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王子》:究竟是什麼遮蔽了成年人的眼睛?

2020-12-12 騰訊網

[摘要]權力、貪婪、虛偽、狹隘,就像小王子在旅行中遇到的那些大人,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著,躁動著,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再也聽不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過去70年裡,《小王子》是法語文學中譯本最多(250多種語言,包括印度群島的土語和印度土邦的地方語)、銷量最高(2億多冊),最為世人所鍾愛的作品,被改編成無數的電視、電影、音樂劇、歌劇、芭蕾舞劇。他逝世五十周年,埃克蘇佩裡與小王子的肖像被印在五十法郎的票面上。但是,即使70年後的今天,關於這本書的意義——它的目的、動機和道德,仍然讓人困惑。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故事?

一個飛行員在沙漠墜機,生存機會渺茫,卻遇到一個奇怪的男孩,既不是男人,也不是男孩,仿佛從時間中穿梭而來。他說自己原本住在一個遙遠的星球,與一朵玫瑰相伴,這朵玫瑰讓他痛苦,於是他乘坐一群遷徙的候鳥,逃離了自己的星球。他一路遊歷,最後來到地球,馴服了一隻狐狸,與一條蛇達成了死亡協議。小王子與飛行員的對話,閃閃爍爍,貌似憨傻稚氣,又暗藏深意。最後一顆孤星下兩條寂寥的交叉線,小王子到底是死了,還是回去了自己的星球?

玫瑰是聖埃克蘇佩的妻子康素羅·桑星,一位典型的南美美人,有一頭烏黑的長髮,她與玫瑰一樣任性、虛榮、喜怒無常,時時需要別人的關注,說謊時以咳嗽和昏倒轉移注意力。她有哮喘,對空氣的敏感就像小王子用玻璃罩保護起來的玫瑰。但她活潑、慧黠、充滿了藝術氣息,是那種迅速能在一個帽子裡看到蛇吞大象的女人。如果你問她來自哪裡,她也許會說,「我從天上來,星星是我的姐妹」。聖埃克蘇佩裡30歲那年在阿根廷遇到她,立刻為她的美貌和「狂野的靈魂」所傾倒。為了討她歡心,也證明他比她死去的前夫(名記者、冒險家高曼·加利略)更有才華,他經常一個人鎖在房間裡幾天幾夜,奮筆疾書,然後將完稿讀給她聽。不完成五、六頁稿子,不可以與她見面。《夜航》即是為她所寫。她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他的繪畫技巧深得她的指導和薰陶。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是一對佳偶。他們於1931年成婚,新娘在婚禮上卻穿了一件黑色的喪服。

像玫瑰折磨小王子一樣,康蘇羅折磨著聖埃克蘇佩裡。她揮霍成性,縱情玩樂,身邊經常圍繞一群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聖埃克蘇佩裡固然深情,但天性落拓不羈,又有霸道粗魯的一面。他們無法在一起生活,但離開她又讓他痛苦——她在他心中,如植物在地裡,「缺少她的世界是一片黑暗」。就像小王子說的,「如果有一個人愛上浩瀚星辰中獨一無二的一朵花,那麼這個人仰望天空的繁星時,就會感到無比幸福。他會告訴自己:『我的花正在遠方某處』。但如果這朵花被羊吃了,對他來說,所有星光會在剎那間完全熄滅。」

除了玫瑰之外,《小王子》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從聖埃克蘇佩裡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小王子用來煮飯的火山來自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高原,麵包樹來自非洲的達喀爾,都是他早期駕駛飛機開拓非洲-拉丁美洲航線時看熟的風景,漫天繁星也許來自摩洛哥的尤比島的夜空——聖埃克蘇佩曾在那一帶的阿拉伯部落駐紮,獨自一人住在荒棄要塞的一間小木屋裡,為迫降的飛機提供接應和支援,那裡半是海水,半是沙漠,「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水井是他家鄉裡昂的一口井,而那位忙碌的點燈人是他童年時代所居住的聖莫裡斯城堡的一位點燈人。在那座城堡,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他曾經給母親寫信說,「我不確定告別童年後我是否活過。」

