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新入圍影片詳解,一份FIRST紀錄片完全手冊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經過初復兩輪評選,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公布了最終入圍片單,其中八部紀錄片分別為《癮》《棒!少年》《清明》《老郭夢工廠》《告別 十二歲》《光之子》《世界的形狀》《雲陽》。

從2006年FIRST青年電影展創立,紀錄片一直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年先後有《歸途列車》《種植人生》《昨日狂想曲》《囚》《四個春天》《世外桃源》等影片從影展走出,被大家熟知並喜歡。今天,我們在此盤點,2012年以來,FIRST青年電影展獲獎和入圍的紀錄片,希望未來有更多好作品走向觀眾,也希望中國紀錄片產業伴隨影展,越來越好。

劇情簡介

影片記錄的是王凱自己生活的日常,長時間在國外求學的生活,讓他經常缺少陪伴母親的機會。由於身處兩地,他和母親的溝通又增添了距離,這讓他重新反省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於是,王凱試圖通過拍攝,以此激發與母親之間更多的溝通,試圖對過往和當下進行重新的回顧和認識……

然而,事實上要與母親尋找一種可以共同感知的現實,卻是困難的。語言和觀念的代溝,給共情和對話帶來種種窘迫。

影人簡介

《癮》是王凱導演的處女作,也是他「家庭紀錄計劃」的首部影片。他生於江西宜春,現於英國攻讀博士,研究方向為社會參與藝術與紀錄片研究。

劇情簡介

北京市郊,一群事實孤兒和問題少年在70歲老人的帶領下訓練棒球。馬虎的到來打破了球隊的寧靜,他打架鬥毆、拉幫結派,成了隊員和教練的眼中釘。由於拆遷,棒球基地也被限期搬離。而半年後,球隊將代表亞太區參加在美國舉辦的世界級少棒比賽。他們能否團結一心,克服重重困難,突破自我?孩子們未來的命運又將如何?

影人簡介

許慧晶,山西人,曾就職於南方周末電視部,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十年獨立紀錄片創作經歷。導演作品曾榮獲第20屆謝菲爾德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50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入選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多個國內外影展。

劇情簡介

《清明》這部片子完整記錄了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自家祖墳在一周的時間裡被「連根拔起」、數十位已故先人「重見天日」、他們最終被安置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的過程。

影人簡介

李寶玖,現居北京,職業藝術家,影像工作者。曾拍攝紀錄片《走進天津美術學院》,短片《當一天小販》,錄像作品《突然死亡》、《A long night》,2019年拍攝紀錄長片《清明》。

劇情簡介

作為一個參加過藝考的過來人,郭姜大學畢業後,選擇進入「藝考培訓」這個行業。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商人,不過大多數時候,他喜歡以「郭老師」的身份出現。郭老師施展拳腳的舞臺,是某個位於河南中部的小縣城,這裡也是他的家鄉。

此紀錄片拍的正是郭姜的事業和生活,徘徊在欲望和所謂的理想之間,堅守還是放任,他需要做出選擇。

影人簡介

郭大叉,河南人,河南臨潁縣,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進入湖南臺工作,因偶然間摔壞一臺攝像機,被開除,後進入中央臺成為三等員工,後離職拍攝獨立影片,兼接派短篇電視劇網劇專題片廣告婚慶短視頻……等為生,年近不惑,事業維艱但人生平順,妻賢子孝,高堂安在,親朋熱友,悠遊世間,無絲竹亂耳,偶案牘勞形,身居陋室,心系廟堂,金尊對月,白雲無盡,快慰平生。

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了三位來自新疆石河子市的維吾爾族足球少年,在小學校園中勇敢追逐足球夢想的故事。正值十二歲的他們,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個賽季,用失敗、汗水與拼搏,書寫了最難忘的成長故事。

影人簡介

徐瑋超,前財新傳媒(Caixin Media)視頻記者,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紀錄片電影MFA (MFA in Documentary Media),他的作品長期關注於跨文化處境下,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困境與蛻變。《告別十二歲》被選中參加聖丹斯—CNEX導演工作坊和剪輯工作坊,並獲得聖丹斯電影基金會的資助。徐瑋超的《Nia and Cheryl》獲得芝加哥黑人文化傑出獎最佳電影短片。

劇情簡介

此影片通過講述果洛藏族自治州道扎福利學校三位孤兒的親身經歷,進而引出了導致這一現象的種種原因,讓人們更深切地體會並關注孤兒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

