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密是西藏林芝地區的下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麓東段,為衝積平原,最高峰明樸不登山,海拔6118米,全縣總面積16578平方公裡。
波密縣水資源十分豐富,除降水量和地下水外,主要河流年均流量31.5億平方米。境內有帕隆藏布河水系,易貢錯湖、古錯湖等冰磧湖80多個,其中易貢湖名列藏東50多個淡水湖之首,面積22平方公裡,形成於1900年。
波密縣總體地勢呈現出東高西低,四周為山地,中部為河谷區,嶺谷相間排列的地理分布格局。在海拔3600米至2500米左右的雅魯藏布江支流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流域的河流兩岸廣泛發育著平緩的河漫灘地,衝積階地與洪積扇,成為當地的肥土良田。
波密縣受印度洋海洋性西南季風影響,印度洋暖溼氣流沿雅魯藏布江,進入帕隆藏布河和易貢藏布河,抵達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因此,海拔2700米以下屬亞熱帶氣候帶,2700-4200米屬高原溫暖半溼潤氣候,4200米以上屬高原冷溼寒溼帶,年日照時間1563小時,年無霜期176天,>10度積溫為2269度,氣候溫和溼潤,年均溫8.5℃ ,年降水量 900毫米。適宜農作物的生產,是西藏商品糧基地縣之一,也是我國優質天麻的重要產地之一。
從上述對波密縣的水土氣自然生態環境分析得出,波密縣屬高原溫帶溼潤、半溼潤氣候,光能充足,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廣闊的山地面積,為天麻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波密天麻的特點:
1,由于波密縣高原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波密縣林下資源生物的多元性和優異性,波密天麻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物產。
2,波密天麻屬於天麻中的烏天麻,具有成品率高、折幹率高、天麻素含量高的特點,其外部特徵為清晰的環紋、鸚鵡嘴、臍眼明顯、質堅、體實、無空心、特異氣味濃,個大、肥厚、橢圓、略扁、表面黃白至深棕色。
3,波密天麻經測定富天麻素,香莢蘭醇,香莢蘭醛,琥珀酸B—谷甾醇,維生素A樣物質,甙類,生物鹼,粘液質和天麻多糖,經測定,其天麻素含量在0.4%以上,比內地品種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出很多。
4,波密天麻性微寒、味甘,有熄風鎮痙作用。治頭痛、頭昏、眼花、風寒溼痺、小兒驚風等症狀。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波密天麻具有質堅、體實、無空心、特異氣味濃等特點。
波密天麻的發展及榮譽:
1,波密天麻使用歷史悠久,根據《波密縣誌》記載,歷史上的波密老百姓,「用天麻磨成粉,衝飲食之,益強身健體,益氣鎮痙、平肝息風、定驚祛溼的作用。」在西藏各個地區農牧民都還現存著把天麻磨成粉用水衝服的習慣。
2,2006年《波密天麻仿野生栽培推廣項目》獲得了科技部國家級富民強縣項目重點支持。
3,2010年,波密天麻地域保護範圍面積1000公頃,年總產量達5萬斤。
4,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波密天麻」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波密天麻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西藏波密縣內包括扎木鎮、松宗鎮、古鄉、傾多鎮、易貢鄉、八蓋鄉6鄉鎮所轄52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94°00′—96°40′,北緯29°21′—29°30′。
波密天麻的分級與鑑別方法:
1,特等天麻:乾貨,外觀色澤黃白色,塊莖形狀呈扁平橢圓形,堅實不易折斷,斷面平坦呈角質半透明狀。性味甘微辛,平均單體重55克以上,每千克18個以內,無空心、黴變、蟲蛀等現象。
2,一等天麻:乾貨,外觀色澤黃白色,塊莖呈扁平橢圓形,體結實,斷面半透明呈角質狀,黃白色,性味甘微辛。平均單體重50克以上,每千克20—22個,無空心、蟲、黴變以及炕枯等現象。
3,二等天麻:乾貨,塊莖呈長橢圓形,稍彎曲,表面黃白色或黃褐色,半透明,斷面角質狀牙白色或棕黃色。單體均重40克以上,每千克22—26個。無黴變、蟲蛀。
4,三等天麻:乾貨,塊莖呈長橢圓形,扁縮、多皺、彎曲,單體平均重30克左右,1千克約26—32個。
5,四等天麻:1千克32個以上。空心、不完整的碎塊、灰末等色次的天麻為等外品,但要無黴變。
現在波密縣天麻種植面積將達到三萬多平方米,產量突破20萬斤,產值達到1000多萬,為農牧民人均增加收入200餘元。隨著波密天麻知名度的提高,銷售全國各大主要城市。波密天麻已經成為綠色、環保、優質天麻的代名詞,成為波密縣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