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早安讀書
「十指春風繡繁華」說的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術刺繡。而有一種刺繡,並不被眾人所知,美的獨具民族特色,它就是馬尾繡。
三都縣的水族馬尾繡已經傳承了上千年,被稱作是「刺繡中的活化石」。它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繁瑣,圖案典雅卻精美耐用。
因為水族居住區的地理環境,村寨中的人們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也讓刺繡這項技能成為了必然。
據記載,馬尾繡是水族女性在出嫁前必須要會的技能,而是否能夠繡好則會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嫁評判標準。
在過去,許多水族女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獨自完成複雜的馬尾繡作品,一代代的傳承讓這項民間技藝沉澱成了文化。
馬尾繡的材料
水族有養馬和賽馬的習俗,以馬尾為原材料的馬尾繡應運而生。
因為馬尾較硬,所以繡出的圖案不易變形,再加上不易腐爛的特質,所以馬尾繡可以維持的時間比一般的刺繡要久。
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們憑藉著對藝術的敏銳和審美能力把自然萬物和民俗相結合,通過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了這種頗具民族韻味的民間藝術。
在水族村寨,馬尾繡是用來裝飾服飾以及生活用品的,比如她們在腰部的繡片,鞋子以及床上用品上用飽滿的配色繡上充滿民族特色的圖案。
水族馬尾繡工藝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① 產業化面臨的問題
製作馬尾繡需要耐心還需要專注。現在的年輕人面對刺繡工藝品,往往缺少創造的激情。
據數據顯示,目前馬尾繡技術的傳承者的年齡主要在30-60歲的年齡段。這也意味著馬尾繡的製作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的下降。
傳統的馬尾繡技藝漸漸地因為老藝人的離世開始逐漸走向沒落,更導致許多的馬尾繡工藝製品的質量大不如前。
不少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而不願意再呆在水族村寨中,再加上手工製作的民族服飾漸漸地被工廠做出的廉價時尚的服飾所代替,這也讓傳統民間文化受到了衝擊。
② 經營規模小
目前市面上並沒有特別大的公司去生製作和經營馬尾繡產品,在三都縣的經營者一般是普通門店經營或者小本地攤上販賣,這種規模經常會出現管理的專業性和經營持續性的問題。再加上馬尾繡的銷售渠道比較單一,需求量不大,這讓馬尾繡的傳播和生產成了問題。
水族馬尾繡工藝的保護
在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首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其中就包括了水族馬尾繡。
傳統的民間傳統藝術馬尾繡也因得到了國家文化的保護,得以延續。
① 保護傳承人
人創造了文化,也傳承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通過一代代的傳承人通過口頭,手工技藝等方法將文化傳遞至今。
水族馬尾繡的國家級傳承人宋水仙,一直致力於保護和宣傳馬尾繡,她讓村寨裡的上千名貧困婦女通過製作馬尾繡脫離了貧困,她說她要一直執著的堅持保護民族文化。
不僅如此,宋水仙還參加了中國博物館博覽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博覽會向全世界的人展示馬尾繡的魅力。
他們身上承載著精湛的技藝和過人的才華,如果想要保證馬尾繡的延續,保護傳承人是非常必要的。
② 學術研究帶動保護
在寫這篇文章查閱文獻的時候,我發現對於民間傳統文化馬尾繡的文獻並不是特別的多。
學術的研究不僅僅是理論的呈現,它也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方法。
因為在撰寫文獻的時候,往往需要學者們嚴謹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還有傳播等眾多方面做出考量,這種資料的整合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如何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馬尾繡的學術研究是一項專業的工作,除了準備嚴謹的學術論文,考慮到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還需要考慮學術研究的可讀性,讓更多的讀者能夠從專業中感悟文化傳承的偉大。
馬尾繡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民間刺繡開始傳承和發展,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馬尾繡不僅僅是傳統刺繡,更是水族文化的體現和傳承。
一代代的水族人用智慧和想像力將一幅幅偉大的刺繡作品呈現在世人面前。
面對馬尾繡文化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如何應對?
① 加強宣傳,擴大影響
針對產業化面臨的年齡斷層問題,問題主要出在年輕的一代。回想從小到大的教育中,好像很少有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和教育。
教育的形式比較單一,缺少了一些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和文化底蘊的課程。傳統文化的加速流失和這部分教育缺失有一定的關係。教育需要多元化的發展,國家的文化傳承在當今時代也頗為重要。
宣傳馬尾繡不僅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偉大的民間傳統藝術,在實踐中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裡可以舉辦一些文化藝術展覽,參與一些民間的傳統活動,讓這些古老的文化傳承。讓年輕的一代願意成為新一批文化傳承人,把馬尾繡這項偉大的刺繡藝術傳遞給更多的人。
② 鼓勵經營,擴展渠道
剛才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提到經營規模小的問題,國家和政府可以通過一些激勵政策來推動馬尾繡技術的保護和傳承。
針對經營規模,國家及政府給其一些資金上的扶持,讓經營者獲得充足的資金並擴大規模。當馬尾繡在市場上佔據的份額變多,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好的宣傳馬尾繡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專業的管理人才和馬尾繡傳承人們合作。
在充分發揮傳承人的技能的同時,提供有效的方法讓馬尾繡的產業鏈形成,並通過研究當地的商業環境,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實現文化和經濟的共同發展。
總結
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需要整個國家的共同努力,時代的高速發展並不能讓過去的文化和民間工藝就此消失。
對於水族馬尾繡的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們可以藉助媒體進一步宣傳馬尾繡並提高社會的認知度,讓傳統的民間刺繡藝術可以延續並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何星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民族文化現代化》
陸廷軍《貴州水族民間刺繡——馬尾繡的藝術價值》
馬子雷《宋水仙:守護水族馬尾繡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