影人簡介

卡先加, 來自安多藏區,2013年執導紀錄短片《英雄谷》,影片曾入圍法國讓•魯什國際電影節,參展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當代亞洲影展等電影節。2017年其第一部紀錄長片獲得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多彩亞洲獎」。2018年國際阿迪斯特金獎(Adeste Gold Medal) 提名獲獎者。2019其執導的紀錄短片《勇敢的女孩》獲得日本ATP電視大獎。

劇情簡介

影片以旅行為線索,赴世界上近十個國家進行拍攝。影片以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生命意義的理解為線索,探討了戰爭與人類精神世界的關係。片中有難民講述自己逃難的經歷,僧侶與我探討生命的意義,也有我自己對於自我精神困境的剖析。

影人簡介

趙煦,導演,藝術家。1992 年出生於內蒙古,2013 年輟學於倫敦藝術大學溫布爾登藝術學院,現居北京。2018 年他的電影《丘山》入圍第二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他的短片《關於城裡的羊》於 2015 年獲第十二屆北京獨立影像展評委會獎,入圍第十二 屆中國獨立影展、第六屆倫敦華語視像藝術節、以及倫敦 We are the People Film Festival 等影展。此外,其創作還涉及繪畫與影像裝置等。

劇情簡介

十八年前修三峽大壩,雲陽老縣城全城搬遷。張家有的外遷有的搬到了新縣城。

影人簡介

解舒暢,生於重慶,2009 於西南大學中文系與美術系取得學士學位。2011 赴德國跟隨維姆·文德斯和安格拉·夏娜萊克學習電影製作。目前為漢堡美術學院導演系碩士,工作生活於漢堡與重慶兩地。2016 年首部紀錄片《動物園》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瑞士尼翁電影節,漢堡國際電影節,慕尼黑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2006年,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創立於中國傳媒大學,前身是大學生影像節

2011年,落地西寧,正式更名為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

2012年,FIRST建立「入圍-提名」等專業評價體系

2016年,合併青年、學生兩個競賽單元為唯一競賽單元

第六屆 / 2012年

入圍紀錄片·青年單元

《京生》/ 馬莉(獲得評委會特別獎 )

《中國門》/ 王楊

《兵馬俑》/ 李彬

《老唐頭》/ 徐童

《姑奶奶》/ 邱炯炯

《垃圾人》/ 李瑋訓

最佳紀錄片

《歸途列車》/ 範立欣

劇情簡介:

1990年,家住四川廣安區回龍村的張昌華和陳素琴兩夫妻為了能讓家裡過上更好的日子,也為了讓張琴和張陽姐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朝一日可以擺脫像他們一樣在農村的艱苦生活,毅然離開一對幼年的雙子女去廣州打工。

他們辛苦的賺錢往家裡寄錢,幾年才能回去和家人團聚一次過一個年。平時只能姥姥生活的姐弟對他們早已產生了生疏感和冷漠。但女兒張琴像很多這個年紀的叛逆少年一樣,不聽勸告毅然退學,重蹈了父母的覆轍,從村裡離家去廣東打工……

第七屆 / 2013年

入圍紀錄片·青年單元

《孤城》/ 金華青

《媽媽的村莊》 / 許慧晶

《殤城》 / 趙琦

《生活而已2》 / 魏曉波

《羅盤經》/鬼叔中

最佳紀錄片

《藍綠對話實驗室》/ 傅榆

劇情簡介:

臺灣的民主自由在華人世界普遍受到羨慕,於此同時,臺灣的藍綠之爭卻也常讓其他華人對民主的印象蒙上一層陰影。當上一代為了藍綠意識形態吵的不可開交,新一代的臺灣年輕人是如何看待藍綠?他們還會為了「藍綠問題」而水火不容嗎?透過長期對話實驗,觀察這群2012總統大選的首投族,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變化?

