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馬路,曾經的脂粉街,如今的福州路

2021-02-13 魔都生活品鑑局


在上海有很多很有趣的馬路,如外鹹瓜街、麵筋弄、兄妹貓路、雞毛弄等等,然而今天Fan團兒要介紹一個有點不一樣的馬路,它就是海派文化的誕生地——上海四馬路。


上海四馬路,舊時是一個文人聚集、書局、報社鱗次櫛比的馬路,然而它的另一邊卻又是一個煙花柳巷,風月場所集聚的地方。就是這樣一條看似普通的馬路,卻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與輝煌!


四馬路的書卷香

作為開創海派文化的四馬路,在上海開埠時期,曾經英國傳教士麥都思(或麥杜斯)在此傳教,因此被稱作「布道路」。1843年,他在上海山東中路一帶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出版機構:墨海書館,並僱傭了一批落魄文人傳播西學。正是這批既有國學功底,又吸收外來文化的文人,成了海派文化的奠基者。


之後這批文人在四馬路上開起了一家又一家書局、報社,印刷局也相繼落成。1872年,自《申江新報》(即《申報》)創刊以來,總長不過1543米的四馬路上雲集了100多家書報館,其中包括舊上海的四大報紙《申報》、《新聞報》、《時報》、《神州日報》;還有中華書局、商務印書局、世界書局三大書局,這裡成了文人墨士相聚的地方。



矛盾、葉聖陶、鄭振鐸都曾在此工作過,巴金的《家》,郭沫若翻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也是在此出版,還有陳獨秀在此創辦了《新青年》,影響了一大批愛國志士。那時的上海四馬路,是一個集聚知識分子、書香滿溢的地方。

▼巴金先生


而如今,福州路上依舊有大小書局,文化用品公司,以及出版社。外文書店、古籍書店、音樂書店、上海書城、大眾書局等各種類型的書店一應俱全,閒暇的時光可以去看一看這條曾經文人巨匠曾出沒的馬路,領略海派文化的百年變遷。


四馬路的脂粉氣

說到上海四馬路,就不得不說的是這裡的脂粉氣。然而為了與東段的「福州路文化街」相區分,把四馬路的西段稱之為「四馬路妓女窟」。與東段不同的是,這裡是一個煙花柳巷,風花雪月的地方。


1917年,上海灘舉辦「花國總統」、上海皇后等選美大賽轟動一時,妓女們爭先恐後報名。那時的上海灘人頭攢動、美女雲集,熱鬧非凡,然而大多數參賽的妓女都來自四馬路。


這條馬路上的妓院到底有多少?短短85米的兩排石庫門,除了一家醫館以外,一共151家妓院,在冊的妓女達到587名,而舊上海最出名的紅燈區就是這裡的會樂裡。


這裡不乏琴棋書畫才貌雙絕的書寓,一個個天生麗質,很多人稱她們為女教書、先生,賣藝不賣身;其次是長三,么二,還有其他檔次的妓女。也有不少官員、文人關顧於此,傳出一段段風流傳說,當然也可能慘澹收場。


那個年代的女性並不被尊重,身體與心靈上受到的雙重折磨我們無法想像,為了生計她們出賣自己的肉體與靈魂,那是怎樣一種絕望呢?還好,這一切都結束了!

解放後,妓女們不再出賣色相,她們進行學習改造,提高思想,並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想要從事就業的也安排在了工廠、醫院等地,不少人成為了生產骨幹,讓她們的生命獲得了重生。


四馬路的戲劇味


在聲色場所與文化產業興盛的同時,上海四馬路上的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飯館、茶館、酒肆……也不乏一些西餐廳,還有不可少的劇院。最為出名的當屬「丹桂第一臺」和「天蟾舞臺」。


「天蟾舞臺」到底有多出名?坊間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在天蟾舞臺唱過一場戲,再好的演員那都不是角!」


麒麟童周信芳長期駐演天蟾舞臺,當時,被稱為「四大名旦」之一的白牡丹荀慧生,時年19歲,頭一次來上海,登上的也是天蟾舞臺。同為「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也是應天蟾舞臺之約隻身闖進上海,演出的《玉堂春》一炮而紅。梅蘭芳更是天蟾舞臺的常客,他在上海很多重要的劇目都是在此演出。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裡還是地下黨活動的主要場所。解放後,天蟾舞臺保留了下來,就是現如今的逸夫舞臺,這裡依舊有京劇崑曲演出,已成為江南地區最為出名的戲曲演出場所。閒暇的時光可以買張票,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


以上,就是四馬路的故事。自四馬路興起的海派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歷史終究成為歷史,時光的步伐不會減慢,而上海的故事還將繼續,等著你們和我一起挖掘屬於我們自己的上海故事!愛生活,愛上海!



