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大潰敗,0.5折一斤的滯銷服裝,撐起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2020-12-11 電商報

「快時尚」賣不動了

服裝行業有句玩笑話:就算全中國的服裝工廠都停工,光是庫存的衣服,也足夠全國人民穿3年。清庫存,可以說是服裝老闆最頭痛的問題。

但是45年前,一位西班牙小夥想出了一個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快時尚」:

幾百位年輕設計師,每天緊跟米蘭、巴黎、東京時裝周潮流,從設計到打板,再到生產出廠,最快一周就能上架一批全新款式。又快又時尚,這是加快賣貨節奏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嚴格控制服裝產量。

通過這種方式,快時尚行業的庫存率可以降低到15%-20%,而傳統頂級服裝和一般大眾服裝的庫存率高達40%。

因此當Zara、H&M、GAP等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時,不僅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也引起了大批本土服裝品牌的效仿。

一時間,快時尚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風頭無兩。

然而40多年之後,快時尚的套路卻逐漸失靈了:滯銷、虧損,打折、清倉。最近幾年,快時尚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敦刻爾克大撤退:

美特斯·邦威等中國本土品牌率先陷入掙扎,然後H&M、Zara、GAP不斷收縮市場,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則陸續退出中國。

2020年,一場讓所有中國人閉門不出的病毒,更是讓「唯快不破」的快時尚們不得不集體踩下急剎車。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今年的疫情其實只是推手。早在20多年前阿里和京東誕生的那一天,快時尚們其實就應該能意料到今日的局面。

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是時尚。快時尚做的終究是年輕人的生意。

二十多年前,國門初開,那代年輕人自然崇尚歐美潮流。在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千禧一代,如今則更加以國潮為美。幾十年間,歐美快時尚品牌始終在米蘭、紐約、巴黎時裝周身後亦步亦趨,自然逐漸與中國年輕人脫節。

其次是品質與價格的不對等。

快時尚雖然主打平民路線,但是在中國,與淘寶相比,線下快時尚的價格依然毫無優勢。而對於其衣服質量,多年前就有網友吐槽,「他們有一項黑科技,可以把一件衣服的面料撕成兩件衣服賣。」

當一件衣服既沒有款式方面的獨特優勢,品質與價格還趕不上淘寶爆款,消費者又不傻,自然不會再熱衷於逛店。

最後是庫存問題。

Zara最引以為傲的降庫存手法,是依靠全球統一的銷售數據系統,可以快速分析出各國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從而調整生產和促銷節奏。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中國電商平臺掌握的大數據,顯然要比單一的某個品牌更為豐富和完善。

當淘寶品牌商家們能獲取這部分數據,並依靠中國強悍的製造實力進行供應鏈管理,Zara們獨特的競爭優勢也就將不復存在。

因此可以說,無論是在價格、款式、服裝質量,還是庫存管理方面,面對中國電商,歐美快時尚品牌都是完敗。

賣不掉的衣服哪去了?

一般來說,一件衣服從出廠到銷售,最多只有三年時間。

其中上架當季最好賣,過季就只能打折。2020年還能勉強銷售2019年的舊款,兩三年前的滯銷庫存就基本完全賣不動了。

這時候只能從市場角度想辦法:先在一二線城市銷售,過季的挪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再往後還賣不掉,就只能打包運往東南亞、非洲等欠發達國家。

越往下走,價格自然也就越低。

都市麗人就在今年5月的公告中提到,目前還在清理2017年之前的存貨,計劃以稱重的方式向東南亞出售,價格是0.5折。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麗人內衣的平均售價不過80元,以0.5折的價格論斤賣,也就是一件內衣不到4元錢,基本連成本都無法覆蓋。

為了避免產品落入虧本都沒人要的境地,所有商家都會在清庫存方面使盡渾身解數。

具體來說,目前業內主要有四大清庫存途徑。

第一是公開打折促銷。

最開始,品牌會利用國家法定節假日進行特價優惠,後來阿里和京東創造了雙十一和618購物狂歡節,再後來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如今商家的打折促銷已經可以做到全年365天不停歇。

