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三亞市天涯區深入偏遠地區開展法治扶貧
➤陵水駐村書記林國鋒:人不閒,錢包就不會窮
➤儋州市直機關食堂推行「光碟行動」黨員幹部帶好頭按量取食成習慣
三亞市天涯區
深入偏遠地區開展法治扶貧
《民法典》進鄉村「典」亮百姓生活
↑工作人員向群眾宣傳有關法律法規知識。三亞日報記者 黃世烽 攝
法治興則國家安,法治強則事業成,脫貧攻堅離不開法治的護航。近日,三亞市天涯區組織區委政法委、區委宣傳部、天涯交警大隊、南島居等單位深入偏遠地區——南島居開展法治扶貧宣傳活動,向當地群眾大力宣傳相關法治知識,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工作人員通過設立宣傳點、懸掛橫幅、沿街派發宣傳手冊、設置交通事故案例展板為主要方式,向過往群眾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法規內容。
「在家門口就能學習法律知識,真方便。」村民們表示,今後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同時,要自覺學法用法,主動尋求法律援助,提升自身的法治素質。
高峰片區是天涯區乃至全三亞的主要貧困地區,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全部貧困戶都已脫貧摘帽,但是多數群眾法治意識淡薄,村民酒後開車、無證駕駛、酗酒滋事等違法犯罪行為屢有發生。
「不少貧困地區的群眾缺少的不僅是文化知識,法律知識的匱乏和思想精神的貧瘠也是致貧的原因之一。」天涯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張衛東稱,法治扶貧,不僅讓法律知識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貧困群眾了解如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找到法律顧問進行諮詢,為扶貧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也為堅決打贏打好全市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陵水駐村書記林國鋒:
人不閒,錢包就不會窮
「我素來主張讓村民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觸人和不同的知識,不能只閒在村裡,人只要肯勞動,錢包就不會窮。」這是陵水黎族自治縣隆廣鎮紅旗村駐村第一書記兼紅旗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林國鋒的扶貧經驗。
紅旗村委會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隆廣鎮東北方向,距離鎮中心7公裡,下轄母洪上、下村和嶺仔一村和二村等4個村小組,常住人口1000人左右,主要經濟作物為橡膠、檳榔、水稻等。2019年,紅旗村未脫貧人口共9戶17人,針對這些「難中之難、困中之困」的貧困人口,林國鋒逐戶走訪,綜合分析家庭勞動力、年齡結構、文化水平等因素,「因戶制宜」制定合理有效的脫貧措施,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林國鋒駐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在基層建設一支具有「戰鬥力」的黨支部隊伍,針對當地黨員老齡化的問題,林國鋒想方設法吸納進步優秀的人員向黨組織靠攏,此外,還積極為年輕黨員創造工作環境,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不斷加強隊伍建設,工作中以基層黨建為抓手,充分發揮村級組織主體作用,辦集中學習講座,利用黨員主題日活動,把黨員幹部和村民擰成一股繩,力往一處使,路往一處走。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林國鋒堅持執行「三會一課」制度,通過深化黨員學習,帶頭上黨課、帶領黨員外出學習考察等途徑增強支部建設。
基層黨支部建立後,就要有針對性地幫助村裡的貧困戶脫貧致富。林國鋒在村裡充分調查後發現,村民卓金珙雖然家裡有地,但因缺資金、缺技術,導致閒置土地無法產生經濟價值。他主動上門與卓金珙進行溝通,在了解了卓金珙的想法後,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卓金珙從2019年5月起養殖當地有名的「稻香鴨」。所謂的「稻香鴨」紅旗村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豐沃稻田、水塘和檳榔園等地方進行散養的特色鴨,該品種的鴨主要以天然的稻穀、野生蟲草、玉米粒為食,且散養的周期長、肉質鮮美、口感極佳,深受市場的歡迎。「書記讓我養這種鴨可以一年賣兩批,而且也不發愁銷售渠道。」卓金珙的鴨平均5個月一出欄,每隻鴨能達到5斤左右,市場上論只銷售能賣88元一隻,卓金珙每年光養稻香鴨就能收入幾萬元。為了幫助村民能更快銷售稻香鴨,林國鋒積極聯繫陵水菜籃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陵水電商協會等單位組織,進村入戶現場考察貧困戶養殖的農產品,開闢網上銷售渠道,並與縣商務局對接,積極聯繫陵水百佳匯超市、陵水廣百家超市開闢紅旗村扶貧產品專區,幫助銷售紅旗稻香鴨。此外,林國鋒根據當地發展特點,擴大村民致富增收的產業,發展易管護、效益好、四季生長且結果率高的熱帶經濟水果菠蘿蜜。
為促進貧困戶就業脫貧,林國鋒帶領村幹部、貧困戶到椰田古寨景區公司考察學習,與公司領導舉行座談會,積極與公司單位協調聯繫,先後帶領三批貧困戶14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在他的指導下,村委會與椰田古寨景區舉行「扶貧產品幫扶銷售籤約暨貧困勞動力轉移」活動,通過雙方籤署《脫貧攻堅農產品幫扶銷售合作協議》,拓寬紅旗村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剛開始的時候,村民還不大願意去景區打工,主要原因還是薪酬待遇和文化水平,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我們帶領村民代表到椰田古寨景區考察。」林國鋒說,當時他們一行人在考察後得到景區方面的承諾,可保證每人2000多元的工資和一月4天的休息時間外,對於學歷並無太多要求,只要能掌握黎錦的織造手藝就能上崗。這對於能外出務工村民而言,無疑是利好的消息。為了發展當地特色文化,紅旗村在村裡建起了非遺文化室,修建了從椰田古寨景區到紅旗村的道路,不僅方便村民往來於工作和生活兩地,更是為紅旗村引來了更多的客流,進一步提升紅旗村的知名度和拉動紅旗村特色產品銷售起到了促進作用。
扶貧先扶志,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懶惰。林國鋒說,他走過很多村子,見過很多村民因為不願外出務工,又不願勤奮務農,成天遊手好閒而致貧。所以,「人只要肯勞動,錢包就不會窮」的扶貧理念從他駐村幫扶的第一天起就一直灌輸給幫扶戶和村民。
儋州市直機關食堂推行「光碟行動」
黨員幹部帶好頭按量取食成習慣
儋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市直機關食堂大力推行「光碟行動」,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號召全市各級黨政機關的黨員幹部職工帶好頭,勤儉節約,珍惜糧食。
9月14日中午,在儋州市直機關食堂吃午飯的黨員職工,都自覺做到按量取食。該食堂負責人王曉霞說:「黨員幹部職工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光碟行動』已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習慣。」
當天中午,海南日報記者在儋州市直機關食堂看到,「節約糧食」「光碟行動」「杜絕鋪張浪費」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食堂服務員在幹部職工取飯菜時,溫馨提醒節約糧食,按量取食。食堂打飯人數較多,但都是吃多少拿多少,吃完飯後,餐盤沒有剩下很多飯菜,除了骨頭和少許飯菜殘渣,泔水桶內幾乎看不到扔掉的主食。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是值得大力弘揚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儋州市僑聯黨員幹部陳玉君說,黨員幹部理應響應中央號召,帶頭落實「光碟行動」,做文明生活的傳播者。
儋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大力宣傳「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等文明生活理念,並監督落實。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通過手機微信、宣傳畫、宣傳冊等方式,大力宣傳節約理念,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成立了監督小組,每天在市直機關食堂巡查,督促廣大幹部職工踐行「光碟行動」。
轉載請註明 「南海先鋒」 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三亞、陵水、儋州信息三則,詳情請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