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白族村的七旬老人,自己釀酒自造樂器,用300年老宅開客棧

2021-02-19 攝影人老酒

黃爺爺今年七十五歲,是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諾鄧古村的村民。諾鄧是一個有著「千年白族村」之稱的古村落,村民自古以白族為主。依山而建的村莊保留著大量的明清時代的房屋。清代康乾年間,諾鄧村舉人黃桂是聲噪一時的文化名人,被譽為「滇中儒傑」。諾鄧村現在還有將近一半的人都姓黃,而黃爺爺就是黃桂的第十八代後人之一。

黃爺爺住的房子是祖上留下來的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一座老宅。經過祖輩許多代人的改造和修繕,老宅變化了許多,但依然完好的住著他們一家人。廳堂之中的臺階上擺放著黃爺爺自己種植的幾盆花,黃爺爺雖然出生農民但是卻有著自己的生活情趣。除了養花之外,黃爺爺還自己釀酒,自己做樂器玩音樂,當然還有諾鄧村家家戶戶都會做的諾鄧火腿。

諾鄧火腿是諾鄧村獨有的美食,用曾經締造諾鄧這個村落的諾鄧井鹽醃製而成,再經過風乾而形成極其獨特的美味。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的》而名聲大噪,很多人慕名前來購買,諾鄧這個千年古村也就漸漸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圖為黃爺爺家的屋子裡掛滿了研製好的諾鄧火腿,有的已經在這裡存放了好幾年。

隨著諾鄧和諾鄧火腿的名聲越來越大,來這裡參觀的遊客也多了起來。於是黃爺爺就在前幾年又把房子改造了一下,也開起了客棧,因為老宅旁邊有一口古井,於是就給客棧起名叫古井客棧。熱情好客的黃爺爺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

火腿在諾鄧是家家必備的美食,釀酒可就不是家家都會了。而黃爺爺釀酒最初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喜歡喝酒,現在也成了收入的一部分。他每天中午和晚上吃飯的時候都要喝上幾杯,只是他從來都只喝自己釀的酒。圖為黃爺爺存放酒的房間。

釀酒的工作都是黃爺爺自己一個人完成,從發酵到接酒都是用的傳統的方法。而釀酒之後的酒糟他就用來餵豬,家裡養著三十幾頭豬,幾乎每周都會殺一頭,主要用來做火腿,剩下的肉就由兒媳婦背到集市上售賣。

雖然每天都要喝一些酒,但是七十五歲的黃爺爺身體依舊硬朗,頭腦也非常清晰。有空的時候他都會看一些他喜歡的歷史相關的書籍,他還經常給家裡的客人講一些歷史故事,最常講的就是諾鄧古村歷史,有人說他就諾鄧的活歷史。農民出生的他雖然那裡都沒去過,但是天南海北的知識他都從書上和電視上了解了很多。

喝酒之外,黃爺爺最大的愛好就是音樂。他利用了書本自學了樂器和簡譜,還自己手工製作了很多樂器。每周一他都會約幾個老夥計來家裡彈奏一番,他們彈奏的大多都是傳統的白族樂曲。

老一的輩人大多不會簡譜,曲子都是口口相傳,導致很多曲子都遺失了。黃爺爺學會簡譜之後就趕緊把還流傳的幾個曲子都記錄了下來。曾經有一位喜歡白族文化的大學教授看到這些譜子還特意用手機拍了回去比對研究。

牆上的這些樂器,只有兩個是買來的,其餘的全部都是黃爺爺自己做的。

黃爺爺在用他自己製作的樂器彈奏。

黃爺爺展示他自己手工製作的樂器。

在這座有著三百多年歷史居住過十幾代人的老宅裡,75歲的黃爺爺用自己做的笛子演奏了一曲不知流傳幾百年的傳統白族樂曲。慶幸在這樣的時代裡還有這樣的村子,有這樣的房子,還有一位這樣的老人。

