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繼星「鵲橋」:等待「嫦四」是我的使命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魏豔)今天凌晨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如期升空,開啟了人類首次月背探索之旅。而早在此次發射的6個月之前,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已經提前跨越了幾十萬公裡路程,在深空中靜靜等待嫦娥四號的到來。

架好「鵲橋」 只為等「嫦娥」

眾所周知,在深空探測任務中難度最大的就是確保遠距離數據通信鏈路的可靠建立,實現太空飛行器和地面的實時通信聯絡,這也是世界各國都在致力解決的深空探測關鍵核心技術,而月球背面的通信問題正是一直是困擾人類登陸月球背面的難題。因此,嫦娥四號探測器要到月球背面安家落戶,首先遇到的就是它與地球不僅相隔遙遠的地月距離,而且還要隔著通信信號無法穿透的月球球體。

實現數據中繼的方法不止一個。比如,可以發射很多中繼通信衛星繞著月球轉,保證始終至少有一顆衛星繞到落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的通信範圍內,把信號傳到地球。但這一方法由於需要研製發射多顆通信衛星,因此,雖然可行但成本比較高。還有一個同樣有效但可降低成本的方案,就是用一顆數據中繼衛星來幫忙,實現地球與身處月球背面嫦娥四號之間的實時通信。我國已經有了幾顆中繼星了,為什麼不能「就湯下麵」,還要再單獨發射一顆中繼衛星,為嫦娥四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呢?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中繼星總設計師張立華告訴記者,由於現有的中繼衛星都是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夠不到月球背面,因此,只能為在近地空間運行的太空飛行器提供中繼服務,而無法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之間的通信聯繫,因此必須發射一顆中繼衛星,把它放在一個不被月球遮擋的適當位置,來實現嫦娥四號與地球之間的數據傳輸,這才成就了架好「鵲橋」等「嫦娥」的佳話。

專屬Halo軌道:既「看見」地球又「看見」月球

記者了解到,由於嫦娥四號要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一個叫馮?卡門撞擊坑的地方軟著陸實施巡視勘測,科技人員決定把「鵲橋」架在「地月系統拉格朗日L2點」上,這個位置處於地球和月球兩點連線的延長線上,且在較小的天體也就是月球一側,在這個位置「鵲橋」既可以看到地球,又可以看到月球背面,因此,可以同時與地球和月球背面進行信息和數據交換,完成「中繼」任務。

當然,如果中繼星「守」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不動,由於受月球遮擋,仍然「看不見」地球。所以,設計師為其設計了Z向振幅約1.3萬千米,繞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軌道。「鵲橋」在這一軌道上做擬周期運動,既能「看見」地球,又能「看見」月球,可以同時與地球和月球背面進行信息和數據交換,通過定期軌道控制來保持軌道的穩定性,實現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的中繼通信覆蓋。

同時,由於這個點受地月引力作用保持相對穩定平衡的狀態,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衛星的燃料,有利於保證對中繼星進行軌道控制。

挑戰零下230攝氏度 特殊材料應對嚴寒考驗

2018年5月21日,「鵲橋」肩負重任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奔向太空,進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開始了搭建地月信息聯通「鵲橋」的航程。經過1次中途修正,於5月25日到達近月點,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後,順利進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轉移軌道。6月14日,「鵲橋」中繼衛星實施軌道捕獲,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千米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軌道的衛星,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後,等待「嫦娥」的到來。

「鵲橋」中繼星在浩瀚的太空中,會經歷一段沒有光照的日子,沒有太陽的時候,陰影區的溫度是零下200攝氏度左右,最冷的地方將達到零下230攝氏度,在如此嚴寒下,天線全身肯定都「凍僵了」,這些天線在太空中需要經歷嚴酷的考驗。為了使它在「冰窖」似的環境裡不被「凍壞」,研製中,科技人員除了採用特殊的材料外,還進行了大量的極端環境下的試驗,有效保證了這些天線能夠應對嚴酷環境的考驗。

為迎接嫦娥四號的到來,2018年11月9日至11月23日,五院研製人員又對「鵲橋」中繼星進行了一次在軌的「體檢」。「體檢」報告顯示,我們的「鵲橋」非常健康!中繼星將在使命軌道上繼續「遨遊」,靜待嫦娥四號探測器,屆時,嫦娥四號將在「鵲橋」的引導下,安全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馮?卡門撞擊坑附近,首開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先河。

