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在上海這麼久,第一次知道還有這些路!

2021-02-13 上海萬花筒

每天走過上海的大街小巷,

你有注意過這些帶數字的地名麼,

今天就來看一看上海的數字地名,

它們背後可是藏著大故事的!

↓↓

一二八紀念路位於寶山區內,為紀念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而得名。

1936年,一座雄偉的無名英雄墓在寶山廟行建成。墓碑上方刻有「義薄雲天」四個大字,為方便民眾祭掃,還闢出「一二八紀念路」。一年後,抗戰爆發,墓碑遭日軍炸毀。直到上世紀90年代,紀念碑在原址(現愛輝路泗塘二中內)重建,並以斷壁殘垣的形象表現其曾遭毀壞的歷史。

大馬路指的是現在的南京路。這裡百貨公司多,名店名商號多,有英商開設的福利、惠羅、泰興、匯司公司(被稱為「前四大公司」)。後來,僑商又開設了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公司(合稱「後四大公司」)等數以百計的專業特色店,是上海市區主要商中心之一。

二馬路是指現在的九江路,九江路從前的特色是銀行多(尤其外國銀行)。

三馬路指的是現在的漢口路,漢口路和與之相交的小路望平街(今山東中路)曾是上海的報館集中地。

四馬路,即現在的福州路。上海近百家出版機構以及文化用品商店均集中在這條路的南路(今河南中路)到福建路(今福建中路)的約200米的路段上,所以福州路素有「文化街」的雅稱。


廣東路舊稱五馬路,也叫寶善街。其中間一段又名正豐街,原來正豐是家醬園的招牌,後來這家醬園被作為街名。

三角地菜場位於虹口區,它的名字來源於一塊三角形的地塊,由塘沽路、漢陽路、峨眉路相交形成。三角地小菜場創造了幾個上海之最:建成時間最早,規模最大,交易量最旺,稅收最高,以致「三角地」也成了上海菜場的代名詞。如今,三角地菜場已被拆除,但它的名字永遠是上海人不滅的記憶。

現在的三星鎮於2000年12月由海橋鄉與原三星鎮合併組建而成,坐落在崇明西部,東與廟鎮為界,南瀕長江,西與綠華鎮接壤,北與躍進農場、新海農場相鄰。三星鎮原名黃貓狸鎮,後人們以《三字經》上的「日、月、星」將其改名為三星鎮。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這是一條彎曲狹窄的小路,兩邊是民居。1996年,為適應豫園商城改建後遊人及車輛進出的需要,當時的南市區政府出資拓寬並拉直了三牌樓路,使之成為外界進入豫園商城的一條通衢。

上海有少量的「十字路口」由5條馬路相匯而成,這裡往往會被上海人叫作「五角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江灣五角場了——四平路、黃興路、淞滬路、邯鄲路、翔殷路五路相匯於路口。近幾年,這裡已成為人流最多、人氣最旺的商圈之一。

六灶港,位於浦東新區南部。這裡最具古韻的一段便是長約兩公裡的向學街,也正是當地人口中的六灶老街。老街沿著六灶港蜿蜒前行,解放前,這裡有超過150家店鋪,居住在這裡的老人,至今依然能記得曾經的繁華與喧囂。如今的六灶老街,依然保持著清末民初時期的風貌,街巷整體很有水鄉特色。


七寶老街位於閔行區中部,距上海中心城區5公裡。七寶老街分為南北兩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為主,北大街以旅遊工藝品、古玩、字畫為主,整條街有古色古香的建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老街美食了,七寶方糕、海棠糕、七寶湯糰、冰糖葫蘆、臭豆腐……遊客可大快朵頤。

上海話裡,一排房子也被叫做「一埭(da)房子」。老楊浦都知道,區裡有個八埭頭,也就是現在楊樹浦平涼路的通北路口一帶。這裡曾經有一個恆豐紗廠,為了解決工人居住問題,建造14間二層樓的裡弄住宅,共8埭,於是被當地人稱之「八埭頭」。此後,這裡就成為了楊浦的生活和商業中心之一。

八仙橋在黃浦區西藏南路、延安東路及周邊一帶。當年,「八仙橋」遍布各種飯店商鋪,迅速成為上海的娛樂中心之一,包括恩派亞大戲院(即嵩山電影院,90年代被拆除)、黃金大戲院(後被拆除)、南京大戲院(49年改名北京電影院,59年更名上海音樂廳至今)等戲劇影院,都在這一地區開設。

在虹口、原閘北(現在為靜安區)交界的柳營路、同心路、水電路交叉路口,有一座貌不驚人的鋼筋水泥橋,名叫八字橋。無論是從遠處望,還是到眼前看,都瞧不出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在80多年前,這座橋卻歷經戰火洗禮,兩次淞滬抗戰在此引爆——1932年的「一·二八」戰火,從八字橋燃起,5年後的1937年「八·一三」戰火,仍然由八字橋燃起。