當很多人抱怨商家把所有節日都變成購物狂歡節,讓傳統節日變味了的時候,商家的想法卻是:沒辦法啊,庫存實在多到沒法消化。

除了從節日著手,部分商家也會開設工廠直營店、品牌折扣店等線上、線下渠道,專門用來進行尾貨大甩賣。

這種途徑雖然能覆蓋大量消費人群,但是長此以往,也會逐漸損害品牌形象及其正常的價格體系,因此一般品牌都會慎重使用,優質大牌更是不會輕易打折。

第二種途徑更為隱秘:企業內購。

顧名思義,商家會選擇在企業內部,或者聯合其他大型企業開展特價銷售,一般不對外公開。這種方式參與人數有限,除了可以提高員工滿意度,與合作品牌維持良好關係外,並不能消化太多庫存。

第三種方式比較極端,那就是選擇直接銷毀。

根據外媒報導,H&M每年都會焚燒12噸滯銷衣物,從2013年到2018年,累計銷毀了60噸衣物,其中包括3萬條嶄新的兒童和女裝牛仔褲。

相對於快時尚,奢侈品牌們更願意選擇這種清庫存方式。除了LV、愛馬仕,Burberry就曾被曝光在2017年銷毀了價值人民幣2.5億元的服裝、配飾和化妝品。這些原本售價幾萬、幾十萬的衣服包包,剪爛之後被全部燒成灰燼。

選擇這種極端方式,除了出於保護品牌的目的,還有部分商家則是因為不願承擔高昂的倉儲費。為此,僅在2018年,亞馬遜平臺就直接銷毀了300多萬件滯銷商品。

最後一種方式,是委託第三方進行庫存清理。

在線下,目前奧特萊斯是一二線城市的打折促銷主陣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奧特萊斯發源於美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而outlets本身就是打折的意思。

自從2000年左右奧特萊斯進入中國,不少本土服裝集團也開始主打「奧特萊斯」概念。2019年,杉杉集團旗下的杉杉奧萊,就被同樣主打大牌折扣的唯品會收購。

在廣袤的低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甩尾貨的路徑和方式就更為粗放,價格也更加低廉。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年,在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傳統電商巨頭之外,一個專注於解決庫存問題的細分電商市場也正在迅速成長。

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都是好牌子,天天有三折。」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二十不惑》再到《三十而已》,唯品會今年在各大節目中刷足了存在感。

而唯品會,正在中國庫存電商行業的鼻祖。

2008年,唯品會剛面世,那時候網友最大的好奇就是,「唯品會為什麼那麼便宜?」

一件Lee的牛仔外套,單賣價格800左右,日常頂多打8.8折,但是在唯品會,直接4折優惠,300出頭就能到手,價格簡直「低到不可思議」。

這背後,則是唯品會開創的「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電商特賣模式。

2012年,創始人洪曉波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唯品會的靈感其實來自於一家法國網站。一天早上七點,他發現妻子蹲守在該網站上搶折扣服裝。該網站的特點是,囊括了全球名牌,每天定時打折。唯品會的模式由此而來。

與那家法國網站不同的是,唯品會除了賣奢侈品,後來更關注的是大眾時尚品牌——這是庫存積壓最嚴重的服裝品類。

不得不提的是唯品會和品牌合作的方式:寄售。

早期唯品會賣奢侈品,只能選擇從品牌方直接「買斷」,最終賣不掉的服裝,成了唯品會自身的庫存,「現金壓力極大」。轉型大眾時尚後,唯品會的定位是幫助供應商「寄賣」,賣不掉可以退貨。

如此一來,唯品會輕裝上陣,專注於市場營銷,幫供應商解決更多庫存問題。

根據2014年艾瑞諮詢發布的首份《中國網絡限時特賣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唯品會佔據中國特賣市場38.1%的市場份額。

隨著唯品會的爆發式增長,庫存電商行業開始熱鬧起來:俏物悄語、聚尚網、佳品網、聚美優品、尚品網、蜜芽、卷皮相繼誕生,傳統電商平臺也開始布局清倉頻道,比如唯品會的花海倉、阿里系的倉等。

2015年,拼多多誕生。所有人都知道拼多多打開了下沉市場,把阿里、京東打得措手不及。沒人注意到的是,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也將庫存電商帶進了下半場。

這裡我們需要區分幾種主要的電商模式:

