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完「梅」了啊……南方的雨還要下多久?

2020-12-25 騰訊網

2020年6月份以來

南方很多地方

上演了一部《流浪太陽》

雖然劇名是「太陽」

但它卻是客串演出

至今幾乎沒出鏡

重慶又雙叒叕下雨啦

時不時還上個熱搜

最近一個多月來,南方接連遭遇暴雨,多地降雨量刷新歷史紀錄。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

水利部在7月13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6月以來,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今年南方的暴雨到底有多「暴」,原因是什麼?還要下多久,該怎麼防範?即將到來的「七下八上」北方主汛期,汛情和南方有何不同?具體來看看中國氣象局、水利部、應急管理部的專家答疑解惑。

南方暴雨到底有多猛烈?

「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副研究員翟建青分析認為,6月以來南方暴雨具有這些特徵。

影響範圍廣,雨區集中重疊——

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已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在6月27日到7月9日的南方暴雨過程中,累計雨量100毫米以上的覆蓋面積,高達288.7萬平方公裡。

持續時間長——

6月份以來南方出現持續強降雨過程,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其中,6月12日至25日的暴雨,持續了兩周。

暴雨極端性強——

多地累計降雨量破紀錄。6月1日到7月6日,安徽、湖北、浙江、重慶4省(市)的累計降雨量,是1961年我國有系統氣象統計數據以來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

多地單日降雨量破紀錄。從7月7日早上8點到8日8點,江西省鄱陽縣蓮花山鄉一天的降水量,就高達538毫米,超過了北京常年一年的降水量。僅僅7月9日這一天,就有江西吉安等7個國家氣象觀測站單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11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突破7月極值。7月4到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了今年以來的最強降雨,期間一共有31個觀測站的單日降雨量突破7月歷史極值,有13個觀測站的單日降雨量刷新了歷史紀錄。

多條河流及湖泊水位告急!

截至7月4日,全國17個省(區、市)共計335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比多年平均值多6成。7月4日以來,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重慶綦江洪水15小時暴漲10.18米,為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大洪水。6月1日到7月9日的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了369.9毫米,高於1998年同期,是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多。

根據目前的監測數據,南方暴雨雖然猛烈,總體上看,仍比不過1998年的特大暴雨事件。專家分析認為,今年的暴雨雖然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但位置更偏北、綜合強度略偏低。暴雨的綜合強度,綜合考慮了暴雨的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6月27日到7月9日,我國南方暴雨的綜合強度排在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五位,而1998年的暴雨事件強度排在第一位。

上圖:近30天(6月13日—7月12日)我國降水實況圖(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暴雨連連的原因是什麼?

今年夏天我國南方為啥暴雨不斷?

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氣象條件。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告訴記者,今年6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持續偏強,是南方暴雨的重要原因。副高西側引導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輸送明顯偏強,為南方地區持續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

6月中旬以後,副高明顯北抬,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盛行西南風氣流,水汽輸送偏強;同時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使得冷暖氣團在我國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交匯,形成持續性強降水,降水明顯偏多。

6月中下旬至今,雨帶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區東部到長江中下遊地區,主要是因為與梅雨相關的天氣系統相對穩定。

而更宏觀的背景,是全球氣候變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次和強度,不斷增加。當地時間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測得38℃高溫,刷新了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主任黃磊表示,目前,尚無研究表明北極創紀錄高溫與我國南方暴雨有直接聯繫,也很難將單獨的一次天氣氣候事件,例如最近的南方暴雨,直接歸因於全球氣候變暖。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增多增強,呈現出長期趨勢上的變化。

暴雨還要下多久?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7月中旬,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有50—12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5—8成,部分地區偏多2倍以上。

從7月中旬開始,隨著副高系統北抬,雨帶將向北移動。13日到16日,主要強降雨區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重慶東部、貴州北部等地還將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區有大暴雨。18日到20日,四川盆地東部、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南部等地,將有大到暴雨天氣。

專家提醒,相關地區和部門要警惕強降水疊加造成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受強降雨影響,部分河流、中小型水庫水位較高,有些已出現超警戒線水位的情況,需特別注意。公眾要警惕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城鄉內澇,同時要注意防範強對流天氣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北方即將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防汛不能馬虎鬆懈!

目前的氣象預報顯示,7月下旬,我國東部雨帶將北抬到黃淮、華北至東北地區一帶,累計降雨量比常年偏多3—7成,局部地區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時段為22日至23日,以及26日前後。

南方正在全力防汛抗災,北方也不能馬虎鬆懈。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表示,7月下旬,北方地區降雨開始明顯增多,進入「七下八上」的北方汛期關鍵時段,需注意強降雨尤其是局地強降雨導致的次生災害風險。

啥是「七下八上」?受季風氣候、地形地貌影響,我國雨帶每年從南向北移動。通常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帶將從長江流域北抬到華北、東北,北方就會進入主汛期。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據水利、氣象部門聯合預測,今年夏天,黃河中遊、海河南系、松花江、遼河、長江中遊洞庭湖水系、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等河流,都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重慶最近天氣