沙漠裡那隻被馴養的小狐狸可能是他在紐約的情人西爾維亞・賴因哈德。她向他抱怨等待的甜蜜與痛苦,「當我知道你將要到來,我的心就開始跳舞。」她為他的寫作提供酒、可樂、煎雞蛋、英國鬆餅與燭光。她的一隻貴婦犬是小綿羊的模特,她為他買的一隻拳師犬是玫瑰臆想中的那隻老虎。她的法語和他的英語一樣爛,但他們的交流完全可以超越語言的界限,所以小狐狸說,「語言是誤會的源頭」。在最後一次飛行之前,他把《小王子》的手稿和一部老相機送給她作為禮物。

飛行是聖埃克蘇佩一生的摯愛,其狂熱程度甚至超過愛情(很大程度上,正是飛行生涯中歸期不定的離別與等待對他們的婚姻造成了致命的傷害)。12歲那年,他把一輛自行車改造成了一架飛機。當然,那架飛機沒有飛起來,直到21歲才得到第一份飛行員的工作,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運送郵件,是航空史上的先驅人物之一。正是在長期飛行的孤寂、狂暴、以及不時的命懸一線中,他開始寫作。飛行不僅給了他自由、明晰的思維,還有類似於上帝的高處視野。從高空中,他看到「地球的主要根基是山、沙和鹽鹼組成的底座,生命在這裡,只是象瓦礫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在夾縫中滋生」;他也看到地球上生命形成的偶然性和脆弱性:一次火山爆發,一次海陸變遷,一場風沙可以毀滅一種文明。 所以,他說,「生命歸根結蒂不是上帝賜予的禮物,而是人人要面臨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人被拋入這個世界,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以行動賦予生活以意義。

在二十多年的飛行生涯中,聖埃克蘇佩裡遭遇過很多起意外。1935年,為了贏取一筆15萬法郎的獎金,他從巴黎出發,決定在99個小時內飛到西貢,但飛機中途在利比亞沙漠墜毀,在死亡線上掙扎了三天,險些脫水而死。那是《小王子》的開頭,當時記憶中的孤獨、幻覺、瀕死體驗也都被寫進了故事。大概也是從那時開始,聖埃克蘇佩裡喜歡在餐館、咖啡酒吧的提花餐巾紙上,任意塗抹一個「孤獨的小人兒」,有時戴一頂王冠坐在雲端裡,有時站在山巔上,有時欣賞蝴蝶在花間飛舞。

小王子的故事與聖埃克蘇佩裡的人生相互映照,前者輕靈憂傷,後者壯闊深沉,其交疊之處絕非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那麼簡單,而是有著更廣闊的視角,更深切的關懷,關於生命的美與代價、對大地的責任、甚至人類的命運。

狐狸告訴小王子:「正因為你在玫瑰身上耗費了太多時間,所以顯得玫瑰非常重要。男人往往忘了這個道理。徵服之後,你得花一輩子的時間負責。你對玫瑰有責任。」

人在荒涼的土地上照料一棵脆弱孤獨的植物,是聖埃克蘇佩裡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其中除了愛的隱喻之外,還有一種園丁式的情懷與責任感——不僅是對玫瑰的責任感,還有對大地的責任感。正因為這種責任感,小王子才對猴麵包樹苗那樣憂慮不安;也是出於這種責任感,他在43歲時帶傷重回戰場,駕駛偵察機飛赴敵方陣地上空,並永遠消失於海面。

可能很少有人意識到,如夢似幻的《小王子》其實是一個戰爭故事——不僅在隱喻的意義上如此(疏離、恐懼、不確定,種種情感的衝突與戰爭),事實上,它的寫作與二戰期間法國戰敗直接相關。正是對法國在這場戰爭災難中的恥辱感與困惑促使聖埃克蘇佩裡寫下了這樣一個故事。