正在瀏覽此文章

信息整理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內容系上海範兒整理,轉載請聯繫

——  上海範兒 ——

一個風情萬種的上海盡顯魔都style

商務廣告洽談電話: 18588205223

相關焦點

  • 海尚志上海四馬路,曾經的脂粉街,如今的福州路
    在上海有很多很有趣的馬路,如外鹹瓜街、麵筋弄、兄妹貓路、雞毛弄等等,然而今天Fan團兒要介紹一個有點不一樣的馬路,它就是海派文化的誕生地——上海四馬路。作為開創海派文化的四馬路,在上海開埠時期,曾經英國傳教士麥都思(或麥杜斯)在此傳教,因此被稱作「布道路」。
  • 蕩蕩馬路 ‖ 福州路,過去比南京路還熱鬧的「四馬路」
    、網紅美食然而,現在的福州路卻落寞得讓人心疼……* 文具「論斤」賣* 天蟾逸夫舞臺進入大修模式*「平望街」拆遷在即曾經繁華熱鬧的景象終究一去不回了!過去比南京路還熱鬧的「四馬路」福州路位於黃浦區中部。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長1544米,是開埠前通達黃浦江邊的四條土路之一。
  • 上海這條街過去被叫做四馬路,曾經胭脂香粉,如今一開學就人擠人
    上海有不少馬路,都有自己特色的經營範圍。譬如銅川路被稱作海鮮一條街,壽寧路被叫做小龍蝦一條街,乍浦路、黃河路也都是美食街,北京東路則是五金一條街。這些特色馬路,現在有不少都因為大環境變化,商業形態的變更,而被迫變遷。
  • 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在上海這麼久,第一次知道還有這些路!
    墓碑上方刻有「義薄雲天」四個大字,為方便民眾祭掃,還闢出「一二八紀念路」。一年後,抗戰爆發,墓碑遭日軍炸毀。直到上世紀90年代,紀念碑在原址(現愛輝路泗塘二中內)重建,並以斷壁殘垣的形象表現其曾遭毀壞的歷史。
  • 上海「四馬路」,曾經青樓雲集現在書店林立,文藝青年決不能錯過
    導讀:這條普通的馬路,曾經青樓雲集歌舞昇平,現在為中華文化第一街上海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高聳入雲。但是如果你沒住過石庫門和弄堂房子,沒有體驗過弄堂的生活,在弄堂中來回穿梭,你就不算是地道的上海人,這似乎有些道理。
  • 上海平望街曾是紅燈區,常被搞錯成報館望平街,也就相隔600米
    上海有很多馬路,不管如今有著怎樣的面貌,細細探究,它們的過去,蘊含著不少值得回味的故事,見證著這座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歷史。就拿著名的福州路來說,現在很多家長孩子開學就會去那裡買參考、教輔,還有不少學美術、音樂的學生,會去福州路買畫具、配件。
  • 「四馬路」上的上海外文書店 開了70年的寶藏書店
    如果說馬路是一個城市的「血管」,那上海的馬路更是見證了城市的變遷發展。一說到福州路,很多老上海人會說起它的舊稱—「四馬路」。它連接著繁華的人民廣場和外灘,與南京東路平行。作為上海曾經最繁華的馬路之一,儘管如今的福州路人氣比南京東路要落寞不少,但在這裡,也有很多老上海的記憶。
  • 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在上海這麼久,第一次知道還有這些路!
    墓碑上方刻有「義薄雲天」四個大字,為方便民眾祭掃,還闢出「一二八紀念路」。一年後,抗戰爆發,墓碑遭日軍炸毀。直到上世紀90年代,紀念碑在原址(現愛輝路泗塘二中內)重建,並以斷壁殘垣的形象表現其曾遭毀壞的歷史。
  • 老上海四馬路的「色、香、味」
    布道的英國傳教士麥都思,1835年到上海,據說他還是個漢學家,並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上海落地後,便開始研究起了儒家學說。1843年,他在如今山東中路仁濟醫院一帶圈了地,被稱為「麥家圈」,並在此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出版機構——墨海書館,連名字都如此入鄉隨俗了。他僱傭了一批落魄文人,來給他當槍手,傳播西學,並有個專用名詞,叫「秉華筆士」。
  • 魔都100:「四馬路」上的上海外文書店 開了70年的寶藏書店