相關焦點

  • 「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使命軌道
    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4日)11時06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運行的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圍繞該點運行的衛星。
  • 「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使命軌道運行
    6月14日11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 11時00分,「鵲橋」中繼星建立軌控姿態,星上軌控發動機點火,隨後正常關機,變軌過程結束。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一歲了!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自2018年5月成功發射至今已一年,回顧「鵲橋」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激動澎湃的一年。「鵲橋」成長大事記2015年11月,嫦娥四號任務獲批,標誌著嫦娥四號工程研製工作正式開始。2018年4月10日,「鵲橋」通過出廠評審,標誌著研製流程規定的全部工作完成。2018年5月21日,「鵲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中繼星「鵲橋」在軌測試正常 靜待嫦娥四號到來
    5月21日5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中新社發 梁珂巖 攝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郭超凱 郭睿)記者13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悉,近日該研究院研製人員又對中繼星「鵲橋」進行了一次在軌測試,測試報告顯示一切正常。中繼星將在使命軌道上繼續飛行,靜待嫦娥四號探測器。
  •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2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發射成功
    2018年5月21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發射升空。6月14日11時,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
  • 嫦娥四號自述:我走過最長的橋,是你的「鵲橋」
    我是嫦娥四號,嫦娥三號的妹妹,人稱「四妹」。12月8日凌晨,我乘坐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穿過地球大氣層奔向月球,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之旅。6個多月前,一位專一的「男士」已經跨越幾十萬公裡的路程,在深空中心心念念地等待著我,這便是我的「情郎」,由我的出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命中注定的那顆星在深空探測任務中,難度最大的可能就是「通信問題」了。
  • 嫦娥奔月為何先架「鵲橋」?揭秘中繼星特殊能力
    多年後的今天,嫦娥四號帶著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神聖使命飛往月球。探月之路,路途遙遠;每邁一步,充滿艱險。為了讓嫦娥四號遠航之途平平安安,中國航天人早就做好了周密打算。「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 「鵲橋」中繼星成功進入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Halo軌道
    軍報記者北京6月14日電(記者鄒維榮)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
  • 【2018年】「鵲橋」中繼星實現太空飛行器首次造訪地月L2點
    2018年6月14日 「鵲橋」中繼星實現太空飛行器首次造訪地月L2點 2018年6月14日,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運行的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圍繞該點運行的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中繼衛星 「鵲橋」使命重大
    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揭開其神秘面紗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2018年5月21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它的使命是在地球和未來將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探測器之間,搭建一座傳輸信號與數據的橋梁。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中繼星「鵲橋」在哪裡?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我們為什麼需要「鵲橋」?)說了為什麼嫦娥四號需要「鵲橋」這樣的通訊使者,這集,我們繼續聊聊這顆中繼星在哪裡,長什麼樣。01中繼衛星被送到哪裡去?鵲橋號在發射8-9天後被送入一個叫做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軌道。拉格朗日點又叫做平動點,兩個天體周邊一共有5個這樣的點。
  • 嫦娥四號:「鵲橋」早在那兒等著你
    浩瀚宇宙,太陽系一隅,在地球與月球之間,一座貼有中國標籤的「鵲橋」,已經搭建完畢,其任務是迎接到訪月球的地球客人——嫦娥四號。多年前,它的「同胞姐姐」嫦娥三號曾探訪過。多年後的今天,嫦娥四號帶著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神聖使命飛往月球。探月之路,路途遙遠;每邁一步,充滿艱險。
  • 6月14日:鵲橋衛星進入使命軌道 環繞地月拉格朗日L2點運行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白國龍)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使命軌道的衛星。
  • 七夕|緣分一道橋——「鵲橋」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家喻戶曉。今天想為大家講述另一個「鵲橋」——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鵲橋」中繼星的故事。故事裡,「鵲橋」中繼星陪伴著月球上的嫦娥四號,地球上的研究院人守護著「鵲橋」。
  • 嫦娥四號中繼星成功發射 拉格朗日點是什麼—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號升空,揭秘月球背面中繼通信三大科學問題 |政解
    長徵四號丙火箭發射鵲橋號。國家航天局供圖。廠房中的鵲橋號衛星。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京報訊(記者倪偉)今天(5月21日)清晨5點28分,我國嫦娥四號探月任務邁出了第一步——中繼通信衛星「鵲橋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發射升空。
  • 「鵲橋」地月中繼衛星進入使命軌道 環繞地月拉格朗日L2點運行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時06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運行的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圍繞該點運行的衛星。後續將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為年底擇機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測控通信。
  • 科學大家| 地球月球間的鵲橋 嫦娥四號中繼衛星發射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瞬間(趙聰 攝)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5月21日5點28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
  • 浪漫「鵲橋」:嫦娥四號成功著陸背後的重要「功臣」
    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衛星,主要設備已經生產出來,所以需要專門研製一顆中繼星,去跟它的接口進行匹配。還可為其他國家探索月球背面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由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位於地月連線的延長線上,該點軌道包括李薩茹軌道和Halo軌道,綜合考慮「鵲橋」中繼星與「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的距離穩定性、覆蓋率、軌道進入和維持、月球遮擋影響等因素,科研人員經反覆研究,最終確定將Halo軌道作為「鵲橋」中繼星使命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