第八屆 / 2014年

入圍紀錄片

《海拔4600米》/ 曹瑞

《晃遊身體》/ 應政儒

《醫院裡的中國》/ 陳宇舟

《唐老師》/ 張新偉

《Bike與舊電鋼》/ 邵攀

《亞當之子》/ 陳長清

《築巢人》/ 沈可尚

《鐵兔子》/ 黃瓊緯、李家慧

《粵B 85C13》/ 郭宇

最佳紀錄片

《子非魚》/ 黃肇邦

劇情簡介:

《子非魚》紀錄了鮮魚行學校一班活在貧窮線下的小學生的生活。故事圍繞班中成績優異的佘偉豪和他的好朋友。這些孩子在嬉笑頑皮背後,承受著非一般的經濟和家庭壓力:他們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的靠微薄的綜援維生,所住的板間房曾面臨騷擾;有的是新移民,仍在學習適應……這些孩子親述面對貧窮和各種家庭問題的感受。電影從小孩子的眼睛出發,透過他們天真無邪的對答反映出他們如何從日常觀察?媒體報導等認識自己無力控制的成人世界和社會問題。

第九屆 / 2015年

入圍紀錄片

《二十四》/ 姜紀傑

《小喇嘛的春節》 / 張國棟

《知天命》/ 李鵬飛

《九叔》/ 吳建新

最佳紀錄片

《種植人生》/ 顧曉剛

劇情簡介:

都市白領老賈放棄城市生活,帶著妻子回歸田園,實踐自然農法的種植。他的理念吸引了一批城市仰慕者,而當地的村民卻不敢苟同。日出日落,夫妻逐漸失去了相濡以沫的情感,只剩下責任分工與義務,家庭與田園生活都面臨了困境與裂痕。他們的故事裡,有種子的培育,有生命的誕生,有稻穀的豐收,也有愛情的背叛,見證了人生的步履不停。

第十屆 / 2016年

入圍紀錄片

《花山道口》/ 金荻翔

《飛地》/ 李維

《黃星綠地滿天紅》/ 陳實

《宮殿之城》/ 宋婷、Adam Smith

《消失在黎明前》/金行徵

《廢城記》/ 曾茜

《吾土》/ 範儉

《湖岸》/ 王佳音

《南》/ 齊博

最佳紀錄片

《昨日狂想曲》/ 黎小鋒、賈愷

劇情簡介:

若你正身處中國,無論是在喧囂的一、二線城市或偏遠鄉村,要是看見一輛插著紅旗、貼滿標語的破車停在面前,以高分貝播放著紅色革命歌曲,無須大驚小怪。這不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穿越場景,而是老劉的「全國長徵宣傳雷鋒」專車。

老劉,本名劉光建,和五十年前被塑造為「共產主義戰士」的雷鋒是同期戰友,雖光環遠不及雷鋒,卻同樣夢想成為稱職的「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1998年,老劉離開在西藏自治區的公務員一職,拋家棄子,決定漫遊中國發揚雷鋒精神。一路上他為人免費擦鞋,生活接近乞討邊緣,卻苦心孤詣地要創建共產國際大學。

「為人民服務」這看似謙卑的願望,成為老劉在物質條件匱乏的現實生活中唯一引以為傲、甚至自負的根源;片中隨時可見他對跟拍多年的導演下指導棋,有意識地左右鏡頭的拍攝和故事的走向,呈現出拍攝者與被拍攝者的關係。

第十一屆 / 2017年

入圍紀錄片

《伴生》/ 黃肇邦

《滷煮》/ 徐勝永

《生活而已3》/ 魏曉波

《失控的生命》/ 郭棟梁

《塑料王國》/ 王久良

《我要參選》/ 邢菲

《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 張溪溟

《中國梵谷》/ 餘海波、餘天琦

最佳紀錄片

《囚》/ 馬莉

劇情簡介:

中國東北某精神病院封閉療區。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性衝動,酒癮患者……包括他,都將在這裡接受強制性封閉治療。從清醒的瞬間,他們就開始試圖掙脫這座囚室,但在這裡,掙扎毫無意義。此後,他們將在藥物的控制下和不容置疑的規訓之下,開始自我反思,它觸及靈魂,意志,欲求,思想……

第十二屆 / 2018年

入圍紀錄片

《公務員》/ 謝卓穎

《紅毛皇帝》/ 嶽廷

《狂熱自白》/ 劉曉雷( 一種立場獎)

《入戲》/ 董雪瑩

《梧桐樹》/ 蘇青、米娜

《幸福定格》/ 沈可尚

《馴馬》/ 古濤

最佳紀錄片

《四個春天》/ 陸慶屹

劇情簡介:

紀錄片《四個春天》是一部以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拍攝於位於黔南地區的小鎮獨山。鏡頭以主觀角度導引日常生活的情景流出銀幕:勞作、歌唱、出遊山野、探親訪友、喪葬、歡聚別離。影片展現了兩位主人公——導演本人的父母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如何面對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失去。