C2C,個人賣給個人;B2C,商家賣給個人;庫存電商的玩法,則要向上遊產業鏈再追一步,S2C,大供貨商賣給個人;社交電商介入後,庫存電商迎來2.0時代,S2B2C,也就是大供貨商——經銷商——個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經銷商,其實就是個人代購。「一鍵分享,在家創業,寶媽兼職」是其主要特色。目前京東的電商、淘寶和1688的一件代發,都是借鑑這類玩法。

在庫存電商2.0時代,愛庫存成了行業佼佼者。

與唯品會相比,同樣的名牌折扣,愛庫存放棄「限時搶購」的玩法,選擇社群分銷,用激活私域流量的方式,讓庫存貨品去滲透更低線市場。

最新消息是,愛庫存成立不到3年,已經擁有註冊店主超200萬,累計幫助1萬多家品牌銷售超2.5億件商品。

根據艾瑞諮詢推算,2018年整個庫存電商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05億,其中S2B2C類庫存電商為130億,預計2022年將達到1500億,年複合增長率為84%。

由此,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即將崛起。

庫存電商的未來:最好走向死亡

存在即合理,消失也合理。一個行業的崛起與衰亡,都有其內在邏輯。

無論是快時尚的大潰敗,還是庫存電商的興起,其背後都有中國電商的身影。而電商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透明。

為什麼傳統快時尚賣不出去了?

因為消費者在電商平臺找到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新的品牌商家,也在電商平臺找到了更高效的做生意方式。

為什麼庫存電商要進化到2.0時代?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買家轉變為賣家,親自去參與電商行業。

這帶來的影響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整個產業鏈的不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供給側工業2018年1-4月份的產成品庫存為4萬億元,在去庫存壓力最大的12個行業中,服裝服飾排名第七,產成品庫存率達14.62%。

2018年1-4月庫存行業排名

為什麼說庫存電商理想的未來是走向死亡?

從短期來看,庫存電商的行業天花板是目前市場上的庫存規模,從長期來看,則是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速度。

目前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在推動工廠柔性定製,將消費端的需求數據向生產端開放。

不難預料,未來至少在服裝行業,電商將不僅能推動產成品去庫存,還將推動更上遊的原料去庫存,將多餘的產能扼殺在生產之前。

這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快時尚品牌中,優衣庫之所以能逆勢回春,主要在於它拋棄了所謂的「快時尚」,轉而主打基礎款和性價比。在將品質和價格做到極致的同時,順便將目標消費群體,從20歲左右的年輕人,拓展到了上至100歲下至剛出生的全年齡階段人群。

未來的服裝行業,除了優衣庫式的性價比基礎款,更多的選手則將在細分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