老酒,一個留著山羊鬍的攝影人,一個心懷理想卻胸無大志的青年。這裡是老酒的自留地,不定期更新內容。也許有趣、有種;也許無聊、無奈;也許有料,也許扯淡。但是,所有內容均為原創。歡迎掃描二維碼,一起玩耍。



相關焦點

  • 七旬兄妹開酒館,25年不漲價,仍1碗1元,老人:賣的是情懷
    七旬兄妹開酒館,25年不漲價,仍1碗1元,老人:賣的是情懷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很多非物質文化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關於酒的故事。《蘭亭序》就是在王羲之與好友飲酒後留下的千古佳作。古代人們喝的都是自己釀的糧食酒,隨著科技的發展,自己釀酒的人已經很少很少了。發酵是釀酒最重要的一步,因為時間較長,很多人就不願意去做這些事了,改為其他行業了。大部分釀酒的手藝都已經失傳。到如今,也只剩下一小部分「老人」還掌握這種手藝。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高達七旬的大爺。
  • 恩施州七旬老人開動物園,堅持了30年,早已不是為了賺錢
    恩施州七旬老人開動物園,堅持了30年,早已不是為了賺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比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更讓人開心的了。這樣的一份事業,就算已經不再讓自己從中盈利,可是多年的感情就是讓自己無法放下。但是他就是放不下自己守了30年的動物園,還有那一些每天嗷嗷待哺的動物們。湖北恩施州,一大早79歲的羅應玖就推著自己那輛老舊的自行車去市場購買飼料,完事後再步履蹣跚地推回動物園。之後園內給動物餵食和打掃衛生,全部都是他自己一個人完成。這個動物園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剛開園的時候一年能夠收入數萬元,但是現在一個月能有一千多就算很不錯的業績了。
  • 紗窗上剪開一個洞 一名七旬老人墜樓身亡
    原標題:紗窗上剪開一個洞 一名七旬老人墜樓身亡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鄭芷南)昨天早上九點多,濟南東部一小區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墜樓,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發後,記者趕到事發現場時,老人墜樓的居民樓下停放著警車,民警正在勘查現場。一名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太太是從四樓墜樓的,掉在了二樓樓頂的平臺上。
  • 七旬工程師花6萬造「美女」推豆花 生意大好(圖)
    七旬工程師花6萬造「美女」推豆花 生意大好(圖) 2015-08-17 09:02:30   七旬工程師不服老 6萬元造"美女"幫自己推豆花  近日,瀘州龍馬潭區一家豆花店推出「招客法寶」,一對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美女」,帶著袖套、圍著圍裙守在石磨旁
  • 千年技法修復泗涇明清老宅 將恢復"煙雨長廊"-老宅 明清 煙雨長廊...