據市水文監測總站監測,12日8時至13日8時,重慶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渝北、江北、北碚、巴南、南岸、萬盛、南川、涪陵、長壽、墊江、豐都、城口、巫溪、巫山、武隆、石柱等16個區縣出現暴雨。最大日降雨量出現在渝北統景鎮河壩村,為79毫米。

預計13日8時~14日8時,長江沿岸及以北地區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現不同程度漲水過程,個別中小河流可能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北碚、合川、渝北、長壽、墊江、涪陵、豐都、石柱、萬州、開州、雲陽、奉節、巫溪、巫山、城口等15個區縣的中小河流漲水概率較大。

專家提醒,公眾要防患於未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收聽天氣預報預警。遠距離外出或旅遊時,要根據天氣變化,合理制定出行計劃。強降雨天氣發生時,儘量避免到山洪災害易發區,防止發生意外。

綜合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華龍網

大家都在看

步行10分鐘!重慶北站南北廣場間年底不再繞路

久違啦~九寨溝直飛恢復!!!

「重慶-瀘沽湖」直飛今起恢復!

喜歡請分享 滿意點個讚 最後點在看

相關焦點

  • 早高峰又泡湯,「梅」完「梅」了的...
    早高峰又泡湯,「梅」完「梅」了的雨要下到什麼時候?有人乾脆脫了鞋子赤腳過馬路各區網友都在比拼哪裡的雨更大寶山的網友說:雨和瀑布一樣楊浦的網友馬上說:雨下得快看不清對面了徐匯的網友說:雨和倒下來一樣似的虹口的網友說:雨比依萍找她爹那天還大靜安的網友又說:這是傾盆大雨啊也有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大到暴雨似乎每周初都要來一下?
  • 梅道理!雨為何一直就在我這下
    通常 每年的6-7月份長江中下遊一帶都會迎來梅雨季正常的「梅梅」憂鬱婉約表現為長時間陰沉多雨
  • 這場雨還要下多久?
    這場雨還要下多久?:澎湃新聞 政務 今晨這場雨如約而至
  • 喀什西梅,天山烏梅,名為梅,實不是梅
    西梅說到梅,必然想到千古佳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說的是江南暮春勝景。那麼這江南梅子是如何在我們新疆的大西北氣候存活的呢?喀什西梅,天山烏梅,雖然叫梅,卻都不是梅。西梅杏屬下面的8個種,包括杏、山杏、紫杏、梅等,其中杏便是我們日常見到的各種杏樹,吃的水果杏子都是這個種。吃的梅子,看的梅花都出自梅這個種。
  • 下梅,那些事
        下梅,因茶而興,也因茶而衰。    他的傳奇,他與我那生於斯,長於斯,故鄉小鎮的淵源,那些人文歷史遺存,那些坊間傳說,是心中糾纏不絕的情愫。    下梅,那地方    村莊位於梅溪下遊,故名下梅。
  • 蘇州官宣出梅!但要 「梅開二度」?
    就在剛剛蘇州出梅了!42天下了接近常年半年的雨衣服不幹 牆面黴變愛在半夜攪人清夢又在早晚高峰添堵..........2020年蘇州的梅雨季終於結束一起來回顧一下本屆梅雨的成績單6月9日入梅7月21日出梅(為歷史第5晚)梅長42天(超常年18天)梅長列1951年以來歷史第四位
  • 書法家嚴太平賞梅之詩,觀以梅為題材的書法作品
    賞梅之詩,觀以梅為題材的書法作品——作者:嚴太平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是專門供觀賞的,有的栽為盆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下邊刊發若干嚴太平書寫的古今詠梅詩的系列作品。《憐梅》懷情墨客興偏長,愛對梅花醉幾場。但願枝頭多著色,百年芳馥散清香。
  • 「梅」完「梅」了的梅雨季什麼時候結束?見文末
    這是家住寶山區"正榮·國領"小區的華先生拍下的一幕:外面下暴雨,家裡下大雨。從6月15日開始,只要下雨,華先生家的地下室裡,都會出現這樣的雨水倒灌現象,這次尤為嚴重。「非常誇張,我把小孩的洗澡盆放這裡,30秒就直接滿了。」華先生無奈地和記者說。
  • 今天,南京出梅了!但壞消息是…
    出梅了!出梅了! 「超長待機」的梅雨終於結!束!了! 6月9日,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自南向北入梅,比常年偏早; 7月21日,自南向北出梅,出梅偏晚。
  • 十年雪 踏雪賞梅