1937年,法德剛一交戰,聖埃克絮佩裡應徵入伍,參加空中偵察行動,目睹法國軍隊大潰退。不久維希政府與希特勒籤訂停戰協定,他復員後沉默彷徨了一段時期,輾轉北非、葡萄牙來到了美國。《小王子》就是1942年他在紐約寫的。當時紐約各大書店櫥窗裡都張貼著他的《風沙星辰》的封面海報,他的名氣很大,也得到美國朋友很友好的接待,但心境上卻處於極度苦悶和憂鬱之中。法國被佔領,在紐約的法國流亡者分裂成維希派和戴高樂派兩個勢不兩立的陣營,聖埃克蘇佩裡力圖保持中立,卻為兩方所孤立和中傷。他唯一寄希望美國能出手相救法國,但當時後者置身事外的孤立主義政策更令他意志消沉。紐約的生活與他格格不入,他拒絕學英語,健康狀況惡化,與康蘇羅糾結多年的婚姻似乎也快要走到盡頭。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下,重新回到一個孩子的眼光審視這場戰爭和身處的世界,似乎是他唯一的慰借和出路。

小王子從星星到沙漠,一路遭遇形形色色的人,國王、酒鬼、學者、商人、甚至可憐的點燈人,他們只對數字感興趣,卻對星星和花朵漠不關心。因為他們都是活在「觀念」之中的人,意識不到生活的意義就在於生活本身,而不是那些荒唐的編號。戰爭將一個個鮮活的人與人的命運抽象化為傷亡人數,而聖埃克蘇佩裡希望拯救人,而不是數字。在他看來,法國戰敗的根源恰恰在於意義的迷失。

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在經歷了同樣漫長而痛苦的追問之後,得出相似的結論,軍事遜色只是整個法國民族心靈失調下的產物之一。他將這一心靈失調的根源追溯到法國人抽象思維的習慣——法國傳統是把具體問題理論化,觀念化、模型化,以致模型與觀念變得比現實更重要,最終以僵固的心靈去看待一切存在的事物。「在我的領域(作為歷史學家),第一任務是避免大的抽象概念。那些教歷史的人應該在空洞抽象的概念背後持續尋找切實可靠的現實。也就是說應該關注人,而不是功能。」

小王子的整個旅行就是一次放逐,從一種普遍觀念到對一朵具體的花的愛——你不能愛玫瑰,你只能愛某一朵玫瑰,「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小王子說,真正重要的東西都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看。就像故事開頭那幅奇怪的畫,小孩子看到蛇吞大象,而成年人只看到一隻帽子——具體對抽象的勝利。

是什麼遮蔽了成年人的眼睛?

