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商船會館花園: 一個被時間封藏的「人間煙火」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董經說 More城讀

01

一個城市的牌面,與她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文明分不開。

除了經典的萬國建築外,外灘令人稱道的,繞不過豫園。作為典型的明代私人園林,豫園已經跳出江南私家園林的私享性質,成為上海的地標景點,元宵的燈會、各類花展、畫展,還有地道的上海小吃,中外遊人如織,本地人也徜徉其中。

好消息是,另一座中式典範園林商船會館花園,與數百年歷史的商船會館一起,作為一張的新的城市名片,與豫園兩大江南園林交相輝映。

俯瞰商船會館花園

商船會館,作為昔日上海灘200餘家會館中最為奢華雅致的場所,見證了本幫沙船業的興盛,也見證了上海開埠後以港興市的「天時地利人和」。

綠地秉承「修舊如舊」的文物修復原則,精心修復並改造其內部環境。同時,打造了一座精緻典雅的會館花園——這座精巧的花園,便是以商船會館為核心,向外衍伸的歲月港灣——這裡樹木蔥蘢,奇石遍布,充滿江南園林氣息的八角亭、鵝卵石小逕自然流淌,形成鬧中取靜的靜謐空間,讓人沉醉其中。

其中,八角亭,既可以作為觀景平臺,又能用作表演展示。恍惚間,仿佛看到了曾經十裡洋場繁花似錦、鬢影衣香穿越了時光,溫柔了歲月,激蕩了山河。

實景圖

外灘,董家渡,在這裡海納百川又承前啟後,會館花園與商船會館一起,再現當年繁華的生活場景,重構植物與建築的時光印記。

相信未來,會館花園將成為外灘新一處網紅打卡點。

02

古風古韻

「沒有圍牆的拙政園」,流動的意向空間

【蝶戀花】忙處拋人閒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後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拙政園、留園、揚州何園、個園、南京瞻園、無錫寄暢園……體現的是盎然詩意,文人雅趣。

所謂大隱隱於市,不出城市而獲取山野之趣,換取心靈與身體的雙重安逸,正是江南古典園林的重要意向。

實景圖

崇尚道法自然的士族們,寄情山水,與造園名家工匠們共同探討掇山、疊石、弄水。

正如清代錢泳所言: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後呼應。通過院牆、洞門、窗格、影壁、廊橋等,移步換景,形成虛實相間的流動空間。

會館花園著力打造的正是這樣一個與綠地外灘中心水乳交融又隱隱自成一派的、沒有圍牆的「拙政園」,一幅當代人的園林生活長卷徐徐打開。

實景圖

在奇石堆疊上,歷經前期反覆多次調整,後續由香山幫的老法師黃華君等參與設計與建造,現場手繪太湖疊石效果,經過反覆選材、堆疊,調整,最終呈現了瘦、漏、透的美感,同時營造了精緻有趣的假山瀑布景觀。

實景圖

青磚黛瓦、亭臺樓閣、條石小徑等,都呈現典型江南園林意向。

經歷歷史風雨的會館原有金山條石、青磚,在時間的打磨下,呈現出古樸韻味。因而,又被繼續應用在花園裡,在一片現代建築裡增加了時間和歷史的厚重,時空上形成了相互呼應。

青磚牆實景圖

欞星門,布置於古建築南側中軸線上,一方面寓意鯉魚跳龍門,水運疏通順達;另一方面,也呼應了上海開埠興市的時間坐標軸。

欞星門實景圖

花園內,布有「沐風亭」與「涵玉軒」等亭臺水榭,其匾額對聯特別邀請了書法大家瞿志豪撰寫,與現有場景珠聯璧合,再度推高了人文厚度。

沐風亭實景圖

尤其是「春報南橋川疊翠,花香翰苑野圖新」這句,取自朱熹題福建古田藍田書院,巧妙暗合當前景象——南橋對應南浦大橋,圖新正描繪董家渡復興之意,實在巧妙的很。

亭臺水榭及匾額實景圖

會館花園的地面、亭臺上布置了精美的銅牌,上有二維碼,便於深度了解董家渡、外灘、商船會館等,所有銅牌至少經歷8道工藝的細緻打磨:機械腐蝕、人工精修、打磨、化學藥水仿古做舊、人工做舊,最後封油。

銅牌實景圖

至於會館入口那三株特意從日本運回的價值130餘萬的日本羅漢松,寓意財富風水的同時,也契合商船會館曾經氣象萬千、顯赫一方的繁盛時光……

這些,都將隨著會館花園一起流傳。

03

承諾兌現

外灘CAZ版圖上綠色翡翠,外灘核心詩意棲息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這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置身會館花園,耳畔仿佛傳來餘韻十足的唱腔;晃眼之間,嫋娜的身姿欲拒還迎,人們瞬間穿越了時光,寂靜了心靈,漫步會館花園,徜徉戲臺八角亭,我自巋然……這才是閒暇時段、返璞歸真的外灘生活。