隨著電商大數據的成熟運用,服裝行業「老大難」的庫存問題或將迎來更好的解決方式。

作者:風清

相關焦點

  • 服裝物流千億級市場,看快時尚品牌服裝物流模式如何
    服裝物流千億級市場,看快時尚品牌服裝物流模式如何 2018-08-24 09:28:53 來源:亞洲紡織聯盟    服裝物流這個千億級的市場,竟然沒有一個
  • 中國賣不完的「千億市場」:燒毀打折、0.5折「賤賣」到東南亞?
    除此之外,H&M、ZARA、FOREVER 21等國外服裝品牌,都曾在國內市場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喜愛。不過,隨著國內服裝市場的逐漸飽和,不僅是國內服裝品牌,就連這些曾被「瘋搶」的品牌也開始走向下坡路。現在,服裝行業競爭壓力大,既要迎合時代又要迎合消費者的心理,才能勉強在這一行生存下去。
  • 0.5折大甩賣...又一服裝巨頭敗走中國?
    為甩貨打出0.5折   「奧萊的Esprit甚至打出0.5折的牌子。」一位網友表示。「從來沒碰到過全場0.5折,打破對衣服的價格觀,12件衣服包括大衣只要 400元,比抹布還便宜,震驚。」4月11日,大眾點評用戶「三月蛐蛐」在ESPRIT上海楊浦時尚中心奧特萊斯門店的詳情頁這樣評價。
  • 日本服裝行業滯銷庫存積壓加劇的背後
    聯商專欄:近三年來,日本服裝行業滯銷庫存積壓加劇,苦不堪言。從銷售與消費的雙向價值交換角度看,核心問題在於供應過剩和與需求不對應的衝突。顯現出來的現實是服裝流通的適時、適品、適量的供求調整功能快速下降。
  • 千億服裝巨頭撐不住了,1折甩賣庫存
    此前,ESPRIT的中國門店、官網就通過1折銷售清庫存,4月天貓旗艦店也加入打折甩賣的隊列,這也為ESPRIT退出亞洲市場奏響了前奏。隨著Zara、優衣庫、H&M等快時尚品牌接連進入中國,Esprit的疲軟狀態逐漸顯露。2009年,Esprit的營業額下滑了7.4%,淨利潤暴跌27.4%,也是這一年,Esprit結束了長達15年的雙位數高速增長。  2012年,Esprit聘請ZARA西班牙公司高管,學習其快時尚品牌轉型之路。
  • 品牌服裝的規模詛咒:快時尚還能快多久?
    這些困難除了整個行業都面對的氣候因素以外,決策失誤也起了相當的作用,優衣庫的母公司的決策層在2014財年和2015財年基於日元匯率的貶值壓力而實施「產品提價」的策略;其次,快速門店擴張導致的管理失當及去庫存失控,經營成本突然大增,庫存積壓起來後去庫存速度慢。最後,受累於其他全球子品牌的經營負累。
  • 打工人的胃,撐起了一個百億市場
    在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裡,有一個題為「你會覺得買臨期丟人嗎?」的帖子,發帖人表示,自己和朋友分享划算的臨期食品,可是朋友卻說快過期的東西對身體不好,於是自己就算買臨期也不會再分享,怕別人覺得自己窮酸。兩百多個人在那個帖子下面分享自己購買臨期食品的快樂。
  • 打折、關店、業績暴跌……快時尚品牌「快」不起來了?
    GAP為此也推出了促銷活動,其官網顯示,所有在售商品都在促銷,折扣最高為2.5折。大範圍關店再加上線上銷售遇阻,這對GAP來說幾乎意味著收入停滯。更嚴重的是,門店正在迅速消耗現金。集團自今年2月份以來已消耗10億美元,預計到下周其銀行帳戶裡將只剩下7.5億-8.5億美元。
  • ZARA姊妹品牌大撤離 快時尚敗在了「快」?
    憑藉一個「快」字,快時尚短時間內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各大商場的臨街店鋪多有快時尚品牌的身影,電商也一度以能引入快時尚為傲。現如今,同樣是因為一個「快」字,讓快時尚將刀鋒對準了自己,昔日的輝煌多少成了過眼雲煙。到底是什麼讓快時尚品牌沒落得如此之快呢?  「ZARA是Inditex集團在中國市場做得最知名的品牌。
  • ZARA姊妹品牌大撤離,快時尚因「快」自掘墳墓
    鄰店員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Stradivirus在撤店前進行了4-7折的大甩賣活動。同樣曾位於長楹天街購物中心的Bershka也已「人去樓空」,現處於空置階段。    集體沒落  定位相似導致左右手互搏  憑藉一個「快」字,快時尚短時間內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各大商場的臨街店鋪多有快時尚品牌的身影,電商也一度以能引入快時尚為傲。現如今,同樣是因為一個「快」字,讓快時尚將刀鋒對準了自己,昔日的輝煌多少成了過眼雲煙。
  • 中國廣場舞大媽撐起千億級市場:月均花費三五百
    中國大媽和創業,聽起來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是在過去的兩年間,人數已經突破了一億的中國廣場舞大媽們,卻讓廣場舞成為了高達千億級的資本風口。  月均花費三五百 廣場舞大媽撐起千億市場  根據調查,跳廣場舞的月均花費一般在三百到五百元之間,三五百雖然不多但乘以一億人這個係數,得出的數字可就是天文數字了。
