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春節已經過去了。在春節過後,很多人將自己家裡做的臘肉、臘腸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在異鄉也能夠品嘗到家鄉的味道了。不過,很多人反反映,在家的時候,父母做出來的臘肉很好吃,看上去就特別有食慾。但是,自己炒的時候味道卻不怎麼樣。而且,炒出來的臘肉還很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炒臘肉的方法不對。眾所周知,臘肉是經過風乾製作而成的。所以,它本身就是一種比較硬的東西。很多人認為,如果想要炒出來的臘肉不發硬的話,在炒的時候可以加入適量的水。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在炒臘肉的過程當中,如果加水的話,炒出來的臘肉反而更像煮的,口感也不會很好。那麼,在炒臘肉的時候,鍋裡到底需要放水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般情況下,比較常見的就是蒜苔炒臘肉。在做這道菜品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臘肉切成片,蒜苔洗淨切成段。如果臘肉實在太硬不好切的話,可以提前放入水中浸泡一會。切好之後就可以直接將臘肉放入鍋中煎了。這個時候是不需要放油的,因為臘肉本身就是五花肉做成的。
等到臘肉煎至兩邊有些捲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蒜苔放入,再倒入適量的清水。所以,如果想要炒出來的臘肉不發硬的話,在炒的過程當中還是需要放水的。不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水量一定不要太多,不然炒出來的臘肉就不香了。大火煮開之後,再加入適量的調料翻炒均勻就可以出鍋了。
所以,自己在家炒臘肉時,如果想要炒出來的臘肉不發硬的話,是需要放入適量的水的。對於小編以上所說的,大家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最後,喜歡小編這篇文章的話,記得點讚、收藏加分享!更多美食資訊敬請關注美食小竅門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