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在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國際綜合賽馬場馬術表演大樓,兩匹阿哈爾捷金馬(中國稱汗血馬)在奔跑。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攝
新華網天津5月12日電 「汗血馬」是一種古老的世界名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我國史書中如此稱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史稱「鑿空」,從此,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揭開了新的一頁。
《史記》中載,張騫在西域發現一種揮汗如血一般鮮紅的寶馬,這個消息傳回長安,立刻引起轟動。此後,漢武帝從大宛國(今中亞費爾幹納一帶)得到了這種有汗血的寶馬,並作詩讚美它為「天馬」。汗血寶馬從此名揚中國。據說,它還是成吉思汗的坐騎。
資料記載,被稱為「汗血馬」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是人工飼養歷史最長的一個馬種,其先祖是生長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這種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阿哈爾捷金馬還是土庫曼斯坦的國寶,它的形象被繪製在國徽中央。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目前在土庫曼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斯坦。
汗血馬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這種馬耐渴,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適於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馬耐力極好。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裡、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汗血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特有的優雅步伐、輕細優美的體形,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這種馬完美的身形曲線。
據專家們考證,出土於我國甘肅武威雷臺的威武、慓悍的銅奔馬,就是根據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汗血馬的形象創作的。這尊被郭沫若先生定名為「馬踏飛燕」的銅奔馬,達到了《齊民要術》中相馬的最高標準。一蹄著飛燕、三足凌空,氣勢奪人,輕盈翱翔,集美感、力量與速度於一身,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