權力、貪婪、虛偽、狹隘,就像小王子在旅行中遇到的那些大人,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著,躁動著,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再也聽不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1944年7月31日上午8點45分,聖埃克蘇佩裡駕駛未經武裝的P38型偵察機從科西嘉島北邊的巴斯蒂亞啟程,飛往裡昂以東,距離他童年時代的聖莫裡斯城堡僅60公裡。那個一個美麗的夏日,但他再也沒有返航。小王子曾說, 憂傷的人喜歡看日落,「有一天,我居然看了44日落。」那一年,聖埃克蘇佩裡剛好44歲。 25天後,巴黎解放。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一本《小王子》究竟讀幾遍才算大徹大悟?
    我也和成年人相處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這些近距離的相處,並沒有使我對他們的看法有多大改善。《小王子》開篇有這麼個橋段,作者小時候是喜愛畫畫,但是自己無限的想像力被成年人扼殺搖籃時,原本對繪畫的喜愛被壓制住的(因為在大人眼中繪畫是個沒什麼意義的事情)。
  • 《小王子》:一本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書!
    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成年人的童話書《小王子》!在這本書的開頭,寫著這樣一句話,有些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需要用心靈去尋找!這句話奠定了整個故事的主色調,用心靈去感悟人生!小王子對於飛行員來說是獨一無二的特別存在。他擁有著飛行員嚮往的純真和美好,明白事理卻不世俗,這是成年人長大之後丟失的東西!
  • 《小王子》的真正寓意到底是什麼?
    當我們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後:有承擔、有責任、有壓力、有紙醉金迷、有燈紅酒綠、有窮奢極欲,大城市中布滿了喧囂,人群裡充斥著孤寂,多數人被欲望所吞噬。我們開始不斷地審視自己,被物質填滿後,為何心靈卻如此的空曠?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
  • 知行丨好書《小王子》:每個成年人的心裡,都應該住著「小王子」
    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會下意識認為童話故事是小孩子的專屬禮物,畢竟童話故事是那麼幼稚,成年人應該讀一些有深刻意義的書。但是在大學時接觸《小王子》後,知行君改變了這個想法,雖然《小王子》的語言很簡單,卻讓知行君覺得神秘,深奧難懂。
  • 《小王子》:成年人的「荒唐奇怪」,小王子的「童心未泯」
    我希望小孩子們都能夠原諒我,將這本書送給一個成年人。所有的大人都是從小孩子一點點長大的,也許,很少有人記得。——摘自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話之一,不僅擁有大量兒童讀者,也擁有不少成人讀者。
  • 《小王子》——獻給成年人的童話
    這一切在《小王子》中得以實現,小王子遊歷了各個行星,見到了各色各樣的人,結識了「我」這位飛行員,也和蛇、狐狸成為了朋友。小王子和「我」在沙漠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是很快二人分別了,小王子離開了地球。《小王子》提醒著我們要保持一顆童心和純真。2.「正是你在玫瑰花上花費了時間,她才變得如此重要」小王子一個人生活在他的星球,他沒有傾訴的對象,他生活的唯一樂趣,就是看落日餘暉。所以他愛著他的那朵玫瑰花,即使玫瑰非常高傲又柔弱。
  • 《小王子》:用童真拷問,成年人的世俗功利
    「我是為你好, 你畫這個有什麼用?」孩子偶爾也會反抗:「你所謂的對我好,就是讓我活成你要的樣子,而不是我要的樣子。」我們做家長嘔心瀝血,可是孩子們卻不領情,孰是孰非呢?我們一起看看法國最著名的童話書《小王子》,跟隨小王子的腳步追尋答案吧!
  • 與熊貓君共讀經典:小王子對玫瑰和狐狸分別是什麼感情?
    康蘇艾羅有嚴重的氣喘病,就像小王子的玫瑰,會不停假裝咳嗽來引起小王子的注意,讓小王子內疚一樣。小王子離開玫瑰,開始探索更大的世界。他遊歷了很多星球,終於來到地球後,偶經一個玫瑰園,見到裡面有五千朵玫瑰,才知道他的玫瑰並非世間獨一無二。
  • 讀《小王子》之感想
    我以為我是大人,已經長大了,沒有必要去讀童話! 女兒剛上初中一年級,老師推薦了一本書,特意叮囑說家長也要一起讀,於是乎,我才事與願違地讀起了這本名叫《小王子》的童話!書的篇幅不算長,我很快就讀完了,之後,我把書抱在懷裡,順勢朝後靠在椅背上,半眯著眼睛,任由自己回歸到一個小小人的世界裡,徜徉、徜徉……再次回到成人世界的時候,白亮亮的陽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不想用華麗的形容詞或感嘆詞來稱讚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和他的《小王子》,一是因為我掌握的辭藻有限,害怕讚嘆過甚反而漏了怯,二是因為再華麗的辭藻也未必能夠形容我的感慨。
  • 成年人的童話——《小王子》讀後感
    小時候讀過《小王子》,但當時沉迷金庸古龍的刀劍江湖,對這本童話般的故事不以為然。長大後,重翻《小王子》,又是另一番感受。這篇只有短短2萬多字的「童話式」故事,登頂「人類有史以來經典讀物」書單,被譽為「每個人不可不讀的心靈之書」,被譯成30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擁有4億多讀者,閱讀率僅次於《聖經》。
