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壘
日軍陣地像「龜背」,能抵禦炮擊
7月8日,在松山抗戰遺址管理所工作人員張曉怡的帶領下,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松山。松山現在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70年過去,松山上的戰壕、堡壘等工事痕跡仍隨處可見。
1942年底,日軍以松山為據點由攻轉守,由拉孟守備隊第二任隊長金光惠次郎督導,精心構築堡壘群。
戰後我方「總結」材料描述:從外部看,日軍的每一個陣地都像「龜背」,「中心位置是主堡,附近有一兩個子堡或者隱蔽部,以蛛網狀的壕溝與坑道相連接,最外圍則是無數散兵坑」。陣地表面覆蓋厚厚的遮蓋物,或種上雜草進行偽裝,不但空軍力量看不清結構,即便遠徵軍偵察兵,也無法預先探明各火力點位置。
從內部看,堡壘大多分為3層,上層做射擊、觀察之用,中層做寢室、射擊之用,下層為掩蔽部或彈藥糧食庫。堡壘的蓋材,是20~70釐米粗的原木,加蓋三五層後,再覆蓋堅固鋼板數層。堡壘四周,用內填砂石的3層汽油桶防護。
日軍對堡壘強度的要求是「能抵禦『十榴』火炮的正面攻擊或飛機投彈時的直接命中」。為保證陣地的隱秘性,陣地附近樹木一律不進行砍伐,所用的木料由日軍從遠處山谷沿蜿蜒陡峭小路運送。
1944年4月,拉孟守備隊在松山上建起了城堡式的防禦體系,整個陣地依松山群峰地形而建,滾龍坡、大啞口、松山、小松山等地變成了7個據點群,共有子母堡壘40餘座。各堡壘陣地互為側防,交相掩護。隨著堡壘群的構成,整個松山也將近挖空,其狀如大型蟻巢,地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供電、供水俱已解決。
日軍認為,這樣的陣地樞紐可承受中口徑火炮直接命中,陣地內儲存了作戰物資,可堅持至少3個月。
後遠徵軍總結教訓認為,用炮彈轟擊這些堡壘,「不但不能破壞,且人居內部震蕩頗微,無精神上之打擊。」而面對這樣的陣地,「我軍無奇襲之餘地」、「不消滅最後一個日本兵,不足以言勝利。」
挖坑
工兵多流汗,士兵少流血
攻佔松山,關鍵是攻佔子高地。子高地位於松山頂,若能顛覆,則能使整個堡壘群失去依靠。正是此階段,82師直屬工兵連連長劉棟臣向師長王伯勳提出,可以採用「坑道爆破法」攻克子高地,王伯勳支持劉棟臣進行一次模擬實驗。
戰後資料證明,此次爆破實驗在緒方山陣地進行。實驗結果表明,此法可以摧毀日軍堅固堡壘。當年8月3日,此法在第8軍軍部會議上獲得通過。
坑道作業是從一個叫「道人坪子」的地方開始的。成都商報記者看到,「道人坪子」至今保留平坦開闊的原狀,在這裡,向子高地山頂延伸的壕溝仍清晰可見。當年,從這裡開挖的兩條150米的爆破通道直達主峰敵堡,工兵填塞TNT炸藥120箱(3噸)將其最終摧毀。
8月的松山陰雨綿綿,挖壕溝的工兵們常被泥土黏得人泥不分。他們先是躺著挖,然後跪著挖、蹲著挖,最後才能站起身來。挖掘的前期工作還算順利,但越向前推進,照明、用餐等問題就越多。前端人員因氧氣不足造成呼吸困難,士兵們咬牙苦撐。
8月20日,太陽從怒江東岸生起,子高地一片通紅,「爆破日」來臨。為把更多的日軍吸引到子高地堡壘中,炮兵照例先打了一通炮彈,步兵也進行了一陣佯攻。
第8軍將指揮所設子高地東北方向500米處,通常爆破只需要一兩部點火機,這一天為了預防不測,準備了10部點火機。在隱蔽部外,還準備了一套常規的導火索引爆裝置。
9時15分,接到「起爆」命令下達後,工兵營長常承隧猛吸了幾口煙,他扔掉菸頭,手有些抖,狠狠地搖動引爆裝置。
幾秒鐘之後,大地震顫,指揮所掩蔽部的木頭支架「嘎吱嘎吱」搖晃,一股力量沖天而起,子高地大碉堡被託起數米後,歪斜著倒在陣地上。
緬懷
後人相約松山,
祭奠父輩英雄
日方一度描述拉孟守備隊隊長金光惠次郎最後時刻仍在擔架上「指揮戰鬥」。然而事實上,8月29日,他即被炮火掀起的泥土活埋。
9月6日,松山戰役已經接近尾聲,日軍的最後幾個殘兵,等待著死亡日的到來。在戰壕內,拉孟守備隊副隊長真鍋邦人大尉下令,給全體人員每人發兩包升汞片。
升汞片是一種無色結晶體,放在水裡加上消毒氯化鉀溶化即變成鹽化水銀,緊急情況下可用以自殺。一些喊著要「喝水」的日軍傷員,接過溶化了升汞片的水後,稀裡糊塗一飲而盡。
到此時,殘存日本士兵終於徹底崩潰,他們並沒有等到「援軍」到來。因為長期在地下活動,被震暈後遭俘虜的極少數日軍面黃肌瘦,鬍子邋遢。一些文獻中,這支日軍隊伍被描述為「鼴鼠」。
侵略者背負著恥辱,保家衛國者則將盡享榮光。1945年抗戰結束後,劉棟臣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宦國鐸說,劉棟臣晚年過得十分安詳,後來還愛上了京劇。1985年7月17日,劉棟臣無疾而終。
宦國鐸73歲,如今他也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劉棟臣的7個兒女多為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除一個弟弟生活在湖南常德,其他兄弟姐妹都生活在貴陽。
這家人近年來常常相約去松山,多次得到龍陵縣官方的特殊照顧。他們希望能在松山上遇到父親戰友的後代們,他們也常常會點上香火,祭奠70年前那些無名英雄們。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餘戈先生《1944:松山戰役筆記》修訂本一書,經作者授權引用)
原標題:松山戰役 持續95天「坑道爆破法」殲敵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