  • 又一服裝巨頭「敗了」,一年燒12噸庫存,因拒絕「它」,營收腰斬
    其實不管是在哪個國家,服裝行業都有著很不錯的發展,因為人們對於穿衣的需求是很大的。從剛開始只要能保暖、耐看就行,到現在的時尚等等元素加持之後,服裝行業正在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1930年經濟危機,當時的牛奶賣不出去,但是美國的E乳業卻每天倒掉2.5萬加侖的鮮奶,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牛奶變少,這樣價格才能變高,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大家都懂,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資本家思維,現在這樣的情況還是有發生的。全球快時尚巨頭H&M早在2013年就爆發了庫存危機,每年都有很多衣服賣不出去,但是這家企業並沒有選擇低價賣出,而是直接燒掉。
  • 李寧安踏等服裝品牌庫存嚴重 同質化運營模式粗放系主因
    這一年,服裝製造遭遇訂單下滑;這一年,品牌服裝經歷大庫存和零售疲軟考驗;同樣這一年,線上服裝零售井噴,佔據了整個服裝消費15%,用「複雜之年」或者「調整之年」都不足以概括這一年。   年度新氣息   -服飾與流行文化結合的越來越緊密   電商走在前面。
  • 阿迪、安踏紛紛大幅打折 服裝企業的庫存危機來了?
    「全場商品6.5折、部分商品5折起、2020年新款5折、買一送一。」最近走進商場,不少人會發現許多服裝品牌都開始進行大力度的優惠活動,其中不乏像耐克(88.07, -0.73, -0.82%)、阿迪達斯、安踏等知名服裝品牌。   服裝品牌紛紛啟動大力度優惠活動的背後,是疫情之下鞋服企業所面臨的銷售困境。
  • 這些即將過期被扔掉的食物,正在撐起一個百億市場
    在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裡,有一個題為「你會覺得買臨期丟人嗎?」的帖子,發帖人表示,自己和朋友分享划算的臨期食品,可是朋友卻說快過期的東西對身體不好,於是自己就算買臨期也不會再分享,怕別人覺得自己窮酸。兩百多個人在那個帖子下面分享自己購買臨期食品的快樂。在這個臨期食品小組裡,這樣的疑問是少數,更多的人分享經驗,那裡更像是一個「臨期食品種草小組」。
  • 東南亞時尚市場又一本土快時尚「黑馬」Pomelo橫空出世
    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在東南亞,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六個主要經濟體的服裝市場總額從2013年的25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330億美元,增幅30%。儘管優衣庫、Zara和H&M等國際連鎖快時尚品牌正在革新時尚潮流,但本土時裝品牌卻成倍增長。
  • 英國潮牌極度乾燥退出中國內地市場,歐美門店大量關閉!快時尚為啥...
    隨著這幾年快時尚品牌陸續退出中國市場,這裡迎來了關門潮。繼去年美國品牌forever21退出中國市場之後,從這裡撤店,英國品牌superdry極度乾燥也在今年6月份正式撤離深圳海岸城。6月24日,極度乾燥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將暫別中國內地市場。今年7月起,極度乾燥自營門店以及品牌電商旗艦店將陸續關閉。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
    在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裡,有一個題為「你會覺得買臨期丟人嗎?」的帖子,發帖人表示,自己和朋友分享划算的臨期食品,可是朋友卻說快過期的東西對身體不好,於是自己就算買臨期也不會再分享,怕別人覺得自己窮酸。 兩百多個人在那個帖子下面分享自己購買臨期食品的快樂。
  • 山西蘋果之鄉4000萬斤蘋果滯銷
    蘋果之鄉山西臨猗縣4000萬斤蘋果滯銷,大量蘋果爛在街頭,當地果農欲哭無淚,還有一些果農開始砍伐果樹!深圳一電商企業得知這一消息後,派人到當地實地考察,蘋果滯銷的情況讓人觸目驚心,為解決果農的燃眉之急,這家企業發起愛心助農義賣活動,在深圳與臨猗縣架起一座愛心橋梁,該活動得到深圳市民網友的大力支持,23小時內就賣出20萬箱。
  • 日本第二大服裝品牌敗退中國,曾比肩優衣庫,半年僅進帳500萬元
    飾夢樂將自己定位為種類繁多、價格平民的日本服飾品牌,經營全系列服飾,包括女裝、男裝、童裝、內衣、鞋襪、帽子、書包等,在一個店裡就買到全家人的服裝。但不同於優衣庫兼顧製造和零售,他們自己不生產產品,而是從海外工廠低成本拿貨,再通過高效物流送到門店,以此來降低成本低價銷售。相比起優衣庫在中國廣受歡迎,大多數人連飾夢樂的名字都不知道。八年前,他們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