假山瀑布實景圖

時至今日,比起高樓大廈不夜城,或許是拎著鳥籠的老人、堅持晨跑的中年人、趕著上學的孩子,探訪城市的老外,我行我素的年輕人……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外灘一景。

他們和她們,連接了現在與過去,在一片高聳入雲的超高層現代建築中,演繹了動態的魔都之美。

實景圖

作為綠地外灘CAZ版本上的綠色翡翠,商船會館花園也是其外灘核心詩情畫意的棲居地,正如ins上大火的李子柒的農家生活,引得多少人嚮往這樣的田園牧歌。

會館花園也是一樣。它既滿足了人們內心士人的江南園林夢,又是人們在現代辦公、現代繁華商業與悠閒詩意生活之間自由切換的橋梁紐帶——

關上朱門,結束工作與應酬,這裡,就是一場遊園夢,就是一首哲理詩。

商船會館實景圖

陸續建成的商船會館與會館花園,加上完整的活力外灘城市航母,綠地,作為外灘CAZ的幕後推手,打造了外灘核心詩意棲居地,正在兌現其理想邁進現實的承諾。

04

他,與一個時代

綠地承擔城市責任,書寫不凡時代

作為世界500強央企,綠地發源於上海,天然具備了更多城市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參與一個時代,見證一個時代,成就一個時代。

綠地的理想主義體現在了對商船會館的修舊如舊,體現在與會館珠聯璧合的低密度中式園林的匠心營造上,更體現在打造7*24小時活力外灘CAZ,留下高淨值和高知人群的城市版圖上。

商船會館實景圖

歷史,終將銘記那些改變城市和歷史的人和事。

若干年後,城市將會感謝那些,承擔了重要使命,並竭盡全力努力做出改變的人和事。

你、我、他,躬逢盛世,將與這樣一個時代,乾杯,共勉!