第十三屆 / 2019年

入圍紀錄片

《南遊記記》/ 江峰

《看海》/ 李京紅

《小石頭》/ 喬建強

《時光機》/ 孫揚、江松長

《夫妻不是同林鳥》/ 譚振邦

最佳紀錄片

《世外桃源》/ 周銘影

劇情簡介:

在一個取名為「世外桃源」的烏託邦世界,權威的中心向外擴散著宏大的集體主義思想,要求年輕人放棄自我意識,投入一個幻想中的集體;在歡樂、疲憊、嚴苛共存的理想實驗中,傳遞在人們口中的信念,逐漸被現實撕裂,一部分年輕人開始產生反抗意識,「世外桃源」面臨巨大挑戰。

*註:因為青年單元和學生單元分類原因,梳理可能有遺漏之處和不準確的地方,望見諒。

策劃整理:張勞動

排版編輯:小nine

圖片來自網絡

部分資料來自豆瓣

資料有所刪減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原標題:《8部新入圍影片詳解,一份FIRST紀錄片完全手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釜山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入圍完全手冊
    第2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BIFF)將於2020年10月21日—10月30日舉行,來自約70個國家和地區的192部影片將上映。受疫情影響,影片(展映)數量較去年減少100多部,每部影片的放映次數也從往年的2至3次減少到1次,獎項評選活動全部改為線上進行。
  • 第34屆泰迪熊獎入圍影片揭曉,共17部影片,《日子》入圍主競賽
    2月6日,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平行單元第34屆泰迪熊獎入圍影片揭曉,本次入圍劇情長片單元的電影一共17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入圍主競賽的有《亞歷山大廣場》、《日子》、《我的妹妹》,其中《日子》是中國臺灣導演蔡明亮執導的電影。
  • 廣州國際紀錄片開幕 今年影片免費看
    記者從組委會獲悉,雖是疫情時期,全球紀錄產業內容及紀錄片節展受到重創,但無礙全球紀錄片在年末雲集廣州,組委會共計收到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其中,境外作品2644部,佔作品總數的81.90%。
  • 《南京》等戰爭題材大熱 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明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成了戰爭題材之爭,在日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的15部入圍紀錄片大名單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二戰題材都是大熱門。聚焦南京大屠殺的《南京》和中國導演陳為軍執導的《請為我投票》也榜上有名。明年1月,學院將從這15部影片中選出最終的5部提名影片。
  • 法國《電影手冊》公布年度十佳:《春江水暖》位列第七
    入選影片中,中國導演顧小剛的《春江水暖》位列第七,而韓國導演洪尚秀有兩部入圍,分別是《江邊旅館》和斬獲今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逃跑的女兒》。《電影手冊》是一本「創造了影史」的刊物,該刊物在上世紀50、60年代成為「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主要陣地,而該運動中多位主力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 、讓-呂克·戈達爾、埃裡克·侯麥等都曾作為影評人供職於該雜誌。
  • 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開獎 《紅毛皇帝》獲最佳紀錄片
    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開獎 《紅毛皇帝》獲最佳紀錄片 2019-04-25日,第20屆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公布各個獎項,包括《紅毛皇帝》《抵抗者》在內的21部作品獲獎。最佳影片《抵抗者》。主辦方供圖  大賽共包含6個競賽單元:劇情片單元、紀錄片單元、動畫短片單元、實驗短片單元、蒙特婁世界電影節聯合特別單元以及今年新增設的「好看視頻」特別單元。
  • 三部廣州紀錄片入選「金紅棉」優秀紀錄片
    本屆共有3227部作品角逐「金紅棉」,經過初評、複評和終評,最終由評審團評出10個優勝名額以及組委會特別推薦的5部優秀紀錄片。最終,《海上來客》《棒!少年》《真實生長》三部由廣州出品或參與製作的紀錄片入選「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海上來客》獲「優秀系列紀錄片」;《棒!
  • 兩部韓國影片入圍柏林影節 女星鄭恩彩引關注
    兩部韓國影片入圍柏林影節 女星鄭恩彩引關注     電影網訊(編譯/橙小櫻)韓國女星鄭恩彩主演的兩部影片《海媛》和《鏡頭背後
  • 15部影片入圍2011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角逐
