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止了大家出門的腳步,可是完全擋不住人們想到處看看的心,這讓雲遊博物館著實火了一把。不僅各個博物館都開放了線上參觀連結,還把壓箱底的珍藏視頻、音頻接入抖音APP供網友瀏覽。
更有一批思想前沿的博物館開起了直播,博物館主播不僅知識豐富還幽默詼諧,被大家稱為博物館界的李嘉琪。
西安博物館的抖音分身舞更是魔性十足,圈粉一大波。這一系列操作讓嚴肅古板的博物館一下子鮮活了起來,後期估計會有掀起一波逛博物館的潮流。
也許會有朋友說,我不想雲遊博物館,我想雲遊世界各地行不行?當然可以,不僅可以讓你瀏覽還能了解他們的前世今生。
這本帶你雲遊各地的書《建築的故事》,這本書把人類從開始住山洞到現代能建成各式各樣的現代建築聊了個遍,把3000年的建築歷史說了個透。可以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建築啟蒙讀物,因為它把看似複雜的東西用簡單的內容介紹了出來。
讀完之後就有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字塔、帕特農神廟、萬神廟、巴黎聖母院、水晶宮等16座傳世建築全都用手繪畫出了剖面圖。
作者是英國的派屈克·狄龍建築師和歷史學家,獲得過普立茲獎。插畫則出自DK御用插畫師史蒂芬·比斯蒂之手。可謂是強強聯合了。
接下來就一起從書本中雲遊世界吧。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似乎一直是神秘的存在,甚至很多人都覺得它是外星人建造的,不僅僅是因為裡面藏著法老和珠寶的傳說,真的很難想像在沒有起重機的時代,那些巨石是如何被運送和堆砌的。
金字塔其實是法老的陵墓,它不是一座單獨的建築,而是由許多房間和連廊、庭院共同構建而成的龐大建築群。
記憶中的巴黎聖母院
當我對巴黎聖母院的理解還停留在卡西莫多敲鐘人的時候,巴黎聖母院已經被大火燒沒了,還沒來得及和親人表達愛意,可能就再也沒法體會彼此的溫度了。人生總是這樣充滿遺憾。
還好世界上有影像記錄這種東西,可以讓我一覽它的全貌。巴黎聖母院屬於中世紀的建築,最大的特點就是拱頂,不同的是它的是尖拱,顯得較為輕盈。
它還是哥德式風格建築的代表作,尤其是窗戶設計的十分美觀。寬大的石牆上布滿了精細的石頭窗稜,再嵌上玻璃。從遠處看陽光下的整個教堂都像散發著萬丈光芒。
權力的象徵紫荊城
既然聊起世界上偉大的建築,那當然不得不提一提我們國家的紫荊城。中式建築不同於歐洲的建築風格,我們的建築多以宏偉著稱。再加上各種精雕細琢的木造建築,壯麗又不乏巧妙。
紫荊城一直是歷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權力和統治的象徵。
據說當時溥儀想回故宮看看,被工作人員要求買票。他說這是我以前的家,怎麼我想回自己的家裡看看還要買票呢?但是最後還是買票進去了,他走到光緒帝的房間,指著牆上的畫像說這是醇親王,不是光緒帝。工作人員還笑話他,說是專家認定,你一個老百姓知道什麼?溥儀當時就急了說,醇親王是我爹,我還能不知道麼?工作人員只好請來了專家,最後證明就是掛錯了。
想必當時他的心裡一定是五味雜陳吧。
裝幀設計巧妙更適合欣賞
這本《建築的故事》是可以直接攤平看的,方便大家欣賞手繪圖,另外圖片較大的地方採用了折頁的設計,翻開折頁是建築的刨面圖,合上折頁又可以看見對著名建築的注釋,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
在書的最後幾頁,附上了世界建築的索引年表,3000年的建築歷史瞭然於胸,這本書適合10歲以上的孩子看,都說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看了這本書基本也算是行了幾萬裡路了,橫向來說看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縱向來講了解了從古至今的人類建築歷史。
它並不枯燥,相反還有點可愛。從這裡我發現了原來巴黎主教是一意孤行非要建造巴黎聖母院,原因竟然是為了向世人描述天堂的模樣。而印度皇帝用寶石點綴泰姬陵不是為了華麗和好看,而是為了和愛妻生死相隨。
它不僅僅是建築的合集,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鑑證。帶著我們在建築的世界裡暢遊。這些建築好像突破的冷冰冰的水泥石塊,融入了人們的喜樂和執念,向我們敘述著歷史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