    如果說馬路是一個城市的「血管」,那上海的馬路更是見證了城市的變遷發展。一說到福州路,很多老上海人會說起它的舊稱—「四馬路」。它連接著繁華的人民廣場和外灘,與南京東路平行。作為上海曾經最繁華的馬路之一,儘管如今的福州路人氣比南京東路要落寞不少,但在這裡,也有很多老上海的記憶。    在上世紀初,上海中文報紙進入鼎盛期。
  • 福州路,上海文化人的專屬
    原創 Freda 魔都頭條155歲的福州路,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是開埠前通達黃浦江邊的四條土路之一。現在的福州路,兩邊梧桐蔽道,走幾步你就能看到上海的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仿佛近在咫尺。
  • 福州路軋馬路指南,花頭精真多!
    開學前夕,放眼整座魔都,哪條馬路人氣最高?肯定是曾經的四馬路,如今的福州路了上海書城、外文書店、古籍書店......>數不盡的美食小鋪跟上小資君,福州路逛吃逛吃起來!早上6:00,就從這些老字號開始老上海有「吃在四馬路」的說法113歲的老半齋,167歲的杏花樓156歲的老正興,274歲的王寶和從淮揚菜吃到本幫菜從點心糕團吃到米其林一星
  • 我看丨「四馬路」福州路,傳說中的遠東第一風月場【上】
    * 清末的福州路熙熙攘攘,老字號林立 / 圖片來自網絡創建於 1744 年,享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稱的王寶和酒家(福州路 603 號),距今已有近 300 年歷史了,它是上海最老的飯店。以專營「王寶和老酒」,清水河蟹聞名於世,所供應的花雕、陳加飯等優質黃酒香氣濃鬱,酒味醇厚。
  • 上海福州路要拆了?假的
    上海福州路要拆了?陪伴上海人155年的福州路,要拆了!》老上海素有「吃在四馬路」的說法(四馬路為福州路以前的稱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不少餐館陸續在福州路開業直到現在福州路上的老字號F4吃貨們依然不容錯過老半齋
  • 上海的「四馬路」,譽為「中華文化第一街」,有著全城最大的書店
    導讀:這條普通的馬路,譽為「中華文化第一街」,有著上海最大的書店上海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似乎永遠都充滿著活力。上海有著千千萬萬條馬路,每一條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每當遊人到上海後,南京路、外灘的濱江大道肯定是要走走的。
  • 上海曾經熱鬧的「文化街」,如今早已一去不復返
    不知道大家對福州路的印象是如何的  至少在小怪的童年記憶裡面  這條路一直都十分熱鬧
  • 福州路軋馬路指南,花頭精真多!
    開學前夕,放眼整座魔都,哪條馬路人氣最高?肯定是曾經的四馬路,如今的福州路了上海書城、外文書店、古籍書店......>數不盡的美食小鋪跟上小資君,福州路逛吃逛吃起來!早上6:00,就從這些老字號開始老上海有「吃在四馬路」的說法113歲的老半齋,167歲的杏花樓156歲的老正興,274歲的王寶和從淮揚菜吃到本幫菜從點心糕團吃到米其林一星
  • 福州路,上海文化人的專屬
    原創 Freda 魔都頭條155歲的福州路,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是開埠前通達黃浦江邊的四條土路之一。現在的福州路,兩邊梧桐蔽道,走幾步你就能看到上海的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仿佛近在咫尺。
  • 上海四馬路上的「茶花女」故事
    此後,這些「秉華筆士」,從「墨海書館」放射出來,使總長不過 1453米的四馬路及附近的望平街上,興起了無數報館、書館、印刷所。四馬路一直在變,先是變成布道街,預示了海派文化的一方面,後來又變成福州路,展示了海派文化的另一面。布道街為什麼會變成福州路呢?
  • 對不起,你低估福州路了
    一說到福州路,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它的舊稱—「四馬路」。開埠之後,上海最重要的幾條馬路都以數字命名,南京路(大馬路)、九江路(二馬路)、漢口路(三馬路)、福州路(四馬路)組成了上海最繁華的區域。儘管現在人氣比之南京路,要落寞不少,但20世紀初的福州路,絕對是人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