原標題:《外灘商船會館花園: 一個被時間封藏的「人間煙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商船會館重現黃浦江轉折點 , 綠地外灘中心彰顯上海氣魄
    以商船會館為中心的城市文化軸,輔以300米超高樓為中心的城市景觀軸,一曲昇平,再度開啟董家渡輝煌。實拍圖重塑江南文化再現百年外灘「一城煙火半東南」,曾經繁華的董家渡,有眾多歷史遺留下來的遺蹟,商船會館則是這些遺蹟中歷史最為悠久,且最能代表江南文化而又最能體現海派文化的代表之作。
  • 300年商船會館修繕落成 江南文化地標回歸外灘
    位於南外灘董家渡的商船會館經過半年多的精心修繕,這座有著305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地標近日正式回歸,古老的歷史建築再度煥發新生。外灘商船會館始建於1715年,是當時上海面積最大、建築格局與形制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由當時上海周邊的沙船業眾商集資興建,用於集會、議事、看戲等。
  • 外灘又一幢古建築修繕後回歸 305歲商船會館明天開放
    明天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申城78處文物建築將免費對公眾開放,其中有著305年歷史的商船會館在完成重新修繕後,也將首次亮相。這座當年上海248座會館中面積最大,建築格局與型制最為豪華的會館,將以原汁原味的風格重新喚回人們對黃浦江畔老碼頭的古老記憶。
  • 外灘商船會館修繕落成 上海城市更新傳承歷史文脈
    新華社上海12月27日電(記者鄭鈞天)近日,象徵著曾經上海繁榮景象的人文建築地標——外灘商船會館重新修繕落成。這意味著,這一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建築將重新煥發光彩。外灘商船會館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是當時上海面積最大、建築格局與形制最為豪華的會館之一,由當時上海及周邊的沙船業眾商集資興建,用於集會、議事、看戲等。作為上海及周邊沙船業商行團體的所在地,商船會館記載著上海航運發展、客商貿易及文化往來的厚重歷史,對上海港初期的形成、興起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也是上海「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的重要歷史見證。
  • 經過4個多月修繕,綠地外灘中心上海商船會館落成
    經過4個多月修繕,綠地外灘中心上海商船會館落成 澎湃新聞記者 劉暢 2019-12-23 07:05 來源:澎湃新聞
  • 新修商船會館一瞥
    而會館弄在外馬路到中山南路之間,是因原泉漳會館而得名的,原名泉漳會館街。一街一弄,差了一站多路,走是要走一會兒的。今年1月1日元旦放假一天,想起前幾天有朋友問起商船會館是否已經修好了,於是就坐車來到董家渡路以南的原會館街,看一看上海最早的會館——商船會館,現在怎麼樣了。
  • 商船會館與輪船招商局
    當年輪船招商局最近,在南外灘觀賞了始建於清初的商船會館,又趁興到外灘端詳了落成於清末的輪船招商局大樓,不禁思緒萬千……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開放「海禁」。為了「聯絡同鄉、同業感情」,上海和周邊的船商聯合在黃浦江邊「董家渡馬家廠」(後為會館街38號)籌建商船會館,並於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基本竣工。商船會館規模宏敞,有樓、臺、殿、閣,飛簷高翹,金碧輝煌。商船會館具有行業組織性質,日常事務「悉歸號商管理」,並「立董事以總之」,負責調解同業糾紛、平均同業利潤。
  • 煥彩重生的商船會館
    商船會館,對上海人而言是一個神奇的傳說。商船會館是上海第一所同業會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上海各幫沙船商集資在小南門外馬家廠北(今黃浦區會館街38號)興建。商船會館佔地近20畝,規模宏大,號稱「極締造之巨觀」。會館坐西向東,面朝黃浦江。正門額上刻「商船會館」四個大字,兩側偏門額分別刻「海晏」「河清」。大殿為歇山頂雙合式建築,神龕祀天后。
  •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01商船會館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1882)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該建築群坐西朝東,磚木結構。
  • 上海305歲商船會館修繕完畢,800平方米動用近60名工匠,未來考慮開放
    從設計到施工共花費兩年時間商船會館位於董家渡核心區域的綠地外灘中心。這是一處清代江南風格建築,飛簷戧角起翹較大,整體造型輕盈。「商船會館的現存建築只有戲臺和大殿,而這兩座建築單單修繕設計方案就耗費了近一年半時間。」
  • 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6月13日,地處上海外灘黃浦江畔,有著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在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據悉,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
  • 遺產日首日,到商船會館溯源上海城市發展史
    門頭上的大方磚上有立體的「商船會館」字樣。商船會館,位於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它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遺產日首日,等待參觀商船會館的市民。
  • 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1/7)
    >/7) "← →"翻頁 6月13日,地處上海外灘黃浦江畔
  • 上海305歲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喚回黃浦江畔老碼頭記憶
    中新網上海6月13日電 (王笈 康玉湛)位於上海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的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6月13日,滬上78處文物建築向市民免費開放,這座承載著上海航運厚重歷史的商船會館,也迎來了修繕後的首次對公眾開放。6月13日,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 張亨偉 攝   商船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1882年)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
  • 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它剛剛完成修繕如今,首次對外開放更具有不一樣的意義↓↓↓商船會館位於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商船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該建築群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現存主要建築有磚雕門樓、大殿、戲臺和清乾隆石碑,建築佔地面積793平方米,分布面積2341平方米。門樓高5米、闊16米,由清水方磚砌築,雕有「商船會館」字樣。
  • 「申藍巔峰時刻-申花歷屆獎盃巡禮展」亮相上海商船會館
    7月4日-7月5日,「申藍巔峰時刻•申花歷屆獎盃巡禮展」在上海商船會館舉行作為上海最大的會館,商船會館曾經見證著上海航運的百年榮光。海派文化自此而起,也影響了一代代上海人。如今,代表著上海精神的申花,也將它的榮耀綻放於此。
  • 305歲商船會館修繕一新後,首次對外開放,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6月13日上午,會館街38號,高溫之下,依然有市民早早地在商船會館門口排隊了——這一天,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系列活動之一,上海全市78處文物建築集中向公眾免費開放,其中科學會堂和商船會館兩處文物建築均是首次對外開放
  • 上海:商船會館對市民開放
    6月13日,市民在商船會館了解上海航運和城市發展史。   當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擁有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經過保護性修繕,首次對市民開放。商船會館記載著上海航運發展、客商貿易及文化往來的歷史,見證了上海「以港興市」的歷史進程。
  • 上海最古老會館修繕完畢
    本報記者 戚穎璞歷經半年修繕,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商船會館」於12月22日正式落成。這是上海最早建成的會館,擁有300多年歷史。記者昨天從建設方綠地集團獲悉,商船會館將具備一定公益性質,未來考慮開放。
  • 上海:擁有305年歷史的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新華社上海6月13日電(記者孫麗萍)飛簷凌空、藻井華美,大殿正門高掛「國泰民安」匾額……擁有305年歷史的上海首個同業會館——「商船會館」經過保護性修繕,13日首次對上海市民開放,接受預約參觀。商船會館被譽為上海歷史的「活化石」,其落成比上海正式開埠(1843年)還要早128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海各幫沙船商集資在今天的黃浦區會館街38號位置興建了這一恢宏會所。它佔地近20畝,坐西向東,面朝黃浦江,擁有神廟、戲臺、廂房、議事廳等,豪華程度一時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