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帶您「雲遊」中國地質博物館

2020-12-17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千龍網北京4月21日訊 在第51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中國地質博物館隆重推出直播講解活動——帶您「雲遊」中國地質博物館,一起領悟「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

觀看方式:百度搜索中國地質博物館或中國地質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關注中國地質博物館→下方菜單「最新資訊」自然科普→預告推送

千龍網北京4月21日訊 在第51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中國地質博物館隆重推出直播講解活動——帶您「雲遊」中國地質博物館,一起領悟「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

觀看方式:百度搜索中國地質博物館或中國地質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關注中國地質博物館→下方菜單「最新資訊」自然科普→預告推送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球日,雲遊山東省地質博物館,讓我們一起認識腳下世界
    山東莒南鐵牛隕石竟是現知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隕石?我們在地球上生活了這麼久,但對地球的地質資源、礦產資源了解卻是知之甚少。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2日訊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南京:地質博物館裡迎「世界地球日」
    2019年4月21日,江蘇省南京市,當日,南京地質博物館舉辦系列活動,迎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今年的4月22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旨在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 地質地球所博物館來啦!
    關注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探索地球的奧秘博物館來啦他來啦 他來啦地質地球所博物館來啦重整翻新變優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館成立於2011年,其前身是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陳列館,創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現收藏地質標本11000餘件,藏品來自世界各地,主要分為四類:礦物、巖石、隕石、化石。其中,礦物藏品8000多件,計900多個礦物種,館藏中國新礦物19種;巖石標本2000餘件,涵蓋主要巖石類型;隕石標本十餘件;化石標本幾十件。
  • 世界地球日 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 在科普教育方面做引領作用
    世界地球日 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 在科普教育方面做引領作用 2020-12-03
  • 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抖音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獨家合作,推出《館長聊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重磅在線》,在這場直播中,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與講解員雷明月對話,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和中華龍鳥的故事娓娓道來。在直播之前,我們也與劉樹臣副館長進行了一次對話,聊了聊中國地質博物館對於新技術、新平臺的看法,博物館視頻化、數位化的發展趨勢。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樣性與包容性。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將舉辦「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將陸續推出科普講座、繪畫比賽等「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
  • 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我們想很多工作 都轉化成抖音
    抖音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獨家合作,推出《館長聊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重磅在線》,在這場直播中,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與講解員雷明月對話,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和中華龍鳥的故事娓娓道來。  嘉賓:我們中國地質博物館最有特色藏品之一,就是古生物和古人類化石。這次跟大家展示的藏品,一部分是公眾感興趣的,比如恐龍;一部分是社會非常關注的,比如北京猿人頭蓋骨。  北京猿人頭蓋骨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在古人類研究方面重大的科學發現,對世界整個古人類學的研究,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走進中國地質博物館,就猶如走進一部濃縮的地球與生命科學歷史。    我們的參觀從三層的史前生物廳開始。這個展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旨在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歷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並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過程。
  • 今天帶你雲遊八公山地質博物館!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家宅家數月,喜愛遊玩的年輕人,想念的竟不只是火鍋、商場、美麗風光,還有「博物館」。八公山地質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博物館主體建築依山臨谷,周邊環境優美。
  • 在家雲遊博物館還不過癮?帶你雲遊世界怎麼樣
    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止了大家出門的腳步,可是完全擋不住人們想到處看看的心,這讓雲遊博物館著實火了一把。不僅各個博物館都開放了線上參觀連結,還把壓箱底的珍藏視頻、音頻接入抖音APP供網友瀏覽。更有一批思想前沿的博物館開起了直播,博物館主播不僅知識豐富還幽默詼諧,被大家稱為博物館界的李嘉琪。
  • [分享]白石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資料下載
    白石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專題為您提供白石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白石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國際博物館日,帶你見識「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帶你見識「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2020-05-17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網帶您「雲遊美麗中國」之宜昌清江畫廊
    「雲遊美麗中國之雲遊湖北」通過央視影音手機客戶端進行現場直播,4月25日開播,共設12場直播活動。清江畫廊景區是此次直播活動的第10場。5月5日14:30「雲遊美麗中國」之宜昌清江畫廊帶你走進大美清江、夢幻長陽。
  • 中國地質博物館:講述地質的故事—新聞—科學網
    因為這個距離西單商業圈不遠的龐然大物,不是商場,而是一座博物館。至於那塊佔地面積不小的廣場,則是以博物館為中心的科普廣場。 這座灰色建築就是被譽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其歷史可追溯到1916年原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創建的地質礦產陳列室,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世界地球日丨地球到底幾歲了?地表最冷的地方在哪?
    這樣一個寒冷的天氣於1983年7月21日在南極洲的沃斯託克站出現。Q3:春姑娘走得有多快?A:春天行走在地球上的速度約為50公裡/天。科學家通過觀察單株植物的花序並注意不同地區一個物種的開花時間來確定了這一點。
  • 「中國地質博物館」:五臺山
    五臺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
  • ——中國地質博物館系列手繪封
    在火紅的七月,我們迎來新的「主角」——中國地質博物館手繪封。我每年都去幾回地質博物館,對那裡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地質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00多年間,地質博物館幾經風雨,從民國走進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
  • 秦皇島:「世界地球日」近千人參觀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地面劇烈晃動,家具左右搖擺,到處充斥著碗盤摔碎和東西倒塌的聲音;海面出現巨大波浪,託起船隻衝向岸邊的樓房,大片的房屋瞬間被淹沒……屏幕上,一個個地質災害的畫面讓人心驚肉跳。4月22日,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在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的災害體驗館內,體驗者透過4D眼鏡感受到災害給人類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威脅的同時,更加強烈地認識到保護地球、珍惜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據了解,「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是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
  • 中國電影博物館開館!郭帆胡先煦「雲遊」經典
    電影頻道的六位主持人藍羽、郭瑋、映玲、李丹、羅曼、巧筠,以志願者身份來到中國電影博物館,在開館前夜化身特別角色,重新演繹經典電影的場景與角色,開啟一場博物館的奇妙旅程。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中國電影博物館經歷了117天的等待,終於迎來 2020 年的開放首日。雲遊光影,見證傳奇。
  • 歲月留痕,大地印記,湖南地質博物館帶你探知地球記憶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坐落在長沙市天心區杉木衝路。關內設有「序廳」、「走進地球」、「打開寶藏」、「辛勤耕耘」、「滄海桑田」、「保護地球」、「石之瑰寶」八個主要展廳。博物館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是人們學習地球科學知識,了解大自然的極好課堂。