  • 《小王子》——一本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請不要忘記如何去愛
    《小王子》的作者安託萬·聖埃克蘇佩裡本身就是一名飛行愛好者,熱愛飛行,熱愛自由。書中,飛行員「我」飛機失事墜落到撒哈拉沙漠,遇到了在各個星球漫遊的小王子。或許小說當中的「我」正是作者本人,他通過這本書告誡人們要時刻保持初心,不要忘記愛與責任,同時也在不斷尋找自己內心的感情寄託,愛情、友情。
  • 當我們讀《小王子》時,我們在讀什麼?
    這個理論不是來自什麼名人名言,而是我的切身體會。當我閱讀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時,不是被王子的善良所感動,而是抑制不住的想: 救濟窮人的有效方法是直接給錢嗎? 一個人的貧窮必然是由社會原因造成的嗎? 窮人就應該心安理得地接受施捨嗎?
  • 《小王子》: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
    黃磊,《小王子》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曾經都是小王子。周國平,應該讓世界上每個孩子和每個尚可挽救的大人都讀到,這樣世界一定也會變得可愛起來。他之所以倖免於難,恐怕就是為了撰寫《人類的大地》與《小王子》。一旦這個生命任務圓滿達成,他又有什麼理由繼續流連人間? 他試著從地球啟航高飛,歷經許多失敗與傷害,終於在蔚藍的地中海實現了心願。《小王子》講了什麼呢?
  • 《小王子》|每個人不可不讀的心靈之書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完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他是兒童文學作品,也是寫給成年人看的童話,用聖埃克蘇佩裡自己的話來說,是寫給「還是孩子時」的那個大人看的文學作品。雖然很多人喜歡看《小王子》,但很少有人真正讀懂他。
  • 《小王子》裡的8個生活真相,很多成年人都沒讀懂
    成年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王子。  洞見·陳星空  《小王子》是一部童話書,卻教會了很多大人愛與責任。  如果你生活中有諸多困惑,不妨讀一讀《小王子》。  也許你所關心的問題,這本書裡早有答案。
  • 《小王子》獻給長大成人的孩子們(深度好文)
    該書在全世界擁有4億多讀者,小王子是一個精靈,他住在一個比他自己大一丟丟的小星球上,然後他養了一個玫瑰花,後來玫瑰花傷害了小王子,從此以後,小王子就開始了自己的時空之旅,這本書,就是講這一路上的故事。小王子說,『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它的某個地方藏著一口水井。
  • 書評《小王子》:成人的童話
    小王子養過一朵玫瑰花,他細心地呵護著玫瑰花,只是玫瑰花口是心非,她高傲的態度傷害了小王子的感情。不久小王子便離開了只有他一個人的星球,他去到了很多星球,見過許多讓他覺得很奇怪的人,有喜歡命令別人的國王,有想讓所有人都崇拜自己的人,也有想要靠喝酒忘卻喝酒時的難為情的酒鬼,有號稱擁有所有星星、不停算加法的商人。還有小王子敬佩的點燈人——他總是不停地開燈關燈,有不動的地理學家。最後他來到了地球,他發現這裡的人從來都不滿意自己所呆的地方。他想念那一朵玫瑰花,那是屬於他的,是世上唯一的玫瑰花。
  • 比較《彼得·潘》和《小王子》,我發現彼得·潘和小王子不是朋友
    當這個想法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我是說覺得很有,為了解決這個腦洞,我仔細地讀了這兩本書。在的文章中,我將回答小王子和Peter潘不會是來自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小王子和彼得潘會的認知水平的朋友。縱觀《彼得·潘》的創作經歷,不難發現彼得·潘不僅是對母親失蹤哥哥的一種安慰,也是一個尋找失落童真的成年人。2、安託萬通過《小王子》反思自己的坎坷人生經歷與詹姆斯巴裡的創作經歷不同,《小王子》安託萬德·St埃克的作者出身於法國貴族階層,他是一個叛逆的飛機迷,他的人生經歷相當曲折。
  • 《小王子》不只屬於孩子 導演:我想講給所有人聽
    雖然那時的馬克·奧斯本已經是個成年人,但在他看來,《小王子》絕不是只屬於孩子的童話。這個故事能夠讓他想起自己天真無邪的少年時代,並找回自己最初的夢想。多年過去,馬克·奧斯本把《小王子》讀了一遍又一遍,這令他對文字當中蘊含的真諦有了愈加深刻的思考。於是,當接到電影改編的提議時,他開始期待將這一切分享給更多人。
  • 《小王子》,一本寫給孩子和孩子一樣純真的書
    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的小說《小王子》就是一本讓人永葆童心的書,它是寫給孩子的,但更是寫給成年人的。這是一本非常乾淨的書,一本用純真的心靈淨化煩躁的世界的書。小王子不懂什麼是馴養,狐狸告訴他,就是建立感情關係。之後,小王子在狐狸的指導下開始馴養狐狸,每天同一時刻來到狐狸身邊,照顧它,經過一段時間的馴養,他與狐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離別的時刻依然到來了。離別前,狐狸告訴他「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要用心才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