    國際在線娛樂報導 據國外網站報導報導,衝擊下一界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15部影片已經出爐。奧斯卡評委們會最終確定其中5部作為提名影片。目前的15部影片也是從最初的100部中篩選出來的。第83界奧斯卡獎將在2011年1月25日揭曉。
  • 萊昂納多五度提名奧斯卡影帝 8部影片入圍最佳
    萊昂納多五度提名奧斯卡影帝 8部影片入圍最佳 2016-01-15 08:18:08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耿慶源 2016年01月15日 08:18 來源:新京報
  • 「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22部入圍作登上金雞獎開幕式
    「手機電影」首批專項獎項即將誕生22部入圍佳片角逐6大榮譽    事實上,當前的手機電影領域已不乏佳作,並正在受到更多影界專業人士及更多觀眾的關注。在此次中國電影金雞獎開幕式上,來自華為與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合作主辦的「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22部入圍作品的精彩片段就登上了現場熒幕。
  • 吳京推介絲路電影節入圍影片 王祖藍關曉彤獻唱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王寧,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翔,中共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尤猛軍等領導蒞臨開幕式現場,導演黃健中、吳京,演員黃子韜、關曉彤、王祖藍、李亞男等眾多影人紛紛亮相。
  • 廣州三部紀錄片入選
    本屆共有3227部作品角逐金紅棉,經過初評、複評和終評,最終由評審團評出10個優勝名額以及組委會特別推薦的5部優秀紀錄片。最終,《海上來客》《棒!少年》《真實生長》三部由廣州出品或參與製作的紀錄片入選。
  • 宮崎駿新作等5部日本影片 入圍多倫多電影節
    宮崎駿新作等5部日本影片 入圍多倫多電影節     電影網訊(編譯/姬忠鵬)由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擔當編劇的吉卜力最新作《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 FIRST入圍紀錄片都講了什麼?4種樣態N種真實人生
    《光之子》既擁有一種內部視角,用卡先加的話來說,自己表達的是在離開家鄉再回來後的所思所想;又有著一種可貴的外部觀察,捕捉到了新媒介如何一步步介入牧民的生活,反思了現代化進程帶給高原藏地生活的傷害。《光之子》劇照《告別十二歲》是媒體人徐瑋超的處女作,也是一部民族題材的紀錄片,目前在申請龍標中。
  • 古濤談FIRST影展入圍名單產生:時代變了,人也變了
    原創:凹凸鏡DOC6月14日晚上,第13屆FIRST青年影展公布入圍的34部影片名單,包括劇情長片13部,紀錄片6部,短片15部。其中,紀錄片分別是《夫妻不是同林鳥》《南遊記記》《時光機》《世外桃源》《小石頭》《看海》。
  •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影片頒獎。6月19日晚,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酒會暨創投頒獎儀式舉行。當晚,紀錄片業內外人士濟濟一堂,皆為質量上乘,感動人心的優秀紀錄作品而來。
  •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 第二屆IDF大會召開媒體通氣會
    在即將召開的IDF大會中,他們的決定將成為整個紀錄片行業的風向標。▍亮點二D20提名單元6大洲51個國家450餘部投稿日本紀錄片大師原一男攜金馬提名導演強強角逐本屆「D20提名」評優單元共徵得來自6大洲51個國家的453部紀錄片,其中427部為有效報名紀錄片。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派出所的故事2019》入圍白玉蘭獎
    7月17日,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布入圍名單,由B站出品的《但是還有書籍》、《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兩部紀錄片口碑佳作雙雙入圍紀錄片單元最佳系列紀錄片,是國內入圍該獎項的唯一。《但是還有書籍》由嗶哩嗶哩出品,小河傳媒聯合出品,該片通過記錄在閱讀多樣化、碎片化的當下那些形形色色的愛書之人的精彩故事,在點燃觀眾對於書的熱愛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份在快時代裡的閱讀指南。
  • 拉美和東南亞的崛起 詳解坎城影展22部參賽電影
    新加坡 邱金海的《我的魔術》  作為彈丸之地的新加坡也能入圍坎城?沒錯。對坎城電影節而言,走小眾藝術路線的邱金海並不是個陌生人,此前他有三部作品來到過坎城,上一部長片《伴我心》給2005年導演雙周單元開幕,同時還入選了《電影手冊》的年度十佳影片。  影片講述一名酗酒的魔術師嘗試著與他14歲的兒子重新取得信任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