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很多很有趣的馬路,如外鹹瓜街、麵筋弄、兄妹貓路、雞毛弄等等,然而今天Fan團兒要介紹一個有點不一樣的馬路,它就是海派文化的誕生地——上海四馬路。
上海四馬路,舊時是一個文人聚集、書局、報社鱗次櫛比的馬路,然而它的另一邊卻又是一個煙花柳巷,風月場所集聚的地方。就是這樣一條看似普通的馬路,卻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與輝煌!
四馬路的書卷香
作為開創海派文化的四馬路,在上海開埠時期,曾經英國傳教士麥都思(或麥杜斯)在此傳教,因此被稱作「布道路」。1843年,他在上海山東中路一帶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出版機構:墨海書館,並僱傭了一批落魄文人傳播西學。正是這批既有國學功底,又吸收外來文化的文人,成了海派文化的奠基者。
之後這批文人在四馬路上開起了一家又一家書局、報社,印刷局也相繼落成。1872年,自《申江新報》(即《申報》)創刊以來,總長不過1543米的四馬路上雲集了100多家書報館,其中包括舊上海的四大報紙《申報》、《新聞報》、《時報》、《神州日報》;還有中華書局、商務印書局、世界書局三大書局,這裡成了文人墨士相聚的地方。
矛盾、葉聖陶、鄭振鐸都曾在此工作過,巴金的《家》,郭沫若翻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也是在此出版,還有陳獨秀在此創辦了《新青年》,影響了一大批愛國志士。那時的上海四馬路,是一個集聚知識分子、書香滿溢的地方。
▼巴金先生
而如今,福州路上依舊有大小書局,文化用品公司,以及出版社。外文書店、古籍書店、音樂書店、上海書城、大眾書局等各種類型的書店一應俱全,閒暇的時光可以去看一看這條曾經文人巨匠曾出沒的馬路,領略海派文化的百年變遷。
四馬路的脂粉氣
說到上海四馬路,就不得不說的是這裡的脂粉氣。然而為了與東段的「福州路文化街」相區分,把四馬路的西段稱之為「四馬路妓女窟」。與東段不同的是,這裡是一個煙花柳巷,風花雪月的地方。
1917年,上海灘舉辦「花國總統」、上海皇后等選美大賽轟動一時,妓女們爭先恐後報名。那時的上海灘人頭攢動、美女雲集,熱鬧非凡,然而大多數參賽的妓女都來自四馬路。
這條馬路上的妓院到底有多少?短短85米的兩排石庫門,除了一家醫館以外,一共151家妓院,在冊的妓女達到587名,而舊上海最出名的紅燈區就是這裡的會樂裡。
這裡不乏琴棋書畫才貌雙絕的書寓,一個個天生麗質,很多人稱她們為女教書、先生,賣藝不賣身;其次是長三,么二,還有其他檔次的妓女。也有不少官員、文人關顧於此,傳出一段段風流傳說,當然也可能慘澹收場。
那個年代的女性並不被尊重,身體與心靈上受到的雙重折磨我們無法想像,為了生計她們出賣自己的肉體與靈魂,那是怎樣一種絕望呢?還好,這一切都結束了!
解放後,妓女們不再出賣色相,她們進行學習改造,提高思想,並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想要從事就業的也安排在了工廠、醫院等地,不少人成為了生產骨幹,讓她們的生命獲得了重生。
四馬路的戲劇味
在聲色場所與文化產業興盛的同時,上海四馬路上的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飯館、茶館、酒肆……也不乏一些西餐廳,還有不可少的劇院。最為出名的當屬「丹桂第一臺」和「天蟾舞臺」。
「天蟾舞臺」到底有多出名?坊間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在天蟾舞臺唱過一場戲,再好的演員那都不是角!」
麒麟童周信芳長期駐演天蟾舞臺,當時,被稱為「四大名旦」之一的白牡丹荀慧生,時年19歲,頭一次來上海,登上的也是天蟾舞臺。同為「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也是應天蟾舞臺之約隻身闖進上海,演出的《玉堂春》一炮而紅。梅蘭芳更是天蟾舞臺的常客,他在上海很多重要的劇目都是在此演出。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裡還是地下黨活動的主要場所。解放後,天蟾舞臺保留了下來,就是現如今的逸夫舞臺,這裡依舊有京劇崑曲演出,已成為江南地區最為出名的戲曲演出場所。閒暇的時光可以買張票,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
以上,就是四馬路的故事。自四馬路興起的海派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歷史終究成為歷史,時光的步伐不會減慢,而上海的故事還將繼續,等著你們和我一起挖掘屬於我們自己的上海故事!愛生活,愛上海!
正在瀏覽此文章
❤
信息整理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內容系上海範兒整理,轉載請聯繫
—— 上海範兒 ——
一個風情萬種的上海盡顯魔都style
商務廣告洽談電話: 185882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