    我一邊慢慢碼著論文,一邊想著窗外的雪還真是下個沒完,不知道會下到哪天為止。大約半個月後,雪終於停了。那一天,天光放晴,推開窗便是清冽冰涼的輕風拂面而來,閃耀著大片大片的白。墨綠的松枝被沉沉的雪壓得低了頭,松針白得晶瑩。有汽車經過,一身厚厚的銀袍,在雪地上碾下淺淺的痕跡,淡淡的尾氣轉瞬就隨風散去。
  • 一戰成名的大梅
    鄰居看中他們家叫大梅的女兒,湊了不少彩禮給大梅父母,她父母非常慚愧地拿了彩禮留下女兒走了。大梅不怎麼說話,但是見人就笑眯眯的,身材偏矮,嫁過來後辛辛苦苦地各種操勞,大家都誇這個媳婦好但是這個鄰居的媽媽是個不怎麼上道的人,認為給了那麼多彩禮換這個媳婦不甘心,什麼事情都扔給大梅做還總是挑撥兒子媳婦關係,她的兒子總打外地媳婦大梅。
  • 「什麼冬梅啊?」「馬什麼梅?」……「打岔大爺」離世
    「什麼冬梅啊?」「馬冬梅啊!」「馬什麼梅?」「老人退休幾十年了,見了誰都笑呵呵的,多好的一個人啊!」當地一位居民說,常世奎老人祖籍山東,曾經當過兵,退伍後到523廠工作,是一名黨員。老人為人正直、善良,做事認真。「在拍攝《夏洛特煩惱》時,就能感覺出他的做事態度。一個沒有演過戲的老人,在那反覆琢磨、練習,費了不少心思,不容易啊!」網友紛紛緬懷炸冰淇淋:這個視頻我以前一直重複看的,真的好好笑。
  • 蘇錦&梅知
    夫子難得有事不在書院,又恰逢雨歇,再念書怕是辜負了此番美景了。  「那你覺得,何謂名滿天下?」梅知沉默一會兒,若有所思問道。  勾畫完最後一筆,我丟開畫筆,換上一支狼毫小楷,在畫的右下角工工整整籤上姓名,隨口接道:「若是你我二人明年中了舉,再在宦海沉浮一番,最好的結果,莫過於就像當今左右二相那樣,位列百官之首,共同扶持帝王,效忠朝廷。」
  • 走進武夷山下梅:萬裡茶路開始的地方
    走進武夷山下梅:萬裡茶路開始的地方  解說在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福建武夷山,不僅能領略秀美的山山水水,還能靜下心來品上一泡上好的武夷巖茶。當然來到武夷山,有個地方不得不去,那便是萬裡茶道的起點—武夷山下梅村,11月12日,中新社記者一行來到下梅,感受這裡的明清古民居風情,聆聽茶商的往事。  走進武夷山下梅:萬裡茶路開始的地方  解說在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福建武夷山,不僅能領略秀美的山山水水,還能靜下心來品上一泡上好的武夷巖茶。
  • 湖北出梅時間,定了!接下來……
    在武漢區域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首席專家周月華看來,副熱帶高壓偏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溫偏高是原因之一,所以今年形成「南強北強」的局面——南方副熱帶高壓強大,北方冷空氣活躍偏強;同時從高空到低空,包括副熱帶高壓在內的縱深系統配置來看,非常深厚,強力支持今年的梅雨系統。「所謂非常深厚,就好像蛋糕一樣,以往是一兩層,今年層級更高更厚。」
  • 江南訪梅|從吳湖帆「梅景書屋圖」看歷代文人賞梅、寫梅
    揚州賞梅的另一勝地是梅花嶺——全祖望曾有名文《梅花嶺記》,記清軍攻陷揚州後史可法殉國死難的經歷,「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 說好的出梅,又「黃」了……
    雨!雨!雨! 「又是周一,又是大雨! 再次發出靈魂拷問 能出梅了嗎? 江蘇氣象回應了! 並不能!!
  • 「梅」,楊梅、臘梅有別,「梅」有去處
    「梅」有去處小時住贛東北一山村。家鄉裡常見是楊梅,是野楊梅,每年五六月,可以到離村裡二三十裡遠的山上,漫山遍野去找,總能有收穫。但我的村莊及周圍近一點的村莊卻沒有楊梅樹,一顆也沒有見過。小時候對於楊梅,一直是「可見其果而不可望其樹」的狀態。
  • 上海出梅在望
    而且今年的梅雨量充足雷雨、大雨、暴雨、局地雨等輪番上場「隔壁」浙江已宣布正式出梅上海何時才能告別梅雨季?▽氣象專家表示,入梅、出梅通常都是遵循從南向北的規律,浙江處在上海的南邊,因此比上海出梅早是正常的——雖然「同桌」已經提前「交卷」,上海也是出梅在望,但最後的「檢查」仍在繼續,只等雨帶擺動情況和副高位置穩定的「交卷鈴」拉響。
  • 賞梅不識梅?盤點11大梅花品種群
    或者你是一個單身boy,和女孩初次約會賞梅,女孩問你:「看,這梅花好美啊,這是什麼梅花啊?」「我也不曉得誒……」,有些許的尷尬,因此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很有必要。觀賞類栽種梅花的的最新權威分類,是「中國梅花之父」陳俊愉先生與陳瑞丹老師2009年正式發布的11類品種群,這是在之前的3大品種群——真梅系、杏梅系和美人(櫻李)梅系基礎上發展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