可以說,沒有十六鋪,就沒有如今的上海。作為上海最早的港口,十六鋪的地位不可取代。「鋪」作為區劃單位,其實與清光緒時的團防制度有關,最初時上海縣共有二十一鋪之多;例如北三鋪在老城廂東北,十五鋪在小東門附近。後來漸漸只存了十六鋪下來。如今這裡早已變身時尚碼頭。

內容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記憶】上海人講的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都是指哪些路?
    跑馬場的周圍是馬道,中間的空地部分作為運動場,部分作為花園使用。外國人經常在這裡進行各種中國人之前從未見過的球類活動,由於這些球類活動大多是手拋的,於是上海人把這裡叫作「拋球場」,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老上海」依然把南京路河南中路一帶叫作「拋球場」。
  • 「記憶」上海人講的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都是指哪些路?
    你知道馬路為什麼叫「馬路」嗎?上海人嘴裡的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又都是哪些路?上海開創了城市道路的通名使用「路」的先例,並逐漸影響到全國。上海「馬路」的故事,是歷史,更是文化。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都指的哪些馬路。早期的南京路外灘(上海市檔案館藏)地名是地理實體的名稱。
  • 敢問相關職能部門,二馬路、三馬路特色騎樓被佔道經營,你們管不管?
    據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整汕尾關帝廟前街碑記」記載:「汕尾一鎮,舟楫雲屯,商旅雨集,亦海邑一大區會也……」至民國初期規劃建設了三馬路、二馬路等周邊街道的椅樓式建築商鋪,更是如虎添翼,已發展成為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廣府文化等廣東三大文化最為集中規模的「商圈」,從此歷史悠久的「商街長廊」三馬路、二馬路等便成為名符其實的「小香港」而四海皆知。這大概就是汕尾以商業立埠的建設走向。
  • 上海四馬路上的「茶花女」故事
    此後,這些「秉華筆士」,從「墨海書館」放射出來,使總長不過 1453米的四馬路及附近的望平街上,興起了無數報館、書館、印刷所。四馬路一直在變,先是變成布道街,預示了海派文化的一方面,後來又變成福州路,展示了海派文化的另一面。布道街為什麼會變成福州路呢?
  • 上海四馬路,曾經的脂粉街,如今的福州路
    ——上海四馬路。1872年,自《申江新報》(即《申報》)創刊以來,總長不過1543米的四馬路上雲集了100多家書報館,其中包括舊上海的四大報紙《申報》、《新聞報》、《時報》、《神州日報》;還有中華書局、商務印書局、世界書局三大書局,這裡成了文人墨士相聚的地方。
  • 海尚志上海四馬路,曾經的脂粉街,如今的福州路
    在上海有很多很有趣的馬路,如外鹹瓜街、麵筋弄、兄妹貓路、雞毛弄等等,然而今天Fan團兒要介紹一個有點不一樣的馬路,它就是海派文化的誕生地——上海四馬路。1872年,自《申江新報》(即《申報》)創刊以來,總長不過1543米的四馬路上雲集了100多家書報館,其中包括舊上海的四大報紙《申報》、《新聞報》、《時報》、《神州日報》;還有中華書局、商務印書局、世界書局三大書局,這裡成了文人墨士相聚的地方。
  • 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 到底在哪裡?
    老上海人喜歡稱那些在人民廣場附近的馬路叫大馬路,二馬路...等等,我小時候一直沒搞明白,今天終於花時間研究了一下,順便和大家分享下研究成果。1851年,英租界5個商人組織了「跑馬總會」,在五聖廟(今麗華百貨)購買了近八十畝地建立了「上海跑馬廳」。10年後跑馬廳轉移到現在人民廣場一帶。外灘到跑馬場直接出現的幾條路,就是上海最早的「馬路「,根據建造先後順序,分別命名為「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
  • 老上海「十裡洋場」的十條永不拓寬的馬路