    程宅、孫士林宅、管宅三座明清老宅完成修復。 /晨報記者 竺鋼  日前,有著1200年歷史的松江區泗涇古鎮完成了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改造的重要一步,程宅、孫士林宅、管宅三座明清老宅的修復工作相繼完成。為了讓重修的文物保護建築保留老味道,泗涇鎮還從浙江請來老木匠,用古老的校蔑、傳統的手工雕花方式參與修繕。  下一步,泗涇鎮將對8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恢復「煙雨長廊」和「三弓一箭」地標原貌。
  • 農村一種植物,是古代「製酒」原料之一,民間一些老人釀酒還在用
    農村一種植物,是古代「製酒」原料之一,民間一些老人釀酒還在用。在古代,有很多人,喜歡釀酒,製酒當然得原料,原料很多,不然也無法製成酒水。《智取生辰綱》中,也是用了酒,加了蒙汗藥,如此看來,這酒,在古代,是很多人都會喝的。那麼,古代人,那麼喜歡喝酒嗎?其實,他們喝的酒,和咱們現在的酒,不一樣,那是民間釀製的酒,相當於現在的甜米酒吧?說實在的,估計就類似於現在的甜米酒,可以說是當時社會流行的一種飲料吧?古代人能釀酒,可它沒有現代工藝啊?怎麼釀酒?
  • 衡陽七旬老人王申根:自掏腰包開墾荒山種千畝油茶
    王申根老人在荒山上栽種油茶樹苗。 衡陽縣洪市鎮餘雅村的荒山上盛開的油茶花。   紅網時刻衡陽1月27日訊(通訊員 王美 記者 周海波)臨近年關,雨雪冰凍天氣也即將來臨,年近七旬的王申根老人卻依然沒有閒著,在衡陽縣洪市鎮餘雅村的荒山上,他正在抓緊時間整地挖坑,爭取儘快將3萬株油茶苗子種下去,屆時,他的油茶種植面積就可突破1000畝了。   農曆臘月初八這天,天氣異常寒冷,不時飄落的細雨卻並沒有阻擋王申根老人的熱情。
  • 七旬老爹「一心六用」 演奏四種樂器邊唱邊跳
    邊唱邊跳,同時用口琴、沙錘、吉他、鈴鼓伴奏,你會不會覺得需要一個樂隊才搞得定?日前,在青山舉行的一場民間藝人秀絕活的演出中,73歲老人姚應祥表演的「一心六用」,讓不少街坊大開眼界。口琴前奏、吉他慢撥、鈴鼓譁譁、沙錘沙沙,幾種樂器同時奏響,熱鬧歡快。姚爹爹邊唱邊跳,引得不少人叫好。姚爹爹早年是瀋陽空政文工團的演員,吉他、小提琴、二胡等各種樂器都能演奏。退休後,姚爹爹依舊愛自彈自唱。「總是老樣子演奏樂器沒意思。」他開始想心思練倒立吹口琴,「倒掛金鉤」拉小提琴、二胡。2000年,姚應祥又有了新主意,決定同時演奏好幾種樂器。
  • 枕著千年光陰而眠,清淨古樸又好吃,還有「穿越時光」客棧!
    白洋湖畔的金仙禪寺,是一座千年古剎,出過多名高僧,弘一法師也曾雲遊到此。鳴鶴不缺住宿地,但銀號客棧是一座承載了鳴鶴歷史的老宅,空氣裡都徜徉著古老時光的氣味。不得不提的是修繕這座老宅的主人,是一位美院畢業的高材生,所屬的專業就是關於古鎮建設的。過去的20年他帶上鏡頭和畫筆,穿越了全國大大小小的古鎮,閱覽無數的民宿客棧,最終叫停他腳步的還是充滿鄉情的鳴鶴古鎮「來了,愛上了,就不走了。」
  • 7旬老人登報苦尋傳承人,無償教授百年古法釀酒技術
    許多的傳統工藝傳承者也已年過古稀,但是苦於找不到下一代的技藝傳承者,只能眼睜睜看著老手藝就此斷代。就有一位來自江蘇省的七旬老大爺錢宏開,他是一位釀酒師傅,錢老爺子傳承了祖上3代的古法釀酒技術。但是由於後代無望,沒有人能夠人繼承他的手藝,所以他登報紙想要徵集古法釀酒的傳承人,無償將自己的釀酒手藝傾囊相授。錢氏祖上百年的釀酒歷史1946年,錢宏開出生在江蘇省揚州市方巷鎮先進村,如今的他已經74歲的高齡了,錢宏開一輩子從事著釀酒行業。
  • 用糧食釀酒設備開個酒坊,釀酒的利潤一般是多少?
    對於準備用釀酒設備開酒坊的朋友來說,釀酒的利潤,是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接下來楊俊麗老師先從釀酒的成本算起,跟各位分享釀酒的利潤。 1、釀酒成本計算公式及酒度換算公式。
  • 中國千年釀酒史 : 從夏商到明清的酒是怎樣的?
