10月15日首發
    曾經它一度是柬埔寨王室的私人度假地,素有「國王的海灘」之稱。隨後逐漸成為歐美旅遊達人的度假勝地。上世紀50年代末西港才開始發展,主要的四個海灘至今還沒有被高度開發,保持著自然風貌。主要出遊海島有高龍島、高龍撒冷島等,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享受陽光海灘,體驗靜好的時光。
  • 永遠的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父 ——悼念國父逝世兩周年
    功績篇非凡的一生   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1922.10.31—2012.10.15),1922年10月31日生於柬埔寨金邊,系諾羅敦和施梳越兩大王族的後裔,已故諾羅敦·蘇拉瑪裡特國王和哥沙曼·尼亞裡麗王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