    「十裡」之名,一般認為只是一個虛擬詞,表示大;也有人認為美租界沿蘇州河兩岸發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涇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東面分別為蘇州河與黃浦江,周長約十裡,故被稱為「十裡洋場」。以後租界面積雖擴展若干倍,但「十裡洋場」之名一直沿用了下來。民國時期南京路已是聞名內外的「十裡洋場」,也俗稱上海的「大馬路」。
  • 走過這些梧桐小馬路,才不算辜負上海的春天!
    必打卡 AREA31、BITTER、hands 發財商店3.0、荃二 果簍果汁鋪 巨鹿路 魔都著名「巨富長」三馬路之一
  • 上海永不拓寬的64條馬路,這樣逛,才是這些馬路的正確打開方式
    平常不知道去哪玩的朋友,非常推薦來愚園路逛逛,肯定會找到小驚喜。阮玲玉、趙丹,這些風流人物都為湖南路留下了別樣的柔情。興國路是長寧和徐匯兩區的界路之一,也被稱為上海西區最有情調的馬路之一。作為上海的人氣地標馬路,繁華依舊。
  • 「百年商埠」:汕尾三馬路、安美媽祖廟的老城記憶!
    社區面積約0.9平方公裡,所轄範圍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文明路、掇鳥街、糖街、工聯街等,不但承載著百年商埠的記憶,而且今天仍然是市區繁榮的商業地段。汕尾港舊城中最具有「百載商埠」特色的是三馬路,曾叫「大興街」、「大街」,文革時稱「勝利路」。明清時期開始便是繁華的商賈雲集之地,這條「商街商廊」可謂是盛名遠揚。
  • 上海的煙火氣,都藏在那一條條大馬路中
    / 上海 /走,壓馬路去我一直覺得,上海的煙火氣,都藏在那一條條大馬路中春夏碧綠秋冬金黃,騎個單車壓上海馬路特別幸福。愚園路。很多人還不知道在愚園路上,竟然藏著一間這麼有趣的美術館。掩映在梧桐光影裡的藝術空間,每次都給人驚喜。
  • 上海南京路向東流!
    100年前,這裡也是超級IP簇擁:大光明大戲院、卡爾登大戲院、國際飯店、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五馬路、六馬路,以跑馬場為中心,一字排開,一律向東。還有一品香旅館、遠東飯店,新世界,大世界,商店、公司、戲院,以及位於超級流量中央的跑馬場。
  • 上海灘四馬路:福州路
    「四馬路」福州路老影集清末,任憑偌大的中國江河日下,清王朝大廈將傾,這裡卻依然歌舞昇平、聲色犬馬。這條馬路上,妓女、戲子、官員、商人和文人都有其位置,三教九流混雜其中,醉生夢死,為舊上海「浮世繪」寫真。圖為清末福州路。
  • 青島「大馬路」知多少
    或許這原本不能被作為路名,然而在青島歷史上,大馬路不僅曾經被作為路名,而且曾是青島最繁華的中山路北段的俗稱。不過,在很長一段時期,提起大馬路,大多數青島人的第一反應多是滄口大馬路。只是,青島是否僅有這兩條路曾經被稱作「大馬路」呢,不妨通過檔案一探究竟。關於中山路,老青島都知道其路名曾一變再變。相應的,其北段路名也是一變再變。
  • 首屆逛馬路節就要來了~逛個馬路還過節?值得!上海的馬路又「嗲...
    10月17日至30日 上海首屆逛馬路節就要來了 逛馬路還要過個節? 還真有這個必要! 「兜馬路」可以說是 上海人茶餘飯後的消食必備 大大小小有特色的馬路 在上海真的不少見 逛吃逛吃逛吃 這些馬路可以兜兜轉轉一晚上
  • 上海浦東新區路名,有不少山東地名?浦東這些馬路名字也很有創意
    很多人,尤其是山東的朋友,來到浦東旅遊、工作的時候,會十分親切地發現:怎麼浦東新區有那麼多馬路,都是咱們大山東的地名呢?山東菏澤這些浦東新區路名,有的是山東知名地方,像是嶗山路、棗莊路、濰坊路、膠東路、臺兒莊路、德州路、萊陽路等;有些則可能只有山東本地人,才更為熟知,譬如東昌路、牟平路、利津路、龍居路
  • 明光大馬路曾經人擠人,好不熱鬧;今改造後面目全非沒點歷史底蘊
    好像是一九七二年夏季一天,從王擺渡乘小帆船才第一次進到縣城明光,住在位於中心路挑水巷我表姑家,那天下午,我二表姐專門帶我遊覽了明光火車站,平生第一次近距離觀看了火車,平生第一次光顧了明光大馬路。二表姐帶我從火車站一直走到大巷口,然後再回到她家。那時大馬路是青石板鋪就,中間三排大青石豎向並排,一直向前延伸,石板都已磨得烏青光亮,大青石上留下了很深的車轍印痕,充滿了久遠深沉的意蘊。
  • 首屆逛馬路節就要來了~逛個馬路還過節?值得!上海的馬路又「嗲」又好玩→
    10月17日至30日上海首屆逛馬路節就要來了逛馬路還要過個節?還真有這個必要!「兜馬路」可以說是上海人茶餘飯後的消食必備大大小小有特色的馬路在上海真的不少見逛吃逛吃逛吃這些馬路可以兜兜轉轉一晚上↓愚園路
  • 看懂上海:四馬路說的「上海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