    酒的發明,一直是酒史專家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歷來有猿猴造酒說,杜康造酒說,儀狄造酒說,黃帝造酒說,神農造酒說等。
  • 濟南有家「愛心」素食餐館 七旬以上老人「免費」就餐
    「這裡老人吃飯免費,我覺得很暖心,就成了這裡的常客了。」一顧客指著收銀臺附近的牌子說。走近後可以看到,牌子上寫著「70歲以上老人需子女陪同,可享受免費用餐。8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支秀美介紹,餐館自3年前開業以來,就對80歲以上來店就餐的老人免費,「老人飯量不大,我也權當孝敬了。」
  • 老宅屋頂現「天窗」 老人獨居令人憂(圖)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安義縣石鼻鎮羅田古村的八旬老人況竹英,雖育有5個兒女,卻仍獨居在一棟牆體變形開裂、屋瓦殘缺漏風漏雨的老宅。她不願搬進兒女的新居入住,兒女們擔憂老宅隨時倒塌會危及母親安全,多次向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申請自行出資修建老屋,但未獲批准。危房為何不讓修建?老人的居住安全如何得到保障?12月12日,記者就此來到羅田古村調查採訪。
  • 自己想要的家,自己造!程序猿夫婦辭職爆改老宅,把日子過得又慢又美
    第二,和大多數到此一遊後,便馬不停蹄投入到都市廝殺的遊客不同,小可和紅子是「有備而來」:2005年起,他們就開始利用假期在全國旅行,對民宿客棧主人的生活情趣尤為歆羨;2012年起,他們開始認真計劃開一家鄉村客棧,並花了7個月時間不停尋找合適的地點和房子,直至遇見了南屏……
  • 為什麼說「自釀酒」是慢性毒藥
    文:原酒公社 | 整理:酩悅團隊真別說,以前喝慣了老村長、牛欄山,還特別喜歡吹捧「瀘窖老酒」「老窖瀘酒」等相關產品的那幫人,特別待見這種自釀酒,沒事就整兩斤,一邊呲溜一邊還要發個感慨:還是純糧酒味道好啊~所以這種自釀酒小店,火的不要不要的,據說比開奶茶店賺錢多了,一時間稀裡譁啦的開遍了大街小巷。
  • 文物保護老宅修繕施工方案_2020年文物保護老宅修繕施工方案資料...
    因此對不滿足現行規範、計算及構造要求的結構進行加固,以確保此樓的正常使 立即下載 千年技法修復 泗涇明清老宅 查看詳情
  • 萬安七旬老人何錦山為母還債演繹「誠信無價」
    原標題:萬安七旬老人何錦山為母還債演繹「誠信無價」 2014年6月6日,萬安縣寶山鄉東坪村七旬老人何錦山在無意翻找東西時,發現了兩張已經泛黃的紙,他小心翼翼地把這兩張紙攤開鋪平,仔細辨認著紙上早已模糊不清的字跡,發現原來是60年前贛州市立醫院寄來的催款通知單。
  • 七旬老人自建免費開放博物館
    有這樣一個老人他叫李東海,今年70歲,2010年60歲退休,退休了以後的生活早晨讀讀書,看看報,澆澆花,剪剪枝,種種菜,過著跟大部分老年人一樣的生活。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老人卻有他的不平凡之處,自己創辦了一個博物館。
  • 年近七旬老人爬山失聯已24小時 願平安!
    本文轉自【北京頭條客戶端】;8月9日上午,在北京房山谷積山的靈鷲禪寺附近,一名年近七旬老人進山之後失聯。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房山藍天救援隊隊長陳海軍處獲悉,目前救援人員正和消防、警方等一起搜救,截至記者發稿時,老人失聯超過24小時,尚未被找到。 「昨天晚上北京下了一場雨,還刮著大風,不知道老人當時的情況如何,有沒有找到躲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